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八路军部队挺进东北之二:万毅先遣(编著/杨明清)

Chief 发表于 2018-01-20 11:35:05

引子

抗日战争进行到1944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以及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方针。1945年日本的突然投降,急剧地改变了国内外形势。9月中旬,当时毛泽东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延安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刘少奇,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新战略方针,调动八路军、新四军若干主力部队全力进军东北。

这一战略转变,使山东解放区成为中共中央战略大棋盘上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也把山东八路军推向了大转移的中心。

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的调遣下,从1945年9月至12月,6万余山东八路军部队、6000余名干部,或由胶东渡海,或从陆路日夜兼程,潮水般涌向东北,形成了有史以来少见的“闯关东”的壮观景象。

“闯关东”,是旧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山东、河北一带的穷苦人,在家乡生活不下去时,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受苦百姓的心目中,“闯关东”并不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包含了许多血和泪。但此时的“闯关东”,意义已大不相同。

在这次战略行动中,山东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山东八路军部队和干部是挺进东北的主力,对山东解放区来说,这犹如一次“大搬家”。入关部队为抢占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并在波澜壮阔的东北战场上诞生了主要由山东部队为骨干组成的后来被彭德怀誉为“万岁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以及第四十、第四十一军和由部分山东部队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十三军等英雄的部队,涌现出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诸如智擒座山雕的杨子荣等英雄人物。


万毅先遣

调万毅部去东北,首先是毛泽东点的将。1945年9月10日,他电示罗荣桓、黎玉等:“万毅部东北军人数、战斗力与干部配备状况请查明,即告并待命调动。”

11日8时,朱德发布第二号命令,再次点将万毅,令其率所部由山东向辽宁进发。但当天,中共中央又发了一个内部指示:本日延安广播总部命令第二号系为对外宣传、抢先取得国内外公开地位而发,除李运昌部队外,并非要吕、张、万等部马上开往东北,而应依中央10日夜指示,动员全军执行当前任务,勿懈。唯山东万毅部,应准备待命出发。

此时,万毅正率部队战斗在胶县前线。一向坚决执行中央命令的罗荣桓,接到延安的命令和指示后,即将万毅和王振乾召回莒南大店的山东军区驻地。

中央为什么要点将万毅呢?这要从万毅及其所部与东北军的关系说起。万毅是从东北军走出的传奇人物。万毅,字顷波,1907年生于辽宁金县四十里堡一个满族家庭。那时大连、金州、旅顺被日本霸占,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生下来,就成了殖民主义的奴隶。”万毅自幼就种下了民族仇恨的种子。

1925年3月底,万毅考入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队长是张学良。经过6个月的学习训练后,他被分配到张学良驻天津的司令部。不久,奉军内发生郭松龄倒戈事件。当时万毅是郭部的兵站员,因为字写得不错,算盘打得比较好,很快被提升为少尉。郭松龄倒戈失败后,他所在的兵站被解散。万毅回家过了个年。年后,他找到张学良司令部,请求录用。张学良批示:“考试,因才录用。”经吕正操主考被录用到张学良的副官处任少尉副官。1928年,他考入东北讲武堂第9期,毕业考试,在2000名学员中成绩名列第一,张学良亲自颁奖,奖品是怀表和指挥刀。

万毅的军旅之路,随着少帅张学良的脚步前行着。东北易帜后,张学良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司令,万毅随同去南京,在卫队总队第三队任一营少校营长。1934年,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剿匪”副总司令。万毅调任第一〇五师第三旅七团中校团附,随张学良南下。1935年二三月间,第七团九连被红十六师包围。万毅当时任代团长。他趁黑夜率第一营冲破红军警戒线,与第九连会合后撤出,没有伤亡一人。这次偷袭成功使万毅引起了张学良的注意。这一年的8月,他被调到张学良的西北“剿匪”总部。

