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我先后在山东纵队兵工厂第3分会、鲁中军区兵工厂、鲁中军区2分区军工厂、鲁中军区兵工总厂等单位任过练习生、会计等职。现把我所了解的鲁中地区兵工事业有关情况追记如下。
兵工发展概况
1938年1月,我山东省地下党组织发动了徂徕山起义。起义后部队迅速发展,在鲁中、鲁南、胶东、渤海、滨海地区,相继组建若干支队。但新组建部队的武器弹药供应十分困难。如何解决部队的武器弹药供应,就成为当时十分迫切的问题。
1939年5、6月间,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和政治委员黎玉,找纵队司令部参谋处参谋邹国资谈话,要他任兵工建设主任,负责纵队抗日根据地的兵工建设。
当时,山东纵队在沂蒙山区有两个规模很小的兵工厂1厂和2厂。
1厂设在沂河上游大资山脚下的织女洞。有工人百人左右,大多来自博山县。这些工人参军前多数是青年农民,少数人在私营的翻砂铺或鞭炮庄当过工人或学徒。该厂象样的机器只有从博山弄来的14部车床,其他都是一些简单的机工具,如手摇钻、虎头钳、锉刀、丝弓子和搬牙等。这个厂当时主要是生产手榴弹和刺刀。
2厂设在大王庄西南的桃峪村。这个厂的来历要追溯到1938年。1938年初,山东纵队8支队在胶东寿光成立时,武器弹药十分缺乏。支队领导决定成立兵工局。约在5、6月间,有曹日岚、曹日祥、曹元贵、丁继昌、岳西之、张圣真、贾汉文等几十名来自潍县华丰机械厂和阜丰机械厂的技术工人,要求参加抗日工作。支队领导对他们表示热烈欢迎,决定把他们编在支队兵工局,随部队修理枪械。1938年底(或1939年初),8支队和7,支队等部队改编为第1支队。兵工局的工人携带机器设备随支队向鲁中地区转移,在转移途中遭到敌人堵击,几十辆马车的设备和物资丢失了,仅剩下20几匹骡子驮着锉刀和锯条等简单工具到达鲁中山区。在过胶济路向南行进时,虽然有一部分技术工人由于乡土观念重,不愿随部队到鲁中山区,但大部分工人在曹日岚的影响和说服下,没有离队。到鲁中山区后,便组成了兵工2厂,由曹日岚任厂长。
1939年夏,以1厂、2厂为基础,成立了山东纵队兵工总厂。不久,日军开始对沂蒙山区发动麦季大“扫荡。大“扫荡”的主要目标是我山东纵队司令部所在地大王庄和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所在地东里店地区,两个兵工厂也在敌人的“扫荡”范围之内。在这次“扫荡”中,护卫兵工厂的回民连伤亡20余人,兵工厂政委周兴和指导员郑香山也壮烈牺牲。
经过敌人这次“扫荡“,工厂住地环境开始恶化,难以坚持正常生产。根据上级指示,兵工厂除一部分迁往鲁山西麓博山县的池上和莱芜县的常庄一带外,大部分随总厂迁往沂南县孟良崮山区。总厂驻在孟良崮东侧的南瓦庄村,首任厂长孙世铭,参军前曾在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当过钳工领班,1942年1月敌人大“扫荡”时,在向莱芜县转移途中病故;副厂长孙景明,是由前方部队调来的,1942年1月在向莱芜县转移前夕,在城子北山率领工人队伍突围时,头部中弹牺牲;教导员王琪,在部队任过教导员;技术主任邹国资;总支书记李之久。
1942年春,由邹国资继任总厂厂长,王琪任副厂长,卓农任教导员,1分厂厂长曹日岚任技术主任。同年秋,鲁中军区2团副团长王凤林(名字不一定准确)任总厂副厂长,他曾在苏联学习过工兵,在任副团长期间,一条腿受重伤被截肢。这年冬天敌人大“扫荡”时,他带领部分人员转移到益都县的马鞍山上,被敌人包围,经数日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我益都县县长冯毅之的父亲、爱人及妹妹等。后来冯毅之曾著有《马鞍山血战》一书。
