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后,国民党的残余部队畏歼而纷纷南逃。然而,蒋介石反动集团决不甘心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纠集残部,以台湾为基地,在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西南、西北各省以及沿海岛屿组织防御,负隅顽抗。
溃败到闽南和东南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经整编合并后,由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陈诚统一指挥,重新组织防御。其战略意图是:通过控制东南沿海地区和近海岛屿,屏障台湾,伺机反扑。其军事部署是:舟山防卫司令石觉指挥3个军10个师约6万人,担任防守舟山群岛的任务;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指挥10个军27个师约12万人,担任防守福建沿海地区及近海岛屿的任务,其中,第六兵团李延年部5个军13个师约6万人,防守福州地区;第八兵团刘汝明部2个军6个师约3万人,担任防守漳州地区的任务;第二十二兵团李良荣部3个军8个师约3万人,担任防守泉州、厦门与金门地区的任务。此外,空军第一、第四和第五大队,以定海、台湾作为基地,执行空中支援、侦察、封锁海面及运输物资的任务。
为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迅速解放全国人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1949年五六月间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各野战军穷追猛打,一鼓作气全歼已土崩瓦解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为此,5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向全国进军的部署》,对各野战军的作战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对第三野战军的要求是:“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第三野战军前委在上海战役后决定:第八兵团继续担任南京、镇江的警备任务,并清剿苏南、皖南之残敌;第七兵团主力担任解放舟山群岛的任务,以一部兵力担任警备海防和杭州市的任务;第九兵团担任上海市的警备及淞沪地区的海防,并做解放台湾的准备:第十兵团部率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一军共13万余人,执行进军福建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6月13日,第三野战军与华东军区领导机关合并为一个机构,但仍保留各自的番号。陈毅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饶漱石任政治委员,张云逸、粟裕分别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
福建省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部,地形十分复杂。境内崇山峻岭延绵不断,道路曲折险阻,唯福州、泉州、漳州等少数沿海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闽江、晋江、汀江、九龙江等河川交织,沙滩礁石随处可见。海岸曲折,岛屿如星,沿海有马祖、平潭、厦门、金门、东山等1100多个岛屿。
为了确保完成进军福建的任务,迅速开辟福建地区的工作,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新的福建省委。为此,中共中央华东局调集了一批干部随军南下,以备组建福建省各级党政机关班子之需。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进军福建的有利条件是:在渡江战役中,第二野战军一部已经解放了建瓯、南平、古田等地区,进军福建的北大门已被打开;党和人民军队在当地民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地坚持斗争的游击纵队发展到了一万多人,第十兵团能够得到他们的有力配合与支持;守军是刚溃退下来的败军,士气低落,建制混乱,布防仓促,工事简陋。其不利条件是:福建境内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敌军由于战线缩短,兵力相对集中,且背靠海洋,可依托海岛,凭险固守;第十兵团的指战员长期生活在北方,对南方的天气、水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等等。针对这些不利因素,第三野战军和第十兵团的首长组织广大指战员从物质和思想上都做了准备。