万毅的率直也引起张学良的注意。有一次在渭河岸边,张学良看着一片田野,对万毅说:“将来在这里建东北新村,让我们流落在关内的东北军官兵在这里安家落户。”万毅却说:“副司令,干吗在这地贫人穷的地方安家,咱们东北的千里沃野哪个地方不比这里强。”听了这句“噎人”的话,张学良沉默了。很快,万毅被任命为联络参谋,派往甘肃庆阳县西峰镇。在这里,他结识了刘澜波。刘澜波是中共在东北军地下工作的创始人之一,时任中共东北军工委书记。

1936年1月,29岁的万毅被任命为第一O九师六二七团中校团长。张学良召见万毅时说:“这次你成了最年轻的团长,以后在他们中间蹦跶蹦跶吧!组建、训练都要快,我4个月后要用兵。”第一o九师在直罗镇战役中被红军歼灭,因而是重新组建。

为组建六二七团,万毅请刘澜波帮助找些学生来。经刘澜波介绍,一批中共党员和民先队员进入六二七团,并建立了秘密小组。前面提到的率先遣支队到辽东侦察的于克就是这时进入东北军的。他当时的名字叫闻昭仪。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万毅率团向渭南开进,准备抵御进攻西安的部队。与万毅对峙的“讨逆”军没有发生正面冲突。但西安城里起了内讧。张学良被蒋介石扣留后,东北军在如何营救张学良问题上发生分歧。1937年2月2日,孙铭九等东北军少壮派枪杀了卧病在床的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这就是著名的二二事件。

万毅与此事无任何瓜葛,但却因直言己见惹了祸。他说张学良“把蒋介石扣起来,又亲自送回去,他这个事做得不对,未免太重义气了!”这话被第五十七军军长缪徵流知道后,怀疑他是少壮派,怕万毅收拾掉他,于是,下达了扣押万毅的手令:“该团长平时言语行为激烈,在大军转移之际,恐生意外,着即撤职收监候审。”显然,万毅这是“祸从口出”。

这一扣押就是近9个月。到1937年10月抗战全面展开,东北军开向前线时,万毅才被重新任命为第一一二师三三六旅六七二团上校团长。

当了团长后,万毅即率部南渡长江,与日军大战于江阴、南京等地,万毅的六七二团垮了,他仅带5人回到江北。但万毅不仅没有受到处分,反而被重新任命为六六七团团长。

又有了部队的万毅,开往连云港一带,迎击沿青(岛)海(州)公路南下的日伪军,团部驻连云港新浦镇。在这里,万毅见到了受周恩来之命来找他的中共中央长江局巡视员张文海和谷牧,接收了由伍志钢带来的20名中共党员和60余名民先队员。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伍志钢任书记,谷牧、李欣为委员的中共一一二师工作委员会。工委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了万毅的入党问题,并决定由张文海、谷牧作为万毅的入党介绍人。1938年3月11日,万毅正式成为中共特别党员。

广州、武汉失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设立鲁苏战区,任命于学忠为总司令,第五十七军归鲁苏战区指挥。1939年春节刚过,第五十七军奉命由苏北转至鲁南。万毅率六六七团负责后卫,死守洋河大桥,掩护全军撤退。战斗打得很残酷,130多人的第九连最后只剩下13个人。过陇海路后,第一一二师经大店进入沂蒙山区。

6月间,第一一二师发动陇海线、津浦线破袭战。万毅指挥六六七团在破袭滕县车站以南铁路时,截住一列火车,俘虏了日本来华考察经济的要员远山芳雄及其随员猿桥新一。为这件事,国民政府军委会给万毅团发了三等军功章,也使万毅的名字大震,一时间有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传说。

1940年春,万毅升任第一一一师三三三旅代理旅长。他的上司,师长常恩多,是一个与万毅一样正直清廉的军人,嫉恶如仇。他生活简朴,常身着布衣,食以素菜淡饭,终年剃个光头,在贪污腐化成风的旧军队里,颇有些特立独行的味道,深得官兵爱戴。1939年春他被中共山东分局秘密发展为特别党员。

