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举侵华,首占华北,进逼中原,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大片国土,沦入敌手,山河变色,人民罹难,中华民族面临危亡关头。一切爱国志士,义愤填膺,奔走呼号,奋起御侮。各地抗日武装,风起云涌,揭竿而起。寿光地处海滨,人民朴实尚义,刚直强悍,自古有抵御外侮的光荣传统。面临国难当头,全县各区各乡抗日力量蓬勃发展。中共寿光县委审时度势,及时召开党委会议,遵照省委组织抗日武装的指示,决定于1937年12月29日,把分散于寿光牛头镇、台头、南河、张家屯、崔家庄、后王等地的抗日武装,集结牛头镇举行起义。是日,附近群众,手执红旗,涌向街头,各地武装健儿,应召云集。大会宣告:“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正式成立,马保三任指挥,张文通任政治委员,下辖五个中队共七百余人。大会庄严宣布部队宗旨:抗日杀敌,誓死保国。38年初,党中央派红军干部韩明柱来队,担任副指挥,整军建制,训练部队,深得群众拥戴。首战三里庄,继战三合庄,两战告捷,军威大振,民气沸腾,参军抗日者,纷至沓来。数月内部队达两千余人。三月奉命东征,挺进昌邑、掖县、黄县、蓬莱,攻击日军、土顽,扶植当地革命武装。七月,应调西上,转战邹平、长山,给日伪军以重创。十二月南下沂蒙、驰骋鲁中,抗战杀敌,成为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第六节 奔袭焦桥
韩明柱与杨国夫同志会谈以后,七八支队即按计划继续西进,部分到达长山城附近暂停,司令部进驻苑城。这时三支队的司令部,驻苑城以西司家庄一带。两个司令部驻地相距不远,便于研究军事行动。
9月的一天,邹平、长山、桓台一带的王尚志、李笑文、宋雨田、张景南、高竹君、杨湘南、张景鲁、周胜芳等八股土顽部队的司令,集合在长山北部的焦桥开会,妄图乘七八支队远路西来,立足未稳之机,他们联合一起进行袭击,或一口吃掉,或将其赶出邹、长一带。情报被三支队侦察员获悉,火速飞报司家庄司令部,杨国夫立即找韩明柱研究对策,韩明柱当机立断,说:“扑火当灭其于未盛,勿使造成声势,再行抵御。八股顽军各自为政,.并不可怕,如果联成一起,则势不可当,不如乘其不备,远路袭击,一网打尽。”杨国夫赞其高见。于是由韩明柱领一区队为主力,将优良武器全部用上,英式机枪、追击炮全部上阵,三支队作好配合,立即出发。
苑城距焦桥约十五华里,焦桥西有一条孝妇河。顽军在开会前即在孝妇河的夏寨桥和裴家桥派兵设防,特别在裴家桥修筑一座桥头堡,配备一挺轻机枪,重兵把守,以防八路军偷袭八家头目会议重地。焦桥也驻守部队数连保卫。
可是八支队行动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小时内即抵裴家桥,敌人尚未弄明白哪部分队伍时,我先头部队即步枪、机枪一齐发射,战士勇猛冲向桥头,一阵手榴弹将敌堡击毁,缴获机枪,抓捕俘虏,残敌溃逃。夏寨桥的敌人,也猝不及防,被八支队勇士冲入,大部缴械被俘。焦桥敌人头目会未开成,忽听到裴家桥枪炮声,极为激烈,以为八路军主力部队前来包围,慌作一团,不敢滞留,立即率各自的卫队四散分逃。八支队趁势追击,追击炮,英式机枪一齐施展威力,枪声,喊声,手榴弹声响成一片,顽军头目被吓破了胆,马不停蹄,直向小清河以北窜逃。这一带顽军经此一战已成惊弓之鸟。远走高飞。小清河南、邹、长全境,已无他们的踪影,这一仗,给三支队的发展,开辟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第七节 夜袭周村日军
1938年9月,焦桥战斗后,七八支队指挥部进驻焦桥。部队沿小清河以南布防,五大队驻韩刘套,三大队驻黄小店。以防土顽部队袭扰。韩明柱副指挥,率领前防司令部,经常活动在邹平、长山南部的广大地区。当时三支队司令部就驻在邹平城里。七八支队前防司令部的活动,除配合三支队的工作以外,主要是掌握周村及铁路沿钱的敌情变化和监视周村敌人的动态。确保三支、七八支队的后方。在指挥部驻焦桥时,张文通政委和清河特委联系工作,清河特委负责人说:“这里形势大有好转,七八支队原为鲁东工委领导,现鲁东工委已不存在,清河特委是在鲁东工委的基础上建立的,和七八支队是领导关系。这里三支队是清河特委领导的,这两支队伍都归清河特委统一指挥。我们派金明同志去七八支队担任政治部主任,他是特委的组织部长,代表特委领导七八支队。”就这样,部队在邹、长安心驻下来,帮助三支队开展工作。