第十兵团于1949年7月2日开始向福建挺进,部队从浙江嘉兴乘车至浙江江山、江西上饶等地后,再徒步南下。广大指战员身负重荷,时而顶着如火的烈日,时而冒着倾盆大雨,翻山越岭,长途奔波,至7月下旬,到达了集结地,兵团部和第二十八军抵达建瓯,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一军分别抵达南平和古田。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等经过对福建的敌情、地形进行分析,决定将解放整个福建的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集中全力围歼福州地区的守敌第六兵团,控制闽中。第二阶段的任务是,作战部队乘第一阶段之胜勇,迅速南下,攻占泉州、漳州及平坦、厦门等岛屿,力求歼灭国民党第八、第二十二兵团。
解放福建及东南沿海岛屿的战役、战斗主要有福州战役、漳厦战役、金门战斗等。
福州系福建省省会,位于闽江下游,群山环绕,中央低平,岷江横贯市区南部,地势险要。福州守敌有福州绥靖公署、第六兵团及所属五个军共六万余人。但朱绍良、李延年等高级将领对防守福州缺乏信心,动摇不定,甚至有弃城而逃的打算。7月9日,蒋介石亲自飞抵福州对之进行激励、鼓劲,守军才在福州增修工事,并调整防御部署:第一O六军主力扼守福州市区;第七十四军为右翼,防守罗源、连江、瑁头一线;第二十五、第九十六军等部为左翼,防守闽清之福州间闽江两岸地区;第七十三军防守福清和平潭岛;独立第五十师防守宦溪及大、小北岭。敌军的企图是,依托有利地形,将人民解放军阻止在闽清、罗源以北,守住福州。其防线如被突破,遂以逐次抵抗的战术掩护部队退踞海岛,或经陆路南撤漳州、厦门。
针对上述敌情,第十兵团于7月下旬召开作战会议,决定采取钳形作战方式,以第二十九军为右路,远程迂回攻占宏路、福清、长乐一线,切断福州与厦门两地之敌的联系,断其陆上之逃路;以第三十一军为左路,攻占连江、长门、民安、马尾各要点,截断敌军的海上逃路;以第二十八军为中路,沿古田至福州公路实施正面突击,会同左、右两路军围歼福州的守敌。同时,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从闽东北的霞浦地区向罗源等地的敌军发起进攻,以配合第十兵团的作战。
福州战役的发起时间原定在8月15日,但由于8月4日发现罗源、丹阳守敌始向连江方向收缩,为防止敌军撤逃,第十兵团提前发起攻击。从8月6日开始,第十兵团各军按预定计划,分路向福州急进。在闽东游击队的配合下,他们抄小路,翻山越岭,经过五天的急行军,隐蔽地逼近福州外围。
8月11日,右路第二十九军首先发起战斗,攻克永泰后向东南疾进,于15日拂晓占领福厦路上的战略要点东张、宏路。16日,又攻占了福清、长乐,并派部队南伸至渔溪地区。至此,切断了敌军南逃的陆路。左路第三十一军收复丹阳后,则向连江、马尾之敌发起攻击,于16日占领该地,完成了控制岷江北岸、封锁岷江,切断敌军海上逃路的任务。中路第二十八军接连攻占了祥溪口、大坪、洋下、双溪、太湖、雪峰等要点,并于16日攻占了福州市北郊屏障大、小北岭和福州以西的徐家村,直逼福州市郊。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正准备于16日向福州之敌发起总攻时,却发现了守敌弃城南逃的迹象。兵团部当即命令第二十九军坚决堵击,令第二十八军和第三十一军迅速尾追,力求将逃敌歼灭在乌龙江两岸,永泰、福清以北地区。17日晨,第二十八军、第三十一军各一部进入福州市,宣告了福州的解放。继而,第十兵团以一部兵力警备福州,大部主力则追歼残敌。在此期间,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解放了闽北三都、罗源等地。至8月23曰,整个福州战役胜利结束。除朱绍良、李延年乘飞机逃往台湾、部分敌军逃至平潭岛等地外,其余四万多敌人均被歼灭在福清、永泰以北,乌龙江以南地区。第十兵团胜利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第十兵团结束了福州战役、进行短暂休整后,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在闽中游击队等当地武装的配合下,于8月底先后解放了莆田、惠安、泉州、青阳等广大地区;9月中旬,又攻取了大小练岛、平潭岛、南日岛、湄州岛等岛屿,共歼敌9000余人。从而,为实施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福州解放后,8月24日,成立了韦国清为主任的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负责福州全部的接管工作。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则率兵团主力继续南下,乘胜追歼退守闽南地区的国民党军。
