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南人民反“扫荡”反“蚕食”(来源/《中国共产党平邑县历史》)

南方 发表于 2018-12-16 21:15:06

加强费南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建立费南中心县委等组织  

1940年12月6日,日军畑中联队和奉天联队共3000余人,在刘桂堂部的配合下,“扫荡”天宝山区。日伪军在天宝山区杀害百姓200多人、烧毁费南乐平庄、昌里、常庄、流峪等村庄1500多户人家的房屋。此后,日军加紧对费南抗日根据地的进犯,费南抗日斗争进入困难时期。为粉碎日军对费南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封锁,鲁南区党委决定在费南区域内增设县级党组织,以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

1942年6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民运部副部长李青带领60多人的民运工作队,开进白彦一带,建立费滕边实验县(又称鲁南实验县),辖费南县的皇崮、老山、和费滕泗(驻地在辛庄)3个区。1943年增设岳朋、郑城、山阴3个区。李青任县工委书记,刘剑任办事处主任,王韬任工委副书记,并成立了独立营,肖长桃任营长,李青兼政委。11月,在费南东部的天宝山区建立费西工委(亦称天宝工委)和费西办事处,刘子见和李鹤轩分别出任书记和主任,阎化平、孙恕之为工委委员,阎化平任费西办事处副主任,孙恕之、杨文彬分别任正副参议长。工委下辖由吾、天宝、大山、梁邱4个区。1943年3月,鲁南区党委为加强对费南地区的领导,决定成立费南中心县委,统一领导费南县委、费西工委、费滕边工委的工作,李青任中心县委书记,周南任中心县委副书记兼天宝山工委书记,王韬任费滕边工委书记。

在艰难困境中坚持抗战 

1941年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转移至滨海区,在费南只留下师教导队1000余人。加上当年春荒十分严重,军民生活相当困难,日伪顽匪趁火打劫,频繁向费南发起进攻。3月中旬驻平邑的日军100余人在刘桂堂部的配合下,突然包围流峪区直机关及区中队于龟山子。该区直机关及区中队,在马健、赵克伦、李平等人的指挥下,凭寨固守,英勇抗击,尽管日伪军曾数次施放毒气和烟幕弹,实施强攻,终未得逞。激战竟日,毙日伪数十人。马健等率部于黄昏突围,伤亡10余人。4月中旬,顽军李以锦部1000余人将白彦区机关和区中队100余人包围,区长徐景惠在战斗中牺牲,10余人突围,区中队长刘鸿锦率余部投降。5月8日国民党五十一军一一四师六八三团张本枝部和李以锦部2000余人在南马口村将费南六区机关和区中队70余人包围,在毙伤顽军50余人后,县委宣传部长张志让、区委副书记李炎等40余人壮烈牺牲,30余人被俘。5月27日,刘桂堂部及平邑伪军2000余人,将费南二区机关和区中队140余人包围于老泉崖,激战1日,区委副书记张志秀、区中队指导员唐伟等20余人牺牲,区长诸葛子范等20余人被俘,区委书记李平等40余人突围。

各区接连遭受日伪顽匪的包围袭击,又发生了逃亡叛变投敌事件,斗争激烈残酷,处境险恶艰难。5月下旬,费南县委决定将各区武装力量集中到县统一指挥。白天分散活动,夜晚集中宿营,统一斗争行动。6月中旬,环境进一步恶化,根据鲁南区党委的指示,费南县委、县政府率部转移到滕峄边七里河。费南县全部伪化。鲁南区党委组织部长魏思文在七里河召开了费南和滕峄边县委(滕东县委)联席会议,宣布区党委决定:将费南县委与滕峄边县委合并建立费滕工委,张林夫任工委书记,李子成、韩文一、马健、王力生等为委员,统一领导原费南和滕峄边两县的工作。

7月6日,为收复被日伪顽匪侵占的费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四团、五团,山东纵队第一旅一团、三团,在鲁南军区武装的配合下,发起讨伐刘桂堂部的战役。到22日,歼灭其一部,击溃李以锦部的增援。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伪、顽、匪的嚣张气焰,收复了费南抗日根据地。这时,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派山东纵队一旅一团暂留天宝山区,配合地方党政军开展恢复工作。9月,山东纵队一旅三团接替一团防务,成为长期坚持费南武装斗争的主力部队,费南的局势趋于稳定。此后,费滕工委撤销,原费南县委、县政府及县区武装返回费南。

1941年11月初,日军纠集5.3万兵力,开始了对沂蒙山区根据地进行近两个月的“铁壁合围 ”、大“扫荡”。12月上旬,驻守在天宝山区宁家圈一带的山东纵队一旅三团突围撤离后,费南抗日根据地大部被日伪军占领,仅剩下天宝山区与抱犊崮相连的狭长的一条线。

