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铁道游击队队员掠影》拍摄体会(文/摄影师王飞龙)

Admin 发表于 2019-06-14 16:54:29

未标题-1.jpg

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从刘知侠的小说到电影、电视剧,整整传颂了半个多世纪,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但小说和电影毕竟都是作家、艺术家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出来的艺术形象。我作为一名党报的摄影记者,深知摄影才能真实、生动、形象地表现历史记者现实。于是我从1996年开始,与同事寻文波同志一起,踏上了寻访铁道游击队队员的征途,用三年的时间,采访拍摄了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四十多位铁道游击队员,并在2001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铁道游击队队员掠影》大型画册。

    在三年的采访拍摄过程中本人体会颇深:

    一、必须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

    通过人物神态的典型瞬间,刻画人物内在的性格特点,是现场人物肖像摄影的最高要求。这是我在拍摄铁道游击队员时刻意追寻的。

    在拍摄游击队英雄人物徐广海时,开始时我与他轻松地交谈。当他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情景,顿时充满了激情,好像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在拍摄时特别注重抓取反映他人物性格的瞬间,从照片中依稀可见他年轻时的勇猛。

    东方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毅先生对此给予了较高评价,他在一篇文章中说:从《铁道游击队队员掠影》画册的许多作品中我感觉到了摄影大师尤素福•卡什的一些影子。

    小说《铁道游击队》中李政原型之一的郑惕将军,曾任二炮副司令员,如何表现好这位有勇有谋的将军形象呢?拍摄前心里还真没有底。

    当我们来到郑惕将军家里采访时,他己在门口等候,他性格和蔼、平易近人,像老相识一样拉起了家常,接触两个多小时,也拍摄了很多底片,但一直没有找到感觉。后来谈起当年在铁道线上与敌人周旋,在沙沟镇如何与敌人谈判时,他镜片后面的目光变得冷峻起来,这时我迅速举起相机连拍两张,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瞬间。后来从近百张郑惕将军的底片中,选择了这两张中的其中一张使用,因为它较好地表现了将军的风采。

    二、必须注重环境的交代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铁道游击队员有的成了将军,有的成了普通的工人、农民。他们是生活在城市里,还是居住在乡村,他们有什么喜好等等,只有通过对他们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拍摄来反映。

    铁道队员程怀玉,人称“二愣子”,解放后成了一名普通农民,再后来他当上了村头铁路的护路员。见到他时,他正手拿铁锨在铁道上寻查,我便以铁路作为背景拍摄了程怀玉的工作情况,从他的装束,从他沧桑的面容上表现他生活的艰辛,更从环境交代上表现出了他从当年扒铁路到解放后护铁路的戏剧性人生。

    定居杭州市的赵若华是铁道游击队的第四任政委,离休前曾任杭州市下城区副区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获过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他虽然在南方定居多年,但是北方人的性格丝毫未变。住在城里的居室套房,周围环境没有特点.这给拍摄带来了难度,我们在两天内去了赵老家多次,每次都用较长的时间座谈采访和观察,以便找到最佳的拍摄切入点。第三天上午,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又来到赵老家,几个房间已去过多次,赵老的卧室通向阳台,我无意中走了过去,到阳台一看我吃了一惊,全封闭的阳台原来是赵老的另一天地,是他经常学习休息的地方,一个旧的藤编躺椅放在中间,普通方凳上放着棉垫,用来放脚休息,小桌上、窗台上摆满了报纸、书箱、眼镜、放大镜、药瓶、茶杯等等。我喜出望外,当他聚精会神看杂志的时候,拍摄了属于赵老自己的真实的生活环境照片。

    三、运用适当的载体表现人物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在拍摄铁道游击队员时,运用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作为背景,对表现、丰富和深化主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居住在宁波的褚衍杰是一位感情十分丰富的老人。当他回忆起当年亲眼看到日本侵略者欺压百姓、烧杀抢掠的罪行时,禁不住一次次流下眼泪,他从箱子里找出了战争年代用过的保存完好的指北针和水壶,当他手拿指北针回忆起当年使用它的情形时,我按下了快门......自然的动作、自然的神态、自然的光线,双眼望着镜头,似向读者诉说着什么。

    周林泉,有较高的爆破技术,当炸敌人的铁路时,如果拉响雷管后炸药没有爆炸,他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把炸药取回来,因为“炸药是用人民的血汗钱换回来的,来之不易”。如今他住在徐州一个工厂大院的平房里。拍摄周林泉时正值夏季,老人肩搭毛巾,手拿蒲扇,正在乘凉,身前的小方凳上放着茶杯,加上大院内的胡同、平房、三轮车等环境交代,是那么自然、和谐、朴素,从照片中可看出周林泉过着平静的生活。

    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同志看了《铁道游击队队员掠影》画册后说:这本摄影画册的出版是用摄影艺术这种特定方式,回顾了历史,记录了历史的沦桑,也集中体现了铁道游击队的精神在现时代的一种延伸。(《青年记者》2002年第4期)


    摄影师王飞龙,男,1963年出生,毕业于枣庄学院中文系,现供职于枣庄日报社,高级记者。多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摄影作品两千余件,获奖百余次,发表摄影论文多篇。2000年出版《铁道游击队队员掠影》摄影画册,2004年在山东举办《远古雕塑》摄影展。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