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民间大刀会沉浮录

Admin 发表于 2015-04-12 12:01:56
    大刀会在沂水境内兴起,约在一九二七年前后。当时,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到处大动干戈,征收繁重的税捐,对老百姓敲骨吸髓,再加连年旱灾,人祸天灾,人民陷人水火之中。在这官逼民反的罪恶年代,许多人艇而走险,沦为盗匪。当时的沂蒙山区,几乎遍地土匪,大股数千人、几百人,小股几十人、十几人,三五成伙,忽聚忽散,拦路截劫,绑架索赎,使有些道路断绝了行人。在这官、兵、匪横行的社会,有钱有势的地主阶级,可以筑堡修寨,买兵雇丁,以防匪患,而穷苦百姓只有联合起来自卫。于是,大刀会就在沂水县风起云涌,很快遍及全县。
    大刀会是该组织的总称,其派系很多,在沂水就有青旗会(又名金钟罩、黑旗会、乌旗会)、五旗会(又名五带子会)、红旗会、黄旗会四派。其中青旗会人多势盛,黄旗会次之。他们以封建迷信为组织联系和精神支柱。入会必须首先“装身”,“装身”的仪式是:在坛屋里点上一盏大油灯,老师向灯上吸一口气,对着入会者扑噜扑噜地吹遍全身,然后,把事先用朱砂写好的符子在灯上点燃,烧成灰,放在一碗清水里,让入会者喝下去。符子上写着:“周公祖,桃花仙,能避南方一溜烟。”吹气、喝符完毕之后,再教给咒语,名为念“老本”。默念“无量佛,无量铜佛来护身”。也有的念,“中宫是空,我求天神闭火门,千炮万子皆能挡,因有妙法护住身。”这“老本”只能一人传一人,不能一人同时传两人经过“装身”之后,人的肉身子就成了“铁”的了。打仗时默念“老本”,就可“刀枪不人”了。这一套精神转换法,会众们相信不疑。一旦上阵,皆能心宽胆大,勇往直前。因此,会众对老师极为崇拜,奉若神明。
    沂水县青旗会的总老师,也就是总首领名叫张恒远,因兄弟排行第四,被会众称为“四老卿”。他是原沂水县第六区东营庄人(现沂南县铜井乡东营庄),家庭较有产业,介乎富裕中农和富农之间。他身体魁梧,酷爱武术,为人正直,喜欢结交。据说,曾有个过路的卖艺人,找上门来要和他“玩玩”。“玩玩”是“江湖”客气话,就是比个高低的意思。张恒远认为,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必须先发人,给他个颜色看看。于是,就满口答应“小弟奉陪”话音未落,“哗啦”一声,双手各执一把大刀,抱在胸前,微一举,然后,猛地往地上一插,遂一跃而起,双脚站在两把刀柄上,摆出迎敌的架式,那位卖艺人一看,顿时双眉打结,脸色大变,以畏怯的声调,连称“师傅”。接着躬身施礼而去。张恒远不仅有一套武艺,而且为人正直,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声望。
    大刀会兴起以后,经常与土匪接触,虽互有胜负,但大挫了土匪之威。一九三〇年秋,匪首石增福、杨光胜,带领匪徒三百余人入境抢掠,张恒远闻讯后,遂调集三百团的会众八百余人,在渊子河边把匪徒团团包围,展开了一场激战。在这场战斗中,以南墙峪会首张恒志率领的精干会众百余人为主攻,他身先士卒,会众奋勇冲杀,最后将匪徒大部消灭,缴获战马三十余匹,长短枪若干支。山东省政府遂令临沂专员前来慰问,并对牺牲的三名会员举行了追悼会。
    渊子河一仗的胜利,大大提青旗会在群众中的威信,许多人自发请老师开坛立会。从此,青旗会日盛一日,到一九三三年春,已达到鼎盛时期。在这期间,沂水西北乡,以宿山寺和尚续祥和大暖峪杨克伦为首,分别组织了乌旗会。在沂水西乡,以黄罗坊、李德和由莒县青旗会来的赵玉瑞为首,组织了青旗会,并发展到沂水北乡沙沟一带。在沂水南乡的苏村一带,以于某为首组织了红旗会,以贺发德之子为首组织了黄旗会。在姚店子一带分别以黄高田和张之祥为首,组织了青旗会。在沂水东北乡石龙官庄一带,还有五旗会约二千余人。这些组织,发展规模最大的是青旗今。一九三三年上半年发展到二十二个团,每团人数不等,有的达两三千人,有的仅五六十人。团下设连,有的连比团的人数还多。其活动单位是团,有一面黑底白边、中向绣白布“乾”字的长三角大旗,这标明自己是乾门弟子。旗帜一举,应名集合,招之即来者数千人,多者达两万人。