 “顷波你来了,这真是再好也没有了。事前军长曾征求我的意见,我连认识你都不敢对他说,因为我晓得,如果我说咱两个熟识,他一定不会叫咱们一块儿处的。”

这是万毅到一一一师上任,常恩多见到他时说的话。万毅钦佩常恩多的为人和品德,常恩多喜欢万毅宁折不弯、坚决抗战的气节。两个耿直、正义的汉子走到一起,又干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锄掉了他们的上司、通敌的第五十七军军长缪徵流。

缪徵流外号“土皇帝”、“缪大混蛋”。他生活腐化,追求享乐,来到鲁南后,他觉得太艰苦了,抗战意志消沉,多次公开讲:“我们喊抗战喊了几年了,抗得怎么样?地方一块块失掉,军队到处受损失!”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1940年夏,第一一一师三三三旅六六六团一营的两个连,逃进赣榆县桃林镇的伪军据点。他们是被李亚藩勾引过去的。李亚藩原是缪徵流的副官长和亲信,后来同缪闹翻。李亚藩跑到陇海路附近的桃林镇当了汪伪兴亚建国军鲁苏地区司令,专做瓦解五十七军的工作。事情发生后,万毅向缪建议,以全旅兵力解决桃林伪据点,以煞投敌邪风,振作气势。但缪不接受,试图通过私人关系,商谈要回两个连,息事宁人。为此,他派人去桃林镇与李亚藩联系,秘密和驻徐州的日军拉上关系,并谈妥双方签订一个互不侵犯、共同防共的协议。

这件事,缪徵流一直是背着常恩多和万毅秘密干的。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叫于文清的人,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万毅。

原来,9月12日,缪徵流与副军长朴炳珊商量后,找来六六五团团长董翰卿,让他作为代表去与日军谈判。董担心口齿不伶俐,要求派一人协助。缪找来鲁南游击区总指挥部参谋处上校课长于文清。于慑于淫威勉强应承下来,但内心十分矛盾,中国人哪能干这种投敌当汉奸的事!他是万毅的拜把子兄弟,于是,将真情告知了万毅,准备一走了之。

万毅一番思考后,对于文清说:“你不能走,你得去谈!”“不行,我去了,就是汉奸了。”于说。“我给你证明。再说你跑了,缪徵流不是照样还会派人去吗?那样有情况我们就没办法知道了。你一个人受冤枉好说,一个军遭折腾损失就太大了。”就这样,于文清答应去了。第二天,董翰卿、于文清率第六六五团二营,来到预先设在桃林车站的接洽点,9月14日,在马家窝铺与日军鹫津兵团代表大尉参谋辛修三、顾问新容幸雄议定互不侵犯、共同防共密约,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互不侵犯,互通情报,互定密码联络;二是共同防共,各自在防区内“剿灭”八路军。9月18日,谈罢返回后,于文清如实向万毅作了汇报。

当晚10点,万毅来到东盘南门外常恩多到军部述职的临时宿舍,将于文清讲的情况报告了。常恩多听后说:“我相信你的报告,相信你的人格。对这种叛变国家、出卖民族的罪行,你打算怎么办?”“汉奸不能干!我们应该把部队集合起来找于总司令打官司。”常表示:“如果大家有这个决心,我就有办法对付他。我们要把他捉住,拿到证据。”停了一会他又愤愤地骂道:“妈的,抗战好几年了,还投敌想穿黄马褂,真他妈找死,我们一定要除掉他!”