蒋介石反动集团在福州失守后,又任命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汤恩伯接替朱绍良为福建省政府主席兼厦门分署主任,进驻厦门,统一指挥改编后的第八、第十二、第二十二兵团共约八万人,在闽南组织防御,继续顽抗。其部署是:第八兵团率第六十八军和第九十六军残部布防于漳州、长泰、南靖地区,以拱卫厦门、金门;第五十五军在厦门岛布防;第二十二兵团部率第二十五军及第二O-师两个团布防于大金门,以第五军防守小金门;第十二兵团部率第十八、第十九军由闽西南及闽粤边退守广东潮安、汕头地区,作为漳厦地区的预备队。为形成立体防御,国民党军派出十多艘舰艇在海上游弋,还从台湾派出部分战机支援地面作战。
针对国民党军的部署,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决定首先歼灭漳州地区的敌人,控制进攻金、厦的有利阵地,然后视情况夺取厦门岛和金门岛,并作了如下部署:第三十一军攻取漳州,第二十九军一部攻歼厦门以北澳头、集美等地之敌;而后,以第三十一军会同第二十九军主力攻取厦门岛;以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军各一部攻取金门岛。
9月初,第十兵团主力从福州地区南下,于9月19日发起漳厦战役,到9月25日,第三十一军和第二十九军先后攻占了同安、长泰、南靖、漳州、澳头、集美等地,歼敌1.7万余人,解放了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控制了夺取金门岛的有利阵地。第十兵团胜利完成了漳厦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9月28日,第二十八军主力到达厦门东北的石井,闽粤赣游击队攻占了平和、漳浦等城。这样,第十兵团已对金、厦之敌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退守到厦、金两岛的汤恩伯部,当时尚有4.5万余人,兵力相对集中,且有海峡天险作屏障,又大修工事,其防御能力有所提高。经过战斗,第十兵团肃清了金门、厦门两个岛屿外围的敌军。原准备乘敌人混乱之机,同时攻取金门、厦门这两个岛屿,但因船只较少,不能同时向两岛之敌进攻,遂决定先取厦门,再夺金门。于是,将部署改变为:第三十一军由排头、嵩屿、尾仔屿起航,从厦门岛西部登陆,并同时攻歼鼓浪屿岛上的守敌;第二十九军主力从集美、澳头起航,由厦门岛北部登岛,继而两军协力歼灭岛上的敌军;第二十八军、第二十九军各一部先期攻取大、小嶝岛,以策应主力部队攻取厦门。
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在攻占了大、小嶝岛后,第三十一军与第二十九军主力于15日黄昏拉开了攻取厦门的战斗序幕。经激战,第二十九军首先在厦门岛北部突破了敌人的防御。而第三十一军则因船队遇风受阻,只有一个多团的兵力在厦门岛西部陆续登岛。到16日中午,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一军的后续梯队登上厦门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下午,战斗已推进到厦门岛的腹地。在松柏山地区,解放军打退了国民党军一个师的反扑,并歼灭了赶来增援的毛森特务营,将该岛的北半部牢牢地控制起来。黄昏时分,敌军眼见大势已去,仓皇地向东南海岸撤退。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于17日解放了整个厦门岛,歼敌2.7万余人。同时,第三十一军一部攻克了鼓浪屿岛。
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攻克厦门岛后,金门岛的守敌非常惊恐。国民党军为加强该岛的防御,将潮安、汕头地区的第十二兵团部分主力调援金门,而该兵团的其余部队也有继续增援金门的迹象。