    青旗会的迅速发展,其成分也复杂起来。一些地方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也混在其中,并掌握了某些领导权。这些人物入会怀着各种各样的动机。因之,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防匪宗旨,有的借青旗会扩大自己的势力,变大刀会为互相角触的武器;也有的野心勃勃,妄图控制全山东,登基座殿当皇帝,还有的把会众作为发财的工具。
    虽然青旗会上五花八门,但毕竟是以贫苦农民为主体,当时农民最现实的问题,除了土匪的抢劫而外,便是官府强加给他们的繁重的税捐和地方封建势力对他们的压榨、剥削。大刀会中一些正直的首领和农民出身的骨千,便带领会众在防匪的同时开始了抗捐抗税斗争。
    沂水县地下党组织对大刀会的工作非常重视,曾确定党员组织过刀会,也曾派党员打人力会,对会众进行争取、教育工作。
    一九二七年冬,沂水县地下党员刘鸣銮和朱寿年,分别在自己的家乡一带组织大刀会。刘鸣銮是沂水县门家庵子人(现属沂南县),一九二五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加入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考人国共合作时期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投身到第一次大革命的洪流中。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回到家乡,经沂水地下党组织批准,从事刀会工作。一九二八年春,他带领会众和土匪刘黑七(刘桂棠)部作战牺牲。朱寿年是沂水县朱里庄人(现属沂南县),一九二七年在沂水城加入共产党。入党后,在家乡一带参加了黄旗会,组织党的武装。一九三O年前后,沂水西化乡埠前一带党组织负责人李洪宝(现名纪纲),曾派共产党员王富春(现名王涛),分别打入西北乡的黄旗会和乌旗会,宣传我党“打土豪分田地”的主张,教育争取了一批群众,并发展了党员,虽数量不多,但扩大了我党在旗会中的影响。
     一九三二年五月上旬,沂水县地下党建立了直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支部。八月间,改为中共沂水县委。书记是谢梅村,宣传部长邵德孚,组织部长韩文卿,委员有王子敬(现名王光华)和李善亭。这时,全县有党团支部二十个,有党团员将近二百人,并建立了三个区委,即南乡区委、西南乡区委和西北乡区委。正在这时,沂水县委接到了组织发动武装暴动的指示,为了掌握武装,便大量派党团员打入旗会。
    在沂水南乡,地下党的负责人王赞堂(现名王光伟),派葛德浮、肖作亭、贺发堂参加了红旗会,又派张之修、马俊峰去做青旗会的工作。工作进展颇有成效,将会首于兰田的两个儿子发展成了党员。在沂水县西北乡,县委直接派地下党员刘蓂阶(现名刘钊)打入乌旗会。不久,便把该地宿山寺和尚续禅的会首之职取而代之,当上了西北乡的首领。同时,地下党员王富春、吴宝仁(现名史明)、陈善和省委派到沂水帮助工作的马德荣等同志,也在沂水西北乡乌旗会中进行大量活动,将该地另一会首杨先伦争取过来。在沂水西北乡沙沟一带,许多地下党员如李香封、李思锡、王茂炎、石永红、石永贞、石永平、刘万顺、李文平等,都在青旗会里充任连长、文书、总会长、联络员之职。沂水西乡大松林村党小组的四名党员,在组长刘仲甫的带领下全都参加了青旗会,其中杨焕伶当了副团长。就这样,西北乡旗会的大小首领,基本上都是党团员,领导权已完全掌握在我党手中了。
