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的1945年10月,山东省公安总局决定把滨海区分散关押在鲁中、滨海各地的罪犯集中统一看守改造,正式成立了滨海行署犯人教育所(简称“犯教所”),地址设在莒南县大店镇许家滩井村。四年后的1949年,“犯教所”搬迁到临沂城,名称相继变迁为临沂劳改队、临沂监狱。
小村庄许家滩井关押过大批犯人
许家滩井村是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村庄,当时只有200多口人,群众基础好,中共大店区公所1943年设在这里。抗战初期,村中开始发展党组织。村中党员干部号召群众积极抗战、参军支前,各项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据该村耄耋老人杨风仪老人说,刘少奇在1942年5月来大店指导减税减息工作,曾住在本村地主庄云生家宅子中。庄云生家有瓦房100多间,分前后院,内外宅,另外还有柴园等,占地30多亩。村东另一处地主宅院 “清善堂”,也有许多宽敞的房屋。“犯教所”建立后,这些房子都充当了监舍。
“犯教所”主要领导人叫万善存,当年50多岁,身材较胖,是莒南县南高庄村人。另一个干部姓化。当时领导机关人员住汪西崖崔永福家和王贵祥家,领导人的家属随丈夫居住。万善存妻与村中大娘大婶关系很好,经常与村民一块赶集,与邻居乡亲相处甚为亲密。
“犯教所”看管人员主要是警卫排战士,驻地主庄云生家场园屋(今汪东小学处),队长姓鞠,指导员姓智,山西人,他们都是随115师进山东的老红军。警卫人员都是集体居住,轮流站岗,全部军事化管理。
“犯教所”后勤人员,主要有后勤供应、伙食管理、财务管理、事务管理人员。当时有个伙夫姓孙,是本地人。
乌合之众的有序管理
“犯教所”初期的犯人,主要是战争中俘虏的汉奸、土匪、叛徒;与八路军和人民为敌、破坏抗战的反动分子;公安部门抓捕的敌特、会道门;地方流氓恶霸、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分子。就其比例来说,战俘居绝大多数。最多的时候,关押犯人达七八百人。
犯人的成分复杂,穿的衣服也五花八门:有的汉奸头子穿着泥子大衣,戴礼帽;女犯人多数是汉奸头的老婆,穿着阔气,头发窝小攥(旧式发髻),有的烫发留时髦发式;俘虏有的穿汉奸军装或国民党军装,有的着便装,有的像商人,有的打扮像教师、职员。
监所对犯人实行军事化管理,早上出操,晚上学习,白天劳动。管理是严格的,又是人道主义的。对犯人不打不骂,全靠政治思想教育,晓以大义,动之以情。犯人生活待遇不低于管理人员,平时吃的是煎饼、玉米窝头、高梁窝头、大白菜熬豆腐、绿豆丸子、干饭(米饭,主要是高梁米、小米)、小米稀饭等,节假日改善生活,有肉、蛋等。在当时来说,生活水平甚至高于普通百姓。
对普通犯人,首先政策教育,让他们学习党和政府的法令、文件,组织他们读报、讨论、个人检查交代、揭发其他犯人罪行。对重犯单独关押,一般罪犯则组织劳动改造。监所单独划出50亩地,一半种粮,一半种菜。蔬菜基本能够自给,不足部分则派人到集市上购买。根据掌握各种技艺的犯人,监所还办起了木工厂、铁器厂、粉条加工厂、服装厂、建筑队等。
环境简陋的铜墙铁壁
犯人关押地点主要分在三处:一是庄云生家宅子,二是村东北角老中医王祥臻家宅院,有五间堂屋、五间西屋。三是在王祥臻宅西100米处一片名为藻子汪的荒地中,那里挖了几大个地窖(今已填平盖了房子),犯人多时就押在这里。地窖周围是农田和树林。
