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南下干部入衢州(文/衢州党史郑妙坤)

鲁小楠 发表于 2018-04-30 20:44:39

全国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决定从北方老解放区调集5.3万名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新解放区工作。这是中共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中共山东渤海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的部署,先后抽调730多名优秀干部,组成“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随军南下,对衢州进行接管工作。随之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巩固和建设新衢州,奋斗不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南下干部挺进衢州

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面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为了尽快夺取全国的胜利,在人民解放军开始与国民党军事力量进行战略总决战前夕,中共中央于1948年10月作出抽调干部南下接管新解放区的战 略决策。12月,华东局召开会议,对抽调干部南下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山东各区党委接到华东局的通知后,积极抽调千部,组建南下干部大队。

(一)组建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

根据华东局指示,要求山东每一个战略区抽调干部各组成一个区 党委(山东共组成五套区党委架子)和下属若干个地、县、区各级党、政、军、群领导机关的架子,集中学习整训,随时准备随军南下。潮海区党委根据上级的要求,认真研究了抽调干部随军南下的问题,认为中共中央 这一决策是争取全国早日解放、建立新中国的重要步骤,具有重大的意义。经研究决定报华东局批准,抽调渤海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刘格平、区党委宣传部长陈放、渤海区行政公署副主任李文、渤海军区副政委周贯五、第四地委书记彭瑞林等五人为南下区党委委员,组成渤海区南下区党委,对外称“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渤海三支队”,周贯五任支队长,刘格平任政委。

为了摸索经验,中共渤海区党委作了分批抽调干部南下的具体部 署,确定一地委(专署、军分区)抽调千部组成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部”为地级领导机关的架子,由地委、专署、军分区抽调干部组成),任命:张华墀为大队长、燕明为大队政委兼大队党委书记、周化南为大队党委副书记,张华墀、关器、史兴华、刘云青、钟正斋、霍英为党委委员。一地委指示:由乐陵、宁津(当时振华县)、庆云、盐山(当时靖远县)、南皮、东光、吴桥等7县,抽调干部,按建制县为单位组成7个中队(中队部为县级领导机关的架子,由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抽调领导同志组 成),全大队共730余人。

1948年12月23日,渤海区首批南下一大队干部,从乐陵县到达 渤海区党委驻地阳信县何家坊附近的道门王村,进行学习整顿。1949年1月8日,由道门王村出发,绕道津浦铁路,转赴益都县。

(二)华东局党校学习

1949年1月15日,第一大队全体干部到达益都县华东局党校,各 兄弟大队也相继到达,华东局党校共设四个部,渤海三支队第一大队为该校第三部。1月18日,华东局党校在益都王岗村为3000多名学员举 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华东局及山东省党政领导饶漱石、陈毅、康生、张 鼎丞、曾山、舒同、郭子化等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党校学习的宗旨是:提 高南下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明确南下干部的任务、目的与要求。学习时间共34天,主要学习毛泽东的元旦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和有关接管城市政策等文件,使 大家进一步坚定了开赴江南,接管与开辟新区,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1949年2月19日,渤海南下干部三支队第一大队随华东局党校 移至临城以南的沙沟镇,在这里驻了37天,全体南下干部在沙沟开始了更紧张的学习,先后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目前形势和我们 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城市工作政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开展新区工作等报告。这次学习的着重点是解决接管新区城乡的 方针政策问题。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干部的迫切要求。3月9日,华东局组织部又指示,一大队分建为一、五两个大队。同时,一、五 大队又编入济南"华东大学”部分毕业生。至此,三支队共辖一、二、三、四、五、六等六个大队。

