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滕、铜、邳地区抗日根据地建设,有个曲折的过程。1939年冬由于军事斗争的胜利,县、区、乡各级成立抗日民主政权,随之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的各级抗日团体相继建立。1940年秋军事斗争的失利,运河南北根据地也随之伪化。县委在经过这次反复之后,悟到建立、发展、巩固抗日根据地,关键是党组织的建立和党对根据地建设的领导问题。峄县建党初期,存在着农民党员建党、多是发展以工农党员为主体的党支部,工人党员在矿区建党,多是以发展以工人党员为主体的党支部,以农村知识分子党员建党、多是发展以小知识分子党员为主体的党支部。在抗日形势逆转的情况下,工农党员为主体的党支部对敌斗争表现坚决,小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党支部则多动摇、妥协、逃跑,甚至叛变,以致支部垮台。党组织的任务首要的是领导好军事斗争,1940年秋季大扫荡以前,政权的建立、群众运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由于军事斗争的失利而成为昙花一现。峄县县委在1942年后,经历了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实践,开始从各方面重视根据地建设,首先是军队的建设。重视加强对军队的政治领导,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队真正成为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而又有战斗力的武装,用武装力量在人民群众支持下去战胜敌人,用一切力量去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峄县县委在1942年秋后、决定组织两套县委的领导班子,以县委副书记刘向一、组织部长王磊和铜北工委成员李益民组成秘密县委,负责领导地下秘密党的工作。公开的县委则在根据地内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对敌进行斗争。特别自1942年秋贯彻县委一元化领导以后,在加强对敌斗争,实行精兵简政的同时,正确实行中央关于整顿三风,审查干部,减租减息、实行三三制政权,拥政爱民等政策,并加强军事建设,使运河南岸以黄邱套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巩固阶段。
(一)整风运动:
1942年,全党开始整风运动。这是一个以解决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深刻的思想革命。
由于党、政、军机关、部队都处在战斗极为频繁的情况,故在整风方式上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分批选送县区和部队连级以上干部离职到区党委、军区,地委、军分区的干部整风轮训班学习,时间多在三、四个月左右。整风学习的方法是联系实际、学习中央规定的22个整风文件,学习整顿学风文件,反对主观主义,树立调查研究的作风;学习整顿党风的文件、反对宗派主义,树立整体观念和群众观念,学习整顿文风的文件、反对党八股,改进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然后在党的小组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检查思想和工作。继而在整风的基础上根据中央规定审查干部,从组织上巩固了党。参加整风学习的干部,除个别以外,都能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参加学习、检查,坦白交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放掉了自己头脑中一些错误思想的包袱,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参加过整风学习的干部,回到新的工作岗位,思想作风大变,战斗勇敢,工作积极,对部队的建设起着积极作用。也有个别干部,由于虚荣爱面子,不愿坦白交代自己的问题,加之思想狭窄,思想工作又不到家,而使他走上自绝于人民的道路。另一种方法,则是结合各种工作会议,每次学习一二个整风文件,结合研究工作、总结工作成绩,统一认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错误,分析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间或在会中发扬民主、改进领导的思想和工作作风。采取这种方法,对改进党政军机关部队的工作也起着极其良好的作用。1944年底.经过整风,党政军各方面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干部树立了实事求是的作风,革命斗争意志更加旺盛,加强了党性,加强了党内团结。干部中的个人主义、军阀主义、官僚主义、盲目的山头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意识都得到一定的克服,部队日益走上正规,游击习气逐步克服,真正向着建立在党绝对领导之下的军队方向前进。
(二)开展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
抗战以前的峄、滕、铜、邳地区农村是非常黑暗的,特别是峄县土地特别集中,几十顷、以至百顷以上的大地主有几十家,十顷八顷地的地主相当多,阶级矛盾突出。长期以来,封建地主勾结国民党和日伪势力,对广大农民进行十分残酷的剥削和掠夺.地租剥削、雇工剥削和高利贷剥削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
地租分“包租”和“分租“两种。“包租”被人称为“死租”,就是佃户每租种一亩土地要交三斗到五斗的粮食,即使颗粒无收也得如数交纳,佃户交不出就转为高利贷。“分租”被称为“活租”,按当年收成,分成交租,有对半分租,四六分租,三七分租,地主总是把收成估得高高的,以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佃户除交租外,还要在年、节送礼,定期服劳役。佃农苦忙一年,所剩无几,遇到灾荒就外逃讨饭。当地群众中流传着一首民谣: “夏秋到,场上碾子响,家中饭锅凉,全家老和少,两眼泪汪汪,冬春来,粮棉缺,上吊讨饭渡生涯。”
高利贷一般是月利3分到5分,借10元钱,一月得还15元,借一斗粮满一月,得还一斗五。春天借一斗高梁,麦收还一斗麦子,被称为“吃青粮”。到时不还就按一加五的利往下滚,再还不起就得折算房屋家具土地还债。有的逼得农民走投无路,卖儿卖女,外出乞讨。群众把这种债称为“驴打滚”、“阎王债”、“害死人”。
