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分类: 新四军建制沿革与主要战事

1938年9月2日夜,新四军第4支队特务营和第7团3营的4个连及2个便衣班,从挂车河出发,拂晓进抵安徽省安庆至桐城公路上之棋盘岭埋伏。3日上午9时许,日军80余辆汽车驶进棋盘岭隘口。便衣班首先将先头2辆击毁,第3辆汽车亦被集束手榴弹炸翻,后...查看全部

韦岗战斗

补充 0

来自分类: 新四军建制沿革与主要战事

新四军在长江以南对日军的首次战斗。1938年6月,新四军先遣支队在粟裕率领下进抵南京、镇江之间,破坏下蜀街铁路。经侦察,发现镇江至句容之间的公路上日军汽车来往频繁。先遣支队决定在镇江东南15公里之韦岗(今属镇江丹徒)设伏。17日凌晨2时,先...查看全部

蒋家河口战斗

补充 0

来自分类: 新四军建制沿革与主要战事

新四军对日军的首次战斗。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第4支队第9团一部,在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东南蒋家河口设伏。中午,日军第6师团坂井支队巢县守备队乘船至运漕河(裕溪河)西岸一带抢掠。新四军当即进行阻击,经20分钟激战,击毙日军20余人,...查看全部

东江根据地

补充 0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东江抗日根据地,地处珠江江口、广(州)九(龙)铁路两侧,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这里面向大海,背靠广州,是日军进攻广州、侵犯华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抗日初期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惠阳、...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鄂豫皖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武汉陷落后逐步开辟的,习惯上称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或鄂豫边区,也称豫鄂边区、鄂豫皖边区、湘鄂豫皖边区。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攻占武汉后,中共地方组织即在鄂豫皖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斗争。1939年1月,李先...查看全部

豫西根据地

补充 0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1944年4~6月,日军发动河南会战,中原地区数十万国民党军迅速败退。日军打通了平汉铁路南段,占领了河南省大部地区。中共中央为了收复失地,开展河南抗战局面,从战略上将华中、华北、陕北联结起来,并控制中原战略要地,建立抗日大反攻前进基...查看全部

皖江根据地

补充 0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派李世农到皖中无为地区组建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员会,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团体,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了皖中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1...查看全部

淮南根据地

补充 0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淮河以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包括安徽东部、江苏的一部分。1939年5月初,为开辟皖东根据地,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四、第五支队分别开赴淮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两个多...查看全部

淮北根据地

补充 0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三块根据地组成。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8年9月2日,中共中央...查看全部

苏中根据地

补充 0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苏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江苏省中部三市,大部位于扬州、泰州、南通北部,少部位于盐城、淮安南部,东临黄海,南至长江,是最深入敌腹心地区的抗日根据地,也是较大规模的沿海根据地之一。    1939年11月,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查看全部

​浙东根据地

补充 0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位于浙江东部杭州湾两岸,沪杭甬(宁波)之间,东临东海,南达东阳、宁波公路一线,西跨浙赣路金萧线两侧,北达黄浦江东岸。1941年,中共苏南区党委指示浦东工委组织力量向浙东敌后发展。1942年夏,在三北地区成立了中共浙东区党委,谭启龙任书记。同...查看全部

苏浙根据地

补充 0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也称苏浙皖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新四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在茅山...查看全部

晋绥根据地

补充 0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    开辟晋绥抗日根据地    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0师进入晋西北地区,创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8月,一二0师一部和地方武装组成大青山支队,挺...查看全部

晋察冀根据地

补充 0

来自分类: 敌后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粉碎日军对边区的二十五路围攻,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底八路军"百团大战"结...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公安战争年代建制沿革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市、专署和特区(专署级),按成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济南市、青岛市、滨海专署、昌潍专区、淄博特区、徐州市。  一、济南市   (一)中共济南市委保卫科、社会部  1、中共济南市委保卫科(1946年2月...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公安战争年代建制沿革

  1948年7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将鲁南行署、鲁中行署及滨海专署(省直属专署)和泰西专署(原属冀鲁豫边区管辖)四个地区合并,成立鲁中南行署。鲁中南行署下辖一至七专署及淄博、新海连两个特区和济宁、兖州、徐州三个市。  (一)中共鲁中南区...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公安战争年代建制沿革

    滨海行署公安局(1945年9月至1946年7月)    1945年日寇投降后,滨海行署公安局与一一五师教二旅锄奸科分开,原在滨海行署公安局任职的部队干部调回部队,侯铮石继任局长,苏羽任副局长。机关设四个科及侦察队,下辖一、二、三专署...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公安战争年代建制沿革

    (一)中共鲁南区党委社会部    1947年,国民党军进犯鲁南,整个鲁南地区变成了游击区,各级公安局的干部大部分编入武工队打游击。在这种形势下,鲁南区党委根据华东局社会部的指示,决定在县以上党委建立社会部。社会部与公安局并存,代表党...查看全部

来自分类: 山东公安战争年代建制沿革

    1945年9月,高明宇调回鲁中行署公安局任局长,原局长何侠调部队工作。行署公安局与鲁中军区政治部锄奸科名义上仍合署办公,实则已分开。1945年8月下旬,鲁中区党委决定撤销五专署(鲁山),成立淄博特区;1945年11月,淄博被国民党占...查看全部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