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人民警察,从小喝着长江水长大,多年来受着传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对父辈们六十多年前,在湖北省郧阳专署公安处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尘封历史,有着特殊的情感并被深深地吸引。从父辈的老领导、老红军那里听到的名人轶事;从公安前辈们聚会时听到带着乡音的“剿匪”老歌;看到他们保存的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幕幕艰苦创业的动人场景,多少次使我为之动容、为之振奋,崇敬之情久久难以平静。一位曾经参加过抗日的公安老前辈,在病重时还念念不忘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并留下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人去写这段历史”的深深遗憾。每当看到前辈们的白发在日益递增,每当看到他们一天天步入高龄,一种无形的压力时常萦绕在我的心头。
老前辈们从军为警,为新中国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创建人民的公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宁来之不易,怎能忘记过去,怎能忘记历史!
抢救和挖掘六十多年前郧阳专署公安处的尘封历史,无疑是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作为湖北第一代人民警察的后代,我有责任和义务填补这段历史空白,并尽一切努力为传承公安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争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人民警察。面对严峻的现实,是回避还是行动,是敷衍还是振作,经过慎重的思考,我毅然选择了后者。
在父辈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从2003年起,我多次组织了有健在的公安老前辈参加的各种聚会活动,并得到了公安老前辈和其后代的大力支持和参与。这些活动先后被《黄石日报》、《东楚晚报》、黄石电视台、百度网、公安部《家园》、全国公安文物收藏协会会刊《警史钩沉》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宜传报道。
2011年10月24日至28口,我有幸参加了公安部在武汉湖北警官学院召开的全国公安警事文物收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公安警事文物研讨联展会开幕式,我收藏的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被大会联展选用,并首次在湖北警察史博物馆中展出,得到了公安部文联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观展的全国文联专家和学者纷纷认为:湖北省第一支公安队伍最早的根,就是当年的“郧阳专署公安处”。2013年1月22日,我特聘为“中国警察史研究员”。
郧阳专署公安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段光辉的历史理应载人公安史册。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仍是一段空白,而且更遗憾的是,这个群体中的元老大多数已经离去,目前健在的已为数不多。就在我进行抢救性的搜集历史资料整理编写书籍的四年当中,又有八位曾经为我提供过重要历史资料的老前辈遗憾的先后离去,这给我原本十分艰巨的工作增添了沉重的压力。其间,还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困境。因此,追寻这段尘封的历史,见证这段红色警史的任务更加紧迫。
一种责任感、紧迫感和对公安老前辈们的崇敬之心和感恩之情,使我来不及谦虚和推卸,“不知天高地厚”地挑起了这副重担。近四年来,我放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人到抢救性挖掘这段尘封历史的工作之中。
郧阳专署公安处这段历史因年代久远,世事变迁,故里难寻,后人难访,抢救挖掘工作十分艰难。加之全部是民间探访,白天还要忙于正常的工作,全靠晚上和节假日及点滴的休息时间来从事调查和伏案写作。因此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加之个人能力有限,致使挖掘调查工作时常搁浅,一筹莫展,常常陷人绝望、无助、难以言表的尴尬境地。
面对严峻的现实,我无怨无悔,并经常勉励自己,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坚强的意志是人民警察的本色,勇于承担责任也是一种义务。面对种种压力和困境,我没有放弃或者降低抢救历史的标准,始终如一地坚持尊重历史,宁少勿滥的原则。此书中记载的每位历史人物和事件都要求做到:健在的要见其人、或听到其音、或见到其文;对已故的要阅其生平资料、查其个人档案、或见其亲属子女,或直接与其亲属子女对话,对每份资料的求证必须反复的研究与修改。
追述六十多年前郧阳专署公安处的尘封历史,我主要采用的是老前辈的回忆录、生平、个人简历、调查走访记录,并结合史书中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和查阅相关的史志资料,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时,我把收集历史文物和老照片的工作纳入重点。因为这段历史,不仅需要文字内容的诠释,还必须要有文物来支撑。在收集整理或查证每段历史、查明每张老照片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我举一反三,扩大线索,四处奔波,苦苦追寻,务求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的原貌。