    当大量地下党员参加大刀会并成为骨干以后,沂水县委做出决定,以西北乡为基地,普遍通知各个支部,在斗争中发展组织,以达到我党全部掌握领导权之目的。而在对外宣传上继续以防匪保家和抗捐抗税为主要内容,以便把广大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逐渐扩大,领导全县旗会的斗争。为加强领导,县委书记谢梅村化名李曼之,从沂城来到西北乡的埠前庄常住办公,与陈善、王富春、杨克伦等人组成领导核心。领导机构设在杨克伦家里,并选拔十名党员作为交通和警卫。这就为沂水刀会暴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一九三二年旧历二月二十五日,青旗会首领张恒远率千余会众,点燃了良水暴动的烈火,包围了沂水六区区公所,杀死了区长杜绍增。
    杜绍增是北良水村人,绰号杜烧包。出身地主,早年毕业于临沂五中,后考入黄埔军官学校,曾在南京国民政府充当一名小职员。一九三一年,又考人山东区长训练班,毕业返回沂水,被委为六区区长。他担任区长以后,仗势欺人,盘剥百姓,早为当地群众所痛恨。青旗会会众抗捐抗税,触犯了他的利益,便借故寻衅。为此,便从下马寺青旗会首领“了庆”身止开刀,以兴办学堂为名,没收了下马寺的全部庙产,连佛寺也做了校址。一九三二年旧历正月初五,附近会众来寺烧香,见佛寺改为学堂非常气愤。遂冲进去,砸了课桌、黑板。次日,杜绍增就把“了庆”和另一会首逮捕押进区公所。这事发生以后,张恒远出面调解,要求立即释放在押人员,并提出给“了庆”留出十来亩庙产和几以维持生活,此事遭到了杜绍增的拒绝。张恒远调解不成,便准备以武力解决。杜绍增也料到张恒远不会罢休,遂请县政府派警备队驻进他的区公所。这时,沂水南乡地下党组织做了研究,决定支持张恒远,斗倒杜绍增,南乡地下党员负责人王赞堂(王光伟),在姚店子村召集部分党员开会,王赞堂在会上讲:我们沂水人民为支援抗战发起募捐,大批捐款都被县长区长贪污了。他们对老百姓犯下了滔天罪行,杜绍增就是其中之一。现在青旗会决定把他除掉,我们共产党员要积极支持。
    古历二月二十五日,张恒远带领数千会众,陈兵北良水,迫使杜绍增放人。杜绍增不但拒不接受,反而开枪射击,张恒远之子当场被打死。会众大愤,张恒远逐下令进攻,霎时,会众包围了杜绍增的家院。杜绍增见势不妙,遂带客属及警卫队等退到一座炮楼上继续顽抗,会众更加气愤,迅速攻到楼侧,杜绍增等人慌忙用绳索从窗里堕楼逃命而去,直奔西河滩,哪知河滩里早有待命的二线会众。他们随手擒来,张恒远命令将他们处死。
    “轰隆”,随着炮楼的炸塌声,杜的全家及警卫队士兵也见了阎王。原先存放在楼底层的两缸灰药,在酣战之际引爆了。
    青旗会捣毁六区区公所,镇压了杜绍增的消息迅速传开,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扬眉吐气,踊跃入会。一些地方封建势力派人物更为惴惴不安,特别是沂水北部大恶霸李金刚更是惊慌。
    李金刚,外号李五秃,七区沙沟村人,祖代有土地十五大顷(折合市亩四千五百亩),到李金刚这一代,还有十三大顷地,开着酒店、油房、当铺,是明、清、民国三代财主,号称“香山堂”。近年来,李金刚又奉县府之命,开办了民团,他充任第七区民团总团长。那时,他们规定按地亩征壮丁,到民团受训。有些地富子弟不愿去受苦,就叫佃户顶替。有的佃户不愿顶替,就被关押起来。既被关押,就得托人花钱保释,保释后还得去受训。由于李金刚对人民威逼太甚,群众情愿参加青旗会,不去千民团。有些人被迫人了民团,也暗暗参加青旗会。这些人在民团里,对教练消极反抗,操练时,教练喊向右转;大家偏向左转。教练无可奈何,便找李金刚告状,说民团里边也有青旗会会员。
    李金刚对青旗会的行动早有注意,为探清情况,便心生一计,佯称沂山里有一股土匪要来抢劫,请青旗会配合民团前去清剿。青旗会不知这是李金刚耍的诡计,就集合会众二百余人,随民团开进了沂山,翻山越岭清剿了一夭,连一不土匪一也没见。当天下午他们撤到张麻庄,开饭了,民团吃的是馒头猪肉,会众则连煎饼咸菜都没有,大家很不平气。青旗会连长、古村地下党支部委员李文富,去找李金刚和驻村地主石小舟要给养,他们不但不给,反而态度蛮横。会众更加愤怒几乎动了干戈。这样以来,李金刚看到青旗会的确人多势盛,更感到是个极大威胁。
