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夏之际,中共山东省委先后两次在蒙山前恢复建立了党的组织,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民众抗日热情高涨,民间抗日武装纷纷建立。
12月,国民党东北军于学忠率五十一军、五十七军陆续到山东甲子山和沂蒙山区驻防,五十一军一个营驻扎在白马关一带,五十七军一个营驻扎在九女关。于学忠身为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虽然也能坚持抗战,但受蒋介石“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的影响,经常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搞摩擦,不断挑起事端,以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1939年春,刘桂堂匪部打着“反正抗日”的旗号窜回蒙山,却公开投降日军,矛头直指共产党及其抗日军民。在沂蒙区域内,以沈鸿烈、秦启荣为首的顽固派,积极执行国民党五中全会方针,不断制造袭击、残害共产党员和抗日军民的摩擦事件,成为山东抗战阵营中的一股逆流。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抗日战争初期尚能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但自1939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暴露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立场。
1939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六十一团由胶东到沂蒙山区,活动在地方镇一带。4月,驻扎在临沂县、费县一带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十二支队与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六十一团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活动在临沂县、费县一带。这一地区形成了共产党八路军和抗日军民与日、伪、顽、匪犬牙交错的斗争局面。
一、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一部挺进平邑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派兵去山东”。11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萧华率部到达冀鲁边区。11月25日毛泽东、王稼祥、滕代远致电彭德怀:以陈光、罗荣桓率第一一五师师部及第三四三旅主力全部去山东、淮北为宜。继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五团于12月到达湖西地区后,1939年3月1日,第一一五师师部和第六八六团在陈光、罗荣桓率领下,以东进支队的名义,经河南、河北交界处进入山东。
1939年4月26日,罗荣桓在泰西古城召开的干部会议上,分析了蒙山、鲁南的基本情况,明确提出第一一五师进军蒙山及鲁南开辟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任务。5月下旬(陆房突围后),第一一五师司令部参谋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第一一五师师直机关、特务营、教导大队(又称二梯队),组成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前梯队(以下简称东进支队),首先越过津浦铁路进入泰(安)泗(水)宁(阳)边区,后又分左右两路向蒙山前进军。
右路军由彭雄任司令员,钟左为参谋长,周贯五为政治委员(周调走后,由彭嘉庆接任),辖第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第七团(原冀鲁边区第七团,仅有4个连,以下简称七团)。团长李子英,另有潘振武带领的100多人的第一一五师民运工作队。右路军在彭雄率领下,越滋(阳)临(沂)公路到达平邑段以南的流峪一带驻扎。右路军带着中共山东省委的介绍信,找到费县县委书记刘次恭。刘次恭率地方一大队配合右路军活动。同时,又约了县委统战部长张若林去流峪配合右路军开展工作。