1942年春,在形势严峻,处境艰难的情况下,费南县委书记于康(1941年冬接任)、县长马健带领干部战士,坚持当地抗日斗争。4月初,县委在薄石板村召开了各区活动分子会议,号召树立对日斗争必胜的信心,克服右倾思想,采取“钻、拣、挤、赖”的对日斗争方针,针锋相对地开展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4月中旬,山东纵队一旅三团由泰泗宁地区返回费南,在费南县大队配合下,发起了小崮子战斗,攻克了母子山(南大顶),击退了刘桂堂部的进犯,迫其退缩到锅泉及日伪据点附近,费南抗日根据地得以恢复发展。

1943年1月15日,日伪军以10000余兵力,对费南县、滕峄边、费滕边、边联县进行“拉网”式“铁壁合围”大扫荡;半月之后,又在费南县的南径、官庄、白彦、关阳司、九女山、灰墩、母猪窝、青石岭等地又安设了据点。3月23日,日军再度侵占白彦,并在周围村庄修筑碉堡10余个。24日,日伪军数千人“扫荡”费南山区,皇崮区委和区中队共9名干部战士被围困在太皇崮山顶,副区长孟育民,区农救会长公浩、区中队副指导员王万立以及战士李广友、谢恒顺、谢学柱、谢洪连、陈礼赞等8人,面对蜂拥围攻的日伪军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到打光了子弹,用光了周边的石块,才壮烈跳崖,表现了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日军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的同时,推行“总力战”,加紧对根据地和边沿地区的“蚕食”。在政治方面,建立伪政权、伪组织,施行“保甲”制度、“连坐”法,发放良民证。大搞“自首”政策,妄图摧毁抗日根据地政权和各抗日群众组织。在经济方面,严格控制粮、棉、油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给制,开展三献(献金、献铜、献铁)两征(征购、征实物)运动。抛投大量伪钞、法币及伪造北海币。在文化上,进行欺骗宣传和奴化教育。至1942年底,日伪通过实施“扫荡”、“分割”、“蚕食”,使鲁南抗日根据地被分割为费南、邹东、费滕边、边联县、滕峄边5小块,相互联系十分困难,当时形容根据地的狭小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东白山,西白山,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牵”。日伪军仅安设的据点,比1941年增加了177个,达441处,平均每12个村就有一个碉堡。在边沿区和游击区,则是2里1碉,3里1堡,炮楼林立,真是天天有枪声,村村添新坟。

血战苏家崮 

 1941年11月,日军为配合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以“剿灭沂蒙地区共军,消灭其根据地”为目的,调集5.3万日军及部分伪军,由日军第十二军团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指挥,对沂蒙山区根据地进行了近两个月的“铁壁合围”大“扫荡”。 此时,鲁南天宝山区处于日伪军合围的外围。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奉命接替一团,坚持这一地区的斗争,配合鲁中抗日军民的反“扫荡”斗争,化整为零,分散活动。11月底,三团集结于天宝山区的宁家圈休整待命。山东纵队一旅三团,由原山东纵队特务一团、二团,于1941年7月在青驼寺改编组成,辖3个营、9个连及特务连、侦察连各一个,共1800余人。配有迫击炮两门,每连配有轻机枪2至3挺,步枪基本是钢枪。原特务二团团长王吉文任团长,张玉华任政委。这一时期,在平邑南部发生了著名的苏家崮战斗。

12月5日,中共山东分局党校,接受培训的400多名来自部队营级以上和地方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也从沂蒙山区转移到鲁南。上级命令三团担负分局党校及学员的掩护任务。三团当即研究决定:第三营、第一营第二连和侦察排大部分到费西泗彦、平邑西南的丰阳和城后日军据点附近活动,监视日军。以上各部统一于12月6日出发。团长王吉文、政委张玉华率团主力掩护分局党校,原定于7日晚向城后以西地区转移,并准备伏击城后、崇村出犯的日伪军。7日上午,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山东分局党校副校长萧华,从抱犊崮山区赶到三团和党校驻地宁家圈作形势报告,于是,三团主力及党校决定第二天(12月8日)再转移。

日军侦察到八路军主力转移到天宝山区宁家圈一带的情报。即刻集中6000余人的兵力,7日夜,分别由滕县、邹县、平邑、地方、铜石、费县城等据点出动,利用夜间隐蔽开进,以宁家圈为合击目标。8日拂晓,占领了晒书台、白彦、山阴、薄石板、郑城、崇圣村等地,并在常庄、桃花山布置了伏兵,防止八路军向西北方向突围。日军旅团长福田少将在晒书台设指挥所,统一指挥各部的行动。三团主力和分局党校及400多名学员,陷入了南北约5公里,东西不足8公里,主要道路都有重兵把守的日军合围圈之中。

宁家圈位于平邑南约35公里,白彦东北4公里处,是一块山间小盆地,六七个小山村错落其间,周围是不高的山岭。三团团部及一营驻盆地中央,二营驻西山口的凉水河和辛庄,分局党校驻在山岭东侧的铁里营。