兵工总厂迁往孟良崮地区后,下设3个分厂和1个修械所。为了保密,各分厂对外统称“分会”。
1分厂设在孟良崮南侧的南书堂子村,1940年冬敌人大“扫荡”时,这个村被烧光,乃于1941年初,迁往孟良崮东侧的夹山里和石旺圈。1941年前厂长曹日岚,政治指导员马×翠。主要改装子弹和仿制捷克式轻机枪。自1942年起又试制鹅脖式轻机枪。
2分厂设在孟良崮北侧的大碾村。该厂翻砂组在狼窝村,弹药组在雕窝后村,木工组在猴子窟村。厂长李×兴,政治指导员边仲,文化教员王宝义。主要生产手榴弹,也根据需要批量生产地雷,还陆续研制过枪榴弹、手雷、照明弹、燃烧弹、烟幕弹等。
3分厂1941年上半年设在崖子村,同年夏天迁往书堂子村,深秋迁往蒙山脚下的佛柱村,12月份敌人大“扫荡”开始后,又转移到鲁南的抱犊崮地区,1942年1月又转回到孟良崮地区。厂长张圣真,政治指导员李道荃,主要生产刺刀。
1942年春,部队开始5期整军,进行精兵简政,撤销了3分厂,技术工人大都分配到1分厂,练习生多被分配到2分厂,少数人分配到总厂厂部和修械所。张圣真任1分厂厂长,李道荃任指导员。
修械所设在××峪,所长翟××(1941年冬敌人大“扫荡”时失踪),指导员孙刚(1942年调往边缘地区工作,后牺牲)。
1942年,山东纵队和115师组成山东军区。山东军区和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移驻滨海地区。兵工总厂归鲁中军区建制(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番号是鲁中军区后勤部兵工总厂,亦称鲁中军区后勤部军工科。
1942年冬,敌人又开始对沂蒙山区实行大“扫荡”。鲁中军区各后方机关、工厂、学校、医院、银行、报社等单位和鲁中行署所属单位,均向沂水县(今沂南县)中部地区的东司宝、西司宝、长山庄、安乐庄、隋家店子:马牧池、横河、双泉峪、耿家官庄一带转移。兵工总厂迁移到耿家官庄,厂长仍为邹国资,副厂长王琪,,政委张建庚。这时兵工总厂除生产武器弹药外,还负责军区范围内的枪械弹药的采购、保管和分发。总厂各职能部门和人员也相继建立和健全。在政委领导下,设锄奸特派员和青年干事。业务部门有:采买股,负责全厂所需材料的采购,有时也执行领导机关指定的特殊任务,股长宋玉,后为吴兴周;材料保管股,负责原材料、工具、武器弹药的保管和供应,股长吴××,后为王俊卿、刘乃成;管理股,股长江××;总会计任公三,负责全厂军工生产费用的预决算和结算。
从这时起至抗日战争胜利,总厂有3个下属厂和1个修械所。
1厂设在高湖以南地区。主要任务是机械制造和维修,继续生产鹅脖式轻机枪,同时承担某些特殊修理任务。
2分厂设在艾山后的东波池和西波池,主要任务是改装子弹,如79式和38式子弹,还改装部队演习用的教练弹。厂长刘东海,指导员王宝义。
3分厂设在野竹旺和拔麻村。厂长边仲,指导员阎振。该厂为炸弹厂,生产手榴弹、枪榴弹、地雷、手雷等。1944年,该厂曾一度归鲁中军区2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政委王一平)建制,番号是第2军分区兵工厂(亦称军工股),厂长王琪,协理员阎振。1945年8月日本降投后,该厂又归鲁中军区兵工总厂建制。
抗战胜利后,鲁中军区所属l、2、3军分区的兵工厂都并入鲁中军区兵工总厂。4、5军分区的兵工厂因情况特殊暂未合并。
