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寻访收集冀鲁边区平禹县革命民歌

msh.0614 发表于 2016-06-30 11:56:29
萌生于冀鲁边区平禹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民歌,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军支前、打日本、灭蒋氏、闹翻身的革命热情,特别是平禹县张士府边界一带流行传唱了大批革命民歌 ,成为平原县民间文学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 
20150807100659187.jpg1979年,笔者因工作之需,同县文化馆文化干部一起走村串户,征集了大批革命民歌,有的已收录《民间文学集成》中国山东卷,有的己载入平原史志,尚有部分做为历史珍贵的资料收存在笔者案头。近日翻阅当时的采访笔记,当年征集民歌时的情景又浮现眼前,故欣然命笔,写就此文,以飨读者并告慰那些为国捐驱的革命先烈。
记得水务村杨延选之妻杨氏曾给笔者唱了一首叫《小五更》的民歌,我同文化干部张国英老师一同征集于手:
一呀一更里,月儿显又显,小奴家绣房心里打盘算,有心去参军,爹娘把俺拦,他说女子不能上前线。
二呀二更里,月儿压树梢,小奴家睡也睡不着,上房门外把爹娘叫。
三呀三更里,月儿在正南,小奴家在上房把爹娘劝,女子赛过男儿汉。
四呀四更里,月儿落西南,爹娘被说服,满口答应俺,小奴我心喜欢。
五呀五更里,月儿落正西,告别了双亲,前线去杀敌,要为爹娘争口气。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在平禹县设了很多据点以强化军事控制,妄图扼杀根据地,扑灭抗日烽火。人民武装奋起抗敌,先后除掉所有日伪据点,有两首革命民歌《马务收据点》和《打何寺据点》是由笔者与平原县原妇联干部梁秀玲女士征集的。
《马务收据点》一歌唱到:“八月初十象过年,男女老少都喜欢喜欢不为别的事,为了马务收据点。收据点,人高兴,夫妻双双把戏演,戏儿演的好热闹,四邻八乡都来看。看了戏,做宣传,马务收了据点。”这首民歌表现了平禹县八区人民收复马务据点后的喜悦心情。
何家寺据点是平禹县日伪的重要据点,四面有深沟,内有六座土楼,建有百间平房,住有日军20余人,伪军、伪警察所、维持会、宪兵队、特务队、伪区公所等近200余人。敌人防御工事非常牢固,加之建立时间长,武器装备精良,我军力量薄弱。区队战斗力尚势不力敌,靠猛攻强打是难以拔掉这个钉子的,必须斗智斗勇。一首《打何寺据点》的革命民歌,唱出了军民团结共济,内外合作,收复何寺据点的经过:
一九四五年,何寺打据点,日本鬼子来了整八年。
何寺打据点,正是六月天,直热得军民浑身流大汗。
下来县大队,来了郑金山,来到何家寺,据点围个严。
围了两钟头,当时就冲锋, 收了南楼收北楼。
区长去叫门,里头不开门,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人。
里边不听话,楼上枪还响,响不响的抗日军就上了房。
抗日军上了房,伪军快缴枪。
伪军缴了枪,八路军占了房,带着伪军来到大刘庄。
回到大刘庄,伪军们着了忙,不知今后怎么样。
待了一整天,每人发了钱,叫他们回家当盘缠。
参加八路军,去打鬼子兵,保国爱民,你看多光荣。

