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家纾难 ——燕翼堂革命史话(文/李作义)

Chief 发表于 2017-08-20 18:44:18

一、 刘八楼名声远扬  燕翼堂创造辉煌

燕翼堂是蒙阴县垛庄村刘氏家族的堂号,其先祖刘璟是连云港海州十八村人,明朝初奉命举家迁至沂水县西南乡北庄村(现为蒙阴县垛庄镇北庄村)落户。靠勤奋经营,成为书香门第,其五世孙刘翰明官至大名府知府。他有3个儿子、8个孙子,晚年与3个儿子商量分居时,其三儿提议:破除兄弟分家的习俗,让其8个子侄分家。他的两个大儿认为三弟只有1个儿子,太吃亏,主张兄弟3人分家。三弟说:“好女不图嫁妆衣,好儿不贪祖业田”,坚持小兄弟8人分家的意见。对此,刘老太爷满心欢喜。于是,8兄弟各分得1座楼、上百亩土地等。这8座楼分别座落在现蒙阴县的垛庄镇和沂南县双堠及岸堤镇等地,美其名曰:刘八楼。此后,便有了“沂水县刘一半,西南乡无刘不成庄”之说。

      清康熙年间,燕翼堂九世祖刘榛在现垛庄镇政府东邻建造庄园“彭城故里”,因其先人汉高祖刘邦为江苏沛县彭城故名。其族人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期间曾驻跸“彭城故里”,御赐堂号“燕翼堂”。以此表彰刘氏家族以德为本,经营有道,造福一方。同时希望刘氏家族继承帝王遗风,维护江山社稷。刘璟的十世孙刘遵和官至户部主事,与乾隆帝同岁,曾为嘉庆皇帝的启蒙老师,乾隆为其题写“老主同年少主师”的匾额。乾隆驻跸“彭城故里”,御赐堂号在情理之中。对此,燕翼堂族人感恩图报,更加努力奋斗。

清道光年间,燕翼堂十二世祖刘家音在现垛庄镇政府驻地一带,建造了占地40余亩的八卦宅。八卦宅地基原为蒙河冲积的水塘,在运沙填洼中,用篓筐装满铜钱放在工地上,谁抬一筐沙后就顺便抓一把铜钱,以此酬劳,大奏其效。周围百姓闻风而动,连贩夫走卒、乞丐等也加入这个行列,很快填平了水塘。据说,八卦宅只建成了一半,不知是资金不足的缘故,还是建造豪宅大院过于显赫,易招致非议的原因,是否有意识地留下一半以警示后人,不要懈怠和自满,继续创业奋斗?不得而知。仅建成的宅院,就够气派的:仅厅房就有116间,按五行八卦演变排列,不熟悉其布局的人往往迷失路径。

燕翼堂族人恪守祖训,以德为本,勤奋耕读,富甲一方。清末民初,拥有土地5800亩,山林千亩,4个商号:“裕源和”,经营酱菜、杂货、糕点等,著名的“八宝豆豉”为贡品;“广盛和”钱庄;“裕昌和”钱庄兼营布匹;“福祥和”以酿酒为主,榨油次之。另外,在济南、青岛等地设有商号。这些商号,以招商租赁形式经营,可谓财源广进,日进斗金。

二、 叔侄俩志同道合  奉马列坚定不移

燕翼堂十四世祖刘曰梤,字香坡,号枉生,候选州同知,加五品衔,有四子:长子升厚,字先浦,举人。次子昆厚,字云浦,又名刘文骧,秀才出身,张宗昌督鲁时期的省参议员。三子景厚,字成浦。四子昱厚,字晓浦。兄弟四人共有14个儿子,9个闺女。

