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化运动的先驱——刘子超

红色文献 发表于 2016-11-01 15:52:04
640.jpg

珍贵的油印本革命文献

在战争年代,因为环境、形势等诸多因素影响,边区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革命文化,曾通过较为原始落后的印刷技术——蜡纸刻版油印,出版过大量革命读物,这些读物包括书籍、报刊、文件,分布政治、文化、艺术、医药等各个领域。《反托派提纲——刘子超同志报告》即是其中之一,该书粉连纸印刷,64开大小,折装,23个页码。印刷时间1941年4月15日,为中共山东分局第三区党委干校印(笔者按:1939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把山东划分为三个区:胶济路南、津浦路东、陇海路北为第一区;津浦路西(鲁西和鲁西北)为第二区;胶东为第三区。作为培养党政干部的地方,同年第三区党委干校(即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胶东支校前身)成立)。很显然,这是一册第三区干校为学员刻印的课本教材。因为年代关系,再加上蜡纸反复印刷使用,书中多处字迹已模糊难辨,经笔者用放大镜对照、揣摩,仅将《反托派提纲——刘子超同志报告》目录记下:

一、什么是托洛斯基主义。

二、托洛斯基派的本质及其革命的纲领和手段。

三、中国托派的历史根源成分及其特征。

四、中国托派的形成及其演化。

五、中国托派反革命的理论。

六、托派挑拨离间及煽惑大众的伎俩。

七、中国托派种种。

对于这册书籍的作者,也就是报告人——刘子超。笔者为了解其背景,曾查阅了《山东革命烈士事迹汇编》、《沂蒙根据地回忆史料》、《胶东党史大事记》以及鲁中、鲁南各市县多种文史书籍,但均没有查到这个人。从该书的名字——《反托派提纲——刘子超同志报告》,与其印刷出版的年代,笔者判断,刘子超应是我党早期高级领导者或政治理论家。有了这个判断,更坚定了笔者浓厚兴趣与一种莫名的责任感!

 

发现刘子超烈士牺牲地

2008年5月份,应临沂朋友约请去了趟沂蒙山革命老区,拜访完孟良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抗大一分校)旧址。夕阳的余晖中我们踏上返城路,行至位于沂南县依汶镇万松山南麓的鲁中烈士陵园(原名万松山烈士陵园)时,天光虽然渐渐暗下来。我还是决定去凭吊一下烈士墓,桂金兄停下车,大家从正门拾阶而上,六七人没有一点声响,生怕惊扰了长眠于此革命烈士们。松树荫遮下,陵园肃穆安静,看园老太太在篱笆院子间喂小鸡,看到有人来,远远招呼一下继续忙了。正门上去是展室,西行百米,有两座同名的“抗日纪念碑”,一座断裂,一座为新铸。新碑铭文显示,该园于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用以纪念在日寇铁臂合围的扫荡中壮烈牺牲我党军政干部战士,1945年5月,日寇再次扫荡我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遭到严重破坏,“抗战纪念碑”被炸毁。1965年3月,中共沂南县委又根据资料及旧碑铭文新刻一座相同的墓碑。断裂修复的墓碑侧面碑文上镌刻着1885位抗战烈士英名,第一行前8位是旅级干部,依次:刘海涛、洪涛、汪洋、刘子超·。。。。。喔,脑海忽地一闪,马上想到寒斋所藏那册油印书籍——《反托派提纲——刘子超同志报告》。这位牺牲的刘子超会不会就是该书的作者?想到此心头为之一振。为了落实在陵园看到的一幕,次日回到家马上取出那册油印书籍核对,透过放大镜,果然在书末尾括号里面显示一行模糊不清的小字”翻印山纵反托派工作会议讲稿”,(按:山纵既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简称,创建于1938年12月,1942年5月改为山东军区)。就是说,刘子超同志应该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的一位重要领导。接下来,在笔者又在另外一册1942年7月的《抗战五周年纪念特辑》中得到证实。特辑第82页上,载有汝瑗撰写的《忆刘子超同志》一文,(按:汝瑗即白汝瑗 ,时任大众日报副总编辑,后曾任《黑龙江日报》总编辑、黑龙江大学校长)。不仅如此,在特辑中,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同志撰写的《胜利在望团结向前》一文,也对刘子超同志不幸牺牲,表示深深惋惜与怀念。文载:“当此抗战五周年纪念之日,我们除对五年来英勇牺牲的将士及全国军民举行哀悼外,我特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全体将士,继承先烈遗志,为先烈复仇!为我们的左权参谋长、刘子超同志及所有的先烈复仇!为全国各友军及各界殉国的先烈复仇!”


