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解放之初缺粮问题的解决(文/丁龙嘉)

Chief 发表于 2018-02-07 19:07:02

西南地区解放之初,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困难就是粮食紧缺。

紧缺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有200多万人要吃饭。邓小平说,“我们接收了一个很大的摊子,其中包括起义投诚和俘虏的国民党军队90万人,国民党政府的公务人员和其他教职员约40万人,国营企业的员工10万人,加上人民解放军70万人,共210万人,这是最低的数字,可能还要超过这个数目,这些人必须养”。“如果不好好解决(西南)这两百万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势必大乱……将会使整个工作陷于被动和混乱之中。”“这件事情确是我们一个很大的包袱,这使我们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很难抽出大量资金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事业。”

尽管粮食紧张,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还决定从四川(由川东、川南、川北三个行署区筹集供应)调出20万吨大米支援上海、华东等地,并决定由川西区担负支援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的粮秣供应任务。

对于少数民族众多的西南地区,粮食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做好少数民族工作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工作首先就是粮食工作,“比如西康,这方面也出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粮食问题。现在我们只进去三四千人,一下就借了七十万斤粮食。一些进步的上层人士帮忙很大,不但把粮食供给我们,而且价格公道。但是老是这样不行,少数民族群众负担不起”。

在如此紧缺的情况下,党和政府接收了多少粮食呢?

在四川,接管国民党政府的库存粮食,加上解放军从战场上缴获的粮食,共计1750万公斤,不足四川省内半个月的消费。在云南,国民党政府在昆明市粮库的存粮几乎等于零,田粮处的存粮加上昆明市粮食商的存量不足昆明市一个月的消费。在贵州,贵阳市仓库的存粮仅够20多万贵阳市人口3天的消费。

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和依靠党、政、军和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征粮工作队,到农村去,征收公粮。根据中央的规定和西南的具体情况,整个西南1949年度的公粮数为40亿斤,其中四川为30亿斤。这个任务在当时是不算轻的。因为西南解放较迟,征收公粮的时间也太迟了,再加上国民党1949年的赋税已征收,西南的基本群众还没有发动起来,广大农村的封建势力依然存在,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还没有进行,而征粮的干部不但不足,还不熟悉情况,不能不用旧的保甲长,这就更增加了征粮的难度。

为了做好征粮工作,1950年2月23日,邓小平亲自起草了《关于征粮工作的指示》。  《指示》规定了征粮的详细政策;强调了征粮中必须注意的两个原则:一是负担面力争扩大到70%-80%,二是地主负担不超过40%-50%,富农负担不超过25%-35%,佃富农负担不超过20%,中农负担不超过10%-15%,贫农负担不超过5%,凡是不符合这两条的必须按照各地条件作恰当的但坚决的调整。同时规定,对“有些小地主家境确实困难者,即应减少一些”,对“有些公教人员在外地做事,其家仅有少量土地出租者,即不应按地主标准派粮”。

根据这一《指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云南、贵州、西康以及重庆市,都派出大批干部下乡征粮,解放军也派出工作队下乡征粮。在征粮中,蜂起的土匪暴乱,成为严重的障碍。土匪与特务、反动地主以及落后群众结合在一起,围攻征粮机构,哄抢粮库,甚至杀害征粮干部。据1950年6月统计,共有2000多名征粮干部被杀害。西康省的丁佑君,就是被害者之一。丁佑君,一位19岁的年轻女干部,优秀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她在下乡征粮时,于1950年9月19日在盐中地区土匪暴乱中壮烈牺牲。牺牲后,中共西昌县委追认她为中共正式党员。1958年,朱德亲笔题词,号召全国青年向党和人民的好女儿、共青团员的好榜样丁佑君学习。

随着剿匪斗争的胜利,征粮工作逐步顺利地展开。到1950年7月,四川省各区征粮有巨大进展,照原派任务,川东已达8090以上,川西可达80%,川南已达70%,川北己达60%。到1950年9月,贵州省共征收公粮1.63亿斤,完成计划的37%,到1951年3月,共完成9.38亿斤,基本完成1949年、1950年的征粮任务。云南省解放较迟,到1950年底,全省共征收入库1949年公粮3.89亿斤(大米),折原粮5.3亿斤,占西南区核定任务的89%,最后完成大米4.82亿斤,超额11%完成任务。这时,中央财委决定减征西南地区的征粮数。因四川的征粮进展较顺利,到1950年8月底,西南区1949年度公粮征收额,按调整以后的任务算完成了95%,即28.5亿斤,基本上完成了中央下达的征粮任务。

在征粮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迹。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邓锡侯,将自己在成都的大公馆作价卖给了人民银行,所得款约值1000多石大米,全部作为公粮交给国家了。云南省各地普遍掀起了各族群众集体缴粮的热潮,有的地方第一天就缴清了公粮。他们说:“今天国家的困难,就是我们自己的困难,缴粮支持政府是自己的责任。”在征粮中,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是“不分配任务,只宣传政策,由群众自愿缴纳”的原则,但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仍然积极要求交粮。他们说:“如今政府是自己的了,有困难大家想办法解决,让我们缴些粮,表示点心意。”有些免征粮食的地区,群众则积极帮助收粮、运粮。

到1950年底,西南地区的征粮工作胜利结束。征粮工作的胜利,保证了西南地区7000万人民和200余万党、政、军人员的军需民食消费;稳定了西南地区市场物价;安定了社会秩序,意义深远。


来源:丁龙嘉编著《南下》之——征收公粮解决“二OO万”人吃饭问题

你的回应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