刘晓浦,生于1903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投身于爱国主义革命运动。1921年秋,在济南结识了党的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王尽美和邓恩铭,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潜心研读《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谈》及《向导》等书刊。1922年,由王尽美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夏考入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为追求革命理想,同年考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这里,直接受教于著名的共产党人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蔡和森等,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习和开展革命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由共产党领导、青年团发起的上海非基督教同盟的活动,1926年12月15日在该同盟改组中被选为正式委员。经常深入工厂、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给家中写信,劝说家人将多余的土地、财产等转让给穷人,过自食其力的生活。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革命实践,特别是经过“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残酷洗礼,成为一名具有坚定革命理想和信仰的职业革命者。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1927年9月至1928年12月期间先后任中共上海市法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刘一梦,原名刘曾溶,字安泉,号大觉。刘晓浦三哥的长子,1905年出生,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五,人称“五少爷”。刘一梦生性聪慧,自幼酷爱文学,学习成绩优良,是燕翼堂诗书传家的杰出代表。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新文化。他与其叔刘晓浦年龄相近,自幼志趣相投,相互勉励,共同成长。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初秋转入上海大学,就读于文学系。从此,叔侄由亲情关系升华到生死与共、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

1924年夏,刘一梦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深入田间地头、作坊店铺等,访贫问苦,宣传革命思想,并劝说家人把土地、财产等分给穷人。这些活动被国民党沂水县政府觉察,派遣两名警察持传票到垛庄抓捕刘一梦、刘大觉。两位警察既弄不清刘一梦、刘大觉是同一人,也不知道是燕翼堂的少爷。到垛庄后,先找到社长刘一梦的大伯父说明来意。刘一梦的伯父不动声色把他们让进客厅,暗中安排家人不得走漏风声,假意热情招待,并说明当地并无此人,临走时又打点了他们一些盘缠,此事不了了之。

刘一梦在上海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参与了同济大学共产主义学习小组的组建和学习活动,并向他们介绍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等。 “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彻底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和战斗到底的决心。1928年济南 “五三”惨案发生后,刘一梦和其他数十名进步作家,公开发表了《中国著作家文艺家自由联合对济南惨案的三个宣言》,向全中国、全世界人民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罪行,号召全国爱国同胞行动起来,洗雪国耻,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解放。

1928年夏,刘一梦受命到山东任团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29年2月任团省委书记。为了深入开展工作,他在济南、青岛的工厂学徒做工,在饭店跑堂,穿梭于大街小巷拉黄包车,在街头摆摊擦皮鞋等。1928年7月,根据省委的指示,他和王永庆等到诸城楼子一带开展农民运动,建立了“山东第四贫民会”,还帮助建立了中共诸城特支等。1929年1月,利用《济南日报》副刊创办了团省委机关刊物《晓风》周刊,并担任主笔。以此为阵地,指导进步团体晓风社的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普罗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发表了《论新现实主义》等重要文章,团结和影响了一批进步青年。

刘一梦不仅是革命家,同时还是中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最早的实践者之一。从1927年夏就开始创作反映工人斗争与农民运动的小说。同年7月,在《小说月报》发表第一篇小说《斗》,之后在《莽原》、《太阳月刊》上先后发表了《暴民》、《谷债》、《沉醉的一夜》、《工人的儿子》、《车厂内》、《雪朝》、《失业以后》等小说。1928年初,蒋光慈、钱杏邨(阿英)等共产党员、革命作家在上海组织太阳社,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刘一梦为该社的重要成员和党内负责人之一。还参与创办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机构“春野书店”。1929年,春野书店将其发表的短片小说作为太阳社丛书之一结集出版,取名《失业以后》。全书共收入8篇文章,他用饱蘸激情的笔墨,描绘了工农群众所受的压迫、剥削,塑造了众多被压迫者和革命者的形象。就题材分,写工人生活与“劳资冲突”的3篇,写农村的4篇,写革命者流浪生活的1篇。《失业以后》展现了上海工人罢工斗争的悲壮场景,形象地描绘了工人与工贼的斗争,深层次的提出了无产阶级只有打倒和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普天下劳动人民才能得以彻底解放的思想。蒋光慈将其编入“中国新兴文学短篇创作选”第一集《失业以后》,且置为领衔的第一篇力作,以“显示中国新兴阶级文艺的最初的姿态”。集内有两篇描绘封建地主阶级腐朽生活的文章,都是取材于他的亲戚,对官僚地主的罪恶事实和腐朽生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刘一梦从事过地下工作、工人运动等,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其行踪在《沉醉的一夜》等文章中可窥见一二,并可了解到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坚毅地“去踏着鲜红的血液,走向光明的路途”。上述作品集中反映了刘一梦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旗帜鲜明地为共产主义理想与信仰呐喊,故得到鲁迅先生的好评。鲁迅先生在《我们要批评家》中写道:“这两年中,虽然没有极出色的创作,然而据我所见,印成本子的如......刘一梦的《失业以后》一书,因为敌人的禁毁和岁月的洗汰,于今已难得一见了”(《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44页)。1987年3月21日胡从经在《文艺报》副刊发表的《鲁迅推崇的“优秀之作”---刘一梦<失业以后>》中作了高度评价:“这逼真地反映产业工人的思想、生活与斗争的篇章,在当时的革命文学创作中并不多见,故而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失业以后》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曙新期的‘优秀之作’,是不应该被漠视与忘却的”。

