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档案”的前世今生
台湾“国史馆”藏有民国时期各类档案70余万件,其中包括南京国民政府各院、部的重要档案,以及胡汉民、阎锡山、何应钦、王世杰等的日记、文稿、函电,该馆还出版了《国民军政府组织史料》《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专辑》等50余种编研成果,其中《蒋中正总统档案目录》,主要为蒋中正亲拟的令、批、函、电等手稿共1.8万件。1995年,该馆将原藏于台北阳明书屋的4200册、27万件蒋介石档案接收进馆,这就是人们俗称的“大溪档案”。
“大溪档案”为蒋介石1921年初至1949年间的公文、信函、手令、手稿、笔记等,内容涉及北伐战争、中山舰事件、井冈山四次围剿、西安事变以及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内部争斗等情况。“大溪档案”原藏于台北竹子湖和阳明山后阳明书屋的一间100余平方米的地下室,除该室以外,其他均为国民党党史会收藏其党史资料的重要场所。
“大溪档案”因早先存放于大溪宾馆而得名。1979年,这些珍贵档案从大溪宾馆迁至阳明书屋。“大溪档案”早期保管严密,专家学者无缘研究参观。在蒋介石去世后,据统计,截止到 1991年2月,到阳明书屋的参观者约有6000人次,其中约500人次研究使用过“大溪档案”。
令史学界震惊的是,台湾当局曾向日本提供过数量巨大的“大溪档案”。20世纪70年代,晚年的蒋介石让台湾70多位历史学者向日本记者提供资料,帮助其撰写《蒋介石秘录》。日本《产经新闻》为撰写《蒋介石秘录》,派遣了古屋奎二等人长驻台北,花了3个月的时间从事资料的整理搜集,得到台湾当局的全力协助。台湾当局不但向日本记者公开了包括蒋介石的日记与回忆录在内的“大溪档案”,还对其开放了“总统府”“外交部”“国防部”的档案。据统计,向日方提供的中文原始档案与资料共达4000万字。
收藏大陆和中共档案资料的台湾机构
台北木栅指南山下的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简称“国关中心”)也是有名的机密图书馆,其库藏基本以大陆档案资料为主。“国关中心”创立于1954年,由于规划较早,且当局重视,故已具规模。“国关中心”不仅搜罗了数量浩瀚的大陆书报期刊,还有极为丰富的苏联书报资料,其特种室中编号007类的中国及世界各国共产党的资料就有1万多册。“国关中心”的前身是“总统府资料室”,在改制后仍与“总统府”保持密切关系。因有关大陆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情况的研究报告均收藏其中,故“总统府”所有研究大陆情况的智囊人物都是这个图书馆的常客。目前,“国关中心”只对个别团体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开放。
位于新市的调查局,主要收藏中共早期史料。调查局创建于1927年,当时为了“肃奸防谍”,知己知彼,广泛搜罗了中共所有的文件、书刊、报告等资料,并曾接收了大量中统、军统等情报单位的档案,又与国外图书馆长期交换,故收藏甚丰。在其收藏的资料中,有中共早期的报刊如《列宁生活》《群众》《共产党人》《中国妇女》,剧本《穷人乐》《白毛女全谱》,还有创造社与太阳社的革命文学刊物等。调查局已于1965年开始向社会开放,至 1991年已有学者2000多人次入内利用、研究这些资料。据说,该局还藏有限制公开的“汪精卫档案”。
在士林芝山岩的军事情报局图书馆,主要收藏1949年以后重要的中共书报、各级文件以及国民党在大陆特工人员的“敌情报告”。这些文件都是高级军事机密,处于严密的封锁范围,馆内戒备森严,一般学者大多只能望门兴叹。
此外,直属“总统府”,负有监修“国史”责任的“国史馆”也有一定的神秘性。“国史馆”原位于青潭北宜公路旁,成立于1947年,两年后又徒有虚名地迁往台北,什么资料也未迁去。至1958年,方重整旗鼓,起步虽迟,但发展迅速。目前,该馆保存了500多万件史料,多为清末到民国的官方档案。“国史馆”中1925 年至1948年的国民政府档案、民初教育部档案、阎锡山档案等是最有价值的珍藏。据其中部分解密档案显示,1967年9月,蒋介石在同到台湾访问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会谈中表示,严重关注在日本出现的“台湾独立”和外国“托管”等谬论,声明“绝对反对”,并指出美国“有两个中国之想法”,“此是绝大错误”。蒋介石还对佐藤说:“中国的事情自可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作者:刘维荣 李 群《中国档案报》2012年2月17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