七、八支队前防司令部在邹、长活动期间,派出侦察队,侦察周村敌人情况。这时日军已将遭到破坏的铁路修复通车,运送军用物资的列车,往返不绝,那时日军在中国南方步步进攻,已占领南京,武汉,目空一切,十分嚣张,不把后方抗战军民放在眼里。韩明柱与三支队研究决定,对周村敌人给以袭击,打击其嚣张气焰。事先派侦察员摸清周村曰伪军兵力部署及活动情况,便决定于夜间给以袭击。周村日军重点驻守城里据点和火车站两个地方。司令部事先挑选部分指战员化装潜入城里,战斗打响后作为内应。11月16日黄昏,部队派一部分人先把周村火车站通往外部的电话线,全部切断:把车站附近的路轨炸断,遂即对车站之曰军,发起佯攻,牵制住.车站上的敌人。随着进攻车站的枪声一响,潜伏在城内部队,按原定部署,一齐动手,杀掉城门哨兵,打开城门,使大部队迅速开进城内,很快把日军据点包围起来。接着步枪、机枪、追击炮一齐向敌人开火。据点内敌人,第一次受到如此猛烈火力的攻击,吓得龟缩在碉堡内嗷嗷直叫,与车站打电话也叫不通,只好乱放枪,不敢出动一步。七八支队乘机捣毁了曰军特务机关,砸烂了“维持会”,然后带着俘虏,撤出周村镇。这次战斗,虽没打死、俘虏多少日军,但对助纣为虐的伪军却来了个严重打击,使胶济线沿路伪军十分恐慌,不敢肆意作坏。同时使广大抗日军民受到了极大鼓舞。在战斗中十三大队长李梅生不幸牺牲。全军悲痛不已。
第八节 韩副指挥壮烈殉国
周村之敌遭受袭击之后,日寇大为震惊,发觉附近游击队力量强大,铁路运输会受到阻滞,迅速增加了守备力量,日夜严守据点,不敢出城。随着冬天的到来,田野空旷,日寇即开始对七八支队活动地区进行报复性的大扫荡。
1938年11月29日,一股日伪军窜到蒙家庄一带烧杀抢掠,前防司令部韩明柱得知后,立即带部队向蒙家庄赶来,他们出其不意,一下冲到日伪军阵前,与日伪军展开了近距离激战。神速的战斗行动和猛烈的射击,雨点般的手榴弹,压住了敌人的火力,数十名日伪军被击毙。韩指挥的精兵猛将,一步步向敌人逼进。敌人退到一道士岭后边,凭土岭对七八支队战士反抗,双方相距约百米左右,韩指挥带领四名警卫战士,匍匐前进到一片小坟地内作掩护,向敌人进行激然射击。这时敌人的机枪射手,被击毙躺下去,一挺崭新的歪把子新机枪,丢在岭上。那时七八支队人多枪少,尤其新式重武器更少,见到日式新机枪,韩指挥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挺身而起,向机枪冲去,警卫员强力拖拽,也无济于事,正在此时,敌人周村的援兵赶到,从侧翼以密集的火力向小坟地攻击,韩副指挥不幸被击中,壮烈殉国。最后敌人把小坟地封锁起来,用机枪把坟堆削平,警卫员吴德荣身负重伤,只有郑孝先一人未受伤,他沾满血迹,躺在牺牲的同志们身旁装死,骗过敌人。然后带上战友们的枪支背上韩指挥的尸体,跑了出来。
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40多人,给四出扫荡的敌人以沉重打击。可是我们的英明指挥员韩明柱同志却不幸牺牲,全军上下无不悲痛。在战斗中机炮中队长丁士进,还有炮目一人,战士数人,都为国捐躯。
韩明柱同志的殡仪是在指挥部驻地焦桥举行的。在全军上下万分悲痛中,举行了很隆重的仪式。在殡仪上,张文通政委眼含热泪,致了悼词,马保三两眼惺忪地讲了话,他历述了韩明柱的身世,历述了他自到八支队后,对部队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作风培养、战斗指挥等各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特别指出他领导指挥作战十几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部队的虎将,古人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军失去韩指挥,是最大的损失。指战员们都泣不成声。最后大队长以上的干部亲身抬运着韩指挥的灵柩运往坟地。他的墓地是选在了一块依岭靠林的僻静所在,周围是青翠的松柏。干部们亲自为他上土封墓,然后依依回村,赵修德同志亲笔撰文《追念党的优秀战士》,登在报上供大家学习他的高尚品质和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抗日爱国精神。
