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民抗敌协会始末(文/黄延敏 赵秀丽)

Chief 发表于 2018-07-29 13:14:05

山东国民抗敌协会是抗日战争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一小部分进 步的国民党员和为数不少的高、中级知 识分子自动组织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 织。其前身为1938年夏组织的鲁南抗 敌工作团,其后在鲁南抗敌工作团的基 础上组成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至 1939年夏,以李澄之同志(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 会一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始前身一副主任委员)为首的一些进步人士、社会名 流,在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下成立了鲁南 国民抗敌协会(简称抗协),坚持团结抗 战活动,争取进步分子,发展会员,建立机构,成立抗协山东省会部(住沂水县大诸葛一带)。各地区设立分部,各县设县会部。1940年夏,根据斗争需要,该组织名称由国民抗敌协会改为国民党抗敌同志协会。1942年夏,中共根据当时斗 争形势的需要,结束了抗协的活动。现 将该组织的发展沿革及主要活动作一钩 沉梳理。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这民族存亡的 紧急关头,把一切抗日的人们团结起来, 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 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作出的战略决 策。在此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地方性群众性的抗日组织纷纷 建立。中共山东省委(时任省委书记黎 玉)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于1938年元旦,领导徂徕山武装起义,开辟建立鲁 南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地方抗日武装, 创建山东纵队,成立山东纵队指挥部。 1938年夏,国民党第六十九军当时正在抗日的石友三(原西北军冯玉祥部下)部奉命从徐州一带转进鲁南山区。石友三标榜进步,我党积极争取他抗日,派中共 党员张友渔任该军政治部长。政治部内 有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的知识青年,他们很重视联系发动鲁南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战。中共山东省委(稍后改为中共山东分局)与张友渔同志密切联系,团结发动地方抗日爱国民主进步人士、社会名 流上层人士如范明枢、李澄之、田佩之、 彭畏三、耿光波、王均治,以及梁竹航、杨希文等,建立地方抗日群众组织,成立鲁南抗敌工作团,开展地方抗日工作。这些知识分子,赞成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 曰救国十大纲领,执行我党关于团结广大人民,普遍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游击战 争的主张和政策,以鲁南抗敌工作团为 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为 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战争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1938年8月,为了适应抗日战时勤务工作,在鲁南抗敌工作团的基础上,发起建立了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由高树勋(新六军军长)任主任委员(实际上 由范明枢负责),田佩之任秘书。该委员会下设组织部(部长张克威、副部长是时任中共山东分局统战部长的郭子化)、武装部(部长梁竹航)、宣传部(部长李澄之、副部长杨希文)、后勤部(部长耿光波)四部。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 后,积极推动建立鲁南各县民众总动员 委员会,贯彻执行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政策,坚持发动群众,团结抗战,宣 传国共合作,抵制国民党压制群众、限共 反共、制造磨擦的反动政策。随着各县 动委会的纷纷组织、建立,抗战时期的勤 务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38年冬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沈鸿 烈到达鲁南。此时,适逢国民党鉴于正 面日军进攻压力的减轻和共产党敌后抗 战力量的发展壮大,内部反共情绪和活 动急剧膨胀。1939年1月21日至30 日,国民党在重庆举行五届五中全会,秘 密通过党务报告决议,确定了 “溶共、防 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并秘密通过了 《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成立“防共委员 会”这就基本确定了此后国民党及其 行政组织的活动纲领。沈鸿烈到达鲁南 后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 共的政策亦步亦趋,积极推行,借口鲁南 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系中国共产党的外围 组织,宣布其为非法,禁止其活动。委任 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之一 的李澄之为山东省第四联合中学校长, 试图以此分化瓦解动委会的成员。但鲁 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大部分同志仍坚持 团结抗敌、反对反共磨擦的鲜明立场,并 以第四联中为中心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和 动员活动,随时与我党的省领导机关联 系配合,共同商讨反对沈鸿烈的反共政 策。此后,沈鸿烈了解了第四联中的真 相,遂在1939年日寇“大扫荡”后借口财 政困难,解散了第四联中;并勒令撤销鲁 南抗敌工作团和动委会等抗日组织机 构,从而暂时终止了鲁南动委会的活动。

1939年夏,在日寇大“扫荡”期间, 李澄之、梁竹航、范明枢、田佩之、彭畏三、耿光波等确认沈鸿烈是顽固死硬派, 既反共反人民又拒绝抗战,因而不能再 对沈鸿烈存有丝毫幻想,应当与之彻底 决裂。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下,成 立人民群众自己的组织,筹建鲁南国民 抗敌协会,坚持进行抗日战争。1939年7月1日(一说是7月7日,参见孙作民 主编:《山东通史》,山东人民出版社第 786页),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公开宣 告鲁南国民抗敌协会(简称抗协)成立。 抗协的口号是:“团结积极抗战分子,结 成巩固的抗战阵营,共同向着民族解放 的大道迈进。李澄之任抗协主任,张伯 秋任秘书长,靳星五任秘书,范明枢、刘 民生等都是领导班子成员。同时成立抗 协山东省会部(住沂水县大诸葛一带), 随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部机 关行动,是山东分局的直属队。同时在 党的领导下恢复鲁南动委会。1939年 底,中共山东分局建议抗协发展会员,大 力发展群众,大力发展部队。抗协的主 要领导李澄之对党组织的指示,从来不 打折扣,坚决贯彻执行,因而,在党的号 召下,抗协更广泛地吸收会员,发展组 织,推动各级动委会加强工作。在原已 出版的油印版《动员月刊》的基础上,又 成立了新山东报社,出版了石印版《新山 东报》到1940年,抗协工作在山东省 全面展开。先后成立鲁南、鲁中、鲁东南 (滨海)、鲁北(渤海)、胶东等分会部,李 菊轩、王均治、高赞非、刘贯甲等分任各 区分会部主任。各分会部随同中共各区 党委、地委机关行动。各县设县会部,随 同中共各县委机关行动。全省拥有会员 若干万人。同时,为发展武装力量,1940 年2月,抗协建立了鲁南国民抗敌自卫 军(简称自卫军),由梁竹航负责,主持创 建,组织吸收更多的地方武装。1940年 上半年,组成自卫军司令部,以梁竹航为 司令员,李澄之任政治委员(对外称主 任)。自卫军发表成立宣言,明确提出拥 护共产党宣布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 退”的主张。自卫军自建立起,即在党的 领导下(领导班子有中共党员,政治工作 也以中共党员为核心负责进行),由山东 纵队统一指挥,统一供给,一切待遇与八 路军相同。自卫军的建制是:司令部辖 两个直属团,还有警卫、侦察和特种部 队,还有若干独立团、独立营、大队、中 队,共上万人。自卫军在中共山东分局 的领导下,奋力作战,坚持山东敌后抗日 战争,为建设山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积 极贡献。

