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抗日战争进行到1944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以及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方针。1945年日本的突然投降,急剧地改变了国内外形势。9月中旬,当时毛泽东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延安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刘少奇,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新战略方针,调动八路军、新四军若干主力部队全力进军东北。
这战略转变,使山东解放区成为中共中央战略大棋盘上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也把山东八路军推向了大转移的中心。
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的调遣下,从1945年9月至12月,6万余山东八路军部队、6000余名干部,或由胶东渡海,或从陆路日夜兼程,潮水般涌向东北,形成了有史以来少见的“闯关东”的壮观景象。
“闯关东”,是旧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山东、河北一带的穷苦人,在家乡生活不下去时,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受苦百姓的心目中,“闯关东”并不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包含了许多血和泪。但此时的“闯关东”,意义已大不相同。
在这次战略行动中,山东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山东八路军部队和干部是挺进东北的主力,对山东解放区来说,这犹如一次“大搬家”。入关部队为抢占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并在波澜壮阔的东北战场上诞生了主要由山东部队为骨干组成的后来被彭德怀誉为“万岁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以及第四十、第四十一军和由部分山东部队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十三军等英雄的部队,涌现出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诸如智擒座山雕的杨子荣等英雄人物。
挺进东北的山东兵有多少?
为争夺东北战略基地,中共中央向东北调遣了多少部队,至今仍是一个“谜”一样的数字。10.8万人,11万人,13万余人,14万余人等,莫衷一是,但众口一词的是,在这一进军行动中,从山东开去的八路军部队扮演着主力的角色。
山东有多少部队开进东北?同样是“谜”一样的数字。5万余人,6万余人,7万人,9万人,纷纭不一,而且差距很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个中因素很多,大而言之有三。
一个是统计地域问题。5万余人的统计来自《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具体数字是51500人,显然是到达的人数。部队长途跋涉及途中作战,不可避免会出现伤亡和其他情况下的减员,到达人数肯定低于出发人数。一个是统计方式问题。《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是按部队建制统计。由于中央催得紧,胶东的部分武装并非成建制开拔的。这些部队进入东北或分散于地方,或与其他部队合编。有些部队在山东时的建制与到达东北后的建制也发生变化。如胶东军区第一批渡海的部队是按第五、第六师的建制出动的,到东北后即改称第二、第三纵队。《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只有吴克华部6000人,不免给人以很大的疑惑。
一个是低估或高估的问题。《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显然存在低估或遗漏。9万人之说,显然是高估。这一说法的依据一个是当年的电报,一个是当事人的回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山东党史大事记》注解:“陈毅、宋时轮于1945年11月23日向中共中央发的电报为9万人。另据林浩、李丙令等回忆,山东开赴东北的部队除正规部队6万外,尚有20个基干团,约3万人。又,中共中央军委1945年9月20日致聂荣臻、程子华电:‘已令山东三万基于团立即出动至秦皇岛、乐亭一线登陆。”’
关于回忆,尚未见其他佐证。9月20日的电报,恐为误译。同日,中共中央军委给罗荣桓、黎玉等的电报为:“着山东军区以不少于三万基于兵团,限电到一星期内出动乐亭、秦皇岛(该处尚有敌二千)一线登陆,协同冀热辽军区扫清冀东的伪顽军。”
陈毅、宋时轮的电报,本意为强调山东兵力不足,请求“华中再抽调一个纵队人鲁”,其有关内容的原文为:
山东北去兵力,计有一、二、三、五、六、七,六个师,共十八个团,其中共有十三个主力团,现留山东的主力团,仅胶东之十三团和四师、八师二个主力团、二个二等团,共五个主力团,余均警旅及地武。
又山东除主力师外,北调的地方团计胶东六个团,渤海四个,鲁中三个,万毅部三个,另一个教导团、特团二个营,共十八个团。因此,前后共调走之主力地方共卅六个团,连同带走的机关后勤人员和去东北的军政干部团(每团百余,共十个团,总共约万人),因此,山东共调走了九万人左右。
警旅即警备旅,地武即地方武装。电报还说:
山东兵力,原有廿七万人,故现只有十八万人,地方力量抽调特别空。现四军入鲁接防部队仅四、五、九、十九、廿、廿一,六个旅,平均每旅仅六千人,共三万六千人,仅能应付鲁南前线的局势,兖州以北及胶济线竞无主力应付。
同样内容的电报,12月又以山东军区的名义发过一次。电报的意图非常明显,且所说9万人包括了干部团。抛开以上扑朔迷离的电文,6万余人之说更为可信,山东军区司令部1945年11月24日的统计可为佐证,引录如下:
滨海军区:
滨海支队,即万毅率领的挺进东北纵队,4个主力团,3306人;
第一师,3个主力团,7300人;第二师,3个主力团,7823人。胶东军区:
第五师,2个主力团,5000人;第六师,2个主力团,4900人;基干团,5个团,包括海军支队,11669人。
鲁中军区:
第三师,3个主力团,8300人;警备旅,2个基于团,4000人;渤海军区:
第七师,包括刘其人部,计3个主力团,3个基干团,7950人。
军直:
抗大一分校,1个主力团,1880人;军直,850人。
总计,21个主力团,10个基干团,共31个团,62978人。
这个统计,比较其他资料,除山东一师、二师有较少的出入,渤海部队人数偏低较多外,基本上是准确的。
另据第四野战军战编室统计,山东调东北部队为67000人。
山东挺进东北的部队,都是经过抗日战争考验和锻炼的老部队,作风硬朗,战斗力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堪称是绝对的主力,是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的中坚力量,也构成了东北野战军的基础。除了武装部队外,山东开赴东北的还有约6000名干部,配备了三套省级领导班子,在各解放区开赴东北的2万多名干部中,也是个“大数”。
(摘录中国党史出版社2005《山东八路军部队挺进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