正在这时省委派林浩同志带一个团过铁路北来,代表省委向七八支队全体指战员进行慰问。在这里林浩同志追问七八支队为什么不过路去鲁中南。指挥部的领导同志们汇报了过去的情况,并把清河特委不让过路,暂留邹平、长山协助三支队开展工作的决定告诉了他。他对清河特委负责人的这种错误决定、违背省委指示的做法进行了批评。并确定令七八支队迅速过路。林浩最后还说:“八支队曾经改了几次名字,现在我代表省委给你们改过来,仍称八支队。归省委领导。”此后,八支队就部署过铁路南去的工作。
第九节 六天务战斗
1938年农历冬月,天气渐冷,八支队准备过铁路南下,开辟鲁中根据地。八支队研究分两路过铁道,一路由张文通政委率领一区队何凤池部,特务大队陆升勋部及博兴起义的部队由临淄苇子河直接南下过路。一路由马保三率三、五区队东去,由普通过路。过路前八支队司令部驻苇子河一带收买土棉赶制棉衣。
此时,孙善卿任十三大队长,带队驻临淄城北六天务一带。十三大队下属两个中队,即六十五中队,中队长郑子惠,他跟随大队部驻南务村,六十七中队,大队长隋蔚堂驻六天务村。相距三华里。一天上午突然接到情报,说临淄曰军出动,要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命令连下数道,战士们都准备奋勇杀敌,可是一上午时间,并末发现敌人来犯。下午二时左右,日军以四路纵队,直向六天务扑来,冲至西围墙脚下,由于六十七中队早有准备,在隋蔚堂中队长指挥下,趁敌人末展开之际,居高临下,据墙射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因敌众我寡,武器配备不及敌人,六十七中队即撤出战斗,转移外村。日军)中入村中,占据了南、西、北三面围墙,并在南门楼上安设了机枪。此时,驻南务的孙善卿大队长,听到日军攻六天务,立即带六十五中队及大队部人员,跑步赶向六天务,他不知六十七中队已转移,一直把队伍开到南门下,敌人开枪扫射,才知日军已占领六天务。他见所处地形不利,即下令急撤,撤至一条土沟内。这条沟南北方向,长30米,宽五、六米,前宽后窄,前深后浅,深约两米,四无通路。一百五十多人都挤在这条沟内反击。孙善卿见地形不利,想带队转移至沟南一百米外的洼地内,利用洼地沟坎复杂地形作战,可是中间这百米地段,完全是一片开阔平地。其西南部坟地,已被日军抢占,并设有重机枪向沟内扫射。六十五中队及大队部已处敌人三面包围之中,一时枪声连天,弹落如雨,八支队战士子弹缺乏,一人仅有十几发,不敢尽情发射。孙善卿用旗语指挥射击,想趁机一起猛冲,拿下西南坟地。当时日寇武器精良,弹药充足,机枪、步枪连续向沟内射击不停,战士难以抬头,当旗手摇旗冲锋时也被敌人击中牺牲,战士伤亡较多。孙善卿目睹敌人的疯狂,战友的牺牲,怒火满胸,挺身而起,抓起指挥旗,跳出沟崖,亲自挥旗呐喊,向敌人阵地进攻,战士们也一拥而上,鸣枪前冲。此时敌人着急,便用重机枪一起扫射,一阵弹雨战士们仆倒一片,孙大队长的头胸腹部连中七弹,扑倒在地,肠露腹外鲜血直流,壮烈牺牲。政委王博昌王副大队长继续持旗冲锋,也相继殉国,战士们自己选出领导人,坚持战斗到黄昏,子弹已打光,战士仅有七人,他们借暮色掩护,转移至司令部驻地。马保三闻报,悲忿交集,不觉泪下,立即派人趁夜间日军不敢出动,去打扫战场,掩埋战士尸体。他捶胸顿足悲痛地说:“转战胶东三月,我部无大伤亡,西上以来,副指挥韩明柱、大队长李文光、王博昌、李梅生、孙善卿等相继战死,使我痛心难忍。”他令人将孙善卿遗体送回家乡。孙善卿寿光丰城乡埠西人,牺牲时年刚26岁,上有老母,下有不到满月的婴儿。他在县中上学时即以“投笔从戎,血染沙场”许国,而今他以感天地,泣鬼神的壮烈行动,实践了他的爱国誓言。烈士尸体运回后,家乡群众悲痛欲绝,殡葬时举行了万人大会,马保三亲撰挽联送至灵前致哀,其联云:“奋勇杀敌,不顾白发老母;为国尽忠,哪管黄口婴儿。”寿光各界人士,爱国团体都参加葬礼。连张景月部的部分军政单位都送去挽幛,学习烈士精神。足见八支队赤心报国奋勇杀敌的精神,实在感人至深。
第十节 鲁中整编编入一支,痛击日寇
