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
从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结束。这一阶段,主要作战形式是阵地战。
中朝人民军队依靠坚固阵地,曾先后粉碎了敌军多次局部进攻,并取得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胜利。同时,也主动地对敌军发动了多次战术性进攻,直至战役进攻。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敌我相持,战线稳定:边打边谈,打谈结合:局部性的攻防作战频繁:敌军愈来愈被动,我军愈战愈强:我军进行阵地进攻作战的规模也愈来愈大。1953年7月,美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同意签订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随之胜利结束。
粉碎“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与秋季攻势。
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美国妄图在谈判桌上得到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提出种种无理要求。中朝代表针锋相对,严正拒绝。1951年8月和9月,“联合国军”向中朝军队发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中朝军队英勇作战,粉碎了敌人的两次大规模攻势,并发起多次局部反击。共歼敌16.8万余人,取得了夏季防御战役与秋季防御战役的胜利,迫使敌人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粉碎美军“绞杀战”建立钢铁运输线。
1951年8月,“联合国军”在正面战线发动进攻的同时,凭借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以攻击铁路线为主要目标的“绞杀战”,对朝鲜北部的交通运输线实施全面轰炸和封锁,妄图摧毁中朝军队后方运输补给线,使其陷于弹尽粮绝的困境。中朝军队在中朝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以无比的英勇和无穷的智慧,战胜一切困难,粉碎了敌人实施的“绞杀战”。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经过各军、兵种部队的共同努力,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作战物资的补给运输问题,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
粉碎美军细菌战。
1952年初,侵朝美军不顾国际公法,在朝鲜北半部和我国东北地区,秘密进行了细菌战,妄图以此达到削弱中朝部队有生力量的目的。中朝人民和军队在全世界人民的声援下,团结战斗,在揭露敌人进行细菌战罪行的同时,展开了空前浩大的群众性防疫卫生运动,彻底粉碎了美军的细菌战。
构筑坑道工事。
中朝部队粉碎敌人夏秋季攻势以后,为了有效地保存有生力量,进行持久防御作战,在横跨朝鲜半岛250公里防御正面,逐步筑成一道能防、能攻、能机动、能生活的以坑道工事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地下长城。并以此为依托,与敌人进行了灵活多样的攻防作战,使阵地获得空前巩固,增强了防御的稳定性,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地位。
全线战术性反击作战。
为了削弱敌人,锻炼部队,取得阵地攻坚战的经验,中朝部队于1952年9月中旬至10月底,对全线敌军发起有计划的战术性反击作战。这次反击作战,贯彻了积极防御的思想,以及打小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的原则,经过充分准备,采取突然动作,给敌人以歼灭性打击。经过44天的作战,共歼敌2.7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中旬,美国侵略者为了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谋求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片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接着向我军防御战线中部的上甘岭两个连据守的只有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发起强大攻势,即所谓的“金化攻势”。敌军先后投入约6万余人,妄图分割我防御体系,迫我后退。守卫这一地区的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在诸兵种协同下,依托坚固的坑道工事,发扬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决固守、寸土必争。至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结束,经过43昼夜空前激烈战斗,打退敌人大小600多次冲击,并进行数十次反击,歼敌2.5万余人,守住了阵地。
反敌登陆作战准备。
1952年冬,朝鲜战局继续处于对峙状态,停战谈判因美方的破坏而长期中断。美国当选总统艾森豪威尔和军事当局急于结束朝鲜战争,策划在我军侧后实脑大规模登陆作战。对此,中朝人民军队在东西海岸加强兵力,调整部署,构筑永久性工事,囤积大量粮食和物资。充分作好抗敌登陆作战的准备,同时在正面战线继续打击敌人。此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总兵力达130万,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在我侧后登陆的企图,同朝中方面恢复停战谈判。
夏季反击战役。
经过反敌登陆作战准备,我军在战略上日趋主动。为促进朝鲜停战实现,中朝部队从1953年5月13日开始,发动了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这次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采取“稳扎稳打,由小到大”的方针,根据美国和南朝鲜对停战的不同态度,确定各阶段重点打击对象。到战役第三阶段金城地区反击战中,志愿军一举突破坚固设防的南朝鲜军四个师的阵地,收复土地240平方公里。整个战役共进行了139次进攻,歼敌12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实现朝鲜停战。
1953年7月27日,朝中方面和“联合国军”方面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停战实现了,中朝人民和军队取得了伟大胜利。为促进朝鲜的和平统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响应中朝两国政府关于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的建议,于1958年3月至10月,分批全部撤出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