(三)纵穿运河渡长江

1949年3月29日,华东局党校奉命继续南移,准备随时渡江,渤海三支队机关及所属大队离开沙沟继续南下。行前每人发两套军装和四双布鞋,然后乘火车经徐州直达陇海线瓦窑站,下车后大队开始长途跋 涉。途中为防止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大队昼宿夜行,并以一夜百里的 急行军长驱直进。4月9日,经过淮阴到达淮安,向界首前进。4月15 曰到达宝应县的界首。从沙沟到界首,历程18天,主要是行军,除了坐了一夜火车外,都是步行。在沙沟出发前,考虑到途经城镇多是解放不久的新区,情况比较复杂,从而作了比较深入的动员安排,按照行军的六大要求(服从命令听指挥,团结友爱互帮助,遵守纪律守时间,警惕敌 特保卫安全,轻装整齐讲卫生,入境问俗联系群众),纷纷定出了公约,因此行军顺利,秩序良好。

在界首学习整顿11天,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党委传达了中共中央4 月10日《关于江南工作中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在占领城市初期,应 实行一个时期的军事管制制度,指定攻城部队直接最高指挥机构、军政 负责同志与地方党政若干负责人,组织该城市的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 会为该城市最高权力机关”。军管会的基本任务是:“镇压反革命分子之 破坏活动,肃清反动武装的残余势力,恢复并建立革命秩序;保护人民 生命财产及一切正当的权利,建立革命政权;保护城市政策的正确的执 行与有秩序地进行各种接管工作;协助工人职员、青年学生及其他劳动 群众组织起来,作为城市革命政权可靠的群众基础。在上述基本任务大体完成,城市秩序安定,一切市政机构建立并经过上级批准以后,始得 取消军管制”。我们对一切新收复的城市,必须做到接收得好和管理得 好,并必须“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 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对一些重大政策进行再学习,为下一步行军做好准备。并宣布一大队到浙江。此时,前方捷报频传,4月21日 百万大军已强渡长江天堑,23日解放南京,正在进军上海。消息传来群 情大振,急需渡江赶赴新的工作岗位。27日,大队奉命出发,经高邮过扬州,抵达长江北岸,宿营待渡,进行整顿学习,做好渡江前的准备。

5月1日下午3时,在江面最窄处的六圩登船渡江,每条木船约乘 20人,每四条船为一组由小汽轮拖带,40分钟后安全到达对岸。

(四)下杭州挺进衢州

5月1日下午渡江后,经镇江连夜行军40余里到达丹阳附近的新丰镇,大队住附近的金江口。支队领导指示:为充实地、专、军分区机构, 一、五两个大队合并,仍称第一大队,并宣布了一大队及南下地委、专 署、军分区领导名单:

大队:大队长张华墀、政委燕明。

地委:书记燕明、副书记周化南、组织部长关器、副部长史兴华、宣传部长高希圣、民运部长刘云青。燕明、周化南、张华墀、关器、史兴华、 高希圣、陈彬、黄德钦为地委委员。

专署:专员张华墀、副专员钟正斋、公安局长杨三友。

军分区:副司令员陈彬、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德钦。

5月3日晚,华东局紧急指示:着赴浙江的南下干部即刻赴杭,并 嘱:“1、快走,走得越快越好。2、到杭州接管不要怕右,能团结的人,团结得越多越好;群众起来不要怕左。3、干部安排很难做到完全妥当,号召要服从组织分配,不讲价钱”。4日,三支队的一、二两个大队进赴浙 江。从丹阳乘车于翌日晨到达无锡南门车站附近隐蔽防空,下午继续乘 车到浒墅关。当夜步行30里,拂晓住苏州附近的横塘镇。连续几天步行,经浙北水乡的南浔镇和湖州,12日晚到达杭州,在拱宸桥驻营待命。在杭期间,听取了浙江省委书记谭震林、副书记谭启龙关于浙江省情况和 接管任务的报告,接着省委又召开了解决具体问题的会议等,除个别领 导和中队作适当调整外,浙江省委决定把一大队分配到衢州接管工作。