监所四周建有岗楼,有一个警卫排看守,警戒十分严格,如有犯人妄动,立时开枪击毙。教育所的设施有围墙、监所、岗楼、大门、办公室、警卫室、会议室、卫生所(配二名医生)、仓库、伙房、食堂,还有犯人劳动的木匠铺、手工作坊等设施。
对犯人管理实行区别对待,对于罪大恶极、血债累累、本性不改、证据确凿的罪犯,经审理后实行枪毙。对于不服从管教、抗拒改造、甚至有破坏活动或其它反抗行为者坚决镇压,有时一天枪毙三四个。对于个别企图越狱逃跑者,一旦发现,当场枪毙。关押期间,发生过几起枪毙逃犯的事:一次一个犯人企图爬墙逃跑,被哨兵击毙,从墙头上掉下来。有一个犯人企图强行冲出大门,被击毙于哨门口。还有一次,一个劳改犯趁集体吃饭时,企图逃跑,刚跑到一片麻地边上,就被哨兵击毙。
工作人员忙不过来时,本村民兵帮助巡逻,有时也与战士一块站岗。识字班(青年妇女)也参加站岗查路条。老百姓帮助加工粮食,推磨磨面、碾米、烙煎饼、做衣服,供应监所之需。当时全村不足300人,有30个民兵专职执勤, 20多个年轻妇女专职帮助加工粮食做饭,缝制衣服。妇救会识字班送编织的钢笔套和刺绣的鞋垫,鼓励犯人报效国家为人民立功。全村人为“犯教所”做出了重大贡献。
束心重于束身
监所内还经常组织文艺体育活动,有篮球队,有文艺表演队。逢到节日就组织文艺晚会,演出京剧和当时流行的宣传剧目。犯人按班排组织看戏,老百姓也可前去观看。演员在村外树林里排演节目。犯人边看戏边嗑瓜子,这瓜子是自己种的菜园里生产的方瓜子。
村中老人胡秀珍(当年任识字班队长)回忆说,当时演的京剧有《打渔杀家》《逼上梁山》等表现反抗压迫剥削内容的剧目,生旦净丑、文武角色齐会,演出有板有眼,水平很高,看来有的演员是有功底的戏迷或职业老手。还有些节目是揭露地主压迫剥削穷苦人民罪行的,有的节目是宣传禁烟戒毒内容的,对犯人都有一定针对性和教育作用。
庄会仁(女)回忆说,节目中还有犯人自编的相声,内容是反映犯人受教育情况的。演出中一个演员说:“黄豆什么样?”另一个回答:“黄黄的。”又问:“绿豆什么样?”回答:“绿绿的。”再问:“豇豆什么样?”回答:“豇豇的。”引得全场大笑。至今已过70年,仍然记忆如昨。可见当时监所内的气氛既是紧张严肃的,也是生动活泼的,昂扬向上的。
来自周围各县的犯人,教育所允许其家属探视。每天都有前来探视的来客,其中多数是女性,一般是犯人母亲、妻子。也有部分是犯人父亲、兄弟、亲戚等。每次探视时限为半小时。
许多被敌人抓去当兵的战俘,经过政策教育、阶级教育、控诉日军暴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使犯人认清了敌人的罪恶和反动本质,幡然悔悟之后,站到了人民的立场上。改造好表现好的犯人,先后一批批换上衣服,补充到解放军中,走上了解放战争的前线。后来有许多人在战场上立了功、提了干,有的牺牲疆场,成为光荣的革命烈士。 (根据李祥琨采写的《诞生在莒南的滨海犯教所》整理)
本文参阅了以下人的口述回忆:
许振,67岁,许滩井村原书记
杨凤玉,80岁,许滩井村老党员
娄泽英,女,84岁,(丈夫许红),许滩井村民
庄会仁,女,86岁,(丈夫许怀),许滩井村民
胡秀珍,原名胡建彩,女,91岁,(丈夫王桂如),战时任许滩井村识字班队长。
时佩祥,79岁,许滩井村退休教师,其姑家表兄沈某是教育所监管人员。
薛久荣,85岁,上海铁路公安局退休干部(正处级),1945年春参军,曾战斗在滨海区,与教育所有工作联系,曾多次送俘虏到犯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