刘子超—— 山东革命文化的引路人

刘子超,原名刘起亚,又名苏华。1906年生于广东兴宁,1926年入党。抗日战争爆发后,通过朱瑞同志介绍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政治部工作。曾任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司令员,八路军晋冀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39年6月,根据上级指示刘子超同志,随徐向前、朱瑞率领的八路军第1纵队,到达山东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年仅33岁的刘子超,被委以八路军第1纵队、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敌工部部长重任,在工作期间,他慢慢发现解放区和沦陷区的人群中,都不同程度的对抗日战争存有“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模糊认识。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立即确定当前宣传工作重点:唤起民众、振奋抗战精神,大力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为做好这项工作,他不时听取《大众日报》负责人的汇报,审时度势为《大众日报》撰写社论、专论,以及《山东文化运动发展的新阶段》、《汪逆兆铭卖国事敌的罪恶种种》、《日寇指挥下的万仙会》、《粉碎日寇文化侵略政策与发展抗战的文化教育运动》等数十篇针对性文章,以此指导党政军干部、人民群众树立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1940年5月,根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的提议,决定由刘子超同志负责创办山纵机关报《前卫报》,作为负责人,刘子超在每期付梓前都要认真审阅,重要文章由他亲自撰写。为了办出让广大干部战士能读得懂,看得明白的报纸,他多次在工作会议要求文章要通俗易懂,多使用大众语言、口语化文字。为了尽快掌握国内形势发展,及时抄收延安与国民党、日伪电台播出的消息,刘子超还物色有技术专长的干部,组建了土洋结合的“新闻电台”。是年8月,代表山东省政权机关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沂南古镇青驼寺召开,刘子超被选为委员。9月,为纪念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三周年,激励全军指战员斗志,由刘子超作词,郭莘谱曲创作了斗志昂扬的山纵军歌《山东纵队三周年纪念歌》,后改名为《山东纵队进行曲》。这首歌曲一直到抗战胜利后,山东的部分部队转战到了东北还在唱这支进行曲。另外刘子超还积极主持创建了鲁迅宣传大队,并组织召开山东文化教育宣传工作座谈会。曾聆听过刘子超讲话的崔介同志在他晚年回忆录《拾遗录》有这样一段记述:在山东分局机关中,刘子超、朱瑞(山东分局书记、八路军一纵师政委)、陈明(推行委员会秘书长、115师宣传部长、山东分局党校校长),有“三大理论家”的美誉。刘子超同志做报告生动、通俗易懂,感染力很强,党员干部都喜欢听他演讲!

1941年冬,日寇动用五万兵力以沂河以西、蒙阴城以东、泰石路以南、蒙山以北为中心,对我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展开“分进合击”、“铁臂合围”、“坐镇清剿”战术,试图剿灭我山东纵队。为突破日寇的围剿,山东纵队领导机关采取分散作战方式。12月11日,近千余日寇包围刘子超同志所在沂水县高湖村(今属沂南县)。面对强敌,刘子超一面沉着冷静的组织干部战士阻击敌人,一面将来不及销毁的重要材料,藏在附近的石头下面。由于地域不熟,加之与敌人战斗力悬殊,突围中,年仅35岁的刘子超同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在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短短2年时间里,刘子超同志夜以继日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把山纵及地方的政治宣传工作做的条理有序。他将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东人民、献给了蒙山沂水。刘子超同志牺牲后,为纪念这位年轻的山东革命文化的奠基人,当年的《大众日报》这样撰文写到:“沂水高湖——应当是永远为山东人民,尤其是为青年文化工作者们纪念的地方,这里曾埋葬了我们不能忘记的、崇敬的同志,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文化战线上的杰出战士——刘子超同志。刘子超同志的牺牲不仅是山东纵队的一个巨大损失,对山东的文化运动,对山东的抗战更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

 

尾  声

这册油印本《反托派提纲——刘子超同志报告》出版时,距离刘子超同志牺牲仅仅半年。这会不会是烈士唯一留存下来的著作文稿呢?岁月的年轮伴随这本珍贵的红色文献,匆匆走过了七十个春秋,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个战火纷纷、戎马倥偬的艰苦岁月里,这些如今看来视若珍宝的革命书籍,究竟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途径留存下来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究竟会有多少人还在继续关注、呵护着这些革命历史的见证;又有多少人会想起,70年前为革命事业,将鲜血泼洒在抗日疆场的刘子超呢!

(作者:滕长富)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