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根据地战时邮政收寄程序(文/山东战邮)

Cpost 发表于 2018-11-23 20:50:21

     山东战邮产生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它的前身是交通站。随着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我们迫切需要自己的通信联络组织。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大王庄成立交通总站,归分局交通科领导。1942年2月7日,山东战时邮务总局在沂蒙山区的沂南县宣告成立,山东人民邮电事业从此创立。此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山东战时邮政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邮、交、发三位~体的组织形式,极大地加快了邮件、报刊的传递速度。1944年是战时邮政的大发展时期。该年6月,省战邮总局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战邮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战邮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使战时邮政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战邮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党报的发行和机关部队信函的传递。同时,还要照顾广大抗日军民的通信联系,首先是军工烈属与广大革命干部、战士之间的通信联系。战时邮局根据这个要求,按照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的不同条件,开办了各种邮政业务,而且相应地建立了各种业务手续制度,以保证上述任务的完成。

    建邮初期,各种邮件数量不多,仅是办理“平信”。随着邮件数量的增多,为了防止遗失,便于查询,1942年3月,开始试办挂号。与此同时,也试办了包裹的寄递,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数量一直很少。并且在这一时期,无论信函和包裹,都还没有收取邮资和实行其他有关业务的规定,所以只是正式办理各项业务的准备阶段。

    1942年7月,省战工会发布了邮字第一号通知规定:自7月1日起正式开始在鲁南、鲁中、滨海区试行贴用邮票。各级政府机关团体寄递邮件,应照章贴纳邮票或当面付足现款。公事信件的最低寄费,每件不超过20公分者收资2分,如系重要者经负责者在函件上盖章证明,可以免费挂号寄递。报纸印刷品等也一律照章纳费,并可“总付”邮资。同时,又鉴于各方交寄的包裹、现款的增多,也开始收寄包裹。从此,战时邮局正式办理了函件和包裹业务。

    1943年9月前,对党政军机关的公文,一件重在20公分内收资北海币2分,如系重要公文者,不但不收资费,而且还要挂号寄递。对于民信,规定一件重20公分内收资5分。

    同年lO月1日,山东战邮总局以邮字第7号通告,第一次对邮政资费做了调整,并附发了第三个邮政资费表,平信由5分调为l角,公文由2分调为5分。在整个战争年代,战邮总局共颁发了13张资费表。

    至于汇兑业务,因为关系到根据地的财经状况,在战争环境中还不具备这种条件。但是为了满足广大军民的需要,暂时采取了邮寄现款的办法。用挂号信寄现款,也用“包裹”寄现款。1945年又制作了邮寄现款的信封,手续逐渐完备。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7月胶东区首先开始试办普通汇兑业务。11月,战邮总局从鲁中、鲁南、滨海三个地区抽调在职干部开办了汇兑训练班,为开办汇兑业务准备干部。翌年一月,开始在10余个县普遍进行试办。

    战邮各项业务的开办,大大地便利了根据地广大军民的通信联系。根据胶东一个地区1946年1月的记载,收寄的款子达5600余万元,包裹1700多个,挂号信34万件,平信64万件,快报重量每日在3万斤以上。

    战邮的业务手续制度,是迅速准确地完成党的交通发行工作的主要保证。如果没有科学的手续和严格的制度,就会使整个工作过程发生混乱,影响通信质量。因此,战时邮局一开始便参考旧邮的一套办法,吸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敌后通信的具体条件,在力求精简清楚的原则下,创建了与战邮业务相适应的各项手续制度,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使其更趋合理和完善。特别是在第一次战邮会议上,进一步总结了各地区的经验,经过反复的研究讨论,制定和公布了各项工作条例、邮务规程等,使战邮的手续制度有了统一的、较为完整具体的规定。这对于提高交通发行工作的质量,保证党的通信任务的完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立了必要的表册和单式凭证。在开始办理平信时,就使用了“寄发清单”和“落地登送薄”,试办挂号邮件业务时,又增添了“挂号凭单”,  “挂号回执”等。办理包裹后,建立了“包裹收寄薄”、包裹“三联单”和寄交国内包裹详情单。由于现款汇兑业务的举办,又制订了“三联寄款清单”。此外,还有“履行证书”、“退回批条”、“邮资总付账”等,基本上适应了业务工作的需要。

    其次,对于邮件的封发建立了比较科学的制度和切合实际情况的规定。为使邮件避免走弯路和回头路,并减少到各局站的登记手续,缩短中途停留时间,实行了直封直发的办法。凡挂号在5件以上,平信在10件以上,在行政区三等局以上,均须将邮件分类打包或装袋直发。由于直封直发的需要,又创造了直发小邮袋、红色款袋及机要邮件袋,既节约了包皮纸,又节约了打包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封固邮袋的空槽小袋牌,用以代替了火漆或铅志,当信件装袋后,就用小绳缚起,将绳结扣置于有空糟的木牌内,用盖好日戳的纸签封固。交通员传送信袋时,只要封签不破碎,它的责任就算完成了。这样就杜绝了差错丢失,缩短了处理时间。另外,为了“争取时间”、减少盖销邮票的麻烦,创造了木质活字日戳、金属日戳、活字胶皮戳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战时邮务工作上不平凡的创举。

    第三,各种邮件从收进到发出,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手续。最初,由于来自劳动人民的邮务干部文化很低,有的连信皮上的地址也念不下来。更加上部队机关不时转移,代号随时改变,许多邮件常常发生无处投递的困难。因此,便把各机关部队的代号用战邮信箱的编号代替,固定了通信的番号,既保证了部队的秘密,又可防止差错,便于投递。内部交接,也有严密的手续,邮运员、邮递员出发前,必须同收发员清点邮件。返回时须回报运递情况,交回凭单、回执,并妥为检查保存。邮袋封发完毕,收发员应立即交待邮运员负责,不得放置过夜等,做到手续清楚,责任分明。

    战邮的业务规章和手续制度,和旧中华邮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是由于战邮的规章制度,是为了帮助战邮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最大限度地发挥战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自觉的基础上去贯彻执行。虽然在敌后的战争环境中,情况瞬夕万变,战邮干部又没有文化,在业务技术上不熟悉,但他们凭着一颗火热的心和满腔的革命热情,终于很快地熟练了业务,并创造和掌握了适合敌后工作情况的一套规章制度。

    战邮的业务章则与手续制度,也不是机械地执行的。它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如何方便如何去做。例如在优待抗属方面,规定了不贴邮票的“优抗函件”寄递办法;每届年节,宣布免费对敌伪军寄递物品;胶东区印制了万元以上的免费信封赠给部队战士使用;总局为配合山东军区召开的群英大会,特印制了背后有朱德总司令《什么是革命英雄主义》中的一段话的战斗英雄信封。这一系列作法,使机关部队和广大军民感到十分方便,而且也通过经常性的工作,进行政治宣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

来源/《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时邮政》编著/张衍霞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