1938年12月中旬,八支队告别了清河地区的父老兄弟,从淄河一带,趁夜穿过敌人严密封锁的胶济铁路,沿淄河急速南下。部队到达朱崖、太河一带时受到中共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等人的欢迎和慰问。下旬,部队根据山东分局指示与临朐、沂水、博山交界的“八处”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原八支队的指战员,一部编为一支队第一团,一部分被编为一支队第三团。马保三任一支队司令员张文通任政委,钱钧任副司令员,1939年马保三与钱钧同志率领这支以老八支为主力的部队,转战沂蒙,驰骋泰泗,在鲁中南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6月与二、四支队密切协作,粉碎了两万多日伪军对沂蒙区和泰莱区的大规模扫荡。扩大了泰安、泗水、宁阳边区。
八月间,马保三奉命率领一支队,经淄河流域进入临朐县境。任务是保卫沂山、鲁山根据地,面 向胶济线,保持鲁中、胶东、渤海三个根据地的联系。并向昌乐、安邱地区发展,开展游击战争,消灭敌伪力量,扩大鲁中抗日根据地。马保三率司令部驻茹家庄,将一团一营二、四两连驻在山脚下暖水河一带。一营营部和一、三两连,驻离司令部八华里的五井镇。一团三营驻平安峪一带。10月27日,驻青州、临朐的日寇40多人,伪军200多人,配有八二迫击炮,掷弹筒、轻重机枪多挺,突然向五井镇偷袭。副司令钱钧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并且有对日军作战丰富的经验。他立即布防,严阵以待。敌伪军逼近五井镇后,一、三两连战士寂然不动。直等到敌伪军进入最近距离时,突然枪声大作,手榴弹一个劲掷去,把敌伪打得晕头转向,溃不成军。此时一、三连事先布置好的迂回包抄部队,从后面夹击,把伪军大队长当场击毙,把伪鲁南警备副司令击伤。伪军士兵死伤累累,残兵狼狈逃窜。这时候只有日军,有一定作战经验,占领莲花山制高点,依恃其精良武器,负隅顽抗。钱钧副司令,即调机炮连前往参战。令三营自平安峪赶赴战场,从南面山头侧击,经半个小时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其中队长木莫,小队长岩井和石日全被击毙,其余日军除一名被俘外,全被打死。此役毙日伪军一百二十多名,缴获追击炮和轻重机枪多挺,得步枪近百支。这一仗,打击了日伪的气焰,显示了“老八支”指战员的战斗威力,激励了全山东广大军民的抗战斗志。马保三听到捷报,两手夹额,用那浑厚的嗓音发出了老年人的爽朗笑声。说:“几次吃他们的亏,今次也叫他们尝尝八路军铁拳的滋味。”上级传令嘉奖,《大众日报》誉为“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战斗”。
第十一节 八支健儿转战全国
1940年,山纵一支队改编为山纵第一旅。八支队队领导人马保三因工作需要离开部队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政委张文通去延安。原一支老一团,改为一旅一团,在解放战争时期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师七团,后期编为40军118师352团。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四平街战斗,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一直解放海南岛,为革命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原一支老三团编为一旅三团,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师11团,后期编为第26军76师227团,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泰安、沙土集,睢杞、开封、洛阳战斗,最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战役,在这些艰苦的战斗中,八支健儿发扬了当年揭竿而起,奋不顾身,有我无敌的战斗精神,有的成为国家高级干部,有的后来成为将军,有的壮烈牺牲,成为著名英雄烈士,他们的业绩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彪炳史册,永垂后世。——完——(未校对谢绝转载)
相关链接:八支队抗日武装西战清河与整编(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