21日,缪徵流为从重庆归来的战区总部参谋长王静轩等摆宴接风,并安排晚上在军部驻地东盘看戏。常、万决定动手。下午,万毅以会餐为名,拘禁了董汉卿,随后部署逮缪。六六六团三营营长彭景文主动承担解决东盘军部驻地警卫部队任务。适值一一二师六六七团一营营长韩子嘉来看望老团长万毅。韩子嘉主动要求戏台下捉缪。万毅认为,锄奸是正义的,就同意韩子嘉的要求。韩要万毅下一命令,便于执行。他拔出自来水笔就在便条纸上写:“五十七军军长缪徵流通敌有据,着六六七团一营营长韩子嘉逮捕归案法办。万毅,即日。”韩子嘉拿去手令后,和彭景文商定,彭营包围东盘后,打3发信号弹,韩营立时配合捉缪。当晚,彭景文营包围了东盘,按约定打了信号弹,突袭警卫队,抓获了副军长朴炳珊。不料韩子嘉变了卦,把万毅的手令交给了他的旅长荣子恒,荣又转给缪徵流。缪看后即随荣、韩连夜渡沂河逃去。及至万毅得到消息,令彭景文追击时,缪徵流已无踪影。

22日凌晨,常恩多得到万毅的报告:除缪徵流外,朴炳珊以下无一漏网。常恩多找来秘书王维平,指示起草通电,说:“日期定为9月22日,我们要师出有名得有个由头。”王维平说:“发扬光大当年张学良将军兵谏精神,时值杀敌锄奸,可叫锄奸运动。”常恩多说:“好,就叫九二二锄奸运动。”

同日,常恩多、万毅领衔发出通电,又分别给蒋介石、于学忠、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发了电报。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捉住蒋介石时,杨虎城曾指着天对张学良说:“我们俩把天捅了个窟窿。”常恩多、万毅之举虽不能与之相比,却也如晴天霹雳。然而,他们得到的却是迎头泼来的一盆凉水。

缪徵流在西逃中发报给蒋介石、于学忠,诬称:“万毅被中共策动,马(21)日晚捣毁军部。”24日,于学忠给一一一师发来电报:“据缪军长电称,你师万旅在东盘闹事,实属不幸,望将事实真相速即报来。”

常恩多接电后怒不可遏,发了血泪电,申述缪徵流通敌事实,并决定以军事胜利保证锄奸的政治胜利,在东、西两线发动攻势。西线由万毅指挥,攻克大店,伪区公所和区中队起义,接着挥师北向,在多水店子设伏告捷,击毁日军汽车3辆。东线由常恩多指挥,声威所至,涛雒伪军起义,克碑廓,前锋直逼日照城下。

对于常、万的浴血抗战,蒋介石不仅未予“谅解”,反而说:“虽云忠党爱国,但已难辞犯上误国之咎,着从轻免予处分。”11月,又命令撤销第五十七军番号,所辖两个师归战区直接指挥。

九二二锄奸事件使常恩多久处事变旋涡,似海深冤,无处申诉,郁结于心,遂染肺病,大口吐血,至1941年1月,终致卧床不起,不能理事,一般日常事务只好暂由师参谋长陶景奎代理。正在这时,发生了皖南事变,雪片般的反共急电飞向一一一师,并以“断饷”相威胁。在此背景下,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演成一一一师二一七事件,将矛头对准万毅。导演这一事件的是三三一旅旅长孙焕彩及师参谋长陶景奎、六六六团团长刘晋武等人。孙焕彩外号“佛爷”,狡黠过人,心狠手毒。从1932年起,他就是常恩多的部下,口头上忠贞不二,实际貌合神离。九二二锄奸后借去战区总部之机,与政治部主任周复拉上关系。回师后摇身一变,大肆攻击万毅等人。六六六团团长刘晋武,原来害怕缪激流追究两个连投敌事,靠拢万毅。现在缪赶跑了,得陇望蜀,想取万毅旅长职务而代之。他拉拢六六五团团长张绍骞,捏造“理由”,联名告状。一部分旧军官也推波助澜,一时谣言四起。陶景奎与孙焕彩商量,孙说:“撤万升刘,皆大欢喜。”陶说:“师长不会同意”。孙说:“你现在代理师长,有权处理紧急事情。如师长怪罪,我完全承担!”1941年2月17日,陶景奎借口开会,把万毅骗到师部。孙焕彩在三三一旅旅部借请客之机下了万毅的枪。陶景奎在师部同时下手,扣押常恩多亲信、进步人士。万毅被转往师后方老君堂软禁,半年后转押鲁苏战区。陶景奎当晚给战区总部发电,谎称“万毅因病请调附员”。第二天,于学忠复电照准,旅长由刘晋武升任。陶、孙、刘得手后,便操纵一一一师,大肆制造磨擦,到处挑衅,卷入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2年2月,日军对鲁中山区的于学忠部发动“铁壁合围”强大攻势。于学忠率战区总部突围,移驻到一一一师防地。他带着战区总司令部秘书主任、政务处处长郭维城,来师部看望常恩多,讲到九二二锄奸,于学忠说:“我的处置觉得对不起你。”告别时,常恩多邀请郭维城经常来谈谈。