合并后,由新任的总厂副厂长边仲负责,大部分工人仍留在沂蒙山区坚持生产。有少数干部和技术工人在副厂长何凤鸣带领下,随部队到新解放的博山、淄川、南定一带接收敌伪工厂和物资,先后接收了颜山铁工厂、窑业工厂和南定敌伪工厂的设备和物资,把部分急需的设备和物资运往莱芜县东部的新厂址。另一部分干部和工人,由邹国资、柴诚、曹日岚率领在莱芜县东部地区建设新厂址。1945年底,原在沂蒙山区坚持生产的人员也全部来到新厂址。这时兵工总厂有了较大的发展,车床等重要设备上百台,全厂干部和工人达1200余人。下设5个分厂和1个修械所。原材料和机工具的供应十分充足,仅为保管接收敌伪工厂的设备和物资就建立了7个仓库。总厂和有的分厂还安装了发电设备’,用以解决动力和照明用电。
为加强工厂管理,总厂厂部设立了工务股、采买股、保管股、会计股、管理股。工务股负责全厂产品设计、质量检验和生产管理,股长王德宽,副股长谭守文。采买股股长吴兴周,副股长是逯永傅。保管股负责产品和军区范围内的枪械弹药的分发和保管,股长隋乐三,副股长刘乃成。会计股副股长任西之。管理股长陈希振。
这时鲁中军区兵工总厂的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如82迫击炮弹日产300发,步枪子弹日产3000发,手榴弹日产1000枚,并能自制无烟发射药和硝化甘油炸药。同时,还批量生产82追击炮、60掷弹筒、枪榴弹筒、60炮弹、枪榴弹、地雷、手雷、爆破筒、信号弹、烟幕弹、刺刀、铁镐、铁铲、驮炮的鞍具等。
这段时间,各分厂分别住在亓山贯、冯家庄、里新、松崮、颜庄西沟、潘家沟等村庄。
1946年6月以后,国民党军队向我解放区全面进攻。为使工厂有个较安定的环境进行生产,上级指示工厂向蒙阴县(现沂源县)山区迁移。总厂厂部设在南垡崮山脚下的井旺庄。下属各分厂和修械所分别设在娄家铺子、贾庄、水营、五里沟子、明末峪等村庄。原材料、待用设备、产成品及武器弹药仓库,设在井旺庄附近深山沟的村落里。
这时总厂厂长仍为邹国资,副厂长何凤鸣、边仲;政委李××,李调特种兵纵队后,由王人道任政委,李玉和任总支部书记。
兵工厂这次搬迁先后持续半年之久。广大工人急前方所急,想前方所想,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鼓舞下,边搬迁边安装调试设备边生产:到莱芜战役前夕,生产基本就绪,某些产品的生产已达到搬迁前的水平。同时还根据上级的指示,为守崮部队研制了一批滚雷,并组织总厂厂部的工作人员把滚雷亲自送到准备坚守南岱崮的部队所在的崮顶上。
1947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向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在这以前的几个月,兵工厂就开始疏散和掩埋物资,老弱病残人员也开始疏散。6月底或7月初,邹国资、曹日岚带领大部分干部和工人向渤海地区转移。当转移到益都县的朱崖时,总厂领导决定派吕有礼带领11个年轻力壮的干部和工人,返回总厂原驻地,依靠坚守在南岱崮和北岱崮的鲁中军区后勤部监护营l连(营长胡凤诰,荣获岱崮英雄称号,后为鲁中南纵队47师141团参谋长,淮海战役牺牲;连长为庞××),就地坚持斗争,保卫兵工厂物资和设备的安全。另一部分干部和工人由何凤鸣、王人道负责在博山县南部和莱芜县北部地区坚持斗争。
1948年初,转移到渤海地区和博山县南部坚持斗争的同志,相继回到兵工总厂驻地井旺庄、贾庄一带。就地坚持的10名同志也回到总厂厂部。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整顿之后,各分厂陆续开工生产,并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底,山东省全境基本解放,山东各地的兵工厂逐步合并,组成华东兵工局,由朱可昆任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