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照片感光材料与原始照片的解析

徽章与荣誉 3658 天前 2评论
——以中国照片档案馆照片征集为例
法国人涅普斯在1825年制作的照片《马与男人》,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张照片,并被证实为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照片。涅普斯改进了利用自然光在铜板上成像的凹版照相技术,推动了摄影技术的发展。

法国发明家达盖尔(L·J·M·Daguerre,1789—1851)改用银盐,在铜板上涂上碘化银,大大提高感光性能,而用硫代硫酸钠溶解未感光的银盐就是“定影”,1837年5月达盖尔使摄影成为现实,并命名为“达盖尔摄影法”。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与艺术学院正式发表了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银盐照片就是黑白胶片照片。

蛋白照片产生于19世纪,是指用蛋清混合感光涂剂抹在纸基上制作成相纸而印制的照片。由于感光度低,这些照片在当时无法以底片放大,是从底片直接晒印的,所以照片尺寸和底版大小完全相同。蛋白照片一般呈棕褐暖色,影像层次的丰富性比硬版照片大大增加,但照片稳定性不高,比较容易受保存环境的影响,高调部分容易变色。在华辰拍卖公司2008年春拍中拍出的3张圆明园和3张清漪园(颐和园前身)的原版“蛋白老照片”,是目前国内已发现最早的圆明园景点的原版全景照片。

20世纪50年代,照相馆用的大都是“玻璃底片”。在玻璃片上涂一层薄薄的溴化银晶体,溴化银对光很敏感,当光线照射到溴化银晶体时,晶体表面的银离子被还原为银原子,就成了图像的黑点。再用硫代硫酸钠当做定影剂,把没有曝光的溴化银晶体溶解掉,一张成像的玻璃底片就“显”现了。在故宫中保存的慈禧当年拍摄的照片,就是用玻璃底片拍摄的。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照相业进入了数码摄影时代。数码科技新产品—CCD光电传感器替代了传统胶片,它能把感光信号转换成数字化的电子信号。人们把用数字成像设备获得的,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码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静态图像文件称为数码照片。

以上说明,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照片感光材料和原始照片,鉴别原始照片也有着自身的线索可循。

原始照片的鉴别与征集

⒈原始照片的鉴别

征集原始照片首先要会鉴别原始照片。银盐照片发明早,使用时间长,现在问世的历史照片、画册大都是这类照片。下面就以银盐照片为例,介绍一下原始照片的鉴别方法。

⑴从底片上鉴别

① 具备原始底片。

② 有的翻版底片(翻拍照片后的底片)可见翻版的痕迹,

在底片四边看见原影像之外多余的部分,这是因为在翻版过程中,人们怕影像丢失往往多拍一部分,而原始底片没有影像之外多余的部分。

⑵从照片上鉴别

①一般原始照片影像清晰,反差适中,层次丰富;翻版照片影像欠清晰,反差过大,缺少层次。

②          在照相馆洗印的原始照片有的会装裱在硬纸板上,纸板上印有照相馆的名称和拍摄日期,还有的原始照片直接在照片上印字。例如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的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之父沈翰的正面照片和背影照两张照片,通过印在照片上的文字,证实这是沈翰1892年3月摄于上海的原始照片。

③ 有时候从照片上很难鉴别,但从照片的纸基、颜色、影像清晰程度可综合判断。老照片因年代久远,纸基会变黄,图像会褪色,有的照片带“泛银”,说明是原始照片。

⒉征集原始照片的方法

中国照片档案馆是国家级的照片档案保管研究机构。目前,中国照片档案馆有各历史时期的珍贵馆藏照片200多万张,其中保存原始底片200万张。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前身是新华社摄影部资料组,由于历史的原因,与新闻摄影有着不解之缘。多年来,中国照片档案馆依靠自身优势,抓住新闻摄影这一主线,积极开拓照片征集工作。

通过捐赠的方式征集照片。1993年,旅居巴西西德裔桥民汉斯·斯蒂芬·沃特海默先生将家中珍藏数十年的关于中国历史照片2000余张玻璃底片无偿捐献给中国照片档案馆。斯蒂芬先生捐赠的这批照片系其父亲弗里茨先生1904年至1921年任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驻东亚记者期间在中国拍摄的。这项工作是在新华社驻巴西记者刘嘉明的鼎力帮助下完成的。事后,中国照片档案馆向斯蒂芬先生赠送了一对精美的景泰蓝大花瓶和证书。

