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南京等地知识青年踊跃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来源/团史编委会)

西南之旅 发表于 2017-07-23 19:20:04

    6月中旬,西南服务团总部在南京成立。经二野前委确定,由宋任穷任总团部主任(即总团长);张霖之、曹荻秋、彭涛任总团部副主任(即副总团长);段君毅、刘岱峰(二野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负责后勤供应;马继孔(南京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刘仰娇负责秘书联络工作;陆凤翔负责政策研究,编辑有关西南地区的资料介绍。为了便于同二野各兵团协调联系,各兵团派有干部参加总团部工作,三兵团为沈钦尧、胡君策,四兵团为赵有守、张宇磐、王庚星,五兵团为冯国治。

    总团部制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简章》,简章  规定西南服务团的宗旨是:“为解放西南各省人民,协助军队前进,开展西南新区工作,接管西南所有城市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机构和铁路、矿山等国营企业。再进一步为建设大西南服务。”参加人员的资格是,“凡立志为人民解放事业服务,决心到西南去参加人民的接管工作与建设工作的学生及各种专门技术人员,年龄在18岁以上40岁以下,具有中等以上学份的文化水平或同等学历,体格强壮,无传染疾病及不良嗜好者均可参加。”简章规定报名时“须持有所在学校的学生会、工厂的职工会、机关或团体的介绍信或证明文件,并填写履历表一份。”“凡审查合格的团员,均须集中学习三个月至四个月,学习内容为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新区政策、城市政策和各城市接管经验等,技术人员及专家另组研究会学习。”这个简章先后在南京《新华日报》和上海《解放日报》公布。

    根据华东局的安排,进驻上海的华支负责人曹获秋、魏思文(华支政治部主任)、王永福(华支政治部副主任兼苏南前方办事处主任)、张庆林(华支苏南前方办事处副主任)于6月初即在上海筹备组建上海西南服务团,并积极准备招收团员。上海市市长陈毅亲自召开全市干部会议,在会上作了关于支援二野解放大西南的动员报告。接着,上海市委青委书记李昌召开了各校地下党负责人会议(当时地下党组织还未公开),布置了抽调学校中的地下党员和动员招收育年学生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工作。6月12日上海西南服务团(后定名为西南服务团一团)团部开始办公,由曹获秋兼团长,张庆林(俞魏思文)任副团长。6月16日上海市学联召开各大、中学校学生组织的代表会议,到会的有各大、中学校297个单位的代表1000多人。宋任穷从南京前往参加,并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他在讲述了已经取得的伟大胜利后说:“我们的任务还未完成,我们要到闽广、西南及西北去,彻底消灭蒋匪帮,取得全国范围的彻底胜利。”他号召同学们要积极报名南征(当时对去福建的华东军区南下服务团和西南服务团一起统称南征),配合解放军去解放华南(主要指福建)、西南八干万人民。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总工会筹委会主任刘长胜也布置要求动员上海青年职工参加西南服务团。

    经动员,很快掀起了知识青年参军南征的热潮。16日,上海市学联开会动员后不到三天,大夏、复旦、光华、同济、暨南,以及上海法学院等大学和华东棋范、省吾、储能、建承、中正、复兴、南洋模范等中学就有上千人应征。不到半月,报名人数大大超过了招收名额。如复旦大学报名200多人,被批准116人;暨南大学报名100多人,被批准65人。大夏大学申请报名的竟超过被批准的三倍以上。华东模范中学(包括合并的复夏中学)的学生几乎全部报了多。更感人的是一些被关押在国民党监狱中的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如蔡明璇、顾天铭、胡穆、廖宜生、邱炜等,有的已被判处死刑,因上海解放迅速,国民党反动派来不及执行,他们刚被解放军从牢中救出,就立即报名参加了西南服务团。

    各行各业的青年职工,同样出现了参军南征的热潮。他们毅然放弃了在旧上海好不容易谋得的职业和固定的薪金收入,自愿过供给制生活,离开大城市到祖国的边睡西南去工作。报名人数超过700人,录取名单575人,实到504人,组成了西南服务团职工大队。

    6月21日,上海市学联在天蟾舞台,召开有300多所学校8800多名学生参加的动员大会。三野副司令员、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粟裕到会讲话,他说:“中国革命历史是与中国知识分子直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史分不开的。广大新区有许多工作亟待开展,要靠我们广大青年知识分子配合解放军共同承担起来。”他号召同学们踊跃参加南征,消灭反动派的最后巢穴。复旦大学教授章靳以、敬业中学教师周覃藻、家长代表陈子廉等先后讲话,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军南征。复旦大学南下同学代表在会上表示,“一定要把胜利的红旗插到西南去”,“全国未解放,决不回来见大家”等誓言和决心。

