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界首市(整理/杨民清)

柴进 发表于 2019-06-03 20:01:03

1947年10月,豫皖苏行署决定建立界首市。最初,界首市隶属于沈鹿淮县,1948年5月,豫皖苏行署迁驻界首附近,为加强界首工作,决定县市分开,界首市直属行署管理,由新组建的沙河工委领导。1949年3月,豫皖苏建制撤销,界首市划归安徽省,属中共阜阳地委领导,直至1953年9月撤市划县,界首市建制亦随之撤销。

一、武装斗争

为坚持界首,保卫人民政权,1947年10月,在中共沈太鹿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界首市大队,共两个中队12个班120余人,市大队长李遂成、大队副陈好朋,大队政委先后由乔道三、齐世钦兼任。第一中队长何桢、第二中队长李远康,另有黄桥、刘兴两个区中队,也属市大队建制,与市大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当时,界首周围还很不稳定,土顽势力相当大,比如:光武庙恶霸地主王法纪,有三四百武装力量,红山庙地主高子节有三、四百人马,东北段敬斋有两千余人,西南张洪亮(国民党沈丘县保安大队长)、芦之壁(国民党沈丘县县长)也有两千余人,东南陈化雨有三四百人,此外还有毛新友、卜汉生、阎锷轩等土顽势力,总之界首周围有12股万余人的反动武装,这些人到处为非作歹,抢杀掳掠,不断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袭扰、摧残,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纸店区恶霸唐二,利用土改时有侵犯中农利益现象,纠合一批地主、富农,煽动部分中农、佃户两千余人,进行暴乱,四方反动势力也起而响应。

在这种形势下,界首市、区武装力量在沈太鹿县大队的配合下,采取“游击坚持”的方针,白天隐藏,夜间行动,故意虚张声势,选择有利时机,对小股敌人进行突然袭击,猛打穷追,力求全歼,同时结合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保存实力,养精蓄锐,在政策上讲求打击少数,争取多数,达到消灭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几次主要战斗的情况是这样的:

首先是纸店解围。土顽唐二纠合王法纪、张洪亮等匪部包围我纸店区政府驻地大王庄,我副区长童练、区政委王宪岑等情势危急,难以走脱。市大队闻讯后,在乔道三的率领下,配合沈鹿淮县大队立即前往参加战斗,持续4小时,将敌击溃,毙伤敌40余名,我仅伤一人,并救出纸店区的同志。接着,市大队与纸店区、闸子区、黄桥区等区队会合,对土顽进行清剿。一方面到各庄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唐二、王法纪、张洪亮、段敬斋等土顽的罪状,教育群众,争取匪众,瓦解敌人;另一方面从军事上打击敌人,先后在孙寨、杨集、界首、徐公庄等地与敌遭遇,并将敌击溃。12月,我市大队、县大队在光武庙与太和县县长徐子佩率领的4个区队会合,南下出击大徐寨,狠狠地打击了敌人,消灭敌大部,敌仅有60余名扑沙河南逃。

这以后有半月时间,战斗5次,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接着国民党新五军七十五师尾追由粟裕率领的华野总部经界首向西北去,市大队转移至槐店。之后,县、市大队奔袭唐二匪部,俘敌百余名,毙敌15名,缴枪百余支,残敌逃窜光武庙,我又跟踪追至,将敌围困在小王寨,因地形不利未能获胜,我即转移至杨集,休整三天到界首,恰遇华野总部派来两个连,与界首县大队、界首市大队会合过元旦,正式宣布界首支队成立,由马捷任支队长,县委书记吴忠培兼任支队政委,乔加钦任专职副政委。

1948年元月2日,国民党新五军七十五师由北南来,界首支队转移至于长营。当晚,我侦察排与敌两个连遭遇,战斗两小时,敌不战向西北方向逃去。翌日拂晓,界首支队分兵合击老王寨之段敬斋、唐二、王法纪等匪部,激战3小时,俘敌300余,毙敌10余名,我仅伤一人,市大队回师界首,遇阎锷轩(原界首镇镇长)匪部召开商民大会,摊派粮款,我当即发起攻击,毙敌7名,得战马4匹,我无伤亡,敌扑沙河逃跑。自此,武装的敌人不敢再到界首城。