郭维城,辽宁义县人,九一八事变后,随东北大学流亡北平,后人上海复旦大学求学,1934年进入东北军任张学良的秘书,鲁苏战区成立后,随于学忠人鲁。他与常恩多在西北时就相识。危难之时,旧知相逢,常恩多大为振作。1943年,郭维城在《悼常公获三》中写道:以后常公经常邀我去谈话,每次都一两小时,有时竞谈三个小时。他曾一再咬紧牙,握紧拳头说:“必要时我宁肯一拳头把这个部队打碎,甚至就剩我一个人,我也提着小棍走向我们共同的光明方向!”

1942年4月,重庆发来急电:“奉总裁谕,万毅通敌叛国,着即就地秘密处决,具报。”于学忠根据郭维城的建议,安排参谋长王静轩去征求常恩多的意见。常恩多一听火冒三丈:“这不是处置万毅,这是处置杀敌除奸每一个有功的人。我不接受这种办法!总司令如果一定要这样办,请先解散百十一师,先杀了我常恩多!”于学忠权衡利害,复电重庆:“万毅抗敌坚决,屡立战功,何云通敌,如犯军法,公开审判,明正典刑,秘密处决,碍难执行。”蒋介石鞭长莫及,只好同意交军法分监部审讯。7月,万毅被审讯两次,他据理一一反驳,审判一无所获。

1942年8月1日,医官宣布常恩多病已不治,停止用药。全师陷于惶惑状态,几个有“继承”资格的人都在准备争师长。常恩多决定死之前组织部队起义。2日午间郭维城去看他。他对郭维城说:“我们最后要干一下!”接着用手势唤人拿笔纸来,躺在床上勉强写出生平最后的35个字:“务要追随郭维城,贯彻张汉公主张,以达到杀敌锄奸之大欲。本师官兵须知。常恩多,八、二。

郭维城深知这一委托的巨大风险。他虽然与常恩多早就相识,但在常师里并没有基础。常恩多健在尚可,一旦不在人世,一纸遗言能有多大效力,难以推测。思前想后,他想到了万毅。于是,吃过晚饭,他借机来到扣押万毅的地方,告诉万毅:“常师长病危,已无希望。我们将有一个行动。你警觉点,到时候派骑兵来接你出去,帮助掌握部队。”

军法审讯后,万毅已经感到危险,早就有逃脱的准备。送走郭维城后,他考虑再三,觉得郭维城的行动太冒险。这样等下去,等于坐以待毙。于是决定逃走。当天夜里,他借上厕所之机,越墙而走,一口气跑了几十里路,8月3日,到达八路军驻地,第二天拂晓见到了赶来会面的山东分局统战部长谷牧,歇息于莒南三界首。5日傍晚,万毅被紧急召至中共山东分局驻地。

原来,8月3日一早,得知蒋介石电催处决的“要犯”万毅逃跑后,战区总部炸了锅。郭维城被于学忠找去,详加盘问。他巧妙地搪塞过去后,即策马急奔常师,将这一突发情况报告了常恩多。常、郭就于当天动手了。

