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七年(1742年)6月初,福建省漳浦县发生一起震惊朝野的命案。这一天,漳浦县知县朱以诚在县衙大堂升堂审案,朱县令所审的案子都是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就在一上午的审讯即将结束之时,从朱以诚座椅背后突然窜出一彪形大汉,他手持短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正在审案的朱知县杀死在众目睽睽之下。作案人的杀人手法相当的老辣,刀功纯熟,采用的是一种相当专业的方式------割喉,一刀毙命。
堂堂朝廷命官,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杀死在县衙,这件事震动了朝野。是什么人如此大胆,敢于向官府挑战?皇帝震怒,下令务必查他个水落石出。朝廷派出刑侦高手赶赴漳浦,与当地官员联合办案。经过初步调查,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刺杀行动,而且有可能牵涉到当地的黑社会团伙。是什么人如此的胆大包天,是什么人与这位父母官结下如此的深仇大恨?
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命案,这是对大清政权的公然挑衅。只是这个案子来得太突然,事前毫无征兆,事后死无对证,让办案人员颇费了一些功夫。经过官府差役、捕快的深入调查,最后将杀人凶手锁定在一个叫赖石的人。
从案发过程来看,赖石刺杀知县朱以诚,一刀断喉,导致其当场毙命。这也说明赖石是个训练有素的职业杀手。既然是职业杀手,以杀人为生,那就一定有出钱雇他的钱主,就一定有主谋,赖石不过是收钱行凶而已。很快,案件就有了眉目,组织这起暗杀知县行动的主谋是一个叫蔡怀的人。堂堂一个政府的知县在工作中被杀,这个案件影响相当的恶劣。事后漳浦总兵龙有印在给朝廷的奏章中写道:监生蔡怀,用高价收买刺客赖石行凶,起因是蔡怀因为品行不端,遭知县朱以诚训诫,遂怀恨在心,于是勾结同被知县枷责过的胥吏陈士亮、衙役李琛,用一百两白银,收买赖石行凶。
龙有印的奏章受到朝廷一些大臣的质疑,蔡怀仅仅受到上司的训斥,就一怒之下雇凶杀人,这种结论经不起推敲。上司训诫下属,在官场上司空见惯。若要因此就对长官割喉,那这活就没人干了。况且要知道他杀的可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一方行政长官,后果想都不用想。在朝廷的紧追不舍地调查后,最终答案很快得到揭晓,监生蔡怀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黑社会组织------小刀会。小刀会是个什么东西?不仅乾隆没听说过,朝中大臣们也是一头雾水。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蔡怀是个监生。监生是什么?监生并不是一个实际的官职,而是一个“进身之阶”,也就是说读书人通过考试,取得监生资格后方能做官。自乾隆年起,监生经过考试才能得到的状况被打破,达官显贵、豪门巨富也可以用钱买到监生的身份,这就是所谓的“捐纳监生”。如此一来,监生等于读书人这样的等式被打破了,只要肯出钱,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可以顶个监生的帽子。
蔡怀是乾隆初年的监生,那个时候还没有捐纳监生,他的这个监生资格比较过硬。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既然已经获得了“进身之阶”,捞个一官半职是早晚的事,为何他要投入黑社会?通过调查得知,漳浦一带黑社会活动猖獗,蔡怀是黑道首领。本来他是可以安心等待朝廷的任命的,但捐纳监生政策的出台,让他做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他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小刀会的兴起,让蔡怀有些心动了。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在组织中出露头角,在蔡怀看来,在官府混个一官半职,还不如当个黑社会老大更舒坦。在蔡怀的打理下,漳浦的黑社会组织发展得很快,官府内也有他的成员,这就形成了官匪一家的局面了。
知县朱以诚对治下出现黑社会组织很重视,经过调查,他下令逮捕了两名黑社会成员,并由此带出萝卜拔出泥,又发现了许多黑社会成员,一场大规模抓捕行动在所难免。让朱以诚吃惊的是,不仅农民中有黑社会成员,官府中也有其成员,这些人黑白道通吃,一边吃着官粮,一边与黑社会眉来眼去。到最后朱以成发现,自己在漳浦竟然被架空了,在县衙,他下令可以没人听了。
于是朱以诚决心收拾黑社会,在官府中发现黑社会成员后,他根本没有收手的意思,当他打算将抓捕的黑社会成员押回县衙时,竟然遭到部分衙役、捕快的抵制。指挥不动的他决定将这件事向上级汇报,让领导来拿主意。同时他也在加紧审讯,既然抓住了黑社会成员,那就不能走过场,要认真审一审,看看到底这次会议理这个组织的头儿,于是他的被杀就成了必然了。
至此监生蔡怀伙同吏员陈小亮,衙役李琛互相勾结刺杀县令朱以诚的真正动机才算搞清。这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的刺杀行动。这些人都是黑社会成员。朱知县如果继续审下去的话,不但蔡怀、陈小亮、李琛等人会暴露,而且更多的弟兄也将陷进去。蔡怀只有铤而走险了。
这次暗杀事件是清代第一次暴露出的黑社会与官府成员相勾结的事件,这说明黑社会具有其独特的权力基础。黑社会组织如果有政府机构人员参与,就成为“官匪”共同执掌权力的局面。而朱以诚似乎并不知晓他身处黑社会中间。蔡怀刺杀朱以诚,是他在黑社会中获得地位的必要手段,如果他不出头,想办法营救蒙难的弟兄,那么他凭什么做老大?
看来打黑并非现在才有的事,早在清代就已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