三、坚决砸碎旧世界  慷慨赴死浩气存

1929年1月19日,山东省委机关遭到大破坏,刘一梦闻讯十分悲痛与愤慨,急忙赶到团省委机关销毁和转移了秘密文件,同时转告党团内同志紧急避险、继续坚持革命斗争。4月初,省委和团省委机关相继又遭受破坏,刘一梦不幸被捕。

鉴于山东的情况,中共中央决定调山东籍干部刘谦初、刘晓浦等到山东工作。4月下旬,山东省委重新成立,刘谦初任书记,刘晓浦任执行委员兼秘书长。在白色恐怖、危机重重的日子里,刘晓浦不畏艰险,出生入死,利用家族亲友的关系,四处奔走,秘密联络和转移疏散失去联系及遭受追捕的同志,打探被捕同志的情况,想方设法进行营救。按照中央特派员任弼时同志的指示和省委的决定,积极参与筹备5月初省委召开的扩大会议。按照省委领导成员的分工,制订军运工作计划,确定了山东军运中心区域和士兵工作的总方针。6月初,他协助刘谦初同志为反帝同盟大罢工做了大量的前期策划和筹备工作,为7月间青岛工人反帝大罢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在山东党的工作日益呈现起色的时候,因叛徒告密,7月2日,省委再遭破坏,刘谦初、刘晓浦、张文秋(女)等8人相继被捕。

刘一梦和刘晓浦先后被捕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大喜过望,如获至宝。认为刘氏叔侄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容易改弦易辙,企图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进一步破坏山东党团组织。然而,这只是敌人的一厢情愿,等待和得到的不仅是失望,更是绝望。先是恐吓利诱,封官许愿,劝叔侄俩爱护家族的名誉,珍惜生命和自由。被言辞拒绝后,便穷凶极恶,对他们施尽了酷刑。叔侄俩人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奄奄一息,仍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1929年12月刘晓浦、刘一梦等被判处死刑,上报南京政府候复。

在等待批复的日子里,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山东国民党“改组派”在内部争斗中引发大火,烧毁了文档中刘晓浦、刘一梦等的案卷材料。党组织和刘氏家族的全力营救,并花重金聘请了名律师为他们辩护,案件出现了转机。经过国民党山东高等法院重新审理,刘谦初、刘晓浦、刘一梦等由死刑改判为有期徒刑8年。张文秋(女,刘谦初的夫人)因证据不足判有期徒刑半年,于1930年2月释放出狱。