8月4日,以东北抗日挺进军名义,向全国发布起义通电和宣言。8月5日,中共山东分局得知详情后,召开紧急会议,并召万毅和原常恩多秘书、中共一一一师地下工委负责人王维平到会商讨。会上决定,万毅和过去从东北军撤出的干部,尽可能回到这支部队,同事变领导人一起掌握队伍。第二天,万毅等人便冒着大雨赶往起义部队。

此时,起义部队已陷入混乱局面。由于缺乏思想基础和组织准备,从8月6日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哗变。8日,哗变的部队组织反扑。起义部队被迫转入滨海根据地。全部起义部队,计2700余人。

8月9日凌晨,常恩多在师部驻地王家坊前,溘然长逝,享年47岁。同日,万毅等人回到该师。

山东分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建议取消东北挺进军番号,仍称一一一师。师长由万毅代,郭维城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王振乾,即王维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于文清任参谋长。原在东北军工作的干部调回一部分,又陆续从山东分局所属机关、一一五师、山东纵队、抗大一分校调来一批干部,加强领导力量。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前来看望部队,接见了校以上军官。八路军为掩护起义部队进行了第一次甲子山战役,击退了哗变部队的进攻,安定了军心。

八三起义之后,国民党鲁苏战区任命孙焕彩为一一一师师长,收容余部,重新组成一一一师。为相区别,万毅部称新一一一师。

新一一一师与山东抗日军民并肩战斗,击溃和驱逐了占据日(照)莒(县)边甲子山区的孙焕彩部。甲子山区作战后,12月12日,经民主选举,推万毅为新一一一师师长。之后,新一一一师在山东党组织和根据地军民的关怀和支持下,逐步建立起党的各级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山东军区为帮助该师加强基层工作,还派来了一批党员老战士和战斗骨干,充实到战斗班里。这支部队在根据地革命政治气氛影响下,一天天进步,变成了“七路半”,只差半步,就是“八路”了。

1943年7月,于学忠率鲁苏战区和东北军撤出山东。1944年5月,鲁苏战区宣布撤销。随着形势的变化,使用旧番号的新一一一师和“非八路化的外围军”的旧形式,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了。为此,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放弃一一一师番号,将这支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

1944年10月20日,一个金风送爽的日子,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赶到日照罗家风台新一一一师驻地,代表分局和军区正式宣布了改编命令,任命万毅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王振乾任支队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彭景文任副支队长,管松涛任参谋长。原辖独立团改为第二十五团,六六六团改为第二十六团,六六二团改为第二十七团。

部队改编后,全支队情绪振奋,根据军区的命令,开进到诸城与胶县之间的藏马山地区,负责保障滨海与胶东的交通联系。11月23日,部队刚吃过早饭,伪军李永平部就气势汹汹地压了过来。万毅亲自观察弹着点,指令重机枪射击。突然一颗子弹飞来,从万毅的右腮打进,左腮穿出,顿时血流满面。万毅被转送到滨海支队后方。随行医生缺少药品,束手无策,担心会感染破伤风。得知消息的罗荣桓,急忙派骑兵星夜赶路百余里,送来了一支极为珍贵的破伤风血清,又派罗生特医生越过封锁线,赶来为万毅检查伤情,进行治疗。罗生特检查后,风趣地对万毅说:“万毅同志,请放心,你的伤很快就会好的,但你被打掉的七个半牙的牙根要一一拔掉,再装上假牙,不会妨碍你吃饭,也不会影响你的容貌,相反,你会变得比以前更加漂亮,因为你的脸上会出现因这次负伤而产生的一对酒窝。”一席话,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由此,万毅又有了“酒窝将军”的美称。