界首支队成立后,把“游击坚持”的方针改为主动进攻敌人创造条件各个击破的方针,积极寻机歼灭界首境内的土顽力量,为巩固新政权而驰骋战斗。1948年2月,采取武装进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办法,消灭了临泉、太和之间一些地主武装纠集一起组成的“沙南联庄会”。3月,又配合华野十一纵主力攻打太和,经4小时激战,全歼太和敌人,并彻底消灭在界首境内为非作歹的段敬斋匪部。从此界首局势稳定下来。

5月以后,界首支队奉命在二分区范围内机动作战,寻歼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搞好界首市的治安工作,除加强市公安局干部力量外,又从市大队中抽出50余名战士,组成“市公安队”,先后由赵凯、黄树勤、张友振任指导员,曹君任队长,王怀明任队副。这时,界首市政府根据上级指示采取政治瓦解为主的方针,向土匪武装以及国民党军政下层人员,宣传党的政策,号召他们坦白自首,登记悔过。政府允其取保回家,安分守己地经商或务农。这些政策有力地分化了敌人,使小股土顽不打自解。1978年春,不到半月时间,唐二匪部有60多人来政府登记悔过。5—8月,界首周围有126名土顽向政府投诚,9月份则有4股土顽变成散匪,减少了剿匪的阻力。

由于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直到建国前夕,界首市的局势一直很稳定。

二、政权建设

界首市开辟之初,干部少,机构不健全,仅乔道三市长带着通讯员、马夫来的。后来罗克、戴洪烈相继来到,他们在华野部队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政权建设工作,做了几件事:一是挂出市政府牌子——“豫皖苏边区界首市人民民主政府”,在民主街北头的一所房子里办公。二是贴出进城安民告示,宣传党的政策,稳定社会秩序。三是主动向上级要求调配干部,组建市政府和黄桥区、刘兴区等政权机构。四是发放各种救济物资,帮助贫苦市民就业,制止乱哄抢,乱没收现象,团结基本群众,针对敌人的造谣破坏,市政府还召开各种会议,张贴布告,反复宣传我党在新区的各项政策,工作稳妥扎实。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豫皖苏区党委决定增派干部,加强界首市的工作。1948年3月,界首市从界首县中划出,由沙河工委领导,一度成为豫皖苏行署直接管理的城市。由中共沙河工委张柏园兼任中共界首市委书记,同时组建市委会,委员还有乔道三、潘晓光。7月,张柏园调任中原大学教务长,由豫皖苏区保卫部长盛北光任沙河工委书记兼界首市委书记。市委委员增至5人,有:盛北光、乔道三、潘晓光、戴洪烈、赵超。8月,王正调来任市委副书记,11月,曹川林任市委委员。1949年3月,豫皖苏建制撤销,界首市改由皖北阜阳地委领导,盛北光、戴洪烈调出,由乔道三任市委书记。7月,王正调阜阳工作,曲刘道诚任市委副书记。

市委内设机构:

1948年5月建立市委机关,由沈超任市委秘书。8月,沈超调出,先后由侯建华、何风、周先绍任市委秘书。

同年7月建立市委组织部,由赵超任部长。11月建立市委宣传部,由曹川林任部长。

1949年8月,市政府成立党组,由乔道三、潘晓光、齐世钦、张兴、甘建中五人组成,乔道三任党组书记。

市政府内设机构:

市政府秘书最初由罗克代理。1947年12月初,齐世钦调来专任秘书。

财粮科于1947年10月建立,罗克任科长。1949年3月,王毅文接任科长。

工商税务局建立于1947年10月,由戴洪烈任局长。1948年3月,寇丰天调任副局长。8月,陈国照任副局长。1949年2月,戴洪烈调离,寇丰天代理局长,提升张兴为副局长。4月,免去寇丰天代局长职务,李建华任局长。

公安局建立于1947年12月,潘晓光任局长。

司法科于1948年初设立,开始没有科长,由高明负责。7月,张大之调来任科长。

中州农民银行界首支行于1948年3月设立,寇丰天任经理。1949年5月,寇调离,甘建中任经理。

民政科设立于1948年上半年,开始无科长,由科员董虹负责,后由夏纯圣任副科长。

文教科设立于1948年,开始无科长,由史波负责。1949年2月,史波任副科长,同年7月又升任科长。

交通站设立于1948年7月,朱峰任站长,后改为邮电局,由刘清溪任局长。

此外,为了加强财政收入,搞好支前工作和文化教育,还建立了豫丰贸易公司、烟厂、鞋厂、界首中学、卫生所、一小、二小、民教馆、新华书店等企事业单位,这里姑不赘述。

区级政权组织:

1947年10月,界首市管辖的只有两个区:黄桥区和刘兴区。

黄桥区由徐守政任区长,刘兴区由王立善任区长。1948年3月,为加强界首市的工作,调孙延岑任刘兴区(一区)区委书记,高明任副区长,不久孙延岑调离,林培均任区长。

1948年7月,上级又配备一批干部,遂将黄桥区划归界首县建制,并在河北岸建立皂庙区(二区)和界首区(三区),皂庙区由张永忠任区委书记兼区长。1949年4月,改由史波任区长。界首区由刘善修任区委书记兼区长。

群众组织建设:

工会:市政府建立后即发动群众,建立了码头工会、浴业工会、渡船工会及贫苦市民联合会等群众组织,选举了正副会长。由于敌我拉锯的形势,工会负责人均遭敌人摧残。1949年1月,市委决定成立“市工会筹备处”,由晏万新任主任。同年7月,召开第一次职工代表会,成立了“职工联合会”,亦称“界首市总工会”,由张永忠任主任,林玉璋任组织部长,周晓任宣传部长。据1949年11月统计,全市共有工会会员1873人。

妇联会:1949年初,市委决定成立市委妇女运动委员会,由赵超任书记。同年2月成立“市妇女联合会筹备处”,由何风任副主任。同年七、八月间召开界首市妇女代表会,正式成立“界首市妇女联合会”。周先绍任主任,何风任副主任。据1949年11月统计,妇会会员共1150人。

青年团:1948年11月,市委决定成立市青年运动委员会,由曹川林任书记。首先在界首中学搞建团试点工作。1949年5月,中央召开青年团工作会议后,由侯建华负责筹建界首市新民主主义青年团。7月,市委决定曹川林兼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界首市委书记,委员有:侯建华、史波、周先绍。据1949年11月统计,共发展新青年团员350人,在新青团的领导下,在各学校组织儿童团,到1949年11月,儿童团员已达880人。

三、发展工商业

界首市成立初期,由于对党的工商业政策的界限不清,曾造成一时混乱。原先三分区部队在这里错没收5户私营工商业者的财产。l947年10月,华野六纵成立“惩罚委员会”(由叶处长负责),在界首市除没收汤恩伯、何柱国开办的一些商行外,还没收23家私营工商业者的财产。工商界顾虑重重,转移、抽逃资金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工商业户关门停业,造成许多工人、店员失业,生活无着,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1948年,界首市委根据党的“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经营不受侵犯”的政策和华野总部关于要搞清什么是“官僚资本”,错没收的应“坚决纠正”的精神,召开会议,宣传解释,赔礼道歉。后来六纵来信表示坚决退赔。9月下旬,市政府对退赔工作予以落实,错没收的共计28户,根据没收的财产数量,按照实际情况合理作价,全部作了退赔,共计折合中州钞票124万元。由于市政府决心大,政策明确,从而促进了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对于恢复和发展工商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观点,市委领导非常明确。他们遵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的指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新区城市政策。那时,界首几乎没有象样的工业,市委从实际出发,组织居民恢复扩建和新建了大众烟厂、毛巾厂、鞋厂、榨油厂、面粉厂、铁工厂、麻袋厂等一批工厂,发展一些小型的手工业。同时对私营企业采取保护和帮助发展的政策,指导他们作出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根据“劳资两利”的原则,实行多级工资制度和奖励工资制度,做到厂方获得一定利润,工人亦能得到一定数额的工资,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市政府还大力发展商业,开展城乡物资交流,稳定物价,活跃市场。国营豫丰贸易公司和百货商店在解决人民生活用品,满足军用物资需要,为解放战争积累资金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政府保护私营企业的恢复和发展,各种商行、粮行、盐行以及餐馆、浴池、剧院等纷纷活跃起来,形势大为好转。

1948年秋冬,鞋厂已发展到三个,日产鞋子5000双,政府协同军队后勤部门在抗日胜利纪念碑西边设立收鞋店,以一等鞋每双16斤小麦,二等鞋13斤小麦,三等鞋7斤小麦的价格进行收购,保证了生产者的利益,供应军鞋又支援了解放战争。1948年春,界首市只剩下一个织布厂,4部织布机,由于市政府正确执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到1948年秋,界首市已有8家织布厂,21部织布机。据统计1948年秋,复业者已达2507家。