右路军到流峪不久,即召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彭雄司令员亲自主持大会并作了抗战形势的报告,使当地群众深受鼓舞。地方士绅名流也先后在大会上作了表态发言。会后,中共五分区委积极配合右路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为随后区、乡、村抗日政权和群众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此时,有两股土匪在平邑东北十八村一带骚扰掳掠,这一带的乡长到流峪找到县委统战部长张若林,要求部队剿匪。彭雄带两个连从铜石东过河,挺进十八村,住在岳家村,留下两个连队仍在流峪活动。彭雄在搞清匪情后,迅速将这两股土匪打垮,深受群众欢迎,借机开辟了十八村一带。
右路军每到一处,走访群众、宣传抗日、演出抗日节目,特别注意做统战工作,和各阶层人士接触,争取抗日力量,扩大抗日阵营。部队进村后,走访队到各家各户询问是否有损坏的东西未赔偿,是否有违犯群众纪律的。八路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生活俭朴,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左路军在王秉章等率领下,进驻到平邑以北的马家峪、马尾庄一带。他们走村串乡宣传抗日主张。7月7日,左路军在马家峪召开大会,纪念全面抗战爆发两周年。费县、泗水、新泰、蒙阴、泰安等县各界代表万余人参加大会。东进支队领导王秉璋、黄励主持大会并讲话。全国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出席大会并发表了演说。
纪念大会后,梁漱溟在马家峪一带村庄考察走访,曾住在峡玕村张宗九家,晚上召集村内少年儿童,收集民间歌谣。直到7月21日才离开沂蒙山区。
一一五师的到来,使平邑大地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村里的墙壁上写着抗日标语;战士们有的在山坡树荫下学习文化,有的排着整齐的队伍操练,有的在排演抗日剧目,高唱抗日歌曲;抗日将士们精神饱满,军容齐整,纪律严明,情绪高涨。老百姓从中看到了抗日救国的希望。
一一五师到达蒙山时,山前已被八路军山东纵队改编了几支地方抗日游击大队,其活动的范围仅限于地方、流峪、仲村和柘沟、南阳等几个区(乡),且经常受到日伪顽匪的侵袭和阻挠。当时群众尚未广泛发动起来,抗日政府还未建立,抗日根据地尚未形成。东进支队把整编地方武装、壮大人民力量,作为开辟蒙山前抗日根据地的当务之急。针对有些游击队负责人是士绅出身或国民党区乡长政要的头面人物,而又经常受到日伪顽的威胁引诱、容易动摇的现状,东进支队在县委的支持配合下,向这些地方游击大队派出部队干部,到这些大队担任政委、教练,负责政治、军事等工作,或派出特派员协助这些游击大队的领导,使其能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同日伪顽开展武装斗争。在此基础上,又将蒙山前党领导的部分人民抗日武装和部分开明士绅人士创建的统战性质的抗日武装,整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费县游击部队,彭雄任司令员,下辖六个游击大队。东进支队与地方党组织紧密配合,做深入细致的统战工作,在蒙山前当时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争取了一批国民党旧政权的区乡长加入抗日阵营,团结了一些地主及地方士绅名流共同抗日。随着蒙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收编的地方武装越来越多,部队番号也经常变换。当时整个蒙山前费县城以西抗日武装组织达13个之多。
9月,东进支队由王秉璋、黄励率领开进鲁南大炉一带开辟鲁南抗日根据地。临行前,县委在一一五师司令部驻地柘沟召开会议,邀请王秉璋、黄励参加。王秉璋首先作了形势报告,然后和县委成员共同研究创建蒙山前根据地的有关事项。会议后,一一五师师部从柘沟迁到岳家村,然后过滋临公路去鲁南大炉,留下彭雄司令员率第七团和教导大队继续在蒙山前活动。彭雄根据县委的建议,决定将七团两个连部署在白马关前仲村一带,重点防御驻新泰顽军鲍峄山部的侵袭;另两个连部署在紫荆关前的东庄(今属平邑县资邱乡)一带活动;教导大队先驻柘沟,后驻北孝义。这段时间,县委和各分区委在主力部队的配合下,到各村组织妇救会、农救会、抗日自卫团,同时把抗日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组织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快了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步伐。