地主对雇工的剥削也很残酷。雇工.年以上为长工,长工有大领、二领、三领。放牛的、烧饭的,一年干到头,工资只有一担左右的粮,除日常支取零用钱换件衣服外,满工结算,所剩无几,真是“钱了、汗干、衣裳破,还得到家挨大饿”。为了改善基本工农群众的生活,调动其参加抗战的积极性,1944年夏季之后,对一面政权的地区,展开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县政府发布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的法令,主要内容是实行二五减租(原交租一担,减为二斗五)、三五和六五分租(每收一担粮地主分三斗五、佃户分六斗五),实行减息,借麦还麦,借高粱还高梁:借钱还钱,月息5厘。雇工工资增加一倍。
减租减息运动的过程一般是先访贫问苦,调查地主压迫剥削农民罪恶事实,再在群众中进行谁养活谁的教育,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继之组织或整顿农民救国会。在全县展开减租减息运动之前,阚山区先进行试点,在新集召开了数千人参加斗争恶霸地主阚仲科的群众大会。会上用讲理、控诉的方式揭露恶霸地主阚仲科的罪恶,迫其低头认罪,表示拥护抗日政府法令,当场兑现,农救会带领群众到阚仲科家退钱退粮。经过大会,群众得到了斗争果实。由于全县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减租减息政策,群众发动起来了,形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向封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少数开明曾经积极支持我党我军抗日的地主分子则采取了比较温和的办法,要他自动减租减息,增加雇工工资,以缓和矛盾。
经过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根据地内发生了很大变化。
1.提高了农民的抗日生产积极性。基本群众掌握了基层政权,在各种群众组织中树立了基本群众的优势,工、农、青、妇各种抗日团体更加发展巩固。
2.出现了参军热潮。1944年冬发动的参军运动,是峄、滕、铜、邳地区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青壮年争相报名,出现了父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未婚妻动员未婚夫参军的热烈场面,运河支队各主力连队兵员得到补充,区大队、中队、分队也都得到相应的扩大。壮大各级武装是准备反攻的一个重要条件。
3.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精神面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文化教育在农村广泛开展。冬学、夜校、识字班到处出现。春节中,农民欢快过节,扭秧歌,玩早船,放鞭炮!出现了在抗日斗争中没有过的可喜景象。
(三)军事建设的新成就
从1942年黄邱套民兵基干队,为保家自卫和进攻黄邱山套汉奸武装进行武装斗争起,县、区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了边沿区的民兵建设。特别是在1944年开始对敌展开军事攻势以来,我根据地逐步扩大。边沿区的民兵、联防队的建立和发展,配合区乡武装作战,对根据地的巩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起了重大作用。在参军运动中,既充实主力,又扩大区乡武装,区武装连连升级,使运河支队反攻之前建设为主力兵团,又建立起能够独立坚持边沿地区对敌作战,保卫根据地任务的大队一级的地方武装。1944年11月,县委,县政府和运河支队领导机关,在旺庄驻地共同召开英雄模范表彰大会,表扬了部对中单立珍、胡大伦等战斗英雄模范人物,颂扬了赵圩子民兵基于队、保卫边沿区、保卫部队后方基地的英雄事绩。这对部队发扬革命英雄主义,提高部队战斗力,树立民兵武装敢于跟顽伪进行武装斗争,起着积极作用。11月在县政府领导下建立了县人民武装委员会,选派谢绍唐为武委会主任,自此更有领导的对民兵武装进行工作。
部队后方基地的建设,基本适应部队的需要。在最艰苦时期,能在敌区建立储存军事物资的基地,在游击区建立修械所,在边沿区建立隐蔽流动的后方医院。1944年7月之后,开始在黄邱套建立自己的小兵工厂,制造轻机枪,装备新建的区武装。质量虽然不大好,但对他们跟小股伪军作战起着震撼作用。设立被服厂,适应了部队由穿便衣改为穿军衣的需要。部队进行战斗,仗越打越大,伤病员也就越多,建立卫生队,扩大医院,提高医疗技术适应了作战的需要,除少数重伤员送军区医院治疗外,其他伤病员都可就地治疗。
部队练兵,都是采取在战斗空隙中抓时间对战士进行基本技术训练,基层干部的战术训练则在干部轮训队进行。干部的轮训从未间断,成绩显著。1944年起,部队建设骑兵、装备大刀,在这尔后的作战中起过重大作用。干部战士中有些行伍出身的人,他们在旧军队中受过劈刀和骑术的训练,使用他们作教员,发挥他们的长处,因而部队军事技术素质提高很快。在整个练兵,特别是1945年5月的大练兵中,普遍运用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群众路线方式,使部队军事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部队过去不会使用炸药,因而攻坚能力提高不快,从1944年冬开始培养爆破手,以后在进攻战斗使用炸药,取得良好战果。部队在1944年起按中央规定旧历正月为拥政爱民月,进行拥政爱民教育,检查群众纪律,制定军队拥政爱民公约,这对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方面起着积极作用。1945年春,进行尊干爱兵运动,经过连队召开军人大会,总结工作,听取战士意见,为密切官兵关系而专门进行尊干爱兵教育,对增强部队内部团结,好处极大。历史证明,军队内部的团结,军政军民之间的团结,是最后战胜敌人的根本保证。
(四)政权建设
在经过整顿三风,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之后,出现可喜的局面,一面的乡村政权都掌握在可靠的基本群众手中。特别是在1944年秋末.县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县参议会,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吸收开明士绅以及农村知识分子等爱国人士参加地方政府工作,调动了根据地内各阶层人民抗日斗争的积极性。部队军粮军费供给得到完全的保证,民工支援前线的活动,更加积极,因而在1945年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民齐参战的反攻局面。
来源《运河支队抗日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