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浓厚的封建传统氛围,以及普遍的帮会组织,尖锐的民族矛盾,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匪患严重。邓小平曾说,四川有的地方是土匪窝子,一个人不敢背着包袱走路。1949年初,国民党派遣大批特务进入西南,同当地特务和反动势力拟定了《西南地区应变计划》、《西南根据地理想图》,决定在四川、... (查看全文)
西南地区解放之初,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困难就是粮食紧缺。紧缺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有200多万人要吃饭。邓小平说,“我们接收了一个很大的摊子,其中包括起义投诚和俘虏的国民党军队90万人,国民党政府的公务人员和其他教职员约40万人,国营企业的员工10万人,加上人民解放军70万人,共210万人,这是最... (查看全文)
1950年7月,西南地区在剿匪和征粮斗争取得巨大胜利的基础上,根据军政委员会的部署,开始准备在广大农村进行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这一运动,对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西南地区至关重要,邓小平称之为西南的“淮海战役”。西南地区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主要表现在地租和押金上。当时有一首流行很广的民谣:“农... (查看全文)
1951年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凡属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告一段落的地区,要及时转入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废除和消灭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作化创造条件。3月,邓小平多次主持西南军政委员会行政会议,讨论通过了西南各省、... (查看全文)
西南地区解放之初,中共西南局首先是集中力量接收城市,接着又集中力量于农村,进行剿匪和征粮。随着征粮工作的完成和剿匪斗争的顺利进展,以及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正式成立,又集中一部分力量加强城市工作,主要是发展工商业。接收之初的西南的工业,主要是四省、重庆的工业,应该说是有相当的基础。但是,这些工业,在国民党... (查看全文)
关于四川的交通,自古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自1840年以来,通过修筑铁路改善四川交通状况,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追逐利益,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四川铁路的修筑权上。1863年,英国人拟定了一个以汉口为中心的铁路建筑网,网线之一,是“西行经过四川、云南等省直达印度”。1897年,... (查看全文)
一、贯彻中央指示,准备进军西藏位于大西南的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位于东经78。24’至99。09’,北纬26。50’至36。31’;面积为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边境线长达4000公里;既是中国的边防前哨,又是国家深远战略后方的西南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 (查看全文)
经过长达三年多的全国解放战争,在祖国大陆,国民党正规部队已被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但是,溃逃至台湾的蒋介石反动集团不甘心失败,他们在撤退时留下了大批特务和散兵游勇。这些特务和散兵游勇纠集在一起,组成新的土匪武装,或昼伏夜出,或于光天化日之下,残杀当地干部和人民群众,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光复大陆”... (查看全文)
在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后,国民党的残余部队畏歼而纷纷南逃。然而,蒋介石反动集团决不甘心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纠集残部,以台湾为基地,在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西南、西北各省以及沿海岛屿组织防御,负隅顽抗。溃败到闽南和东南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经整编合并后,由国民党东南军政长... (查看全文)
一、省委改变土改中的策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于1950年至1953年春,按照《共同纲领》领导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要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时,刘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