    旧社会里,老百姓吃盐有“官”、“私”之分,官盐每斤二十个铜子,私盐每斤两三个铜子。莒县吃私盐,沂水吃官盐,有的穷苦人吃不起官盐,就到莒县运一点私盐,赚钱糊口。若被盐巡查获,轻则罚款没收,重则坐牢。因此,群众对盐行早已恨得咬牙切齿。沙沟村青旗会队长、地下党员李成谦率领三十余名会众,带着大刀,推着三十余辆独轮车到曹县运私盐,返回后故意把盐车停在沂水盐行门前,大声呼喊:“卖盐!卖盐来!”盐巡自知不是青旗会的对手,全部吓跑了,盐行也关了门。
    青旗会闹了盐行,更震慑了李金刚。他心里明白,如此闹下去,必将临到自己的头上。于是,便对青旗会下了毒手。他会同当地恶霸地主石小舟、姜运州、于纪州和陆安澜等,密谋策划,炮制了一张状子,诬告青旗会违法,是共产党暴乱。这张状子由李金刚亲自递交给沂水县长。县长看到状子以后,遂于一九三三年旧历四月十六日,带领县警备队到了沙沟,在李金刚民团配合下,逮捕了沙沟村的李秀封、李思锡;九岭坡的王茂芬、王茂炎;张马庄的石永贞、石永红、石永平;金钟峪村的刘万顺,还有崖庄的李文平等九人。次日黎明,县警备队又包围了古村,把省委派到沂水工作的马德隆,以及他的房东张之然、张德轩父子一起逮捕。
    就在被捕的人被押送沂水县政府的当天,中共沂水县委委员李姚宝跑到瑞麟小学,报告了当时在该校任校长的县委宣传部长邵德孚和当时任该校训育主任的县委书记谢梅村。谢梅村接到报告,当晚赶到埠前村。次日,谢同李洪宝、刘蓂阶在暖阳河边开会决定,准备组织会众进攻沂城,营救被捕的同志。这时,省委代理书记张北华(张恩堂)正在沂水,谢梅村便草拟了一个暴动计划,送张北华批准。旧历四月十九日晚上,谢梅村又召集刘蓂阶、李洪宝、吴宝仁(现名刘史明)、王涛等,在沂水西北乡小尚子山洞里开了会,张北华也参加了。会议决定,张蓂阶任总指挥,在三天内调集八百会众,二百支长枪,于古历四月二十四日晚到暖河滩集合举事。张北华参与指挥,吴宝仁负责保卫,并具体研究了攻城部署。攻城方案兵分两路,一路攻占沂城东岭,控制制高点;一路攻北门,直捣县政府,砸开监狱,营救被捕的同志。城里,由瑞麟小学的田锡仁、周西裕等六名学生作向导,并有打入公安局的同志作内应,联络口令是“普罗”。
    会后,刘蓂阶立即下了命令,接到命令的会众们携带枪支、大刀、长矛、棍棒以及干粮等,准时到达集合地点。不料,在举事的那天晚上下起滂沱大雨,河水猛涨,会众渡河困难,结果只集合了二百多人,此次暴动因天时不利作罢。当晚,几个负责人撤到梅峪。张北华和大家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之后,由吴宝仁护送上了新泰。
    就在县委组织攻城期间,沙沟一带的青旗会曾多次央人保释那些被捕的人,沂水县长也有意招保释放,李金刚却恶狠狠地说:“不行,都得杀!”青旗会见保释不成,遂决定对李金刚采取行动。
    旧历五月初六日晚上,会首李德和赵玉瑞带领九岭坡、黑石沟、沙沟、金钟峪等村会众二百余人,冲进李金刚的民团,团丁惊慌失措,立即逃跑,只剩下队长于怀三在办公室里用驳壳枪向外射击,会众们几次喊话要他缴枪,他仍负隅顽抗。会众们砸开窗棂,猛扑上去,乱刀砍死。这次攻打民团,目的是逮李金刚,由于他在陆安澜家里抽大烟,暂脱一死。战斗结束后,李德和赵玉瑞率众转移到黑石沟,第二天又转移到盖家顶。
    盖家顶,是沙沟南山最高的山头。山头上有早年防匪的寨墙,从山下到山顶,要翻越三个山崖,一路陡坡,颇为险要,是个凭险固守的好地势。在这里,李德同会众们休息了半天,又命一部分会众转移到南坡山下的古村待命,自己带领二十余人在山顶瞭望,准备迎击李金刚的反扑。为了配合青旗会的行动,沂水县委遂紧急通知西北乡和松林一带的党员、旗会会员到古村紧急集合。次日上午,各路会众集结于古村前河滩,约一千五百余人。县委书记谢梅村身着一件浅兰褂子,头戴一顶破苇笠,扮作普通农民模样来到现场,以应情况的突变。