水务村有一个叫刘秀兰的老人(邢德才之妻),活到今年近百岁,1979年他给我传唱了两首革命历史民歌,一首也叫《五更歌》,唱出了根据地军民救国抗战的豪迈气慨,特别是对革命妇女参加抗战的气概表现的唯妙唯肖:
一呀一更里,月儿显又现,小奴家房内心里打盘算,有心去抗战,爹娘要留俺,救国的女子胜似男子汉,爹娘别管俺。
二呀二更里,月儿在正东,千万姐妹抗战在军营,个个都是女英雄。
三呀三更里,月亮在正西,可恨日本人杀我同胞亲,到处烧杀奸淫这气真难忍。
五呀五更里,月儿渐渐落,小奴家出门去救国,爬过几道山,过了几条河,再苦再累也忍着,为了去救国。
刘秀兰老人还给我传唱了一首叫《劝伪军》的革命民歌,同样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到抗战队伍中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歌中唱到:
伪军兄弟们,你们要听真,你们每日烧杀的都是什么人?鬼子吃白面,你们扒干饭;鬼子睡大觉,你们把岗站;出发上前线,你们当炮眼;给你俩子弹,扶着破枪杆。弟兄们睁眼睛,看清鬼子兵,拿着几张关金票,买你活性命。
地处平禹边界的后卢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模范村,有一位老人叫卢景信,他传唱了一首叫《八杯茶》的革命民歌,对动员进步青年参军上前线打敌人救中国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笫一杯茶,敬我的爹,儿去当兵你在家。
第二杯茶,敬我的妈,儿去当兵莫牵挂。
第三杯茶,敬我的哥,弟去当兵你做活。
第四杯茶,敬我的嫂,弟去当兵妯娌好。
第五杯茶,敬我的妹,哥去当兵陪嫂睡。
第六杯茶,敬我的弟,哥去当兵你念书,
第七杯茶,敬我的妻,我去当兵莫哭啼。
第八杯茶,敬天地,  要把鬼子赶出去。

笔者同文化干部张国英女士在采访王风楼镇水务村八十岁高龄的李玉珍老人时,一曲《要嫁就嫁八路军》的革命民歌,唱起来仍然是那样的正气浩然,动人心魄:
“不找庄稼汉,不找买卖人,找一个抗战的就是八路军。
一来爱国家,二来爱人民,打鬼子,斗地主帮咱闹翻身。”

1979年我们采访王凤楼镇大位村陈付礼老人时,他向笔者表演了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禹、临、陵边区一带抗战形势的小快板,把敌我双方的斗争形势反映的淋漓尽致: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日本鬼子侵中原,飞机大炮发来不少,要夺中国万里江山。宋哲元闻听长了气,整起队伍往北翻,七月七日芦沟桥上开了仗,把鬼子打死两个师两个团。鬼子凶残心不退,赶到德州把营安。曹付林上北赶,打了两仗,马腰务凤凰店,把鬼子打死两三千。曹付林的队伍不能抵抗,一退退到黄河南,鬼子撵到黄河北,黄河北里扎营盘。不知韩复榘是汉奸,韩复榘下令不让打,说鬼子过来得平安。鬼子就把黄河过,过了黄河过济南,哪想到中央军不能抗战,引着鬼子过了泰安,后边这才起了团。走了张团来李团,又拧户又锤钱,大户锤了两三万,小户拧了三两千,庄户人家真困难,卖了牲口卖良田,哪是救命的活神仙?八路军过来十七团,庄里按上农民会,乡里成立模范班,打岗楼,收据点,打走了鬼子得平安。六月二十六打了何家寺,马务的鬼子害了怕,稀稀拉拉上平原。县大队知道了后边撵,王风楼打一仗,大枪得了几十杆。逮住张片子绳子拴,捆到马务开大会,这个小子人人恨,刀子割,锥子钻,拿枪毙这个王巴蛋。”
1464140606822982.jpg一些好的革命民歌,象《八路军独立营》,充分利用秧歌曲调填词咏唱,已不再是某一区域的专用民歌。还有一些非常好的民歌, 由于采录时间距今较远,传唱人已多不健在,资料残缺,不能完整呈现,故未尽飨于读者,深表遗憾。
另外由于区域不同,传唱不一,它山之石亦不能搬来此地,仅将实名实姓原生态的,革命性、战斗性较强的民歌奉献给读者,以励后者警钟长鸣,勿忘历史。
(作者:牟书会,山东省德州平原县人,退休干部。本土民间文化研究者。联系邮箱:msh.0614@163.com)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