界首市工商业繁荣兴旺,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也使沙河一线各专县的经济工作更加活跃。当时界首市来往船只很多,吞吐量很大,京广杂货和军用物资都能源源不断的运来,本地的土特产也能及时倾销出去。据统计,1948年8月,河下停留船舶达到546只。

1949年春荒,界首市场相对萧条,部分工人失业,生活困难的居民增多。政府组织生产救灾,建立生产委员会、水利委员会、工业生产促进会等,带领群众修河坝、整街道、挖阴沟、做军鞋,结合银行贷款,组织生产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相对地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据当时统计:自1948年6月至1949年10月,共贷给工业方面737户,计中州钞13135800元,贷给商业方面219户,计中州钞8973500元,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非浅。

四、支前工作

1948年,全国解放战争迅速向前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解放事业,各地都加强支援前线的工作,界首市亦不例外。在我军攻打阜阳时,界首市即按照上级布署,组织担架队,前去支援。10月,市委市政府根据上级指示,向全市人民发出了支援淮海战役的号召,并以中共界首市委为领导,成立支前大队部,指挥支前运动在大街小巷利用一切宣传工具,普遍发动群众,组织磨面、征粮、运输、做鞋等项支前任务。界首中学的学生在支前运动的影响下,也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支前,纷纷表示:“为了淮海战役胜利,冻几天也没啥”经市委批准,以年龄较大的学生130名组成了界中支前工作队,开赴前线,其余百余名学生组成秋征工作队,在后方搞征粮和运输工作,直接为前线服务。前方后方支援大军互相影响,开展竞赛,前方提出了“爱护伤员,不完成任务决不回来”的口号,后方保证完成供应各项物资的任务。界中支前工作队由徐子佩副处长(豫皖苏行署教育处)、曹川林主任带领,开到设在亳州城关镇的支前司令部,在司令员李国厚、副司令员陈岸的领导下,做各项支前的具体工作,如发放棉衣、维修公路、组织战备物资供应等,历时100天。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界首支前工作队返校后,又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一部分学生参加了南下大队,随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另一部分则参加了党政各项工作。

淮海战役开始不久,国民党黄维兵团在蒋介石的指令下,由平汉路东窜,企图援救被我围困在徐州以东的国民党部队,路经息县在洪河沿岸受到我豫皖苏军区部队的阻击。1948年11月14日,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带着一个骑兵班来到界首市政府,向市委布置任务:为推延黄维部的进攻时间,拟以阜阳颍河渡口再次阻击黄维。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界首市委立即行动,在天黑前完成三项紧急任务:一是马上派人,组织河下渡船,连夜把部队运到阜阳;二是动员市民天黑前准备好熟食(干粮)若干斤;三是派可靠人员给阻击部队送信,让部队先在沈丘一带休息,黄昏时赶到界首渡口……。界首市委市政府按张国华司令员的指示,除派齐世钦秘书前往沈丘方向送信以外,全力以赴地准备船只与干粮,街上河下,河南河北忙成一团,当日就集中了一百多只船和几千斤馒头、大饼、锅盔和干粮。天黑前,我阻击部队赶到界首,随即登上木船,喝着热水,吃着干粮,边休息,边顺风顺水连夜东去。第二天晨,赶到颍河渡口,以精力充沛的部队面对疲于奔命之敌,展开了颖河上的阻击战,阻滞了黄维兵团东进的时间,为我军全歼黄伯韬兵团,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赢得了时间,为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淮海战役胜利后,党中央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界首市委根据上级党委指示,于1949年3月8日召开了工人、学生、机关干部、市民、商人、船民及郊区农民一千余人的大会,由市委书记乔道三等负责同志作支援渡江战役的动员报告。会后,市委成立了支援渡江战役的指挥机构。各阶层人民纷纷响应,积极报名参加支前。这主要表现在:(1)动员了一百多只船,一百五十多名水手,负责运送物资和人员南下;(2)审查批准数十名界首中学学生参加渡江南下大队,其余学生在后方搞支前运动;(3)从界首市抽出一批干部,如罗克、孙延岑等南下,做开辟新区工作;(4)在地方政权巩固,局势稳定的基础上,界首支队五百余名战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3月13日,界首市支前大队誓师南下,沙河两岸人山人海,五色彩旗迎风飘扬,高呼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正式出发了。当支援渡江大队胜利完成任务,即在江边开了庆功大会,发了奖品,归来后,又受到界首市党政干部和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欢迎。