二、粉碎日军第一次大“扫荡”
1939年夏,日本侵略军企图摧毁驻鲁中地区的国民党苏鲁战区总部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从6月1日开始,日军在酋植田大将指挥下,以第五、第一一四两个师团主力及第二十一师团一部共2万余人,由津浦、陇海、胶济路及台(儿庄)潍(县)公路各据点分十几路出发,以莒县、沂水为中心由北向南,自西而东,运用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鲁中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鲁中八路军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的领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蒙山南北展开反“扫荡”作战。此时,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进驻到蒙山西麓,引起了平邑、泗水日军的不安,他们妄图趁八路军立足未稳,将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消灭于蒙山脚下。
6月6日,平邑、泗水据点的日军500余人进犯第一一五师驻地马家峪村。一一五师第七团奋力迎击,将前来“扫荡”的日伪军打得溃败而逃。七团乘胜追击,一直追至平邑镇据点附近。战后,彭雄司令员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分析讨论战斗经过。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一一五师彭雄、王秉璋、黄励、周贯五等领导一致认为,这次日军的行动只是武装侦察,是大举进攻的前奏。于是,军事总结会变成了战斗动员会,对迎接日军大举进攻作了周密的军事部署。第二天,平邑、费县城、泗水、兖州等据点共出动日伪军1000余人,再度向马家峪进犯,并占领了仲村镇。彭雄司令员派出小股部队迎击日军,边打边撤,将日军渐次诱至云头山。待日伪军进入伏击圈后,在抗日游击第四、六大队的配合下,七团战士猛烈开火,日军倒下十几个。日军用山炮、轻重机枪向云头山轰炸扫射,伏击部队占据有利地形,顽强抵抗,战斗持续竟日,日伪溃退。七团边追边打,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这次战斗,七团伤亡20余人,毙伤日伪军50余名,收复了仲村镇。
当七团与日伪对峙了一天的时候,驻白马关、九女关和蒙阴的国民党五十一军、五十七军等却坐视旁观,没有配合八路军打击“扫荡”的日军。不久,费县城、平邑、泗水、滋阳等地的日伪军,又转向蒙阴的国民党军和驻防蒙山白马关、九女关的国民党五十一军、五十七军各一部进犯。国民党军队5000多人不予抵抗,望风而逃,撤到临沂七区九女山车辋一带山区。在真假抗战的对比下,八路军的影响迅速扩大。老百姓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真心抗战的。此后一段时间,驻平邑据点数百名日伪军常到周边地区抢掠,均遭到地方武装的打击。
11月中旬,驻平邑据点日军畑烟中队长纠集临沂、费县、梁邱、平邑、大卞桥、泗水日伪军1000多人,分两路向蒙山前进行大“扫荡”。西路人数较少,直扑仲村;东路由畑烟带领日军主力,目标是鲁埠、三官庙、羊子庄(均属今平邑县)一带。当时,津浦路东支队司令部驻北仲村。彭雄司令员接到情报后,召开了反“扫荡”紧急会议。会上决定后勤单位立即转移,由七团一个排和津浦路东支队三团埋伏在南屯,阻击西路日军;七团主力埋伏在荆山庄、承安庄、公家庄一带阻击日军。彭雄的指挥部设在相距两个战场各约2公里地的乐里庄东岭,
11日晚上,七团一个排和费县游击一大队分别埋伏在南屯和荒里村。凌晨三点钟左右,日军利用夜色从平邑沿公路悄悄北犯,在不明情况下,一大队向回龙庙转移。日军随即尾追一大队,双方展开激战。此时,七团的那个排也和日军交上火。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才把这股日军打回平邑据点。
12日下午,日军中队长畑烟率领东路日伪军从鲁埠玉皇庙经羊子庄进犯公家庄。13日早晨一出公家庄北门,就和埋伏于荆山庄、承安庄、公家庄的七团主力接上了火。日军武器精良、火力猛。第七团装备差,只有两挺机枪,双方展开激战,七团不支,向黑山撤退,经过一段开阔洼地时,19名战士壮烈牺牲。