    6月23日《解放日报》刊登了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招收文艺战士去新解放区工作的消息,赓即有不少热爱文艺工作的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其中,有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的,更多的是热爱文艺工作的青年学生。经过考试,于7月7日在《解放日报》公布了179人的录取名单,实到120余人,并由西南服务团总团部派李联峰、李庆升两位同志来带领这支队伍到南京。该队定名为“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副大队长田晓东,教导员李庆升,副教导员冯旭。下设文艺、戏剧、音乐、美术四个专业队,这支队伍从报到集中起,就十分活跃。在南京集训,一直到行军路上,他们都是边学习、边行军、边创作、边演出。如陈岚指挥的《淮海战役组曲》,田广才编剧、宋清涛执导的《同志,别掉队》,宣传军民鱼水关系的《买卖公平》和四川金钱板《建设新四川》等剧目受到全团同志和行军途中各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6月29日,上海《解放日报》公布了录取的4906名知识青年的名单,这些青年分别来自上海市30多所大专院校和60多所中学、10多所补习学校。其中首批志愿参加西南服务团的为2151人(其余2755人系去福建的南下服务团的)。6月30日起,先后到西南服务团团部驻地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报到集中。

    第一批录取的人员报到以后,仍有不少人要求参加。于是上海西南服务团负责人于7月4日发表谈话,决定继续招收团员。

    7月6日,上海学联和上海西南服务团联合举行欢送欢迎大会。大会由上海学联主席张渝民致欢送词,上海西南服务团副团长张庆林致欢迎词,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冯定、上海西南服务团团长曹获秋先后讲了话。大夏大学同学朱宝泉代表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同学致答词。

    7月24日晚,上海西南服务团招收的第一批四个大队的2600余人,乘坐火车,冒着强台风袭来的狂风暴雨,离开上海到南京集中。

    8月以后,上海市又陆续招收了700多名青年学生,连同已组建的职工大队,共1200余人,组成了西南服务团(直属)第三支队,由张文通、许凤翔带到南京。到南京后,由李晨任支队长,许凤翔任政委。辖三个大队:第一大队由上海职工大队组成,大队长马长合,政委阮中。第二大队由职工和学生组成,大队长李辛夫,政委王瑞峰,副政委张志。第三大队由学生组成,政委陈豪甫。

    9月份,上海市领导同志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向第一期毕业学员作报告,动员他们进军西南。有720人被批准参加西南服务团。9月24日,由华东革大三部主任邓止戈率领这批学员从上海到南京后,根据二野副政委张际春(宋任穷确定去云南后,西南服务团的工作由张际春主持)的指示,与二野军官教导团和原三支队的部分同志一起组成西南服务团(直属)第四支队。支队长由教导团团长兼政委屈兴栋担任,政委邓止戈,副政委吴星峰。辖四个大队:一大队大队长杨林山,政委王耀祖,副政委刘跨东;二大队大队长王正福,政委张健平,副大队长尹孤萍,副政委汪慈音;三大队大队长陆士元,政委刘东平,副大队长张志忠;四大队大队长张茂林,副大队长马长合,政委阮中,副政委张伯峰,全支队共1429人。

    到9月底,上海市共招收青年学生、职工和文艺工作者4800多人(包括9月中旬招收的200多人,他们到南京后,因西南服务团即将出发,就委托二野军大代训)。

    南京市西南服务团(即二团)招收团员的工作也是从6月中旬开始的。先由彭涛召集南京区学联党组的同志开会,在党内和学联干部中作了布置。6月25日,南京《新华日报》发表了“把胜利的大旗插到西南去,本市军管会正积极筹备成立西南服务团,欢迎教授学生技术人员参加,学联号召大中同学踊跃报名"的消息,并配发《踊跃参加西南服务团》的短评。

    当晚,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召开全市文教部门的党员大会,要求党员作好参加西南服务团的思想准备,并积极动员同学参加。

    6月26日,南京区学联召开了37所大、中学校学生代表会议,到会代表250多人,由南京市军管会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徐平羽讲话,动员同学参加西南服务团。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代表董俊松、邱鼎泽带头在会上表态。会议结束时,大会主席舒泽湖带领全体代表举手宣哲:“一定要把胜利红旗插到西南去。" 27日,南京区学联发出了《迎接光荣任务,向大西南进军》的号召书,接着,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政治大学、建国法商学院、东方语专、剧专等大专院校,在党组织和学生会的推动下,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应变会主席、南京“四、一”示威游行的总指挥董俊松等14人首先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并向该校全体同学提出挑战。

    6县30日,南京区学联在原国民大会堂举行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动员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央戏剧专科学校、市立一、二、三中等30余所大、中学校的3000多人。大会主席、南京区学联副主席舒泽湖说明开会的意义后,宋任穷代表总团部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号召“全市大、中学校的同学、教授、工程师、专家们,以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行动起来,参加西南服务团。”接着指出西南服务团的任务是:“第一,协同军队执行战争勤务,宜传、教育、动员群众支援解放军;第二,参加各项接管工作,建立人民政权;第三,帮助新解放区军政当局肃清反动的残余势力;第四,废除旧的反动制度,建设新的民主制度。”中央大学教授梁希,南京军管会文教会副主任王明远,参加西南服务团的教授代表宋广祥,工程师代表陈炽,金陵大学同学代表邱鼎泽,中央大学同学代表董俊松等相继讲话。川康滇黔四省代表赵之龚向大会献词。南京区学联向去西南的同志敬献了《一心一惫为西南人民服务》的锦旗。最后,大会在“到西南去”的歌声中闭幕。

