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29日《泰山时报》石板出土始末

莱芜烽火 发表于 2017-02-20 17:37:44
1.jpg    《泰山时报》是泰山地区最早的一份党报,1939年泰山地委在莱芜创办了《泰山时报》。这份报纸在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无法送达的日子里,传递党中央的声音,被泰山地区干部群众视若珍宝,在那段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30多年前的一次意外发现

    事情是这样的。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莱芜走出去的老革命回到家乡,约方正一起到战斗过的地方走走看看。他们一起来到雪野镇房干村。聊天中,村支书韩增旗问方正,《泰山时报》是不是在村里待过?因为村里发现了写有“泰山时报”的石头。韩增旗拿出来后,方正一看,大吃一惊。“那是印刷《泰山时报》的石板,是1941年11月29日的二版和三版。其中,三版刊登的是国际新闻,头条内容是一位苏联元帅介绍苏德战争5个月来取得的战果。”方正说。问及如何得到石板时,韩增旗说:“村里搞农田整理,从地里挖出来的。”

    为什么会在房干村发现石板?据方正老人说,当年《泰山时报》的印刷厂在房干村里待过,大概是反扫荡时,来不及带走,仓促将石板埋到了地里,石板上的字都没来得及抹掉。

    近日,提起此事,韩增旗说,他记得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整理土地时,在村北坡里发现了石板。“当时并没有人在意,石板还被挖断了,后来有人发现石板上的字迹,意识到这可能是革命文物,所以村里就保存了起来,一直放在村委办公室里。”

    韩增旗说,他小的时候,曾在村北地边的堰屋子里发现一些油墨,这应该是当年印刷报纸用的。村里过去部分老年人知晓《泰山时报》的印刷厂在村里待过。

    前些日子,记者得知,石板保存在莱芜市档案局。记者立即赶往查看。

《泰山时报》印刷石板重见天日

    石板保存在市档案局的库房里。为了更好地保存文物,按照规定,石板不能带出库房,只能在库房内查看。

    石板长约0.6米,宽约0.4米,从中间断裂成两块,右上方和右下角部分缺损。由于年岁久远,石板部分字迹已经模糊难辨。

    这块石板包含两版报纸,都是反字刻印,从石板的字迹中,记者艰难辨认出几个新闻标题,其中有一条“美向苏无息贷款十亿美元,苏表示感谢”,还有一条题为“史(斯)大林同志答罗斯福信”的短讯。版面设计灵活,以文字为主,配有简单的图画标志,还设置了“要闻”等专栏。

    通过石板照片,方正老人对发现的石板上残存字迹仔细辨认,最终确认,这正是当年在房干发现的《泰山时报》印刷石板。“真没想到,30多年过去了,又找到了它的下落!这是个宝贝,它提醒我们不忘那段抗战岁月,牢记历史,牢记日本军国主义带给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方正老人激动地说。

不断转移的《泰山时报》

    从这块印刷石板的发现背景,我们不难看出当年《泰山时报》创办的艰难。

    1939年9月,中共泰山地委成立,负责领导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新泰等县党的工作。为了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介绍抗战形势,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斗争,10月10日地委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 《泰山时报》。当时,《泰山时报》三日一期,每期4版,每版约容3000字。其中一版刊载要闻、社论,二版刊载本地区新闻,三版刊载国际新闻,四版为专栏、文艺、专论等。虽然报头上印着“定价每月三角”字样,实际上全部免费。每期报纸约印发1000份左右,通过战时邮局逐期分送到本区各部队、机关以至各县、区、村。

    泰山地区抗日根据地处在津浦、胶济两条铁路干线之间,其间又有淄博、新泰等重要煤矿。日本侵略军早在1938年就侵占了泰山地区的所有城市,并随即设置据点,控制了主干公路。这样,整个泰山地区被分割成了若干小块,敌人随时可能集中兵力进犯疑驻有我机关、部队的任何一块根据地。

    《泰山时报》报社编辑部一直跟随着地委机关不断转移。由于石印机十分笨重,不可能经常移动,报社就在章莱、博莱公路两边设了两部石印机。敌人在东部扰乱,印刷工人就转移到西部起出机器印刷报纸;反之,敌人扫荡西部,印刷工人就行军到东部印报。每期报纸誊写好,由编辑部的武装通信员送到印刷厂。由于采取这种灵活机动的方式,加之根据地群众的全力掩护,《泰山时报》的印刷器材从来没有遭受过破坏和损失。

    1942年10月17日,在吉山战斗中,《泰山时报》编辑部受到了惨重的损失。此次战斗后,报社编辑部的成员,只剩下负责人宫达非和编辑董彩,记者方正,誊写员查仲谦,勉强维持出报,直到1944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好转,在泰山区已经可以看到三日前出版的《大众日报》,《泰山时报》完成了历史使命,在1944年7月终刊。

    这块石板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提醒。寻找石板多年的老新闻工作者柳明瑞说,石板的重新发现是一条大喜讯。(■ 记者 李萌萌)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