七团战士撤往黑山后凭借有利地形,与日军打了一整天,击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日伪军用炮狂轰滥炸,疯狂射击七团阵地。七团充分利用黑山东、西两个山头的地势来回调动兵力,钳制敌人。彭雄司令员骑着马奔驰于两个山头来回指挥,战斗打得异常残酷、激烈。七团一名战士用墓碑为掩体向敌人射击,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战士下巴以上被弹片削掉,但仍端着带刺刀的步枪倚碑站立不倒。战斗进行到白热化时,战士们冲上去与日军拚刺刀、扭打、撕咬在一起,有的战士抱住日军滚下悬崖,同归于尽。
战斗打了一整天,日军始终未能攻下黑山,疲惫不堪,只好灰溜溜地撤退,在经东西武沟撤退至乐里庄附近时,又遭到一大队和七团一个排的伏击。时天色渐黑,日军不敢恋战,慌忙窜回据点。此次战斗毙伤日伪军40余人,缴获机枪1挺,战马4匹,七团也伤亡一个排的兵力。
战斗结束后,附近各村老百姓自发地向部队送慰劳品。彭雄司令员急召县、区、乡干部开会,感谢群众对八路军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区、村干部出面劝阻老百姓不要再送慰劳品,以免增加群众负担。打了败仗的日军中队长畑烟,在据点内气急败坏地发誓要和彭雄决一雌雄。
11月下旬,日军又集结日伪军近500人,向蒙山前“扫荡”。彭雄得到情报后,决定在保太岭伏击日军。彭雄和七团团长李子英率部分别埋伏在保太东岭和西岭。日军分东西两路侵犯。东路日军到了岭下的洼地时,埋伏在两侧的八路军顺沟夹击。后退之路被堵住,前行之路被火力压制,日军被压在开阔地带动弹不得。日伪军死伤30余人,畑烟被打掉了两个手指,翻译官被打死。由于第七团子弹有限,团团包围了敌人而不能迅速全歼。东路被围日军正进退两难之时,其西路骑兵冲来,狼狈不堪的畑烟部被接出重围。
日军从第一次“扫荡”到后来接连进犯,屡战屡败;企图在仲村安设据点,打通平邑至蒙阴交通线的一系列阴谋,迟迟未能得逞,反而损兵折将。当时,在蒙阳大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涝怕阴,旱怕晴,鬼子汉奸怕彭雄;听到彭雄来,鬼子汉奸跑掉了鞋;听说彭雄到,鬼子汉奸不敢笑。”
三、平息暴乱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蒙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同和拥护。随着统一战线的形成、武装组织的建立、民众抗日激情的唤起等,蒙山前出现了极为有利的抗战局面。此时,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国民党费县党部书记王公武(日特)、国民党蒙阴县县长郑小隐,受国民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的影响,迎合全国第一次反共高潮,煽动利用蒙山前的会道门组织,掀起了一股抵抗八路军的逆流。东近台、蒋沟、洼里和十八村一带道会门最为活跃,洼里村尤为凶顽。活动在这些村庄的红枪会、无极道、圣贤道等封建迷信组织,道首设坛说法,网络许多信徒。信奉这些邪教的人,荒唐地认为喝了“符”“刀枪不入”,于是赤膊上阵,横冲直撞,有一股亡命的邪劲。顽固派欺骗煽动,利用他们作为反对共产党、反对八路军的工具。县委和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的领导,以民族利益为大义,曾多次作他们的工作,动员其共同抗日。但他们从拒绝联合抗日、拒绝八路军入村,发展到专门对抗八路军。见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武装就打,反动气焰十分嚣张,成为共产党八路军开创蒙山抗日根据地的一大障碍。
蒙山前大大小小的村庄,在二三十年代饱受匪患的侵扰,特别是土匪刘桂堂,在这一带抢劫、绑票,搞得民不聊生。各村以有钱人为首,购买枪支,组织武装,绕村修起坚固的围墙,每隔几百米有一岗台。村民日夜巡逻,发现情况,鸣锣报警,村民齐心协力抵抗土匪,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土围子”。反动会道门组织就利用了这些“土围子”,对抗八路军,破坏抗日。
攻打东近台村的“无极道”1939年7月,县委命令四大队、六大队首先攻打东近台的“无极道”。四大队、六大队强行突破围墙,进入村内,面对钢枪和手榴弹,手持红缨枪和大刀的无极道道徒顿时土崩瓦解,打破了道会门“刀枪不入”的神话。打开了东近台,周围的村庄受到很大的震动,不攻自破。由于反共的道首和受蒙蔽的群众混在一起,县委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区别对待的原则谨慎地进行了处理,教育受蒙骗的群众,打击极少数反动道首,平息了“无极道”。