在狱中,他们开展了大量的秘密工作和有理有节的斗争。狱中狱外党组织默契配合,利用允许“犯人”看旧小说、唱本的惯例,巧妙地将马列主义革命书刊等送进狱中,组织党员、难友学习,鼓舞革命士气和斗志。刘晓浦、刘一梦对他们家买通的狱吏进行爱国主义、民主革命思想等教育与引导。有的狱吏悔悟,改恶从善,不再任意折磨打骂“犯人”,还主动帮助“犯人”,有的还被发展为共产党员。刘一梦、何自声闻讯中共沂水县委书记朱寿年等7人羁押在同一监狱里,既帮助他们分析案情,教育朱寿年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信心有决心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并由何自声为他们起草了有理有据的申诉书。在刘一梦、何自声等的帮助、鼓励下,朱寿年等7人增强了信心,终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刘氏叔侄被捕后,党组织在展开全力营救的同时,派员面见了燕翼堂当家人,通报了相关情况,商讨营救方案。刘先浦、刘云浦表示全力营救,倾家荡产,在所不惜。为此,刘云浦携带得力随从和古玩字画、玉器金银等到济南,疏通营救渠道。并利用其省参议员的身份及各种关系,打通了监狱长等狱吏狱卒及部分当局政要和司法界的官员,疏通了方方面面的关系,并面见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同时多次探监。起初,刘云浦劝说两位亲人,放弃革命,回心转意,回家务农。对其四弟说:你上有老下有小,就什么也不顾了吗。对侄子刘一梦说,你少年丧父,娘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兄弟抚养成人,你们兄弟中你为大,你不为别人着想,也应为你娘想想。他们在说明了为什么革命、革命到底的原因后,刘晓浦这样回答了二哥:“二哥,你别花钱了,我是救不出去的。出狱得自首,这一条我是至死也做不到。我和他们(指国民党反动派)是死对头!”刘一梦说:“二大爷,您和家人的心意我会铭记在心。不要再对反动派抱有任何幻想,也不要再花冤枉钱,我们的案子不是用金钱能解决的,我们和他们势不两立!与其把钱送给贪官污吏,不如送给穷兄弟爷们!”

刘云浦亲眼目睹了所谓“第一模范监狱”实为人间地狱的景况:与世隔绝,阴暗潮湿,蚊子、臭虫、蝎子、蚰蜒满地爬,满屋飞,夏天腐臭熏人,冬天寒冷、饥饿,暗无天日。亲人过着非人的生活,不能坐视不管!老兄弟俩决定卖掉隋家店1200亩土地,再施援手。

1931年春节过后,刘云浦携带重金和随从再次赶赴济南。像上次一样,不顾年迈体弱、更不顾绅士的风度脸面,再度拜见了国民党山东省高等法院院长、国民党省党部秘书长等要员及监狱长等,送上重礼。该拜的神又拜了,该花的钱又花了,得到的回答如出一辙、一个腔调:涉嫌共党的要案,不是哪一个说了算的,需要时日慢慢通融,云云。在又一次探监中,刘晓浦、刘一梦再次表明了将生死置之度外、把监狱当战场,与敌斗争到底的信念。他们坚信真理是不可战胜的,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共产党和人民大众。刘云浦感动之余,向二位亲人表示了要教育全家人以他们叔侄俩为榜样的意愿。

时间转瞬即逝,刘云浦在泉城劳瘁奔波了月余,准备择日返回家乡的时候,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同年春,蒋介石为拼凑兵力剿共,令韩复榘出兵江西。韩为保存实力,声称山东共产党猖獗,需要清剿,将被拘押在狱的邓恩铭、刘谦初、刘晓浦、刘一梦等22名“政治犯”加罪判处死刑。4月5日,济南纬八路刑场,军警密布,戒备森严,一派杀气腾腾。刘晓浦、刘一梦等迎着敌人的枪口,昂首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刘氏叔侄为富家子弟,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便义无反顾的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他们表现出的我们民族所崇尚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德和视富贵如浮云、以革命为己任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在革命征程中奋勇前进!