7日午夜,日军分多路轻装疾进,直袭目标宁家圈。三团通信联络,仅靠徒步传递,未能及时得知日军全部行动计划,虽知日军正向自己逼近,也听到了零落的枪声,却未料到已陷入日军的重点包围之中。

8日拂晓6时,进占山阴东岭的日军1000余人,突然向凉水河发起袭击。二营六连即刻占领阵地,抗击日军,接着白彦、崇圣、郑城方向也响起了枪声,日军向三团发动了全面进攻。

战斗打响后,二营向王吉文团长报告,“城后进犯之敌约1000余人,六连正在抗击。”团首长对周围情况仍不了解,即令二营主力在凉水河坚决抗击日军,掩护团主力和党校向白彦西南方向转移。当团长王吉文、政委张玉华率担任前卫的第一连进至通往白彦的山口时,发现白彦及其东西各高地已布满了日军,向西南方向突围已不可能。西北凉水河方向战斗正激烈进行,惟东北郑城方向尚无大的动静。遂即改变决心:以第四连占领宁家圈南山及西山,阻击白彦的日军,以第一营营长徐振明率第三连跑步抢占控制宁家圈东北的重山(虫子山)阻滞日军。王吉文、张玉华和政治处主任陈晓峰率一连、特务连、四连及五连的一个排,抢占宁家圈东南高地苏家崮牵制日军。团参谋主任孙光率团直及分局党校由二营掩护向正北方向的四开山突围。10时许,突围的部队向西北急进,避开日军锋芒,从日军包围圈的空隙中突出重围,迅速向北转移。坚守在重山和凉水河的三连、六连,给进犯的日军重伤之后,也按部署随后担任后卫跟进突出包围圈。

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萧华,未随大部队行动,由二营副教导员张朝忠陪同,在日军的空隙中,越过梁邱通往白彦的大道,顺利返回抱犊崮山区。

苏家崮是一个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长形山崮,海拔498米,山顶为较平坦的开阔地。崮四周多是数十米高的陡崖峭壁,能通达崮顶的路很少。当三团一连从崮北登上崮顶前进时,日军同时从南头登上崮顶向北推进。双方在崮顶的中部遭遇,展开激战。此时苏家崮完全被日军包围。

团首长命一连两次从崮北向南冲杀受阻,而日军继续向苏家崮南头高地增援。三团所占崮顶北部较狭窄,部队难以展开作战,天时尚早,难以固守至天黑。向北突围的部队已安全突出包围,宁家圈东山及重山已被日军占领,各路日军正向苏家崮迫近,但东西两面的日军相距2公里,尚有空隙可利用,团首长当即决定迅速下山向东北方向突围。突围的顺序是五连一个排为前卫,其后是团首长率特务连、四连、一连。四连机枪班占领北山嘴,以火力压制郑城西侧小高地的日军,阻其西进。待团首长下山后,未见五连作前卫的那个排跟上来,即刻组织身边人员,由通信排长任保庆带一个班掩护,迅速向北突围。日军发现三团向北突围,于是集中兵力构成层层火力网阻击。三团的掩护兵力有限,难以压制日军。团政治部主任陈晓峰,作战参谋龙非,组织干事张凯,见习参谋张兴柞及部分战士中弹牺牲。先头部队30余人突至苏家崮以北2.5公里处的蒋家庄,从重山上下来的日军刚到该地,趁日军未及展开,冲出包围。因受日军层层拦截阻击,实在突不出去隐蔽于山沟、乱石中的,乘夜黑又突出20余人。

在苏家崮北部阻击掩护突围的四连、五连一个排及特务连的部分战士,看到山下突围人员受到日军夹击,伤亡重大,决定坚持就地抵抗。一连见四连及其他在崮顶的战士未动,于是,继续与对面的日军对峙,错过了突围时机。时至中午,山下的战斗已结束,日军集中兵力、火力向坚守在苏家崮的三团阵地实施猛烈地射击,并集结优势兵力向一连连续攻击。一连指战员依托山顶中部十几间旧房残壁,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子弹打光了,就同日军拼刺刀。经过数次反复冲杀,阵地前日军尸体成堆,一连战士大部分伤亡。下午3时许,一连和五连的那个排,还剩下30多名战士仍坚持战斗。最后,有的同日军肉搏时倒下,有的抱着日军滚下山崖,同归于尽,全部壮烈牺牲。随后,日军继续向四连冲击。四连指战员击退了日军十几次攻击后,伤亡惨重,在已无退路的情况下,仍猛烈地冲入日军阵地,大部分战士在肉搏中英勇牺牲,少数战士利用日军之空隙突出重围。

在苏家崮血战中,三团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的作战精神和优良的战斗作风,毙伤日军第十二军团独立混成旅团少将旅团长河田槌太郎以下400余人。战后,日军在郑城、白彦等地焚尸两天。三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地群众仅在苏家崮山顶及其周围就找到烈士遗体118具;另有122人失散,其中有的在突围途中牺牲,有的伤愈后归队。(来源/《中国共产党平邑县历史》)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