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作为战争的前沿,长期以来,战争对临沭农业破坏很大,群众生活极端困难。为战胜困难,支援前线,1948年2月上旬,县委在于店一带召开县区党员干部会议,开展“三查三整”运动。“三查三整”是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会议对党内组织、思想、作风不纯的现象做了过高估计,采用离开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整党,“查三辈”、“搬石头”等做法,致使一部分党员、干部受到错误处理和不应有的对待。会议之后,贯彻“精简整编,调整供给标准,清理资财”三大方案,对县区机关进行整编。通过整编,机关人员减少,对减轻群众负担、支持战争、度过春荒,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整编中由于受到唯成份论倾向影响,造成富农出身的干部思想悲观,老弱病残干部未能得到应有的照顾。5、6月间,县委对“三查三整”中的错误和整编中的偏向,开始了纠正。这次整编,临沭先后调出160名干部。同时,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从而克服了灾荒带来的严重困难,安定了群众情绪,为支前积蓄了必要的力量。
1946年12月15日至19日,我军发起宿(迁)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六十九师师部及3个半旅2万余人。为支援该战役,包括临沭县在内的滨海区,出动民工24000余人,担架7000多副,数千辆大小车赶运粮食1000多万斤。战役后,我军主力逐渐北移,山东成为华东地区的主战场。12月下旬,新四军数万人进驻临沭,临沭人民热烈劳军。县商会组织油、盐、肉、蔬菜供应站,号召商人献金支援部队,仅钟山、沂东、苍山3个区即献金184万元。此后至1947年间,驻临沭县的野战部队经常达到数万人。
1946年12月下旬,根据滨海地委、滨海专署指示,临沭县与莒南、莒县、日照4个县组织常备担架1000副、小车400辆、挑子200副,按常备民工编制就绪,于1947年1月2日前,临沭与莒南到郯城县红花埠待命,支援鲁南战役。同时动员群众4000人,与滨海区数县群众一起,对陇海铁路实行大破袭,扒毁了新沂至牛山之间的铁路数十里。1947年1月2日至20日,山东、华中野战军在陈毅等指挥下,集中27个团的兵力,于卞庄、峄县、枣庄地区对敌实行包围进攻,历时18天,全歼敌整编二十六师、五十一师及第一快速纵队共49400余人,收复了自1946年1月13日停战令后被蒋军侵占的鲁南解放区的大部。战役中,临沭县商人献金615.2万元支援前线,全县有一半多于部以及1万多民工,在县长汲书田的带领下,支援前线。战役胜利后,临沭担架团被评为“模范担架队”,记集体二等功,并奖励步枪20支,子弹500发。
1947年1月27日,华中民主联军郝鹏举部叛变,新四军敌工部部长、驻郝部联络代表朱克靖惨遭杀害。蒋介石委任郝鹏举为第四十二集团军司令兼鲁南绥靖区司令,郝部随即向鲁南解放区发动进攻。2月6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在白塔埠发起讨郝战役,至7日黄昏结束战斗,歼灭郝部2个师及1个军部共6000余人,生俘郝鹏举。临沭县担架团3000余人,在禚绍南、陈明远的带领下,参加了支前工作。
1947年2月20日至23日,华东野战军集中64个团的兵力,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发起莱芜战役,全歼国民党李仙洲部2个军J7个师共56000余人,生俘敌中将副司令李仙洲。临沭县担架团1500余人,在王新宇、武同峙、陈明远带领下,支援莱芜战役。战役后,华野一部回临沭休整,县商会在各区设蔬菜供应站,组织商人四处采购油、盐、肉、干菜、花生米等,保证了部队食物的供应,受到部队的好评。
据1947年3月27日《滨海支前简述》记载,2月至3月,临沭县支前计有:大车35辆,小车1000辆,担架4050副,挑夫2000人,子弟兵团9090人,支前总人数为35160人,春节期间慰问部队共用肥猪195头。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孟良崮战役,经过3昼夜激战,全歼国民党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并击退其他5个师的增援,共歼敌32000多人。战役中,临沭县民工1000与余人参加了支前。
1948年2月,临沭有百余名干部支援中原地区。
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发动群众支援前线成为临沭县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至24日解放济南,全歼国民党军队10.4万余人(其余2万人起义),活捉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济南战役的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临沭担架团参加了战役的支前工作。同时,为配合济南战役,在鲁中南军区统一部署下,临沭地方武装与滨海一团展开了攻势作战,南攻大湖,北攻李家庄,切断了敌军南北交通,钳制了临沂及以南敌人的进攻。