平息“红枪会”暴动“红枪会”也称“黄沙会”,是封建迷信组织之一,遍布十八村至石河一带的沿山村庄。彭雄司令员认为,要因势利导,动员他们抗日,扩大抗日统一战线,以防被土顽等反动势力利用,并通过请“红枪会”头目吃饭等各种方法,向他们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救国主张。国民党张里元部为扩大自己的防区,限制共产党和第一一五师的行动,早已派遣国民党费县党部书记王公武到十八村一带活动。1939年10月上旬,趁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主力去鲁中参加反顽斗争,蒙山前八路军兵力相对较少之际,“红枪会”突然发动武装暴乱。他们在尹家村、岳家村集合附近村庄的“红枪会”会徒1500余人,在尹家村逮捕了费县游击司令部特务大队干部战士10多人,又在塔佛山上将津浦支队三团一营两个班的战士下械逮捕,被捕战士大部分被杀害。接着他们又进攻安靖东山和栏马庄。彭雄司令员得到情报,即沿蒙山前东进,在柘沟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趁其立足未稳,予以反击。由第七团团长李子英带两个连,在费县游击司令部特务大队配合下进攻栏马庄,参谋长钟左带一个连和津浦支队三团团长续志先带两个连进攻尹家村,骑兵排在资邱负责牵制。彭雄司令员和县委统战部长张若林率教导队在塔佛山上指挥。当夜12时,各路同时展开进攻。“红枪会”会徒赤膊在前,国民党张里元的顽军在后,凭借坚固的围墙死命抵抗,一天激战未果。第二天夜里,指挥所与进攻尹家村的部队失去了联系,钟左带部攻入尹家村占领大寺后,反被土顽包围。彭雄亲自带一个连摸进尹家村,与进攻尹家村的部队会合,部队士气大振。拂晓,“红枪会”会徒在一面黄旗的引导下,呼喊着口号重又攻击大寺。彭雄要求集中兵力予以痛击。当扛旗的“红枪会”会徒被击倒后,其余会徒纷纷逃窜。附近几个村的“红枪会”均处于八路军的包围之中,感到处境危机,深知上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当,便派出代表与八路军讲和。彭雄委派县委统战部长张若林与他们谈判,讲明只要不反对共产党和八路军,拥护抗日,交出武器,其生命财产均受保护。在八路军军事打击和思想教育下,谈判取得成功,一场由国民党顽固派操纵的反对共产党、反对八路军的“红枪会”武装暴动被平息了。
随后,县委派出10余人的工作组进驻尹家村、岳家村、赵家村、唐家村、时家村等几个重点村开展工作。工作组组长由杜峰担任,成员从县委机关各部门抽调。工作组以尹家村、岳家村为中心,白天到各村开展工作,夜间集中到岳家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变。经过大量工作,工作组摸清了这次“红枪会”作乱是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和费县党部书记王公武共同策动的。工作组发动群众揭露张里元、王公武不抗日专制造摩擦的罪行,宣传了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唤醒了民众,团结了绝大多数“红枪会”中被蒙骗的群众。
消灭蒋沟村的“无极道”蒋沟村及武台北山峪的万山庄一带,遍布着封建组织“无极道”。其道首逐渐为蒙山北面的顽固派、原国民党蒙阴县县长郑小隐所掌握。这一带的“无极道”在道首的控制下,走向了不抗日、反对八路军的邪道。他们组织道徒阻碍八路军和抗日工作人员进村,对八路军的抗日宣传和统一战线工作进行抵制。特别是乘八路军反击日军第一次大“扫荡”之机,他们在后边施行武装骚扰,直接破坏了反“扫荡”斗争。1939年8月20日,一一五师第七团在四大队、六大队等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对蒋沟“无极道”进行武装打击,相继消灭了下关、大埠槐、孙家庄等村的反动势力,开辟了该地区。从此,县委由仲村移驻柘沟,并乘势向东开辟、发展。1939年12月,第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又平定了武台北山峪一带的“无极道”,随之县委派出工作团开辟这一地区。
洼里村战斗洼里村位于蒙山前,该村围墙又高又厚,四面都有炮楼,墙外是深沟,沟上插满了鹿砦,外围布满了铁丝网。村里“红枪会”十分猖獗,其道首是个女魔头,称为华婆子,她叫嚣“关上围门抗八路”,不仅不让八路军进村,即便是从附近路过,也要开枪射击。华婆子50来岁,双手使两把匣子枪,手下的武器都是钢枪。她还迷惑了100多名道徒。他们每天都鸣锣喝号,站岗巡逻,对抗八路军。这个“土围子”,成为揳在蒙山抗日根据地内的一颗钉子。