    李金刚从陆安斓家逃脱以后,立即窜到驻黄家店子的七区区公所,用电话向县政府告急。五月初八日上午,县警备队长张海亭和李金刚带领警备队员三十余名,连同七区民团七十余人,直奔盖家顶而来。这时,正在山顶瞭望的李德,见敌人从山下攻上来,遂指挥会众隐蔽寨内,摆开阵势,准备战斗。当敌人爬上第三道山盖,离寨墙只有三十来步的时候,李德振臂高呼“弟兄们,杀!”随着一声大喊,会众们跳出寨墙,抡起大刀,直向敌人猛扑!敌人顿时乱作一团,一纷纷向东山头溃逃。李德率众尾追,又是一阵厮杀,敌人难以支持,窜到山下院西沟,企图经杨家坪向南截我后路。这时,杨家坪的会众已经严阵以待,看到敌人窜来,迅速把预先备好的土炮点燃,几声震耳的轰鸣就把敌人阻击回去。张海亭和李金刚见事不妙,慌忙调头回窜,退回院西沟。会众就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冲下沟底,大杀了一场,张海亭毙命,李金刚也被砍死,并当场把他的头割下来,带到古村示众。战斗结束后,会众集中在古村,休整待命
    第二天,李金刚的亲属把李的无头尸抬到院外场地,做了棺木扎起灵棚。旗会闻讯后,即派会众一部开到沙沟,将李的棺木一把火烧掉。接着冲进李的家院,分掉了他的一部分浮财,并发动会众割了他的麦子。接着,青旗会的队伍便浩浩荡荡返回沂水西北乡。
    青旗会返回西北乡后,反动军队运其昌旅一个中队已进驻高桥,妄图镇压刀会,县委决定趁他们立足水稳发动进攻,遂以乌旗会会首杨克伦为总指挥,把千余会众开到跟高桥七华里的道托村,切断沂水通往高桥的电话线,又留了一部分会众截击沂水援兵,接着,挥师向高桥进发。敌人见会众蜂拥而来,立即点燃了驻地周围的鹿寨,熊熊的火焰形成一道火墙。旗会只有大刀、长矛,长枪很少,更无攻坚武器,旗会为了保存力量,在围困了高桥一夭后,撤串阵地,转移到大诸葛河北、辛庄一带。此刻,正是麦收大忙季节,会众们要求回家收麦,于是只留少数人员警戒,其余回家待命。
    青旗会攻打了沙沟、高桥以后,县委遂把暴动情况向省委作了书面报告,省委马上派组织部长宋鸣时到沂水指导工作。 宋鸣时到沂水后,先在沂城南关韩文卿家召集县委成员开会,会上,谢梅村汇报了县委领导旗会斗争的经过,并通过了一个决议:将青旗会斗争发展为游击活动,进而建立根据地。次日早饭后,谢梅村同宋鸣时赴沂水西北乡,在小诸葛村召开了党团干部联席会,会上,谢梅村向西北乡的党团员干部传达了县委决议,宋鸣时也提出了一些期望和要求,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执行,待命行动。
    沂水西北乡的沙沟暴动,使临沂的八十一师师长展书堂极为震惊迅即,派兵来沂水镇压。第二天,展书堂便派一个营的兵力向沂水进发,队伍行进到苏村,恰恰和张恒远所率领的三百余会众遭遇。展部首先开枪,张恒远赶忙指挥会众卧倒在麦地里,展部误认为会众已被打倒,停止射击,继续_前进。这时,会众一跃而起,杀声震天,猛向敌人冲去,展部顿时乱作一团,纷纷抱头鼠窜。此次遭遇战,双方略有伤亡,会首“了庆”不幸阵亡。
    苏村遭遇战结束的当天下午,展部开进沂水城。这时运其昌旅也奉命开到沂水,南北分兵:一驻苏村,一驻高桥。自带一部进驻沂水城。接着韩复榘又派民政厅长李树椿到达沂水,采取了两面派手法,一面邀请张恒之“谈判’,一面部署兵力。其意图很明显,就是时机一到,大举镇压。敌人为实现其罪恶阴谋,曾派参谋等往返数次到东营庄与张恒远接洽谈判事宜,讲主动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将旗会编为三个混成旅,由张恒远任总指挥;二是发给一万支钢枪,一万套军装,万元现大洋,作为开办费。这时,张恒远也有些被冲昏了头脑。
    从敌人提出“和谈”,沂水县委就认为这是幌子,是缓兵之计。一面把敌人的阴谋告知西北乡各支部和旗会首领,要他们提高警惕,随时应付敌人的突然进攻,一面通过杨克伦把县委的看法转告张恒远,请他务必不要上当。张恒远经过再三考虑,接受了县委的看法和劝告,只派了张之样等三人前去谈判。敌人几次请他进城领取总指挥的委任状,他都拒绝了。在“和谈”期间,展书堂将八十一师唐帮治旅调到了沂水。