通过交换的方式征集照片。多年前,中国照片档案馆与云南省档案馆交换了一批馆藏照片,其中一部分是摄于19世纪末反映云南社会生活的玻璃底片照片。

通过有偿转让的方式征集照片。1997年,中国照片档案馆通过有偿转让的方式,征集到摄影大师吴印咸摄影作品原件百余件。

向新华社记者、编辑征集照片。2002年,征集新华社记者、长城摄影家成大林一批原底照片。

原始数码照片的鉴别与征集

⒈原始照片数据的界定

改动后的数码照片算不算原始档案呢?因为原始数码照片可复制并且可修改,有观点认为改动后的数码照片不算原始档案。笔者认为,要重新认识原始档案,即通过整理的数码照片也是原始档案。虽然数码照片从它生成电子文件和形成影像信息那一刻,都具有其原始真实性,但是并不是说在数码照片归档前不能改动照片数据。事实上,有些归档的数码照片是需要做一些简单改动的,如对照片进行剪裁,但是改动不要超过标准和底线。数字时代档案原始性的判断标准,应当主要注重于内容信息的原始性。

同样是原始照片,传统胶片照片与数码照片相比哪个画质更好些?在我馆征集工作中,为了调换库存照片,曾做过一个实验。取来画面相同且在电脑上看清晰度相同的几组照片,分别是传统胶片底片和数码照片数据,都做成10英寸片。结果,从照片的清晰度上看,还是数码照片的画质更好些。

归档数码照片数据量越大越好吗?例如,中国照片档案馆在征集中常见到交来大数据量数码照片,几十兆甚至上百兆,或许是考虑到照片质量不太好,于是就把数据量做大。事实上,归档数码照片的数据不能太大,那样会影响存档和利用。我们衡量一张数码照片的质量,重要的不是看数据量大小,而要看数据图像的清晰度、层次和色彩,即一张焦点清晰、层次分明、色彩饱和的数码照片才是好照片。当然,归档的数码照片数据量最小不要低于1兆,否则会影响档案的利用。

⒉原始数码照片的鉴别方法

通过直观判断。如发现图像有可疑之处,可以将疑点在电脑上放大十几倍观察,看图像有没有生硬的接痕,有接痕说明图像修改过。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先用人脑再用电脑,首先人要发现问题,再用电脑观察判断。

借助软件分析。在高科技时代,人们通过专业软件可以检验经过Potoshop改动过的数码照片,不但能够发现数码照片信息的改动,而且还会知道改动了哪些信息。个人若用原厂软件观察,也会发现改动过的数码照片信息会减少,而原数码照片会显示全部信息。

判断照片的扩展名是否为.psd。这是一种最为直接和最为简单的照片鉴定手段,通过判断文件扩展名,就可以直接判定该照片是否经过加工处理。

⒊原始数码照片的规范化整理

一套完整有序的照片资料是将来档案利用的基础,照片整理是档案征集工作的一部分,规范化整理对原始数码照片来说尤为重要。

统一数码照片的归档格式。本文认为,原始数码照片的归档应统一用tiff或jpeg格式,数据量的大小要看上交的原始数据量是多少,要是有多份数据可以挑选的话,数据量以tiff20m和jpeg格式5m左右为宜。2013年,我们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图片资料室参观,他们在把照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存扫描底和修版底两套,分别为tiff格式20m和jpeg格式5m,并沿用多年。

数码照片文字说明的规范化编写。本人认为,数码照片的文字说明要具备新闻五要素,即五个“ W ”。数码照片的分说明写在图像缩略图的下方,最多容纳20-30字,一般把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写进去。如需要可另建文档,把背景材料写进总说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归档数码照片人物要标位。

档案馆征集原始照片的作用和意义

笔者认为,征集原始照片档案对于做好数字时代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⒈可以发挥原始档案独特的利用价值

档案的原始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在司法采信的证据中,作为原件的档案是其作为证据的主要因素。

⒉可以丰富馆藏

现在,很多原始历史照片频频在拍卖会上现身。如:威廉·桑德斯(William Thomas Saunders,1832—1892),英国商业摄影师,1862—1887年在上海开设泰森照相馆,拍摄的内容和题材众多,诸如官员出行、罪犯行刑等新闻时事和社会风俗照片,出自他手的19世纪原版蛋白照片是中国摄影史上最重要和珍贵的藏品之一。

⒊可以有针对性地付费征集

原始照片的稿费应高于复制底片的稿费,体现原始照片本身具有的价值。

⒋可以避免法律纠纷

照片征集中经常出现版权归属问题,我们征集原始照片的同时,让拍摄者在合约上签字,可以避免今后出现著作权纠纷。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发展,照片档案征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有效、科学、合理地征集原始照片是照片档案工作的基础,有助于我国照片档案事业的发展。  文/王洁平  作者单位:中国照片档案馆
 


评论内容:

  • 3579 天前
  • 3658 天前
首页
小组
帖子
唠叨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