1939年秋,附近的地方武装曾攻打过洼里村的“红枪会”,连攻数天,没攻进村里。华婆子气焰更加嚣张,并不断骚扰附近的村庄。1940年2月,费县游击司令部召开各大队负责人会议。彭雄司令员主持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了攻打洼里的意义,要求对部队进行战前动员,搞好战斗准备。并决定由费县游击司令部二大队管友恩部攻打。
会后不久的一天夜晚,管友恩的二大队奉命把队伍集结在南夫宁村,第一一五师派在二大队工作的马政委、毛连长和陈明特派员正在做战前动员,突然“砰”的一声枪响,马政委应声倒下,接着毛连长和陈明特派员也中弹牺牲。管友恩等临阵哗变,打死八路军干部,拉着自己的队伍,逃往泗水、新泰交界处,投奔了顽军鲍峄山。由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得不中止攻打洼里村“红枪会”的战斗。
管友恩原系国民党旧镇长,手中掌握着一支武装。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进驻蒙山后,和县委共同努力,对管进行统战工作,管随机应变,表示愿意联合抗日,被第一一五师收编为费县游击司令部第二大队。管友恩部虽然接受了改编,表面上参加抗日阵线,实际上与伪顽反动势力暗中勾结。攻打洼里触到了他的痛处,于是公开叛变。
3月7日,第一一五师七团三连接受了攻打洼里“红枪会”的任务。指挥部设在华家村外高岭处,罗荣桓政委亲自到洼里村外岭头观察地形,并作了战斗部署,他要求要把教头和教徒及老百姓区别对待,以争取教育为主。洼里村对抗八路军的顽固分子是少数,多数群众是被迫胁从,为使不明真相的群众减少伤亡,三连用一个排的兵力潜伏在村东,傍晚时分,战士们先将数只公鸡沾上煤油,点燃后从围墙东北角扔进去,引起村内草垛燃烧,趁混乱之机,战士们用手雷炸开铁丝网爬进去,打开了东门,一阵机枪扫射,被挟持的群众纷纷逃散。仅剩100多名教徒守在一座教堂里负隅顽抗,七团三连集中火力将其击溃,当场打倒了40余人,活捉了几个“红枪会”的头目,其首领华婆子也被生擒。号称“铁桶”的洼里村,在八路军主力进攻下,仅用20多分钟时间就土崩瓦解。
蒙山前抗日区域形成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自1939年5月到蒙山以来,广泛发动民众抗日,帮助地方培训抗日干部,坚持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大批的地方开明士绅和旧政府人员,协助县委整编了许多地方武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打通了从马家峪经蒙山前到上冶的一条道路。这条路所经过的村庄有:马家峪、李家庄、康阜庄、西武沟、东武沟、承安庄、公家庄、蒋沟、大夫宁、杨家庙、汪家坡、黄崖、杨谢、陈家庄、郭家庄、柘沟、万寿宫、邢家庄、薄板沟、栏马庄、岐古庄、东庄、上冶等30多个。这条道路的贯通,把蒙山前的这些山庄连成一片。这片区域,热闹非凡,沿途村庄常有穿草绿色军装的八路军部队驻扎(第115师来时穿灰色军装,来到蒙山时换上了山东纵队送来的草绿色军装),路上常见到来来往往骑马的八路军和八路军的联络人员。村自卫团、抗日先锋队等抗日武装组织和群众组织在这一带村庄纷纷建立起来。这里离平邑日军大据点和滋临公路较远,又避开了仲村、柏林、卞桥等日军的小据点。在这一狭长的地带,打下了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1940年2月,随着费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第一一五师主力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经过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到1940年春夏之交,已形成了西起马家峪、东至上冶的羊山,南至滋(阳)临(沂)公路、数百个村落区域的蒙山前抗日根据地。
四、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五区抗日民主政府 1939年5月,中共费县五分区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南阳乡乡长对蒋介石消极抗战政策不满,主动辞职的机会,发动群众民选乡长,以利抗日活动的开展。县委同意这一意见,并派张振华等人组成工作组协助工作。彭雄司令员率第一一五师津浦路东支队刚到流峪,也派出工作人员协助民选政府工作。下旬,在经过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民