1939年秋,武汉失守以后,日寇改 变了对中国作战的战略方针,对国民党 由原来的军事进攻为主改变为以政治进攻为主,军事进攻为辅,进行多方诱降, 拉拢国民党。而对我党领导的坚持敌后 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疯狂残酷的 “扫荡”企图消灭我党敌后抗日的力量。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 下,国民党反动派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 残害敌后抗日军政干部,破坏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在这种背景下,分裂投降是 抗战的主要危险。为了克服分裂投降危 机,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于1940年夏 在《大众日报》上发表《论进步国民党》— 文,对抗协、自卫军提出了“要组织、要群 众、要武装”的“三要”口号,要求大力发 展抗协组织,尽量吸收国民党进步分子。 大力发展自卫军武装力量,大力发展地 方群众组织,使抗协、自卫军迈向一个新 阶段。同时,朱瑞同抗协几位负责人反 复酝酿,认为抗协的主要负责人李澄之 等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国民党员,把抗协 组织作为进步国民党员的组织,对团结 国民党的进步分子,争取中间分子更有 号召力,对扩大抗战力量有利,因而,其 组织名称由国民抗敌协会改为国民党抗 敌同志协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

1940年秋,在中共山东分局的领导 下召开了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 会。大会期间,各代表团内的国民党员、 同盟会员和一部分无党派代表,都正式 参加了抗协。大会之后,根据中共山东 分局的指示,抗协召开第一次山东全省 代表大会,鲁南国民抗敌协会正式改名 为中国国民党抗敌同志协会(仍称抗 协)。成为半政党性质的组织。宗旨是 “一切为了抗战,坚持抗战到底”大会 重新讨论通过了抗协章程,选举建立了 抗协省会部,重新调整了抗协省会部领 导班子:李澄之仍任主任,杨希文任组宣 部长(后专任组织部长),刘民生、田佩之 先后任宣传部长,耿光波任经建部长,路 雨亭总管行政事务。选举范明枢等为监 察委员。对还没有建立抗协组织地区, 选定了特派员,使抗协组织在沂蒙、泰 山、抱犊崮、滨海几个地区有了较大的发 展。从此,抗协、自卫军日益发展壮大。

抗协成立后吸引团结了一些爱国知 识分子,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山东的 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总体而 言,抗协上层人士是主张团结、抗张、进 步的,但由于他们大多缺乏实际经验,加 之各地的下层组织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甚至要求与共产党“平起平坐”同 共产党八路军争群众、争武装、争权力、 争地盘。其实际作用越来越背离了该组 织成立时的初衷,既引起了各地干部群 众的不满,也使抗协的负责人感到棘手。

194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委托刘少 奇从苏北新四军驻地到山东视察指导工 作。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和中共山 东分局、抗协的领导同志商讨,根据当时 斗争形势的需要及抗协自身出现的问 题,大家一致认为抗协及其所领导的自 卫军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遂决定结束 抗协和动委会的组织。1942年7月,梁 竹航(1941年冬,因李澄之被日伪军俘 去,梁竹航主持山东国民党抗敌同志协 会的工作)与抗协其他负责人一致同意 接受来山东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代表刘 少奇的意见,撤销抗协和整编抗敌自卫 军。7月13日,抗协山东省会部指示各 级会部:“改变抗协的半政党性质为广泛 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抗协成员分别分 配到抗日民主政府机关文教财经等部门 工作(许多成员事实上早已在民主政府 各部门工作)。抗敌自卫军的主要部分 编入八路军,各地数量较小的自卫军,就 地编入地方武装。到1942年底,抗协成 员和全部自卫军已完成改编任务,抗协 成员绝大多数先后加入共产党。至此, 抗协、动委会、自卫军的工作即告结束。

参考文献:

安作璋主编《山东通史》现代卷,山 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2第一版。

孙祚民主编《山东通史》下卷,山东 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山东人 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靳星五著:《烽火挚友》,山东人民出 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沂市委员 会编《临沂文史集粹》第一册,山东人民 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沂市委员 会编《临沂文史资料》1982年第一辑。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 东文史集粹》政治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 员会编《山东党史资料》1983年第4期 (总第11期),内部发行。

沂水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沂水县文史资料》1985年一、二、三辑。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