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军政干校的改编与合并(编著/郑玉强)

郑玉强 发表于 2018-01-22 21:57:23

(一)改编为随营学校

1939年6月26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原北方局组织部长朱瑞带领新组建的八路军第一纵队指挥机关来到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沂南中心区的代庄(今属沂南县孙祖镇)。

派徐向前和朱瑞到山东领导抗战一事,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计议已久。1939年3月,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就向中共中央、毛泽东建议,派他们二人入鲁,以加强并统一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党政军的领导。根据这些建议,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以徐向前为司令员、朱瑞为政委,统一指挥山东、苏北、皖北和冀鲁边区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各部。当时,徐向前正在冀南领导那里的抗日斗争。朱瑞在晋东南任北方局组织部长。

朱瑞在八路军总部领受任务后,立即着手进行第一纵队的组建工作。在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的大力支持下,朱瑞从八路军总部、抗大一分校选调了一批干部,其中有山东纵队副指挥王建安、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刘子超、民运部长李竹如、参谋处长罗舜初、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张雨帆、司令部作战科长徐黎屏、政治部组织科长谢有法、政治部直工科长陈若克(女)、政治部直属队总支书记祁青若(女),还有袁也烈以及陈岱、罗加、林毅、王泽南等几位女同志。另外,还从抗大第一分校抽调苏鲁豫皖籍的学员73人,其中有赵易玉、辛荫民、赵行志、刘立封、杨启哲、王箴西、田克明、许冠群、黄笃厚、徐景郁、冉宪秀、冉宪仪等。

1939年5月5日,朱瑞率领第一纵队司政机关从晋东南八路军总部驻地出发开赴山东。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去山东的第一一五师后方留守人员。其中有朱涤新、邝任农、李作鹏以及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肖华的夫人王新兰等。徐向前在冀南接到命令后,即带领一个警卫小分队从冀南威县出发,一路向南,经威县南贺伍庄,于6月7日在鲁西北的馆陶与朱瑞一行会合,然后进入聊城。6月12日,第一纵队指挥机关过了老黄河,进入鲁西地区。在这里,徐向前、朱瑞会见了第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尔后在楼德以西跨过津浦铁路进入沂蒙山区;经东西石莱、白马关、团埠,于6月29日抵达中共苏鲁豫皖边区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驻地沂南中心区委所辖村庄代庄(今沂南县孙祖镇代庄),与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政委黎玉等会合。徐向前、朱瑞到代庄的第二天,原在山东的几位领导人给他们汇报了情况。郭洪涛报告了山东根据地的开创经过及反“扫荡”经验;张经武汇报了山东的军事问题;黎玉讲了山东纵队的政治工作。

徐向前及第一纵队领导机关来到沂蒙,正赶上日军对鲁中发动第一次大“扫荡”。沂水、蒙阴等地的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刚一接触就溃散了。日军“扫荡”的巨大压力,全由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来承担。徐向前、朱瑞听了情况介绍,即全力投入反“扫荡”的指挥工作。7月中旬反“扫荡”一结束,徐向前和朱瑞就开始着手统一建制,健全领导机构。8月1日,八路军第一纵队通电宣布正式成立。接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分局向北方局和中共中央建议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北方局于8月8日批复:“同意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以朱瑞、徐向前、郭洪涛、罗荣桓、陈光、黎玉为委员;朱瑞兼书记;以军政委员会为统一某一地区党政军工作的领导机构,定期讨论和检查当地党政军民工作的总方针,其决定分由党政军民各方面负责执行。”同时,中共苏鲁豫皖边区分局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由郭洪涛、徐向前、朱瑞、罗荣桓、黎玉、张经武、陈光、彭雪枫组成,郭洪涛任书记。8月10日、18日,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两次在第一版刊载徐向前、朱瑞的就职通电。电称:

  案奉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副总司令彭委令开

  兹委徐向前为第十八集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朱瑞为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山东与苏北境内所有第十八集团军备部队,等因奉此,遂于7月中抵鲁南就职视事。自维轻材,难膺重寄,绠短汲深,每虞殒越,唯了兹国难,只有勉竭驽骀,在总司令于、副总司令沈、韩诸公领导下,追随各友军之后,为坚持抗战到底,坚持统一战线奋斗到底。敬恳时赐南针,以匡不逮,谨电奉闻,伫候明教。