    他们见张恒远不受诱骗,又大兵已到,遂即撕下“和谈”的面纱。先把张之祥等三个代表枪毙了,并声言:凡有刀会村庄,孩伢不留,一概火袭。
    面对这个现实,沂河以西许多会众扶老携幼转移到移到宝泉山、黄石山一带山寨躲避,并准备抵抗。七月一日,运其昌侦知大刀会的行动以后,首先派兵进剿了东营庄,将全村化为灰烬。二日,又派兵攻打宝泉山山寨,杀死会众二百余人,接着包围了黄石山。当时,这个山寨由山长与青旗会团长李梦春、刘思裕、段其柱、张典正等五人负责守卫。他们带领会众,以土枪土炮顽强抵抗,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并给敌人很大杀伤,运其昌见攻不下山寨,又请唐旅增援。敌人用钢枪,还调来迫击炮向山寨内轰击,许多会员倒在了血泊中。
    张恒远闻听黄石山寨被敌包围,遂率会众前去支援。当他行至黄石山西南坡时与敌遭遇,不幸中弹牺牲,其所率会众也被冲散。这时敌人攻击越来越猛,会众们也越战越勇,他们满怀悲愤的心情,前赴后继,殊死抵抗,寨内妇女也持刀与敌肉搏,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难以固守,最后敌人攻上山去,进行了一场野蛮的大残杀,寨内尸体狼藉,血流成河。老弱妇孺,惨遭杀害者达三千余人,造成了山东历史上第一个大惨案——黄石山惨案。
    黄石山惨案发生后,正在城西各村支部了解情况的谢梅村,立即返回沂水西北乡的武家河北村,召开了各村支部和旗会干部会议,会上决定,凡是党员、会众,特别是在斗争中已暴露的,在家有危险的,全部组织起来,到沂山里打游击。在家没有危险的,留在当地坚持工作,愿意参加打游击的自愿报名,留下的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继续斗争。决定下达以后,于第二天午前就集合了一百五十余人,由谢梅村、陈善、王富春和吴宝仁同志带领,开进沂山里。当时沂山北麓、沂水与临朐交界地带,有一股著名的“土匪”,首领名叫裔来好。听说李参谋长(谢梅村化名李曼之,会众呼为李参谋长)到了沂山区,遂派人前去邀请,表示愿意在李的领导下,携手共谋。谢等商量后决定,暂同裔合作,坚持游击。
    在谢梅村带人向沂山进发的同时,展书堂、运其昌和县长赵莲唐等把在西乡逮捕的马德隆、张德轩、王茂芬、王茂炎等十二人押至沂城西门外杀害。这些同志遇难前,表现得非常坚决。敌人的严刑逼讯,都没有使他们屈服,没有牵连其他任何同志。
    在上述同志遇难的第二天中午,运部又冲进古村,乱抢、乱砸、乱杀,最后放火烧了房屋,接着进剿了沙沟。许多人被押到了沂城监狱服苦役,还有许多人被逼流亡东北,逃离家园。
    不久,当谢梅村等人由沂山里返回沂水刘家河北,得知了省委织组部长宋鸣时叛变,还带人到沂水逮了邵德孚、韩文卿和县委交通负责人于松泉、交通员孙华亭、党员教师刘秋吾、曹泽生六同志。至此,沂水县党织组同省委完全失掉了联系,县委成员和各区负责人都转移到外地,大刀会也随之解散了。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大刀会在沂水地区又曾一度再起,但性质已经不同。沂水西乡下位一带,以张学伟(党员)为首,曾以大刀会为掩护,组织了一支抗日武装,以后改为抗敌自卫团,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四区独立营,最后成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依汶一带,朱寿年也曾以其当年的大刀会为基础,拉过抗日武装,后来逐渐变成了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队伍。(撰文 王涛王光伟王光华刘钊刘史明)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