四、痛悼亲人举丧事 沂蒙大地存忠骨

刘云浦在公馆里得知了亲人被枪杀的噩耗,虽然他早有了思想准备和最坏的打算,但还是无法相信国民党竟然出尔反尔,韩复榘反复无常,也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现实。在极度悲愤中为二位亲人收尸、盛殓,辞去省参议员,与国民党彻底决裂。4月6日夜,一切办理妥当,由两峰骆驼牵引着两辆大车,承载着沉甸甸的棺木连夜出城。

当灵车驶入垛庄前,刘晓浦、刘一梦侄男弟女等族人披麻戴孝在村外跪迎,一片嚎啕悲愤之声,街坊邻居无不动容。燕翼堂在其家庙(祠堂)搭建灵棚,设置了吊唁堂,挂起了挽联、挽幛,摆放了三牲六畜等祭祀品,为英烈守灵祭奠7日,佣人、雇员、佃户等自发地参加了吊唁活动。

按照习俗和礼制,刘晓浦、刘一梦的灵柩应当进祖坟、厚葬出大殡。但刘云浦与大哥及刘晓浦的夫人和刘一梦的母亲等商定;暂时浮厝在家庙里,让全族人永远牢记二位亲人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为国为民牺牲的。在祭奠结束仪式上,刘云浦饱含热泪告诉子孙们:“你们的四叔(祖)、五哥(叔)是顶天立地的好人,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光明磊落的好事、善事,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他们,你们永远不要忘记!”刘云浦紧握双拳,仰望苍天,在两位烈士的灵前发誓:“我上对列祖列宗,下嘱子孙后代,杀亲之仇不共戴天!共产党不取得胜利,绝不为两位亲人正式出殡”!这发自肺腑的铮铮誓言,撕心裂肺,撞击山岳,激荡河流,震撼心灵,坚不可催!

五、举家姓共跟党走 擎红旗自有后来人

燕翼堂老兄弟俩通过营救亲人明确了国民党腐败反动、共产党为国为民的道理。国民党官员私欲膨胀,贪得无厌,无情无义,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令人不耻。共产党“共产、共妻,无恶不作”之说纯属国民党的欺骗说词,刘云浦所接触的共产党人像他四弟和五侄一样光明磊落,为国为民,无私无畏。共产党,是国家民族的希望。

料理完亲人的丧事后,刘云浦更加关心时局,并把时局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利用收音机等多方了解时局新闻,了解政治形势动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同年秋后,刘云浦根据形势的发展,将浮厝的两位先烈由家庙移至垛庄西南桑行子继续厝葬。同时,将老少妇幼安置到偏远山村,青壮年留守燕翼堂,迎接即将来临的暴风雨。

抗战全面爆发后,燕翼堂在外地求学的学子们陆续回到家乡,有的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保境安民;有的准备参加共产党八路军,有的打算投奔国民党军队,以实现抗日救国的心愿。对此,刘云浦果断地作出决策。他把后辈们集中起来,以家长的身份表态: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你们想报效国家,救民于水火,我支持你们!国民党的作为,我们这个家庭应该是最清楚的。你们四叔(祖)、五哥(叔)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我们家要抗战,就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战,谁也不准参加国民党!这一条,要作为家规来执行。

家规,在家族或家庭中是不容质疑的,一旦违背了家规,意味着背叛。某种程度上说,严格的家教,严厉的家规,促进了这个家庭全员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7月,燕翼堂的十二少爷刘曾浩(字养泉)从临沂省立五中回家,和十一哥刘曾润(字滋泉)、刘曾湛(字露泉,刘晓浦的儿子)几位兄弟,取得其大哥垛庄乡乡长刘曾淦(字丽泉)、大侄子副乡长刘长年、乡文书戴滋园等的支持,团结热血青年联合亲戚朋友成立了“联庄会”,在燕翼堂召开了成立大会,仿效军队编制了班、排,刘增浩被推选为会长。在此基础上,又把垛庄乡各村的联庄会团结起来,成立了乡联庄会,刘增浩被推举为会长,研究确立了寻找共产党、八路军,接受其领导,宣传抗日救国纲领,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替代政府为抗日军队募集物资,与前后两个乡建立联保,清查汉奸,保境安民等具体任务。土匪王立庆(后为汉奸)部企图占领垛庄,抢劫物资,被联庄会打退。