当时发表这样的通电,是出于对敌斗争、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有其重要的影响;之所以两次在报纸上通电,意在扩大影响。通电发表后,在山东和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引起了军界、政界、舆论界的重视。在以后的数年间,国民党统帅部~直把山东八路军称为“徐向前部”。

此时,八路军山东纵队在前段第一期整军的基础上,正在进行第二期整军。徐向前、朱瑞和山东分局、山东纵队的领导共同研究后,调整了山东纵队的整军计划,确定在1939年底以前完成第一期、第二期的整军任务。整军中,徐向前、朱瑞着重抓了现有部队质量的提高。一方面通过举办学校、教导队、参谋培训队、干部轮训班,组织干部学习政治、军事;另一方面通过战斗实践总结提高。通过整军,八路军扩大了部队,提高了军事素质,取得了第一次反“扫荡”的胜利;并在其中发动组织群众,建立了县、区、乡、村政权。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加强干部培训工作,1939年8月下旬,岸堤干校改建为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

9月底,调训的学员到齐。随营学校派政治处组织干事孔福亭去第一纵队驻地向徐向前汇报工作,并请示开学事宜。遵照徐向前、朱瑞的指示,随营学校于1939年11月9日在艾山以两的栗林村举行了开学典礼。旷野地里,新搭起了一个高台子,全体学员列队坐在高台子前的地上。徐向前、朱瑞亲临参加二徐向前向学员介绍了随校中队以上的干部并致词祝贺;勉励学员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并要求随校在各种情况下都要搞好教学工作。朱瑞作了长篇报告。傍晚的光线比较暗淡,很多学员还是认真详细地做了笔记。两位领导的指示和报告,成为日后随校从事教学和日常工作的方向和指针。1939年11月17日的《大众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以《八路军随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徐司令朱政委亲临训话》为题的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新闻全文如下:“前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现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于本月九日在某县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上午12时宣布开会。首先徐司令致词略谓:来校学习的各位同志,都是优秀的抗日干部,将来深望努力。学习毕业后,担负起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责任。继朱政委致词,大意谓:随校的同志们要学习八路军的优良传统,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驱逐日寇出中国,为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原文如此)。大会于下午四时左右在热烈的掌声中闭幕。”随营学校由八路军第一纵队直接领导。徐向前兼任校长,袁也烈任副校长,徐元泉任政治处主任。校部下设供给、卫生等股;政治处配备有组织、宣传、民运、保卫、青年等干事;教育处有政教、军教二科,配有军教、政教干事以及军事、政治、文化等教员。编队按政治、军事、地方工作等不同特点各有侧重,共编为六个中队;每个中队有学员一百几十人。学习时间预定每期为半年。学校驻地在沂南县芦山前后的几个村庄里,经常移换,流动性比干校时大了。

随营学校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内成立了总支委员会,原干校组织科长王博民任总支书记,孔福亭任总支组织委员、政治处组织干事。这时期,党员比例大了。每个中队单独设有党支部,可以召开支部大会。在组织发展中,要求比干校时更严格了,标准更高了;学校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完成教育工作、军事工作以及政治工作计划;严格组织生活,提高党员的组织纪律;通过上党课广泛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不再像干校那样以大力发展党员、扩大组织为主。

徐向前、朱瑞都非常重视随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拨冗莅临学校给学员作报告,上党课。他们有丰富的实际经验,都讲得非常深刻。每讲一次,学员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大家都觉得受益很大。1939年中秋节,徐向前来随校检查工作。下午,在南沂蒙东梭庄村(今属沂南县)向学员作关于部队政治工作报告。正讲的过程中,从临沂方向奔袭而来的日军直向东梭庄扑来。警卫营阻击的枪炮声已经打响。枪炮声震荡着每一个人的心弦。徐向前仍继续沉着地作报告,大家也仍在认真地听记。直到六时多才讲完。此时,日军离东梭庄村已经很近了。徐向前等马上撤离。随校的炊事员已做好晚饭,只好把饭菜装进木桶,也紧急撤离了。这一夜,学员们在山坡上露宿。

第一纵队很重视对随校学员的思想教育和形势教育,除规定了一些学习制度外,第一纵队举行一些重要报告都通知随营学校组织学员去听,重大的纪念活动也通知随校去参加。1939年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计划举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活动,通知随校参加。当时随校驻蒙山北麓南蓉芙、东长明、西长明(今属蒙阴县)一带,当即集合全校人员行军三四十里,赶到艾山脚下的栗林村一带。11月7日下午,又行军十几里到第一纵队司令部驻地马牧池村参加大会。会议于晚上召开。徐向前作了讲话,他阐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又强调了今后的工作任务,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会后,随校组织学员讨论了徐向前的报告。几天后随营学校返回原驻地,继续进行教学和开展群众工作。