五、统战工作

界首市非常重视统战工作。

在界首市建立初期,地方土顽袭扰。市委负责同志很注意团结地方上有影响的王立善、陈好朋等人,组织起一支武装力量,采取“游击坚持”的方针,与土顽进行斗争。王立善带领刘兴区队转战到黄庄一带,协助泉阳县大队,消灭了土顽陈化雨100多人,解除了民愤,陈好朋自担任了市大队副以后,打仗勇敢,冲锋在前,并只身赴唐二匪部,劝说匪众缴械投降。经陈好朋的争取,匪众大部脱离唐二,自动回家,从此界首市西北安定下来。

1948年春夏之交,游击局面结束,市委市政府可以在城里工作了,于是又结识了医药界的孟钦若、周捷三;工商界的袁子云、宋怀章、蔡仲品;教育界的贺升平、董种珊、段超群、朱翔和;文艺界的徐玉琴、张风云;回民界的马慈甫、魏了团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孙青山、李嵩山等。通过他们,团结好界首各阶层人士,征询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界首市工作。对从界首外迁外逃的工商业者如杨铸九、紫金堂等,也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解除顾虑,动员他们回来开业经营。

召开各界代表会,是市委做好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形式。1949年1月,淮海战役获得彻底胜利,为了宣传革命形势,动员支援渡江战役,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市委于16号在中州剧场召开了界首市各界代表座谈会。市委书记盛北光作了报告。他对世界局势和中国局势作了详尽的分析,对界首人民当前和今后的任务作了阐述,并且就成立中原区人民政府一事,提交代表们讨论。代表们都一致拥护盛北光的报告,拥护成立中原区人民政府,并推选邓子恢、吴芝圃、李一清、许子威、刘子厚等五人组成中原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这次会议,对于澄清界首一些人的糊涂认识,正确分析形势,支援解放战争,夺取革命的彻底胜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9月下旬,市委决定召开界首市各界代表大会,总结两年来政府工作的经验教训,征求各阶层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以期把工作做得更好。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作了妥善分工,刘道诫负责大会筹备,赵超、潘晓光负责代表选举、审查和掌握,曹川林负责宣传动员,乔道三准备材料作报告。市委决定由19名委员组成各界代表会筹备委员会,由乔道三、贺升平分任正、副主任,负责会议的筹备工作。

10月2日上午,代表会议正式召开,开幕式后由乔道三作《两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下午与翌日讨论报告,酝酿提案。4日上午选举,下午总结与闭幕式。会议开得隆重而热烈,与会代表心情舒畅,畅所欲言。会议对动员全市备界人民同心同德,稳定社会秩序,搞好经济建设,繁荣界首经济,起到很好的作用。

六、组织工作

1948年底,界首市已有干部223人,各级机构的干部基本配齐。1949年10月,界首市共有干部296人(其中包括杂务人员148人),基本上形成了一支分布在界首市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及工交财贸等各条战线上的阵容比较整齐的干部队伍。这个时期的干部有三个来源:一是上级派来的,即外来干部,这是界首市干部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二是动员挺进大别山掉队的同志参加地方工作。三是从地方上吸收的一部分干部和留用人员。

在党的纪律方面是很严格的。界首市的干部大多数是好的,也有极少数干部贪污腐化、敲榨勒索、吸食毒品、蜕化变质,造成极坏影响。如×××、×××、×××、×××等人犯有贪污腐化等罪行,受到严肃处理。根据党中央指示,为解决党内存在的这种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于1948年3、4月间,开展“三查三整”,运动(即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通过学习,全体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1948年秋,市委对干部教育问题还做了专门研究,决定成立学委会,制定学习制度,坚持了经常学习。

党组织的发展。开辟之初,界首市只有三个党员,以后虽调来一些党员干部,但未建党的组织,党的工作由中共界首县委管理。1948年2月,建立市政府党支部,党员37人,党的核心开始形成,但由于当时处于敌我拉锯的局面,斗争相当艰巨,党组织发展工作不快。5月,中共界首市委建立,市县分开,界首市委由中共沙河工委领导,界首市的局面也开始稳定下来。1948年11月统计数,全市共建7个支部,129名党员。1949年春,市委已在工人、贫民和贫苦知识分子中培养了大批积极分子,并在他们中间发展党员。4月,举办第一期职工训练班,共训练92人。通过培养教育,发展29名优秀分子入党,成立第一个工人党支部。7月,市委根据形势的发展,改变了建党方式,按照党章规定,在工人、贫雇农、中农和贫苦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为加强党的力量,8月19日,成立市政府党组,由乔道三、潘晓光、齐世钦、张兴、甘建中五人组成。9月16日,市委组织部长作了组织形势讲话,确定了有关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到此,党的力量得到巩固和加强。