1938年3月,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4支队派李青、薛平二人到燕翼堂与刘增浩联系军鞋、给养补给问题。联庄会立即动员各家各户做军鞋,凑给养。4月,通过李青、薛平联系,刘增浩等到蒙阴坦埠4支队1团驻地汇报情况,要求接受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4支队领导人林浩、马馥塘、周赤萍等接见了他们,政委林浩要求他们: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随后4支队经理部主任马馥塘等到桑行子祭奠了刘晓浦、刘一梦烈士。马馥塘等在烈士墓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守陵人见此立即报告了东家,刘云浦闻听此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说:“快!快去请啊!”马馥塘等代表省委和四支队慰问了烈士的亲属。当刘云浦等得知马馥塘是刘晓浦相知相熟的战友,同时经王尽美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情况,更加感到亲切,代表家人感谢省委和四支队的关怀,表示早就盼着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到来,要人出人,要钱出钱,要枪给抢,要粮有粮,跟着共产党抗战到底。

5月,4支队1团移防垛庄,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同年12月改为中共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等到燕翼堂慰问烈士亲属。对此,燕翼堂上下非常感激,不仅在心灵上得到极大安慰,而且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增强了他们追随共产党抗战到底、革命到底的决心和信心。此后,郭洪涛和省委统战部长郭子化指示:注意发现培养燕翼堂这个大家庭中的优秀成员入党。

4支队1团驻守垛庄后,团政治部主任杨纯(女)住进燕翼堂,负责垛庄一带的工作,将垛庄联庄会改编为八路军自卫团,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宣传发动群众,恢复发展党员,先后建立了垛庄乡抗日救国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和党支部,抗日救国运动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同年12月,燕翼堂捐献长短枪40余支,连同筹集的枪支共100余支,建立垛庄独立营,燕翼堂七少爷刘曾渭(字竹泉)任营长。不久,燕翼堂卖地300余亩,购枪百余支,支持这支已有相当规模的部队。随后,这支武装编入八路军2支队。

1939年下半年,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到燕翼堂慰问刘晓浦、刘一梦的亲属,与刘云浦进行了亲切交谈。徐向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深刻地分析了抗战的形势和任务,赞扬了燕翼堂为革命作出的贡献等。刘云浦深受感动,赠送给徐向前司令员1架望远镜和100条枪。1942年初,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到马牧池慰问刘云浦和刘晓浦的夫人高琪媛等。肖华将军也曾率部在燕翼堂驻扎过,新中国成立后,将军对刘云浦的孙女刘纯(原名刘长珠,字留璞,1941年12月参加抗日工作)说:燕翼堂能驻一个团(的兵力),规模宏大,建筑考究,别具一格,是不多见的庄园建筑群。你们家的革命故事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以教育后人。

自抗战全面爆发后,特别是1938年5月4支队1团驻防垛庄后,燕翼堂仅青年男女就有23人陆续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而且均先后加入了共产党,其中多数人都在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等学习培训。1940年5月,刘曾蔼、刘曾蕴、刘稚云、刘哲四个女孩一起到抗大一分校学习,成为轰动一时的要闻。为此,日本鬼子悬赏重金购买她们的人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有3人。他们参加革命时大者不超过20岁,小者仅十五、六岁。同时,通过他们带动出来的亲戚、朋友、同学及佃户、佣人、雇员等的孩子一大批。由于燕翼堂对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沂蒙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赏。1941年2月26日,在沂蒙抗日民众代表大会上,刘云浦当选为沂蒙专区参议会副参议长。

省委和4支队进入沂蒙山区后,燕翼堂成为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担负起了垛庄一带八路军驻防部队、地方抗日武装、党政工作人员等的后勤供应。曾在沂蒙山区工作过战斗过的党政领导人和将帅们大都品尝过燕翼堂“裕源和”的酱菜和糕点,他们在离休后重返沂蒙山区时仍津津乐道。

