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解放及地下党的交接情况(文/冯克玉)

Chief 发表于 2018-07-26 16:26:20

    在淮海战役节节胜利的隆隆炮声中,徐州国民党守军于1948年11月31日仓惶夺路西逃,古城徐州遂告解放。我渤海纵队奉命率先入城。1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州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机关进驻徐州,开始全面进行接管工作。

  军管会主任傅秋涛于4日在原国民党中央信托银行二楼(现徐州警备部队招待所)召开了第一次工作汇报会议,他在听取警备部队及各个方面的汇报后,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任务。傅秋涛指出:徐州解放与济南不同,徐州敌人是逃走的,济南的敌人是被歼灭的。现在战争还在打,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后方。因此,我们的任务是维护治安,稳定秩序,支援前线。警备部队和军管会迅速发布告安定人心,并在市内实行戒严。驻在市内的只有警备部队、支前委员会和军管会这三个机关,人员都要配戴臂章。没有通行证件的不准通行。四个分区的警备部队要组织纠察队进行巡逻,严禁破坏和抢劫,其他机关人员没有公事不准进城,已进城的要撤出去。指战员无事不得上街和购买东西,也不准机关部队从城内往城外搬运东西。民工、民伕在城外划区驻扎,任何单位不准进城乱捕人。对群众要宣传党的城市政策,根据约法七章办事。各战略区来谈问题的人都介绍到军管会去接待。同时要清剿徐州外围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对散兵游勇,一律收缴武器,予以遣返;伤俘、战俘及时送到解放区分别处理。军管会还规定接收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先行看管,然后接收,等候干部陆续到来。动员各方面力量复工、复学、支援前线。最重要的是铁路要迅速复工,抢修工作由东、西、南、北互相对进,加快进度,以便解决粮食、弹药……的运输问题。

  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及时,明确了进城后的工作方针,对稳定刚解放的徐州局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徐州开始为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由傅秋涛、方毅、冯平,袁也烈、周林、华诚一等同志组成,同时代行市委和市政府的职能,傅秋涛任市委书记,周林任第一任市长,不久接任市委书记,华诚一任市委副书记,丁平任组织部长,史敬堂任宣传部长,唐劲实任社会部长。军管会秘书长刘平若兼市委秘书长,军管会的各部一面进行紧张的接管工作,一面从职能上逐渐转为市政府各局。如政务部转为民政局,公安部转为公安局,工商部转为工商局,出版部转为《徐州日报》(开始为《新徐州日报》),文化部转为文教局,卫生部转为卫生局,邮电部转为邮电局等等。军械部、军需部等接收的物资直接交军区。生产部、工矿部接收的各厂、矿均积极恢复生产,支援前线。徐州特别市的党政关系隶属山东领导。市委、市政府下辖四个区委和区政府,也很快开始了正常工作。

  徐州刚刚解放,地下党的同志都急于想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工作。有少数同志直接找到军管会,或到部队联系。这些同志多数是在解放区做过领导工作的干部,他们与军管会联系上以后,就接受了单项任务。如收集重要的军需物资、枪炮弹药,掌握隐蔽或失散的国民党军政警宪特重要官员的情况,向军管会或部队介绍徐州及各部分的社会及经济概况等等。而地下党的接收工作,是在各战略区的领导机关向军管会或市委联系后,才由各战略区的地下党领导机关正式移交的。如华野徐州工作组长邵晓平多次到市委联系,介绍地下党的情况,并挑选地下党员介绍到军管会去完成单项任务。直至华野组织科长徐宏九专门到市委介绍情况后,华野徐州工作组的地下党才正式进行了移交。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开展徐州城市地下工作的组织系统较多,由于工作需要,有的组织整建制移交到有关部门,执行新的任务,有的准备渡江,也没向徐州移交。正式向市委移交的主要是:中共鲁中南徐州市委,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徐州工作组(称“华野徐州工作组”,前身是中共淮北区徐州工委),冀鲁豫区党委徐州工委等三个系统,还有华东军区及临近各县移交的个别党员。地下党的移交接收工作,由市委组织部长丁平亲自主持,我做了具体工作,基本概况叙述如下。

