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1年7月至1927年7月) 沂水县党组织的创建活动开始于大革命进入高潮的1926年10月。在此之前曾有许多人为在沂水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贡献,而直接从事建党活动的是李清漪、李清潍与王敬斋。 李清潍生长在沂水县西北乡下胡同峪村一个小地主家庭,自幼读书,1920年...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沂东县烈士陵园位于沂南县城东35公里,地处大王庄乡陡沟村前,又称陡沟烈士陵园。1944年,沂东县人民政府为纪念1939年7月1日在葛家庄遭遇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成立烈士移葬委员会,决定建立陡沟烈士陵园。陵园从1944年6月初动工,至10月10日落成,将在葛家庄战斗中牺牲的21名烈士和抗战以来在沂东县...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沂南县(大部原属老沂水县)的党的活动,属沂蒙山区最早的地区之一。(一) 沂南县的早期党的活动,应追溯到大革命时期。 二十年代初期,经过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冲击,沂南地区的一些爱国青年,不满于社会的黑暗统治,弃家出走,奔向城市,在黑暗中求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一九二四年,沂...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1945年9月至1949年7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阶段,根据形势需要,沂蒙区的行政区划有一次较大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原沂临边联县沂河以东的两个区划入沂东县,至此,全县有9个区,直到1949年7月撤县,仍维持此况。党组织机构仍称中共沂东县委,县委书记李清和。1948年12月,陈侠任副... (查看全文)
(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沂南县辖区内仍同时并存着沂南、沂东两个县。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委仍隶属鲁中区党委沂蒙地委领导。县委办公地址较固定于张庄一... (查看全文)
(1942年12月至1945年8月)1941年冬,日军集结了五万多兵力,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三光”政策,进行毁灭性的摧残;另一方面则对根据地实行分割、封锁,各个击破,分别消火。为实现其罪恶目地,日军在大举“扫荡”沂蒙区之后,在鲁中、滨海两个根据地之间,在临沂、莒县、沂水之间的三角地带... (查看全文)
(1940年6月至1945年10月)1938年下半年,中共山东省委来到岸堤后,除特别加强中心根据地的建设以外,对根据地边沿的沂水十区一带也十分关注,多次派出工作队开辟这一地区。特别是抗大一分校来到沂蒙山区以后,徐向前、朱端等决定派出民运工作团,深入这一带的张庄、东河、葛沟、左泉等处,发动群众,建立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