    动员大会后,南京市各大、中学校立即掀起了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的热潮.中央大学一些西南籍的同学,专门成立了“川康滇黔四省同学联合会”,出版“西南特刊”,介绍西南情况,号召西南四省籍的同学踊跃参加西南服务团,打回西南去。从6月28日开始,南京区学联在中央大学设立了报名处,接受各校同学报名。到报名处打听消息、询问西南服务团情况的人络绎不绝,每天有300多人报名。几天之内,中央大学报名的学生已达280多人。金陵大学已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同学,还组成“西南服务队”,进行学习,随时准备应召入伍。

    到7月14日,南京市扣名要求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已达2000多人。当天的《新华日报》公布了经审查合格的第一批733人的名单。以后,《新华日报》连续发表南京西南服务团团长彭涛签署的通告,又公布了两批录取名单,总共录取1462人。这批人员于7月16日至18日陆续到中央大学附中报到入伍。

    在招收青年学生的同时,南京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也发出通告,号召工程师、专家、技术工人献身革命,参加西南服务团。中共南京市委工区党委书记彭涛到南京工人政治学校动员工人学员踊跃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到7月中旬,全校已有200多工人学员报名,并组成了“西南服务队”,随时准备应招入伍。与此同时,到市总工会筹委会和各单位报名要求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青年职工也有数百人。经审查批准.录取工程技术人员160人,录取工人306人。录取的工人名单于7月25日在《新华日报》公布。

    7月23日,南京市总工会筹委会、南京区学联等团体和西南服务团在原国民大会堂联合举行欢送、欢迎西南服务团成员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各校代表3000多人。南京市总工会筹委会主任高骏宣布大会开幕,工人代表陆少华,南京区学联代表、南京区学联主席朱成学分别致欢送词。南京西南服务团团长彭涛致欢迎词。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西南服务团总团团长宋任穷到会讲了话。工人代表陈企高代表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同志向南京市人民保证,“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为人民服务到底”。在军乐声和热烈的掌声中,南京市总工会、南京区学联向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同志献旗、献纪念章。

    另外,在南京参加西南服务团的还有南京公安学校的干部、学员412人,南京新闻训练班学员100多人,以及南京邮电学校学员等。总计南京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共3000多人。

    在上海、南京招收西南服务团人员的同时,在苏南和皖南地区也分别开始了招收工作。苏南地区于7月初,由苏南区党委书记陈王显,苏南行署主任、苏南军区司令员、无锡市军管会主任管文蔚,遵照华东局的部署,着手组建苏南区西南服务团,并在苏南公学(原华中大学)干部中传达了苏南区党委要求学校动员1000名学员参加西南服务团的指示。7月15日,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苏南行署副主任刘季平、苏南公学校长董希白向学员作了动员。两天内,就有1700多名学员争先报名,首批批准录取750人。7月20日,《苏南日报》刊登启事,向社会公开招收西南服务团团员。7月26日,以苏南公学批准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学员为基础,并从苏州地委干校和各地团干校,以及社会上招收的300余人组成了西南服务团苏南团。由苏南行署公安局副局长、无锡市公安局长、四川籍老红军宋学武任团长,无锡市委组织部长、四川籍老干部熊宇忠任副团长。苏南区党委还承担了抽调干部组成一个地区的接管班子的任务,从苏南行署机关及所属无锡、松江、苏州、常州、镇江等地市抽调了200多名干部组成干部大队,由常州地委副书记兼武进县委书记梁岐山、常州地委宣传部长赵铎等率领,加入了苏南团。苏南团于8月28日至9月1日分批抵达南京后,编为西南服务团一团第四支队。宋学武任支队长,梁岐山任支队政委,熊宇忠任支队副政委,赵铎任政治部主任。下属三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刘岳,教导员王磊;第二大队大队长叶云,教导员叶绳;第三大队大队长贾成,副大队长王猛,教导员王达(未到职)。

    8月初,皖南区党委抽调屯溪地委第二书记郝化村等20多人,筹建皖南区西南服务团。接着,皖南区革命干部学校党委分别向第一部(屯溪)、第二部(径县)学员作动员,号召学员到西南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许多人踊跃报名,经审查批准350多人,连同从皖南地区抽调的100多名干部,共400多人,于9月中旬,先后到芜湖集中。9月23日,皖南区党委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翌日,他们乘火车抵达南京,即编入云南支队。

    当时参加西南服务团的青年知识分子还有:安徽大学100多人,安徽公学150余人,华东警校100多人等。

    至此,从各地招收参加西南服务团的青年学生,职工、工程技术人员和文艺工作者,已达10000人左右。(来源:西南服务团团史编委会)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