随营学校预定每期学习半年。招收的学员学习了两个月后,适逢抗大一分校从晋东南东迁来到南沂蒙的张庄、东高庄一带。1940年3月中旬孙祖战斗结束后,随营学校遂并入抗大一分校。

(二)并入抗大一分校

抗大一分校即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该校于1938年12月1日开始创办,l940年1月由晋东南转移到山东沂南县孙祖、张庄一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开赴东北,于1946年2月编成东北军政大学第三支队结束。是抗大所属的l2所分校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培养干部最多、行军转移和参加战斗也最多的一所分校。

1938年冬天,由于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由抗大组织两个分校(一分校、二分校),深入敌后根据地,执行培养八路军以及抗日游击队军政干部的任务。1938年12月,抗大召开了干部动员大会,就组建分校工作进行动员。抗大副校长罗瑞卿正式宣布建立抗大一分校、二分校的决定,并就建立分校的目的、意义作了阐述和说明。12月25日,一分校在延长县召开了成立暨东迁动员大会,正式成立抗大一分校,对外也称“第十八集团军随营学校”。1939年1月3日从延长出发,东渡黄河,穿越同蒲铁路,翻越绵山,于1月21日到达上级指定位置——屯留县故县镇。2月下旬,抗大一分校在故县镇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

1939年11月,一分校二期开学不久,即接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关于一分校继续东进,深入山东敌后办学,就地培养山东部队军政干部的命令。命令还要求一分校留下大部分学员组成留守大队,做好迎接总校迁址晋东南的各项工作。同时对一分校的领导做了新的任命:周纯全为校长,韦国清为副校长兼训练部长。

1939年11月15日,大部分教职员和两个学员队以及分配给新四军的毕业学员共1300余人,在周纯全、李培南等率领下,离开太南驻地神郊,再次长途跋涉,向山东敌后挺进。经冀南、鲁西,横穿平汉、津浦铁路,历时40多天,行程3000余里,于1940年1月5日到达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南沂蒙的孙祖、张庄一带,胜利结束了第二次东迁。当天,一分校领导谒见徐向前司令员、朱瑞政委。

1940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和山东纵队等领导机关在南沂蒙东高庄村召开大会,热烈欢迎一分校东迁山东抗日根据地。朱瑞、徐向前出席会议并讲话。在这次会上,明确了一分校对外称八路军第八支队,由第一纵队领导。1月14日,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八路军第一纵队报北方局、八路军总部批准,对一分校学校领导和组织机构作了调整。调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副校长袁也烈担任一分校训练部长。同时决定第一纵队随营学校并入抗大一分校。春节过后,山东各部队选送的学员陆续到齐,共有2670名。这是一分校到达山东抗日根据地后招收的第一期,也是一分校在山东办学学员人数最多的一期。3月初在东高庄举行了开学典礼。

1940年3月孙祖战斗之后,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原岸堤干校)并入一分校,编为第五大队。原岸堤干校政治处组织科长、原随营学校党总支书记王博民任第五大队党总支书记。原岸堤干校中队指导员,随营学校党总支委员、政治处组织干事孔福亭,担任第五大队党总支委员、大队政治处组织干事,以及第二大队指导员。原岸堤干校文书科工作人员王守慈担任第五大队技术书记。舒风担任第五大队青年干事。原随营学校二大队大队长邱则敏担任第五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接着,一 分校正式开学。

你的回应
  • Jay Sun

    2021-12-11 03:47:59 Jay Sun

    ...还有袁也烈以及陈岱、罗加、林毅、王泽南等几位女同志。另外,还从抗大第一分校抽调苏鲁豫皖籍的学员73人,其中有赵易玉、辛荫民、赵行志、刘立封、杨启哲、王箴西、田克明、许冠群、黄笃厚、徐景郁、冉宪秀、冉宪仪等。我父亲孙文成是其中之一。他跟刘立封, 陈岱, 赵行志都很熟。孙文成1938年8-12月在陕公旬邑分校。1938年 12月陕北公学枸邑分校大部编成抗大第一分校向晋东南进发,孙文成1939年1-4月毕业在抗大一分校。5-7月到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