是公安老前辈们的光荣传统给了我无穷的智慧和力最。我特别感激我年迈的父母,他们不仅在物资和精神上给我以大力的支持与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我得天独享的历史顾问。在此,我也十分感激公安老前辈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三十多年来我从事刑事侦察工作的基本功,这次全都派上了用场。
四年多来,我苦战冬夏、挑灯疾书,不厌其烦地进行调查走访,考证历史人物和事件,不惜人力物力抓紧前往外地省、市查寻收集相关资料,不间断地用书信、邮件、网络、电话等方式与外界联系,在一个个谜团和困境中艰难地跋涉。也许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执着追寻,也许是几年来我窗前苦苦求索的不夜灯光,也许是老前辈们的在天之灵,终于使我迎来了“柳暗花明”。
四年前,在老前辈们原提供的32人名单基础上,经过扩大线索,苦苦查询,现已核实的人员达到了124人。据不完全统计,郧阳专署公安处约有两百余人。其他一百余人难以查找。目前,收集到的各种文物资料30余件;历史照片l00余份;调查走访43人;寄出各种信件与邮件67份;调查整理人编的人员54名,其中公安老前辈50人(老红军3人、抗日军人13人)、第一代警嫂4人;调查走访老公安后代30人;查阅各种历史书籍32本;查阅各种历史资料60余份。目前,本人撰写的《人民的卫士)已基本完稿,我如释重负。
当走进湖北公安历史的长河,我被湖北郧阳专署公安处老前辈们英勇善战,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深深打动。老前辈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朴实无华、情怀高尚的一生.令人肃然起敬。尤其是,在他们当中有的也曾受到“极左”路线的迫害,但在挫折逆境中,他们始终坚信我们的党,忠实于人民的公安事业,忍辱负重、宽容大度,他们为公安事业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深深地教育了我,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和净化。
人民警察文化春天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展现湖北人民警察光辉历史的文化平台。谨以此书向湖北公安老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郧阳专署公安处的先烈们、前辈们,你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载中国警察史册!
在此,衷心地感谢公安部文联、湖北省公安厅党委、湖北省警官学院的主要领导,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特别感激的是原海南省省委委员、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厅厅长、现任公安部咨询委员,八十高龄的原郧阳专署公安处的重要创始人孟进鳌老前辈,不遗余力地亲笔撰写回忆,热情地为公安文化建设奠基铺路,为见证这段光辉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感谢黄石市公安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感谢湖北沙洋监狱管理局老干部处、湖北省农业厅老干部处、十堰市军分区老干部处所提供的珍贵历史档案资料。也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公安后代及朋友,尤其是:沙洋监狱管理局的陈伟、肖军、罗新明、蔡长宝等同志.为本书提供的大量珍贵历史资料。感谢黄石的老公安后代吕东剑、郭恩为撰写本书提供了有力帮助。感谢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李克提供的珍贵历史资料和捐款。感谢湖北省公安厅杭跃进处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同时,还要感谢高荆丽、韩琦、李保华、郭钢、吕红鹰、杨琳娜、黄华(女、十堰市军分区老干部处政委)、李平珍、郭黎、江亚、李昌丽、孙学光、杭青、杨杰、何曙红、郭峰、程兰桂、乐成胜、程冬萍、李伟、赵新玉等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同志。正是因为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有大家的热心帮助,才使这项系统工程得以完成。
在撰写(人民的卫士)这部史志的工作中,尽管自己在为历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能力有限,难免有疏忽和遗漏之处,因为这段厚重的历史,还有很多有待挖掘和追述的空间,不妥之处请予包涵。我真心地希望此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欢迎有识之士 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历史资料,为人民警察文化的春天,为树警威、铸警魂,共创光辉历史的新篇章!
作者郭薇于2014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