燕翼堂的家庭妇女不仅积极支持他们的子女抗战,而且积极从事前线将士必不可少的后勤保障工作的同时,精心抚养了一批领导干部和烈士的子女,其中刘一梦的夫人石佩馨和刘竹泉的夫人同时各收养了一位部队干部的孩子,把他们抚养成人后,在报纸上为他们刊登寻人启事,石佩馨抚养的女孩刘长谦回到了父母身边。石佩馨,1901年生,大家闺秀,婚后与丈夫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周。刘一梦牺牲后,她坚强的挑起了长媳的重担,继承丈夫的遗志,与婆母相依为命,替丈夫行孝;支持两个小叔子参加抗战,积极从事拥军支前,建国后任淄博市博山区大街居委会主任,多次被选为淄博市人大代表和烈军属代表,为丈夫尽忠;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为丈夫争光。刘晓浦的夫人高琪媛,是一位有文化、顾大局、有主见的女性,深受燕翼堂上下的敬重和爱戴。她身体力行,支持儿子刘露泉参加抗战,把18岁的女儿刘增蔼送到抗大一分校学习,19岁牺牲在抗日战场。1942年在减租减息中带头执行“二五”减租的政策,并捐献200亩土地给沂蒙专署作为工作经费。同时,抚养了数名领导干部和烈士的子女,其中有省委领导干部的孩子。燕翼堂抚养的孩子,有的为感谢她们的养育之恩,改姓为刘,为其养父母养老送终,情深意长。

抗战初,燕翼堂在垛庄、后里、沙屋后、小庄、下峪等村共4000多亩土地,收获的粮食与佃户五五分成,低于其他地主的地租1-2成。佃户交完地租后的粮食全部归自己所有,土地赋税一律由燕翼堂承担。佃户、雇员、佣人借粮1升还1升,借钱1元还1元,不收利息。每遇灾荒,开仓以低价售粮赈灾,并设粥棚救助过往行人和断粮者。在燕翼堂内居住的奶妈、佣人、雇工等的孩子可免费在燕翼堂的私塾里读书。这些人的饮食和主人一样,忙累时还增加伙食标准。抗战初至1942年7月期间,收获的粮食佃户与燕翼堂分成后,像以前一样不再负担其它赋税,抗日公粮等全由燕翼堂缴纳,燕翼堂分成后的粮食留下自己吃的,其余的都缴给抗日民主政府。这种做法一致延续到1946年下半年土地改革。1938年至1946年9月间,燕翼堂缴纳的公粮和支援部队的粮食累计2000万斤以上。

1942年夏,沂蒙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燕翼堂积极响应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号召,带头执行“二五”减租政策,同年7月19日将所有土地的减租全部落到实处,凡因生活困难等的借贷款全部免除,带动了垛庄区“双减”工作的开展,全区40多个村庄,近千户佃农和2万亩土地实行了减租,400多名雇工增加了工资。

燕翼堂族人就是这样,奉献了自己,支援了革命。

六、忍痛割爱拆祖宅 毁家纾难诚可贵

垛庄历来为沂蒙山区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要点,兵家必争之地。鬼子多次占领垛庄,以燕翼堂八卦宅为核心阵地和屯兵基地,封锁、摧残抗日根据地,屠杀抗日军民,八路军多次攻打都付出了较大代价。

1944年春节前,八路军鲁中军区等首长看望慰问刘云浦时,谈及历次攻打垛庄,日伪军总是以八卦宅为依托顽抗,造成较大伤亡,引起刘云浦高度关注。此前,刘云浦也听到过一些有关八卦宅易守难攻,为什么不拆了它等议论,心里一直很内疚,感到对不起牺牲的烈士。刘云浦对首长们说:宅子是咱的,不能再让鬼子利用它祸害八路军和老百姓啦,过了年把它拆了。首长们说:不能拆,这是祖传百年老宅,建造这样一座宅子太不容易了!再说,拆了后你们到哪里去住啊!以后再有战事,会有办法减少伤亡的。刘云浦说:有什么比人命更宝贵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我怎么能连座宅子都舍不得呢!不拆了它,怎么对得起牺牲的烈士啊!先拆了再说,抗战胜利后再建更好的!