1945年春天,万毅伤愈回到滨海军区。7月间,传来万毅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消息。其中的一个插曲是,由于电稿翻译有误,他的名字在《大众日报》上写成“万镊”,引起了大家猜测,更正后,滨海支队专门开了庆祝会。不久,传来日本投降的消息。万毅指挥滨海支队与山东一师相配合,向胶县日伪军展开反攻。正在这时,接到了罗荣桓的急电。

接电后,万毅和王振乾人不离鞍,马不停蹄,赶到山东军区驻地。一到军区,罗荣桓就接见了他们,给他们看了中央的电报,然后进行了谈话。

罗荣桓说:“这次你们去东北,困难很多,头一条就是要打仗。要给干部战士讲清楚,到东北去,不要留恋大城市,不是去享福。首要的任务是在那里站住脚,扎下根,要做好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

罗荣桓沉思了一会儿又说:“你们滨海支队老底子是东北军,比较熟悉东北的风俗民情,到东北扎根比较方便。但是,现在你们部队里绝大部分是山东人了,东北人只有百把人了吧?”万毅、王振乾点点头。

 “你们还可以把原在东北军一一一师工作过的干部都带到东北去,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罗荣桓接着说。罗荣桓再三叮嘱:“到东北后,要依靠群众,使自己发展壮大。一定要教育部队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密切联系群众,发扬人民子弟兵的光荣传统。东北人民还没有见过八路军,八路军是什么样子,主要看你们的了,这是关系到能不能在东北立足的大问题,你们一定要把部队带好。”

对万毅部去东北的问题,罗荣桓考虑得很周到。他告诉万毅,已经请供给部准备了几十两黄金,让他们带上以备急需。

万毅回忆说:“罗荣桓虽然在病中,他还是像送闺女出嫁一样,对于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替我们设想到了,语重心长地一一叮嘱。”

告别罗荣桓后,万毅和王振乾开始准备开赴东北事宜。当时中央只是命令万毅部准备待命出发,而滨海支队在胶县城下打得正紧,并没有立即出动。

8月18日,毛泽东致电罗荣桓、黎玉:万毅支队即调东北,经河北至热河边境待命。该支队现有2500人,汰去老弱及开小差者外,能有1500人到达目的地即好。东北干部凡能调动者,尽可能调至万部。万电台与军委联络。

这时的安排还只是滨海支队。8月20日,毛泽东又致电山东分局等:“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夺东北。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山东之两团限电到十天内准备完毕,即行出发,经河北会合冀鲁豫及冀中之两团,开至热河边境待命。每团官兵不得少于一千五百。必须明确宣布去东三省之任务(乘红军占领东北期间和国民党争夺东北)。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亦望交万毅带去。必须有良好之纪律。……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

这样,山东出动的部队不只是滨海支队了。根据电报指示,罗荣桓、黎玉等发出命令:除滨海支队全部外,决定:由胶东、鲁中、滨海军区特务营抽出两个主力连,另一个基干连,不少于450人,加予充实,配备营级干部,进行必要物质补充,充分动员,于一周内即行出发,到达指定地点。胶东抽之营,在适当位置集结,待滨海支队路过时,即列入行军,鲁中抽调之营,取捷径直赴渤海区等候。

此时,滨海支队已会同山东一师攻占了胶县城。山东军区又决定以滨海支队为基础组建东北挺进纵队,任命万毅为司令员,周桓为政治委员(未到职,后改任周赤萍),关靖寰为参谋长,王振乾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两个支队。两个支队连同纵队直属机关部队共3500余人。

滨海支队改编为第一支队,共1800余人,彭景文任支队长,李欣任政委。原属3个团,依序改称为第一、二、三大队。

第二支队由胶东军区特务营和鲁中军区、滨海军区各抽一个营组成,编为第一、二、三大队,共1200余人,管松涛任支队长,黄明清任政委。

第二支队多是山东人,由精干的模范连队组成。一大队一连曾获胶东军区授予的“攻守兼备连”的光荣称号。该连副指导员栾良荣被誉为“杀敌模范”。电影《三进山城》就是以该连三进蓬莱城的战斗故事写成的。三大队七连以红军老战士为骨干,多次担当尖刀连和突击队,立下了赫赫战功。三大队八连是山东纵队八支队抽调骨干组建的,著名战斗英雄赵永江就是这个连队的。三大队九连原是山东纵队抗日武装青年队,这个连队的四班曾荣获鲁中军区“爆破英雄班”的光荣称号。