衢州位于浙江西部,南连福建、西连江西、北邻安徽。“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又系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所在地,为浙西军事重镇。衢州及所属各 县于5月4日至7日,为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六军、 十七军、十八军、第三兵团第十一军解放,并实行了军管。渤海区南下 干部三支队一大队全体人员5月17日由杭州乘火车出发西进。19日 夜,南下干部全部到达衢州。23日,第十六军移交后撤离衢州城向赣西 南进军。由南下干部大队和驻衢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及地方干部组成军管会新领导机构。燕明任主任,刘碹(第三十一师政治部主任)任副主 任,陈雷(第三十一师副参谋长)任警备司令部司令,下设秘书、行政、公安、教育、财经等五个处八个科,继续进行接管工作,在不到一个月内, 完成了对银行、学校、医院、铁路、公路、财政税收等部门以及官僚资本 的厂矿的接管任务。

南下干部到达衢州,同当地驻军接洽安排后,即由地委、专署、军分 区机关抽调组成接管班子,协同由李书林带领的以盐山干部为基础的一个中队接管城区工作;由石青、贾文贤带领的以宁津干部为主的中队 接管衢县;由曹墨亭、宋秀村带领的以盐山干部为主的中队接管龙游; 由苏明、赵子修带领的以靖远干部为主的中队接管江山;由张复兴、栋良山带领的以乐陵干部为主的中队接管常山;由李征凡、王俊生带领的 以东光干部为主的中队接管开化县城乡。从渤海地区到衢州,行程2000 公里,历时5个月。至此,南下已告结束,三支队一大队全体南下干部在 衢州展开了新的战斗。

二、组建中共浙江省第三地委及各县县委,成立省人民政府第三专 员公署和所辖各县人民政府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渤海三支队一大队抵达衢州,于1949年5月20 日组建中共浙江省第三地方委员会(简称三地委,11月22日,省委通知 改名为衢州地委)。燕明任书记、周化南任副书记,委员张华墀、关器、高希 圣、史兴华。地委工作机构设秘书处,处长史兴华;组织部,部长关器;宣传 部,部长刘云青;民运部,部长高希圣。5月20日至6月7日,相继建立 中共衢州市(县级)、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县委员会。其中:

衢州市6月7日建立中共衢州市委员会。钟正斋任书记(兼)、副书 记李书林。

衢县5月20日建立中共衢县委员会。石青任书记,委员王兆祥、贾 文贤、赵晶云。

龙游县5月28日建立中共龙游县委员会。曹墨亭任书记,委员宋 秀村。

江山县5月24日建立中共江山县委员会。苏明任书记,委员王竹 生、赵子修、袁宝贵。

常山县5月23日建立中共常山县委员会。张复兴任书记,委员栋 良山、李希亭、范兴华。

开化县5月28日建立中共开化县委员会。李征凡任书记,委员王 俊生、孟广平。

在接管同时,即着手筹建专员公署,并先后成立衢州市(县级)、衢 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县人民政府。7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三 专员公署正式成立(1950年10月改称衢州区专员公署)。张华墀任专员、钟正斋任副专员。专署工作机构设秘书室、民政科、公安处、粮食局、财 政科、实业科、文教科以及《衢州大众》报社。在专署下先后建立中国人民银行衢州支行、省供销社衢州专署办事处、贸易公司等经济组织。并 在5月至6月,相继成立各县人民政府。

其中:

衢州市6月7日成立衢州市人民政府(1950年5月衢州市撤销, 并入衢县)。钟正斋任市长(兼)。下辖第一、东河沿、坊门街、西门街、上 营街、新河沿、下街、浮石门八个行政区。