春节期间,刘云浦为此与大哥进行了彻夜长谈,然后,召集各房在家的成年人做通了工作。八卦宅拆除前,刘云浦独自长跪在祖坟前默默祈求祖宗在天之灵能够谅解,保佑子孙胜利完成抗日救国大业......就这样,这座凝结了历代先祖心血、闻名遐迩的百年庄园化为乌有!

这需要什么样的胸怀和气魄啊!先祖呕心沥血,用心建造引以为荣的八卦宅,历经百年沧桑,就这样悄然消失啦!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沂蒙精神,这是心底无私天地宽、毁家纾难为天下的博大胸怀!让历史永远铭记这感天动地的一幕吧!

七、前赴后继铸丰碑  烈士英名垂千古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挽救民族危亡,救民于水火,燕翼堂大家族的热血青年,以刘晓浦、刘一梦为榜样,前赴后继赴国难,有5位花样年华的亲人为国捐躯,他们分别是:

刘滋泉(1916-1940.4)燕翼堂的十一少爷,1936年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三乡村师范学校后,在本村高等小学任教。“七七”事变后,会同本家族的兄弟等自发从事抗日救国运动,参加了垛庄抗日联庄会的组建工作。1938年8月入党,在省委党校学习后奉命到国民党第57军做统战工作,1940年初任中共沂水县委宣传部长,同年4月24日在反“扫荡”中牺牲,时年24岁。

刘曾淯(1919-1940),燕翼堂十四少爷。毕业于临沂省立五中,抗战全面爆发后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秋入党,在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共山东分局收发科工作。1940年夏,在反“扫荡”中患疟疾。在缺医少药、连续转战中仍然坚持工作,导致病情加重,以身殉职,年仅21岁。

刘曾蔼(1922-1941.11),刘晓浦的女儿,1940年5月进入抗大一分校女生队(光山队)学习,同年10月毕业后到中共山东分局机要科任译电员。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30日拂晓,鬼子重兵在大青山包围了中共山东分局等机关及群众万余人,在突围中刘曾蔼壮烈牺牲,年仅19岁。

刘长年(1919-1940),燕翼堂大少爷刘曾淦的长子。抗战全面爆发后,与刘曾浩等几位本家叔叔组建垛庄抗日联庄会,1938年入党,同年8月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第二期军事队学习,毕业后被派往国民党第57军从事统战工作。1940年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发现并秘密跟踪。为摆脱军统特务跟踪去了青岛,不幸被鬼子宪兵逮捕杀害,时年21岁。

刘长培(原名刘长绶,1926-1948.10),1942年进入抗大一分校学习,1943年入党,毕业后到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工作,先后任通讯员、侦察参谋、作战参谋。抗战胜利后,随部挺进东北,在东北野战军总部任参谋,1948年10月在锦州战场牺牲,时年22岁。

燕翼堂的诸位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满腔热忱,无私奉献,终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党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1994年4月5日,清明节,蒙阴县在孟良崮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刘晓浦、刘一梦烈士墓落成揭碑仪式。来自济南、北京、临沂等地的省、地、县级领导,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烈士的亲属,孟良崮完小的少先队员,方圆几十里闻讯赶来的父老乡亲,在刘晓浦、刘一梦牺牲63周年纪念日为其隆重举行烈士墓落成揭牌仪式,实现了63年前燕翼堂当家人刘云浦代表全家人立下的誓愿。1993年底,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临沂地委、行署和蒙阴县委、县政府积极筹备,将二位烈士的遗骸由其厝葬处垛庄镇桑行子村迁葬于孟良崮烈士陵园。同时,在此安葬的还有刘晓浦的女儿刘曾蔼、侄子刘滋泉烈士等。

1999年10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为表彰燕翼堂的革命功绩,激励后人,蒙阴县委、县政府将燕翼堂旧址列入革命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树立花岗岩碑碣,以此昭示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

燕翼堂刘氏家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战争中是一个光荣的革命大家庭。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举家姓共,毁家纾难,有30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有7人牺牲了年轻的生命,铸造了民族忠魂,树立了无私奉献的丰碑,是沂蒙精神的典型代表。

本文作者李作义系中共蒙阴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