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中共中央确定了全国性大反攻的战略方针。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百余天,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一百五十四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军队防线逐渐由华北退至华中,直至华南,全中国的解放胜利在望。解放战争即将结束,中共中央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随着解放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我们所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城市和农村的解放,更多的是城市的管理、群众的安抚、秩序的恢复甚至经济的发展。对于一直被战火和硝烟包围的人民军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战场”。为了在这一全新的战场上同样奏起凯歌,党中央于1948年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九月会议”。10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九月会议”确定的基本方针,作出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决议》认为,新解放区共需中央局、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等五级及大城市的各项干部5.3万人左右,并将抽调干部的任务作了分配,其中华东1.5万人(基本上全是山东人)。根据部署,山东解放区抽调1.5万名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政权。此次抽调与以往抽调南下干部不同之处在于:一开始就是成建制抽调,即按照区、地、县的建制搭配好接管班子,然后整套抽调南下。山东解放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1947年至1949年,先后有八个批次,近十万青年干部加入南下大军,支援开辟新解放区的工作。
中共东平县委按照上级指示,在1948年秋即结合实际工作注重培养、使用和提拔干部,并按两套班子的编制配备了县、区两级干部,做好了南下支援的准备工作。
1949年2月,根据第七地委、专署指示,东平县抽调了73名干部,组成南下干部第七中队(专署统一安排),县长张铎任中队指导员,刘永芳任中队长。并为新区配备了一个县(包括区级)的领导班子,张铎任县委书记,刘永芳任县长,杜美印任组织部长,郑玉汉任宣传部长,崔杰民任民运部长,田耕任公安局长。22日,中共东平县委举行欢送大会后,南下全体干部即步行到宁阳县刘家村集合,然后乘运煤的火车南下徐州东转,到运河与陇海铁路交汇处向南步行至扬州,约三个月左右至长江边,暂停休整,整顿队伍准备渡江。在活捉蒋介石的口号的鼓舞下,我南下干部乘轮渡到达江南镇江后,冒着倾盆大雨向苏州方向疾行,后到达杭州郊区暂时休息后,就奔向新区接管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当时形势和地理环境及各区具体情况,先安定人心,接管政权,进行剿匪、反霸、土地改革。
一、接管新区,开辟新的工作
我泰西区原配备地委、专署和6个县的近650名人员负责接收四专区。四专区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6县。5月19日,泰西地委组织部长(新区地委书记)崔健宣布了地委、专署和6个县的党政机构的建立。东平县南下干部中队70余人负责接收淳安县(此时,县城已被我军军管),组成新的中共淳安县委员会和淳安县人民政府。张铎任县委书记,梁玉茹任县长,杜美印任县委组织部长,郑毓汉任宣传部长,崔杰民任民运部长,高笑山任秘书、张立刚任民政科长、杨秀善任财粮科长、郑树兰任建设科长、李渔舟任人民银行行长、田耕任公安局长。淳安县分五个区,县委分别对五个区的书记进行了配备,其中:张瑞华任城关区区委书记,程建伦任港口区区委书记,牛俊山任茶园区区委书记,玄绪杰任桥西区区书记,朱彦三任威坪区区委书记书,分别开展接管国民党政府的工作。宣传部长郑毓汉负责举办知识青年训练班,以尽快培养一批新干部。
青年知识分子训练班共招收了学员约30名。首先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作报告,讲了当时的国内政治军事形势、党和政府的各项有关政策。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发现了比较积极的青年教师周润贤、柯森、邵锦生,让他们分别担任了小分队的队长。学员学习20天后分到各区做群众工作,成为南下干部的得力助手和贯彻政策、发动群众的桥梁。但是,这批新干部在以后的各项政治运动中一部分保留下来,一部分因种种原因掉队了,只有个别人得到提拔。
二、抵挡国民党残渣余孽的疯狂反扑