衢县5月20日成立衢县人民政府。石青任县长(兼)、贾文贤任副 县长。下辖樟潭、杜泽、石梁、航埠、大洲、黄坛六个区。

龙游县6月8日成立龙游县人民政府。宋秀村任县长、王彬如任副 县长。下辖城关、湖镇、官潭、北区、溪口五个区。

江山县6月7日成立江山县人民政府。苏明任县长(兼)、赵子修任 副县长。下辖城关、淤头、石门、峡口、郑家坞、红石六个区。

常山县6月13日成立常山县人民政府。张复兴任县长(兼)、栋良 山任副县长。下辖城关、溪口、芳村、辉埠、白石五个区。

开化县5月28日成立开化县人民政府。李征凡任县长(兼)、王俊生任副县长。下辖城关、华埠、虹桥、马金四个区。

三、城市接管与社会改造

保民生,安定城乡秩序三地委建立后,继续开展城市接管工作。 在接官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冋题是粮食问题。全城居民4万多人,加上 驻守部队有第十六军直属机关和第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3个师及地 方干部约2万人,每天需要6万斤大米。到了 5月28日,已无粮可征,不法奸商囤积居奇,大家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粮食由45元/斤涨到150 元/斤,仍有行无市,广大居民生活无着。6月10日,三地委召开第一 次扩大会议,提出“大力领导农村,将工作重点放到农村,以农村为主照 顾城市”的工作方针。燕明在会上指出,以农村为主不是不要城市,而是 为了更好地领导城市。当前的主要困难是粮食,没有粮食工业生产也不 好恢复,金融斗争也缺乏物质基础®。会议途中,接到省委急电,要求三 地委在6月25日前征集粮草200万斤(大米140万斤、马料60万斤), 供南下过境部队使用®。在粮荒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任务的艰巨性可想 而知。于是会议集中讨论征粮问题,将200万斤粮草分解到各县。由于 措施得力,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最终按时完成了 200万斤的紧 急征粮任务。7月3日至7日,三地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燕明在会 上传达了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精神,并结合衢州实际,指出,衢州的工 作中心是生产救灾和发动群众剿匪安民。会议决定,除江山县的中心工 作是剿匪外,其他各县工作应以征粮、生产救灾、民主反霸为中心。会议 要求各县党组织发动群众,深入工作,努力完成当前农村各项任务。至 9月,全区人民基本渡过了灾荒,生产有序,田间作物长势良好,社会秩 序开始走向稳定,同时也完成了省委下达的7月至9月的征粮任务。

剿匪安民,巩固新生政权由于衢州地处浙西南,崇山峻岭、落后闭塞,加以国民党三毛一戴(毛森、毛人凤、毛万里、戴笠)皆出于此,又 是国民党绥靖公署所在地,匪特势力有相当基础。5月份解放军解放衢 州全境时,迫于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匪徒们隐伏于乡间,占山为王, 到处抢劫奸杀,猖獗异常。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发现成股武装匪徒20余 处、140余股,约8000多人,3000余支枪。番号有“东南义勇军”、“青 年救国军”、“人民光复军”等。其中江山县就有武装匪特6000余人,占全区大部,全省四分之一。面对日趋严重的匪患匪灾,6月下旬,浙江 省军区调三十五军一〇三师进驻衢州地区,担负全区剿匪的主要任务。7月间,中央委员、华东军区南下服务团团长张鼎丞随二十八军进军福 建,路过江山时了解到江山匪情严重,即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谭震林写 了亲笔信,请省委加强对该地区剿匪工作的领导。三地委各工作队在农 村既是工作队,也是战斗队,他们和乡村干部一道,在与匪徒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英勇事迹。10月初,三地委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后,加大了剿匪力度。至1949年底,全地区约计毙、伤、俘及投诚土匪4531人,缴获各种武器4528件、子弹2_ 7万发。仅江山县就溃散土匪2295人,其中击毙50人,伤24人,俘635人,自新1586人。匪占区基本被消灭,成股土匪基本被歼。同年底,全区剿匪工作全面结束。

建立行政干校,±部川新干部解放初始,急需大量干部。三地委决 定建立“浙江省第三行政区干部学校”,分别于1949年7月、9月举办 了两期训练班。短短的4个月里,干校为衢州培养输送了 560名地方干部,学员们被分配到地专机关和下属6县。他们怀着远大抱负,走上革命道路,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对当时衢州地区开展革命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地委、专署和各县县委、县政府建立后,在完成城市接管的同时, 担负起领导全地区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解决了群众粮荒、安定城乡秩序,征集粮草供南下过境部队使用,并通过减租减息、剿匪反霸、 生产自救等运动,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并朝着新的目标大步迈进。

(执笔:郑妙坤)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