据1948年《界首十月份总结报告》统计:界首市党组织情况如下表:

  市委会(包括工、青、妇) 市政府(交通、二、三区、界中、汽车站) 公安局、派出所 公安队 银行支公司 工商局 一区 工人 合计 

支部数 1 1 1 1 1 1 1 4 11 

小组数 2 2 3 6 1 2 1 8 25 

党员数 14 13 17 26 7 8 5 38 128 

说明                   

七、宣教工作

宣传工作。界首市建立伊始,特别抓了宣传工作,召开各种会议、张贴各种公告,突出宣传党在新区的各项政策:

(一)对汉奸伪军,除罪大恶极者外,一般成员应登记自首,交出武器,政府给予宽大处理;其他商民人等,各安其业,政府予以保护,任何人不得隐藏汉奸伪军,不得转让武器。

(二)军事时期实行革命秩序,任何人都应遵守民主的革命秩序,安分守己,不事捣乱,如有胆敢捣乱者,以破坏秩序论罪。

(三)救济难民,取消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实行合理负担,对于农业税、烟酒税、工商营业税、出入口税等应依照政策,坚持征收。

(四)没收官僚资本。对于大汉奸、伪军头子、特务组织、伪县政府党部的财产要没收,属于个人财物,即使是国民党员的,也不能任意没收,政府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五)鼓励工商业照常开工和营业,平稳物价,政府和军队购买商品要照价付款,征用要给手续,实行公买公卖。

(六)宣布实行以冀钞为豫皖苏边区的本位币,伪法币限期暂时流通。

(七)政府保护:①公共建筑;②古墓、文库;③图书馆;④民教馆;⑤学校、仪器、标本;⑥公房、营监、公所、医院等。

(八)政府应接收敌伪机关,对伪县长、财政科长、税务局长等,采取不杀政策,促其坦白交待。

(九)对于缴获的武器、军用品、金银货币、粮食、日用品等物资成立党政军收集物资专门委员会进行分配,分配原则是:①军用的归军队,政府用的归政府;②要讲团结,不搞私分;③抽出一部分奖励军队,最多不超过20%,其他作财政收入,支援解放战争。

1949年3、4月间,市委决定成立对外宣传委员会,由宣传部牵头,教育科、职工会、妇联会、党总支等单位抽人参加,并建立党委对文字宣传工作的管理审查制度,如标语、歌词、通讯、稿件等,都需经过党委审查后方能使用。十八军组建后,部分部队和支前船工自界首南下,市委组织群众热烈欢送,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戏院、游戏场等宣传手段,搞得热火朝天,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教育工作。1948年6月25日,豫皖苏区党委在界首市召开全区“中小学教育研究会”,提高对新解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研究新区教育的方针、原则、学制、教材等重要问题。会后,市委即成立教育科,并创办“豫皖苏边区界首中学”,先后开办一小和二小。界首市教育事业得到很好的发展。

界首中学由乔道三市长兼任校长,贺升平任副校长,教导主任董种珊,总务主任胡仰泽,学校党的工作由曹川林负责。学校有教职工42人。自1948年8月到1949年10月,两期共培训学生1157名,其中从学校参加工作的352人。

民教馆。建立于1948年秋,由徐建华负责,民教馆的任务是把收听到的新闻、党的方针政策和市政府的规定,用墙报、黑板报的形式公布出来,晓喻群众。后来,民教馆又配合宣传部抓剧团的改造,主要是整顿组织、审查剧目、编排新戏、解决剧团的实际问题。当时的翻身剧团、中原剧团、大众剧团、工人业余剧团和青年文工队,经整顿教育后都能摒弃封建糟粕,演出内容较健康的戏剧,起到了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作用。

1949年还建立了新华书店,由刘秉正、杨景亮二同志负责。它在供应革命理论和文化科学书籍、中小学教材、宣传革命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杨民清整理)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