1948年10月下旬,为支援即将开始的淮海战役,临沭县委确定以战争动员及支前工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重新组织了县支前指挥部,由单永和负责,调集400余名干部参加支前领导工作,要求:以扩大宣传秋季攻势胜利为中心,进行形势教育和战争动员;加强对粮食部门的领导,确保粮食供应;动员组织民力,以备战时之需;赶修公路、桥梁,以保证军事交通畅通无阻;加强防特,保证战时后方的治安稳定。并先后组织了两个常备担架团,共5000余人:一团由刘乃哲任团长,车家瑞任政委;二团由王清哲任团长,曹伯章任政委。同时在全县掀起参军热潮,至1949年1月,全县有1489人参军,其中到主力部队去的1106人。热烈欢迎参加淮海战役的部队进驻临沭县,组织全县人民劳军:以大兴区为例,某部在该区共驻27天,该区即供应部队熟食和粮食达300余万斤。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淮海战役期间,临沭人民以“砸锅卖铁,支援淮海战役”的决心,全力以赴支援前线,做到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全部参加支前指挥部工作,每区只留区委书记、文书、妇女主任3人主持工作;全县村内青壮年全部到前线支前,他们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随军出征,夜以继日地为部队运送给养、弹药和抢救伤员;全县老年人、妇女、儿童在后方碾米磨面,做军鞋,昼夜不停。最值得一提的是,临沭支前民工视伤员为亲人,自己宁愿不吃不喝,也要买白糖、鸡蛋给伤病人吃;临沭镇高湖村的高佃三,在用担架转运伤员时,发现一名伤员因肾部受伤尿不出尿,生命垂危,他顾不上脏臭,放下担架,用嘴吸,直到把这名伤员身内的血、脓吸净为止,为这名伤员解除了痛苦,也为抢救这名伤员赢得了时间。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全县共设民站13处,粮站8处,出动担架团两个,常备民工5068人;长途运粮、修路等动用民工55000余人,小车16700余辆;加工粮食1170万斤,做军鞋23500双。1949年1月上旬,为使陇海路东段全部通车,全县群众在县委领导下,积极筹集运输枕木,抢修陇海铁路。21日,支援淮海战役的临沭担架团胜利归来,60%的民工被评为支前功臣。担架团在转运中主动协助医院安置伤员,华野四院赠“人民功臣,光荣无比”的锦旗一面。
1949年1月中旬,即淮海战役胜利不久,临沭县于2月底完成了承做军鞋20000双的任务。
1949年2月中旬,临沭、莒南、竹庭(赣榆)、日照等6县民兵组成华东子弟兵团第十六团,随军南下支前。临沭县由青云、岌山2区派出400余人,被编为第三营第九连、第十二连。他们参加了渡江战役、苏州战役、上海战役和福州、厦门、漳州等战役,1950年2月荣归。
淮海战役结束后,山东省分区委委员以上支前干部,奉命到临沭县沂东区陈家埠一带集训,准备渡江。春节后南下,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9月又随军挺进西南地区,分配到四川省开辟新区工作。临沭的干部有刘乃哲、赵次庸、韩征瑞等20余人。1949年2月1日,鲁中南区党委发出《关于执行华东局准备一万五千名干部外调的指示》,确定滨海地区抽调1套地级、7套县委级、70套分区委级干部,准备随军南下开辟新解放区工作。为迅速完成这一任务,地委召开各县主要负责人会议,谷牧在会上作了形势报告,要求各级干部做好南下的思想准备。中旬,临沭县南下干部抽调完毕。16日,县委在夏庄召开大会,欢送南下干部。临沭县抽调的干部是一套县委级、10套分区委级计84人,南下时组成一个中队,由侯希如任书记,张洪云任中队长兼支部副书记,吴书福、刘广汉任支部委员。到达浙江后,分配到天台县。其中,临沭县委书记王健英亦在南下队伍之列。
开国大典之时,中共临沭县委、县政府也在驻地夏庄召开盛大的庆祝大会,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临沭一带从1931年夏有党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临沭党组织走过了18年的光辉历程。在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指引下,临沭县党组织高举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旗帜,率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为实现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在整个革命年代,仅有30万人口的临沭县,就有1万多人参军,500名干部支援新区建设,2000余名烈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