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锡是华野九纵后人的精神家园(文/江南晚报2015年08月03日)

Chief 2639 天前 0评论

九纵后人相聚荣巷

    2015年8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群“50后”在无锡短暂相聚后,依依不舍惜别。他们的祖先来自山东,但他们的童年和少年在无锡度过,他们生活在部队大院里,但会讲无锡话或听得懂无锡话。他们中的一些人,即便远走他乡,仍希望回无锡看看,或选择在无锡终老。

  他们都与中国解放军的王牌师第27军有关,不少人在部队工作过。不过,他们更喜欢另一个称呼——华野九纵后人。鲜为人知的是,从1954年至1969年,27军军部曾在无锡驻扎过15年,正因为这段历史,这群人有着挥之不去的无锡情结。

  相聚就是盛会,他们是华野九纵后人

  “相聚太匆匆,分别总在眼前”,昨天,42位华野九纵的后人彼此拥抱,期待着下次的团聚。8月1日下午,荣巷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一场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的小型座谈会。尽管烈日炎炎,却挡不住人们的脚步,与会者来自无锡、深圳等不同城市,他们的身份也很特别,被称为华野九纵后人,都在无锡生活过。选择在建军节与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相聚,也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

  在惠山脚下的孟先生家里,弹壳、来自于部队的木箱、70年前父亲的军属证,显示着他与军营不一样的关系。他笑着说,他也是华野九纵后人。今年6月,另一波华野九纵后人其实刚刚来无锡聚过。许多人从山东来,两辆大巴满座。他们一起去当年呆过的部队大院寻找童年的印迹。“我最想看的是当年部队的猪圈属地,小时候无聊时常去喂猪食”,孟先生说,军营的变化也很大,大家仍在仔细辨认当年的一草一木。当然,他们也会去与九纵有关的其他地方,山东天福山起义处、老战士纪念碑,那些是他们父辈曾战斗过的地方。

许世友曾任司令的王牌军,打下许多骄人胜仗

  打开《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军史》,显示27军从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始,到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县天福山组织领导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这也是共产党领导的胶东第一支抗日武装。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进行整编,第9纵队正式成立。许世友成了华野九纵的首任司令,这就是后来英勇善战的27军的前身。

  “27军是中国的王牌军,成立不算早,但仗打得很苦,受人尊敬”,孟先生说,华野九纵时期,是仗打得最多的一个时期,他们喜欢称自己为华野九纵后人。在他的家里,一枚纪念章上有“华野九纵后代之家”字样。

  在莱芜战役,九纵以两个师的兵力就歼敌近五分之一,显露锋芒。在孟良崮战役中,九纵是围歼七十四师的五把尖刀之一,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济南战役中,九纵首先突破坚固城防冲入济南城,并最终活捉了国民党陆军中将王耀武。在淮海战役中,九纵参加了围歼黄伯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作战。1949年2月,华野九纵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渡江战役中是第一支突破国军长江防线打过长江的部队,参加宁沪杭战役,是第一支打进上海的部队。

军部来到无锡,他们在无锡长大

  祖籍山东的孟先生,出生于1955年,说着一口流利的无锡话。他介绍,无锡是华野九纵后人最多的地方,应该有几百人还在这里生活。在军史的介绍中,1954年5月初,27军的三个师来到江南一带,其中的军部设在无锡。军部直到1969年8月底北迁,前后共在无锡驻扎了15年。

  “部队所有人的祖籍都是山东,但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出生在无锡,这里就成了大家的故乡”,华野九纵后人于绿化介绍,他1969年在27军当兵,父母随部队到了北方。他当兵结束后,不想呆在北方,独自回到无锡。另一位九纵后人姜岩平也是如此,当兵17年后,他又回到无锡。“我们小时候就住在东大池,那里有个水塘,据说是日本军队曾设过的水牢,我们小时候去游过泳,水浅时还能看到水牢的墙根”,他说,回到无锡无须理由,因为同学和发小都在这里,不回故乡回哪里?


  浓得化不开的军地情缘

  这次九纵后人的8月相聚选在荣巷历史文化街区有其原因。姜世平的父亲曾当过27军的副军长,在他眼里,他们这一代人都在上荣、中荣、下荣长大。他说,对荣巷感情太深了。这里的湖北佬馄饨店、理发店,都是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

  荣巷古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荣华源介绍,1954年,荣巷东浜里飘满了各种木料,那时27军的营部还有待建设。部队的通信连、侦察连、重机枪连,许多将士就住在荣巷的百姓家中,荣华源家就住了10多人。他们把百姓家门口的泥地整平,装上单杠和双杠,锻炼身体。“他们从来不吃老百姓的东西,反倒是有了馒头什么的,常给地方上的小孩吃。”荣华源最感慨的是,部队出生的人坐立行走都有军姿。

  “他们还记得我这个老百姓”,研究会的副秘书长荣持勤说,前不久,有人告诉他,网上有人在找他,原来就是27军的同学。他们在一起读书,年华老去,曾经的同窗情却不曾改变。

  九纵后人对无锡荣巷充满了感情。有人说:“我们生活在荣巷的大院里,就读于荣家人办的虹桥小学(注:即后来的育红小学)、公益中学,在这里有家乡的亲切感。”

融入血液的军人性格

  孟先生说,生活在无锡的九纵后人,九成都当过兵,有的一家人中有几个人当兵。反正兄弟姐妹中,一定会有当兵的人。像他对军营心向往之,虽没当成兵,但弟弟帮他了却了从军心愿。那时部队大院的子弟当兵不用政审。不过,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生活在父辈的荣耀中,而是白手起家,大多从普通士兵做起,有的现在已是将军级别。

  “来无锡聚会,从来不惊动任何人,一起相约到营部看看”,孟先生说,不管官做多大,但他们都很低调。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50岁以上的九纵后人,都早早“触网”,上网站,聊QQ。孟先生说,那是没法子。部队的后人,常随部队迁移到不同的地方,再加上军营的特殊性,很多昔日同学和战友都已失联。他们通过网络找寻自己的战友或亲人。在孟先生的手机上,就有许多条找他,或者询问他父亲近况的信息。

  于绿化则说,他的父母分别于1942年和1943年参加八路军,他们都是山东海阳人。山东地区作为抗日的主战场,一个个村庄被烧毁,家族中的亲人被杀无数。“老家在游击区,白天日本军队在山东拉网扫荡,晚上游击队出现”,于绿化说,那种艰苦卓绝今人已很难想象。老一代人的故事激励着他,也让他为自己是九纵后人而自豪。“27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是唯一缴到美国最精锐部队北极熊军团军旗的部队;1998年九江抗洪,27军的部队冲在了封堵九江大坝的前线”,于绿化说,回到无锡后,他在一家电视机厂从事党务工作,他把27军人的严谨带到了工作上,他始终牢记这支部队勇于争先的士气。(2015年08月03日江南晚报记者 黄孝萍 文/摄)

评论内容:

首页
小组
帖子
唠叨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