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冬沂蒙反扫荡
11月,日军推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进行长达两个月的大规模“扫荡”。此次作战的目的是“要剿灭沂蒙(沂州、 沂水、蒙阴)地区的共军,消灭其根据地。”(《华北治安战》(上)第464页。)
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1
月2日,日华北派遣军总司令 俊六指挥第十二军所属第十七、第二十、
第二十一、第三十二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五、第六、第七、第十旅团,配属第一军所属第三十六师团及独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旅团各一部,加上当地伪军共5万余
人,首先对以临沂、沂水、蒙阴、费县为中心的沂蒙山区构成三角形封锁线。
为粉碎日军“扫荡”,保存有生力量,坚持敌后抗战,山东分局、一一五师于
10月初号召根据地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做好反“扫荡”的准备。部队、民兵立即进行动员教育,补充弹药,并发动群众疏散老弱,坚壁清野。10月13日,一一
五师发出反“扫荡”的指示,强调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小部队要树立独立自主的作战精神;“扫荡”开始阶段要严格注意,不要遭受敌第一次合击而陷于
被动;应适时跳出敌合击圈,情况未查明前,不宜跳得太远,免遭新的合击;要切实掩护群众;连排干部要熟悉地形,做到60里以内行动不请向导。11月3日,
集结于临沂、沂水、蒙阴、平邑、费县等地的日伪军,
开始多路多梯队地分进合击。第二十一师团由沂水南北一线自东而西,第十七师团由临沂及其东北地区自南向北及西北,第三十二师团由蒙阴、新泰一线自西向东,
形成对临 (沂)沂(水)蒙(阴)费(县)边区的“铁壁合围”圈。
4日拂晓,日军首先偷袭驻沂南马牧池的山东纵队机关,并施放毒气。
山纵机关分散突围至南墙峪(沂水西北),复遭日军合击,激战终日,再次突围,转移至新(泰)泗(水)宁(阳)边区石莱一带。5日,由临沂、费县、平邑、蒙
阴、沂水、
莒县出动日军两万余,在飞机、坦克配合下,分11路向内压缩,至当日黄昏,将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师部包围在临沂以北留田一带狭小地域内,同时在留田东南河
阳、葛沟南北一线预伏重兵,以防八路军向东南方向突围, 俊六亲至汤头指挥。斯时,一一五师师部仅有1个营的警卫兵力,众寡甚殊,处境维艰。
罗荣桓等在部队先头亲自观察情况并选择突围道路,指挥机关、部队向敌兵力相对薄弱的西南方向突围。5日夜,山东分局和师机关隐蔽行动,从日军包围圈的空隙
中, 连续闯过两道封锁线,于6日拂晓抵达蒙山南端黄埠前。山纵第一旅机关及第一、第二团,
也摆脱了敌伪多次合击,安全转移至外线。日军合围留田扑空。但山纵第二旅第四团三营九连与边联县大队1个连在蒙阴东李林遭敌合击,全体指战员与敌反复冲
杀, 毙伤敌300余人,终因敌我悬殊,大部伤亡,其余人员在副营长秦鹏率领下,毁坏武器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日军多次合击未达目的,遂改变计划,
从11月12日起到12月12日,对沂蒙区进行“剔抉”、“清剿”。其主力配置于临(沂)蒙(阴)公路与沂河间,依托青驼寺、垛庄、孙祖、界湖、岸堤、河
阳等要点,严密分割封锁,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在“清剿”中,日军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许多村庄被洗劫一空,毁之一炬,杀害无辜群众3000多人,抓
走壮丁近万人。为保卫根据地,打击敌伪烧杀抢掠,支持群众斗争,一一五师教二旅、山东纵队第二旅主力在外线滨海地区袭击敌人;山东分局与师部率山东纵队第
二旅、蒙山支队、抗大一分校等各一部由外线转回沂蒙山区,坚持内线斗争,接连在垛庄、旧寨、三角山、绿云山等地伏击、袭扰日军。30日拂晓,山东分局、一
一五师师部在大青山遭敌合击,损失很大,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一一五师保卫部部长王立人和国际友人、德国记者汉斯·希伯壮烈牺牲。抗大一分校担任
阻击任务的两个中队几乎全部伤亡,牺牲干部学员200余人。
12月初,日军主力撤出沂蒙区,部分兵力转向天宝山区和滨海区“扫荡”。一一五师、山
纵部队一面截击撤退之敌,一面袭扰留在根据地内的日伪军。8日,
退至费县一带之敌3000余人,分九路合击天宝山西南之带庄、郑城、白彦一带,一一五师直属队一部及鲁南军区安全转移。山纵一旅三团为掩护山东分局党校突
围,与敌激战终日,坚持苏家崮之两个连另一个排,反复与敌人拼杀,弹尽后以石头冲击敌人。敌冲上山后,仅存的三十几名战士均抱敌投崖,与敌同归于尽。28
日,日军全部撤退。
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山纵经过两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作战150余次, 歼敌2200人,粉碎了日军消灭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机关的图谋。八路军付出伤亡1600余人的代价,保存了主力,坚持了沂蒙抗日根据地。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在这次反“扫荡”作战中光荣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