  一、中共鲁中南徐州市委

  鲁中南徐州市委,是由市委书记华诚一率领机关干勤人员分两批进城的,进城后即在军管会领导下进行工作。鲁中南徐州市委是鲁南区党委长期对徐州进行地下工作的一级党组织,活动在微山湖以东,陇海路以北,对外番号称鲁南军区陇海大队,主要是党群工作,是由点线工作发展起来的。到徐州解放前夕,已拥有87个头,157个党员与非党员的地下工作同志。他们活动在工人和城市贫民中,学校里及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情报部门。1947年春天,九里山国民党军队弹药库的爆炸就是情报员权兴周的功绩,为此,华东局给他记了一等功。在市内的同志相互之间不发生横的关系,均由市委分工管理。87个头,每个头领导下的同志只和头发生关系。如市区铜山中学(现徐州二中)有2个教师,均是共产党员,其中一名地下党员丁志刚和市委副书记丁平在市内发生关系,而另一名地下党员佟苏丹则通过佟进与解放区市委机关发生关系。佟苏丹通过《前路文艺》团结着一批文化人,丁志刚却埋头教书,不让他进行政治活动,两人互不发生横的关系。丁平的政治交通是曹伯赵,他只晓得市内关系的代号与职业,但不知道这些关系的真实姓名。曹伯赵自己领导的两个党员,也不和别人发生关系,曹每到解放区汇报工作,都是根据丁平的交待,汇报的是“二哥”的情况如何如何、“三哥”的情况如何如何等,从不提真实姓名。市委对市内工作的指示,都要经过曹原文复述,市委认为合格后,才让他回徐州口头传达,从未向市内带过片纸只字。其他的头(除情报人员外),一般不携带文件,包括公开的宣传品在内。市委为了更好地与市内同志们联系,面向徐州方向设了几个工作站。如在夏镇、枣庄、滕县、邳县、郯城、码头等地方,刘金鼎、白良玉、郝玉岭等同志都兼任这些工作站的工作。通过工作站既可以直接接待从城里出来的同志,也可以从解放区顺利地进入徐州。他们经常掌握市内及边沿区的敌情和社会动态,能随时研究决定能否打入徐州或如何进入徐州。工作站设在敌我双方的边沿地带,与各县区的党政军、民兵联防等组织以及工贸等部门关系极为密切,并取得了他们的关怀和帮助,诸如粮秣供应、安全情报、敌情侦察、武装护送等,大都是依靠县、区组织帮助解决的。可以说没有鲁中南的临城、滕县、枣庄、峄县、邳县、铜山等县区党组织的支持,徐州地下党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写到这里,我心中仍然充满着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徐州市委在解放前夕,根据文菲两次在华东局开会和鲁中南区党委高克亭明确指示:“徐州地下党不再是执行里应外合任务,而是向着接收、管理、建设新徐州前进……。”市委将这个方针立即向市内分别传达,直到解放后,仍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鲁中南徐州市委进城后,除打入国民党军队的党员随起义部队撤出和属铜山县的党员介绍出去外,交给市委的2个支部、39名党员,情报系统的党员,全部介绍到市委公安部。另有1名党员没到市委报到,至今下落不明。

  二、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徐州工作组(下称徐州工作组)

  徐州工作组的领导机关较为精干,前身是淮北区党委所领导的徐州工委。内战爆发后,领导机关随野战军转战苏北、山东、冀鲁豫等地,面向徐州,背靠解放区,积极与市内地下党联系。工作组长是邵晓平,副组长是刘影、姜子翌。邵、姜两人带一部分机关人员随野战军活动,刘影带部分人员在陇海路南萧铜一带活动。解放徐州后,邵、姜先期入城,与军管会和市委取得了联系,随后刘影从萧铜地区来到徐州,两部分的机关干勤人员和地下党员移交给市委。他们在铁路、搬运等系统的工人群众中有工作基层,在国民党军队中有打入的党员干部,情报工作曾受到华东军区的表扬。他们曾在伪军郝鹏举部中做了许多有效工作,推动了郝部的起义。市内的地下党员与徐州民主同盟成员邹铎等关系密切,患难与共,共同迎来了徐州解放。当敌人怆惶逃离,我军尚未入城的“空档”时间里,他们及时刻印并张贴了解放军宣言,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徐州工作组,在市内有三条线,一是李凯领导的几个支部和单线关系;二是石西岩领导的党组织,其中“钢铁妈妈”侯五嫂就是这条线的党员;三是王其华领导的一个中心支部,有3个支部,40多名党员,都是搬运工人,解放后很快地投入了支援前线的工作。徐州工作组先后交到市委来的党组织和党员共计9个支部、12个小组、113名党员。

  三、冀鲁豫区党委徐州工委

  中共湖西地委,早在1942年就开始对徐州进行城市地下工作,党员干部打入市内,取得了合法身份,但不久遭到叛徒破坏,一些同志不得不撤离市区。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冀鲁豫三地委又建立了徐州工委。内战爆发,湖西地区被国党军队占领,机关北撤,工委书记王家襄牺牲。直到1948年,随着湖西地区形势好转,机关又插了回来,三地委及时派冯建华来市内进行整顿工作。经过这次整顿,在手工业、泥水工人中建立了党的组织,由冯建华、王家璞分别任总支部正、副书记。冯调出后由王家璞、李世亨两同志负责。淮海战役前夕,冀鲁豫区党委决定在市内建立一个工委,由刘淮、冯建华、王家璞三同志组成,刘淮任工委书记。

  湖西地下党在教育界和青年学生中较有基础,他进行过反野蛮教育的斗争、反宪兵迫害学生的斗争。徐州解放后,刘淮、庞剑两同志先后到军管会和市委联系,他们把地下党的党员组织起来学习和整顿,并对所有党员逐个登记,进行审查,写出鉴定,手续不全的补办手续,无后补期的确定了后补期。然后一次移交给市委,地下党员共20人(包括2名群众)。以上三个系统,最后移交到徐州市委的共11个支部、12个小组、170名党员(其中单线联系的90名)。

  当时,徐州虽然解放了,但淮海战役仍在紧张地进行,干部非党缺乏,尽管华东局一批又一批地选派干部,日夜兼程徒步跋涉赶来徐州,仍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第一批从济南兼程来徐的干部由于从文带队,和各系统的地下党的领导同志迅速组建了4个区委和区政府,同时充实了市级机关。随着各区的建立,地下党的党员和非党进步群众,一一被介绍到各区委,区委按照建党原则,分别以工厂、企业、学校、机关和街道为单位,建立了党的支部和小组,形成了团结联系群众的核心力量。

  地下党虽然分配了工作,但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的身份还是秘密的。直到1949年的秋天才公开。

  战斗在徐州的全体地下党员,在白色恐怖的徐州城,各自为战,远离领导机关,但都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党工作,没有一个犯错误的。解放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紧紧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可以说作了新的贡献。

  移交工作顺利结束后,市委写出了《徐州地下党概况》的总结。市军管会主任傅秋涛在市委会议室,召开了徐州地下党会议,给予徐州地下工作以很高的评价。

 来源:徐州史志办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