厦门解放后,第十兵团司令部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城市的接管上,轻视了金门岛之敌,仅以第二十八军和第二十九军各一部共七个团的兵力,担任攻取大金门岛的任务;以第三十一军一部兵力去夺取小金门岛。10月24日20时,第二十八军指挥第一梯队三个团按预定计划,分别从莲河、大嶝岛、后村等地起航,因途中遭敌炮火轰炸,导致部分伤亡,至25日2时许,进攻部队陆续在龙口、古宁头附近靠岸登岛。在“有几个人打几个人的仗,不等待,不犹豫,向里猛插”的战术的要求下,各部队分头大胆穿插,向敌人勇猛攻击。而这时,敌第十二兵团第十八军一部已经到达该岛,协同原有守军,在坦克的配合下,对解放军登岛部队实施连续反击。解放军登岛部队被迫退到古宁头地区坚持战斗。由于渡岛时的船只全被敌军炸毁,后续部队无船可渡,致使登岛部队处于敌众我寡、孤立无援的境地。25日,解放军只收集了够运载4个连的兵力的船只,于当日晚起航登岛。途中,由于风浪太大,一部被风吹散,实际登岛的部队只有10个排,苦战一夜,与在古宁头坚持战斗的部队会合。两批登岛的部队虽然只有9086人(包括船工、民夫等350人在内),但他们临危不惧,竭力奋战,毙伤国民党军9000余人。然而,终因势单力薄,后援不继,难以挽回败局。激战到27日,登岛部队指战员大部壮烈牺牲,一部被俘。此战,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损失。
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的舟山群岛,有大小岛屿300多个。定海本岛的面积最大,约有1000平方公里,其次是岱山、金塘、六横、桃花、衢山等岛屿。它们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所属的海面上,扼守祖国海上航运之要冲,也是江苏、浙江和上海市的海上屏障,其地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防守舟山群岛的是国民党舟山防卫司令石觉及其部队,辖第七十五、第八十七军和暂编第一军,计三个军十个师约六万人。其具体部署是:第七十五军防守舟山西部与外围的金塘、册子山、大榭等岛屿;第八十七军防守舟山东部及六横、桃花、登步等岛屿;暂编第一军防守岱山、衢山和嵊泗列岛。担任解放舟山群岛任务的是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部分主力。通过对敌情的分析研究,7月下旬,第七兵团决定:以第二十二军并指挥第二十一军的第六十一师攻取舟山群岛,采取逐岛攻击的战法,先夺取外围的岛屿,再攻取定海本岛。
攻岛部队经过准备后,于8月18日开始攻取本岛的外围岛屿,第二十二军一部连克大榭岛、梅山岛、金塘岛等岛上的守敌,使舟山本岛的侧翼直接暴露在攻岛部队的炮火威胁之下。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一师顺利地攻取了六横岛和桃花岛,但在攻取登步岛的战斗中,遭到敌守军、援军和海、空军的联合反击,伤亡1000余人,不得不暂时撤出战斗。总体来说,战斗的进展是顺利的,到11月6日,攻岛部队共攻克舟山本岛的外围岛屿30多个,歼敌近万人,为下一步夺取定海本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民党很重视舟山群岛,在人民解放军攻取之际,为加强防御,急忙从台湾、金门等地先后抽调第五十二、第十九军进行增援,使舟山的部队达到5个军16个师,加之海、空军和特种兵在内,总兵力达到12万人。针对变化了的敌情,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前委决定增调第二十一军主力、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四军及炮兵一部,在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等统一指挥下渡海作战。这样,解放军的参战兵力由原来的4个师增加到12个师和10个炮兵团,比之国民党军,在总兵力上已占很大优势。与此同时,解放军新组建的海、空军各一部也到达了上海、宁波等地,以配合陆军的作战。1950年5月,正当解放军攻岛部队准备就绪即将发起战斗的时刻,蒋介石反动集团鉴于海南岛守军己被歼灭,为了集中一切兵力,确保台湾的安全,下令从舟山群岛撤军。5月19日,人民解放军的旗帜飘扬在舟山群岛的上空。
在此前后,第三野战军的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军各一部在闽南的东山岛歼敌2000余人,宣告了该岛的解放。
第三野战军通过上述战役、战斗,出色地完成了解放福建和东南沿海岛屿的神圣任务。
来源:丁龙嘉编著《南下》之——第三野战军歼灭福建和东南沿海的国民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