解放军驻淳安部队军管期间社会安定,我南下干部顺利完成了接管工作。但是有一时期我军部队调防,新部队还未到达,社会形势又开始动荡起来。国民党撤逃时遗留下的散兵游勇和埋伏下的伪县长方租亮、贯匪头子徐震东等残渣余孽相互勾结,开始起来兴风作浪,到处抢劫杀人,进行恐怖活动。首先起祸的是桥西区政府,区队内部出了叛徒,将我组织委员、南下干部侯延滋同志杀害。区长张秀文率全体区干部奋勇抵抗,直到敌人撤走。之后,我区干部转移到附近进贤乡,积极开展工作。
建德地委召开组织宣传工作会议,杜美印和郑毓汉两位同志一同参加,途经茶园区时,区政府派区队一个武装班护送到白沙镇。武装班从水路坐船回茶园到铜关地段时被土匪截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武装班全班同志牺牲,损失机枪一挺,步枪八支。
威坪区政府也被土匪包围,区委书记朱彦三率全体干部突围,在附近山区打游击。台湾国民党获悉后大肆宣传说他们的武装(指土匪)“光复”了威坪,气焰十分嚣张。
根据以上恶劣的形势,县委决定对委员们进行分工,书记和县长负责城区,并负责全面工作,杜美印到茶园区,崔杰民到桥西区,郑毓汉到港口负责各项工作。
港口是淳安县重镇之一,民情温顺、商业发达,是新安江沿岸货物集散地,当地人称为“小香港”,又是区委和区政府所在地。当时区干部有区委书记程建伦、区长马存岭、委员有张中亭、石荣西、王广茂、李平田,区政府助理员吴整(当地坚持干部),加上通信员三人、炊事员一人,包括在港口负责的郑毓汉在内共12人。部队留守一个武装班共8人(有特殊任务)。为加强保卫工作,这12名干部分为两组,夜间轮换,在郊区巡逻,以防敌人偷袭。但对敌人的疯狂报复,我方也是防不胜防。一天凌晨四点多钟,炊事员老王到井上挑水,蒙胧中看到一个黑影。他急转身奔回,身后突然响了一枪,子弹从头顶上空飞过。他迅速跑回将院门关上。我方人员听到枪声在院集合,分工把守要口,并急忙通过电话向县政府报告敌情。此时,枪声越来越急,敌人从苞萝地里向区公所进攻。曾经当过机枪手的曹班长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冲在前面的两个土匪应声倒地,敌人见势不敢进攻了。双方一直僵持到上午九点多钟。此时忽然听到西山头上有炮弹爆炸的声音,远远看到敌人在四散奔逃,枪声也停止了。约十点钟左右,程建伦开了院门,跑到邮电局见到一位解放军干部,二人接谈后才知是解放军12军驻安徽的一个连向上海押送粮食,路过港口镇时听到镇里响起了枪声,知有敌情,于是赶来支援。在解放军密集火力打击下,土匪很快溃退,保卫了港口的老百姓和商家的生命财产安全,港口镇又恢复了宁静。此后,淳安县就全面转入了开展剿匪反霸等各项正常工作。
三、进行剿匪反霸、镇反、土改运动
剿灭土匪反对恶霸、镇压反革命分子和土地改革等项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要任务是先消灭土匪和武装特务,才能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进行各项工作。为此,上级新调来解放军某部一个团,团司令部驻扎威坪,一个营部住在威坪附近的蜀口乡,一位营教导员任蜀口乡长,并负责该乡的群众工作。其他部队分别进入边远山区的王阜乡和临岐乡,对土匪昼夜围剿。部队很快发现了土匪头子徐震东的行踪,在夜间遭遇中被我击毙,百姓们抬着徐的尸体游街示众,民心大快。伪县长方租亮很快被活捉镇压,其他匪徒四散逃窜,有的自首悔过不予追究,全县的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
随后,根据地委布置,我南下干部组织全县人民进行土改。为接受革命老区的经验教训,他们先搞试点,逐步推广。县委决定先以城区的东溪口乡和港口区的合洋乡为县里试点乡。港口仍以程建伦和郑毓汉负责指导,以新干部周润贤为工作队长,实行先调查情况制定工作计划,然后有步骤地进行。至1950年下半年,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县委紧接着又调周润贤带领一部分区村干部赴新建的唐村区(原属威坪的一个乡)开展土改工作。
根据工作实际,我南下县委对干部队伍进行了调整,朱彦三任唐村区区委书记,郑树兰任威坪区委书记,郑毓汉分工负责协助两个区的工作,淳安县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
总之,东平县在浙江省淳安县的南下干部很快熟悉了南方的环境,他们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团结各阶层人士,领导人民巩固新政权,清除反动残余和地方匪霸,支前、土改、维护社会稳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之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同志都留在了浙江,浙江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这些人因南下有过许多异乎寻常的经历,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剿匪反特,他们在异乡奋力挥洒着血色青春。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他们克服了南北生活习俗和文化差异,在6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共东平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