选大会在流峪召开。原计划是选乡长,但因为参加会议的群众遍布五区全区,不仅南阳乡,而且还有唐村、流峪、丰阳等乡的群众。于是,张振华和五分区委书记张杨及第一一五师工作人员临时商量决定,把民选南阳乡长改为民选五区区长。大会由张振华主持,采取提名举手表决通过的方式,选举诸葛子范为五区区长。五区抗日民主政府由此产生。这是蒙山前开天辟地第一个民主选举的政府。
费县联合办事处 1939年7月,在第一一五师的直接帮助下,中共费县县委在六区的李家庄(今属平邑县仲村镇)一带召开一、四、五、六区代表会议,经民主协调,决定成立费县联合办事处(又称费县一、四、五、六区联合办事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县区各级负责人。选举民主人士唐绍典为办事处主任,孙冠璧为副主任,中共代表李伯瑾任行政科长,王瑞(王润生)任财务科长,张若林任武装科长。办事处辖老费县一、四、五、六区,确定李鹤轩、马健分别为一、五区区长;续志先、唐洪林(后叛变)仍分别任四、六区区长。费县联合办事处的建立,为建立费县抗日民主政府奠定了基础。
费县抗日民主政府 国民党费县县长李长胜因1939年12月26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官流庄惨案,1940年1月29日被人民武装驱逐。为使县政不致无人主持,临、郯、费、峄边区动委会于2月16日在大夫宁村(今属平邑县保太镇)召开费县抗日各界代表大会,到会各届代表共230余人。中共鲁南三地委书记宋子成和政府部长于化琪,省“总动委会”特派员、鲁南宪政促进会三分会常委狄井芗和第一一五师政治部的樊鹏飞等,到会主持会议。会前,狄井芗等和县委领导一起召开了两个预备会议:一个是由参加选举的中共党员参加的党内会议,传达上级党委的指示和方案,介绍中共山东省委派来参选的韩文一等人的简况,以统一党内的思想;另一个会议是由共产党的代表、国民党的代表、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和各界知名人士参加的代表会议,协商和统一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知名人士的认识。
大会进行了两天。会上各地代表提出、讨论通过了13条有关费县救亡大计的议案,其中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重建县“动委会”两大议案在大会付诸实施。国民党代表王兰斋在发言中表示,在抗战建国的过程中,要始终奉行孙中山总理的“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些求得国家、民族生存的名言,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共产党代表张雄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有解放中华民族和解放世界人类的伟大任务。七七事变后,国共重新合作,中共所领导的军队都奔赴前线作战,其中包括在山东、在费县与日军进行的斗争。”他强调有人挑拨国共合作,我们一定要加以反对。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合作才能胜利,分裂只有灭亡。中国共产党不但要与国民党合作抗日,而且要合作建国。要与一切进步的国民党同志合作到底!
在与会代表的拥护支持下,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依次选出了费县县政委员会的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和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及组成人员。唐绍典、韩文一、邵子厚、王兰斋、赵仲三、马健、王一民为县政委员会委员。韩文一为县长。下设武装、财政、文教、民政四个科,樊鹏飞任武装科长,王瑞任财政科长,刘次恭任文教科长,唐绍典兼任民政科长。政府人员的组成,不仅确保了党的领导,而且也体现了抗日政权中“三三制”(1/3的共产党员,1/3的进步分子,1/3的中间分子)的原则。大会还选举了县民众动员委员会,樊鹏飞、孙冠璧、石塔先等15人为县动委会常委,樊鹏飞为动委会主任。费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也标志着蒙山前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来源/《中国共产党平邑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