部队组建起来了,如何走呢?按照中央命令应走陆路,先到冀中,经热河进入东北。这条路不仅行程远,而且时间长。而走海路,则既近又快。归心似箭、急于打回老家去的东北籍干部议论开了,认为走海路比陆路好得多。于是,纵队便把这一建议向中共山东分局作了汇报。

山东分局根据中央指示和各方面情况,决定东北挺进纵队由胶东渡海进入东北。随后,罗荣桓一面指示胶东准备船只,一面与万毅等人详细研究部队行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由哪里上船,需要作些什么准备,在海卜遇见苏军巡逻艇怎么办,遇见美国的舰艇又如何对付,在何处登陆,如何与苏军联系,等等。

9月2日,由万毅率领的东北挺进纵队,分别从胶县、诸城、博山等地沿着公路向胶东进发,10日至平度地区集结整补。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拨给刚在平度战斗中过来的400名解放战士,以补充部队。

在平度稍作停留后,部队继续北上,19日到黄县地区,23日至25日在蓬莱栾家口集结。万毅经莱阳赴烟台。此时,胶东军区在副司令员袁仲贤和行署主任曹漫之的努力下,已收集了渔船三四十只,为部队渡海作了各种准备工作。曹漫之还为万毅准备了一套便衣并请了一位俄语翻译,以便遇到苏军时打交道。

9月23日,万毅将部队交给关靖寰、王振乾等人,率领一个连的先遣人员,在栾家口码头登上一艘机动渔船,先行探察路线,选择登陆地点。开头还算顺利,渔船划过蓝色的大海向前行进。太阳将要沉落的时候,刮起了大风,浪涛汹涌,船身颠簸。经过一天多的煎熬,25日天亮后,远远地望见菊花岛。11时左右,万毅一行到达兴城。侦察参谋上岸察看了一番,报告说,那里除有少数苏军外,就是冀东第十六军分区的部队了。万毅令架起电台,与后续部队沟通联络。

关靖寰、王振乾接电后,立即组织部队行动。9月底,一支队全部安全抵达兴城。其余部队,在渡海过程中,有的被大风又刮回港口,有的在途中岛屿暂避,有的在海上颠簸了数日,大部在10月1日下午才到达兴城。第二支队第三大队乘船漂泊至旅顺口的老铁山登陆,尔后乘运煤车赶到沈阳归建。

9月30日,一支队先行乘火车到达沈阳郊区。安排好部队后,万毅穿上便衣和警卫员一起,坐了一辆小驴拉的胶轮车进了沈阳城。小驴车停在了小南门里大帅府。东北局书记彭真和陈云、伍修权、叶季壮都早已等在里面。他们听取了万毅的汇报,指示万毅率领部队到辽吉两省交界处清剿土匪,安定社会,建立根据地。陈云提出,调出一个连队,交给随同万毅一同渡海的山东抗大一分校教员孙光,到佳木斯一带,开展工作。陈云笑着说:“这就算你的第三支队吧!”

由于部队在渡海前将武器装备大都留在山东,部队急需武装。经与苏军交涉,一支队在东大营接收了日本军火仓库,部队全部换上崭新的三八大盖,每个班还发了一挺歪把子机枪,一个掷弹筒,每个机枪连装备了4挺九二式重机关枪。战士们笑得合不拢嘴,笑着打趣:“比起在山东时可阔气多了。”简单装备后,东北挺进纵队即兵分两路,向辽吉边境和长春方向进发了。(摘录中国党史出版社2005《山东八路军部队挺进东北》)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