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抗战人物红黑榜•民国省府主席篇
(文/秦克铸)
博山全面抗战,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终于蒋日伪合流被彻底粉碎(1946年1月12日,博山第三次解放,驻博山日军全部被消灭),期间人物如云,红黑分明。红者,抛头颅、洒热血,多有记载,流芳百世;黑者,投敌、叛国,遗臭万年,然资料或支离破碎,或语焉不详。前红后黑者,前功尽弃,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前黑后红者,立地成佛,终回人民阵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社会即舞台,抗战不过是历史大戏之一幕,角色美丑尽在自己选择。
博山抗战人物红黑榜,旨在整理史料、方便了解相关人物。所选人物资料,虽属生平,但更突出与博山、抗战的关系,首期关注博山抗战期间民国省府历任主席。敬请方家斧正。
民国省府主席篇
韩复榘(1890—1938),字向方,今河北霸州市人。1930.9—1938.1,任山东省主席。抗战爆发后,带领部下不战而逃,致使博山迅速沦入敌手,人民惨遭生灵涂炭。北伐时任冯部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师师长。1929年5月叛冯投蒋。1930年9月,任山东省主席。抗战爆发后,任第五战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事,承担黄务。初期,曾采纳中共建立抗战动员机构、改造部队、动员群众、开展游击战等建议。9月,蒋命韩拨两个师归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指挥,极不情愿。平津沦陷后,韩部第八十一师于9月30日抵达德县,同日军展开激战。10月2日晚,韩下令将该师撤回,致德县失守,日军进入山东。当时,日军主力集中在山西方面,冯乃按照蒋介石命令指挥第八十一师等部向北反击,21日克复德州、桑园,并一路北进,直指沧州、马厂。正当八十一师乘胜追击之际,韩因蒋介石调走其重炮团,突然给八十一师打电话,限令其10小时内撤回禹城。八十一师撤退,日军分路进攻,11月10、11两日,庆云、惠民相继失陷。日军一路南侵,向黄河北岸迅速逼近。11月13日,韩亲自出马渡河迎战。韩到济阳后,遭日军装甲车队配以飞机团团包围,伤亡殆尽,后拼死回到济南,当日济阳失陷。与此同时,津浦路正面战斗,韩部损失惨重。鉴于此,韩复榘16日下令拆毁洛口铁桥,撤至黄河南岸设防。日军很快逼近黄河北岸,隔河对峙了一个多月。其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到济南与韩研究战区作战计划,韩复榘坚决不同意去沂蒙山区打游击。12月20日起,日军开始在周村以北黄河渡口集中炮火强攻黄河。22日夜,日军千余人从济阳门台子渡口渡过黄河,驻守的谷良民师一面抵抗,一面用电话向韩报告。韩告诉谷说:“日军过了黄河,我们没有大炮是抵挡不住的,你先撤到周村好了。”于是,谷师撤退,日军跟进,旋即周村、博山相继失陷。日军沿胶济铁路向济南进犯,韩复榘于24日晚8时撤出济南。27日凌晨,济南沦陷。28日,韩复榘得悉济南失陷、日军乘胜南下,准备继续南撤。蒋介石、李宗仁电告韩坚守泰安。韩不但未守泰安,竟径直退到济宁。李宗仁来电责问,韩以“南京已失,何守泰安”回电,李宗仁遂将此电转报蒋介石。蒋介石接到李宗仁电告,即在汉口召集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举行会议,决定对韩严惩。1938年1月11日,蒋借在开封召开“北方抗日将领会议”之名,将韩复榘诱捕。1月24日,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等罪名,在汉口对韩复榘执行死刑,时年48岁。
沈鸿烈(1882-1969),字成章,湖北天门人。1938.1—1941年11月,任山东省主席。在职期间,指使部下积极反共,在博山南部、东部山区、淄河流域制造多起反共惨案。1905年入日本海军学校,1911年夏毕业回国。辛亥革命时,任海军统领、宣慰使,参与策动清廷海军起义。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军机处参谋。1913年,调任北京参谋本部海军局上校科长。1916年3月,派任赴欧洲观战团海军武官。1918年10月回国,复任原职兼陆军大学海军教官。1920年10月后,历任吉黑江防司令公署参谋长、镇威上将军公署航警处长、江防舰队司令、东北联合航务局董事长、东北渤海舰队副司令。1927年夏任东北舰队副司令兼前沿司令、代总司令。1928年劝说张学良“易帜”,并率部袭击张宗昌部拒不服从的部队。1929年率东北舰队与苏军作战。不久,东北舰队改编为中国海军第三舰队,任舰队司令。“九・一八”事变后,率第三舰队开往青岛。是年12月,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兼任青岛特别市市长、青岛海陆军总指挥部总指挥。1932年8月,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1937年6月,任青岛市保安处处长。1937年10月,兼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年底,按照“焦土政策”,炸毁日商九大纱厂及其他市政、工厂设施后撤离青岛。1938年1月,接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鲁苏战区副司令,着手扩充兵员,委派地方官吏,恢复四厅八处。此间,曾与八路军及其他抗日革命力量签订冀南鲁西北部队抗日联防协定,制定实施八条抗日施政方针,所部还曾在胶济、津浦铁路沿线对日发起进攻。1938年底,在八路军渤海军区第十团(团长李人凤)第三营(营长刘斗臣)护送下,由益都以东穿过铁路(刘营长率部返回时牺牲)进入沂鲁山区。1939年1月,按照国民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颁布《山东地方防止异党活动办法》,叫嚣“宁匪化,勿赤化“宁亡于日,勿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对待抗日军民要“见人就捉,见枪就下,见干部就杀”,指使所部制造了“太河惨案”“雪野事件”“淄河事件”等反共惨案。1941年冬,因与于学忠无法调和,调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长,次年兼国家动员会议秘书长。1945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曾陪同宋子文与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6年3月,任浙江省主席。同年7月,任浙江军管司令、浙江省保安司令。1948年,调任考试院铨叙部部长。1949年,追随蒋介石去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9年3月去世,终年87岁。
于学忠(1890—1964),山东蓬莱于家庄村人。字孝侯、效侯。1941年秋,任山东省主席。驻鲁其间,与共产党八路军合作抗日,彪炳史册。幼年随父在军营中。1908年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1914年毕业,随后在毅军中任排长、连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平津卫戍司令。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兼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1932年8月,任命河北省政府主席兼第五十一军军长,同月兼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1933年热河失守,张学良下野出国,临行前将大部东北军交于学忠统率,成为当时华北最大的实力派和对日强硬派,在蒋介石一心“剿共”时,释放了70余名重要的共产党人。1935年,《何梅协定》签订,被逼辞职,遭到严词拒绝,后被强行免去河北省主席职务,调往陕甘,任陕甘边区“剿匪”总司令。1936年12月12日晚,指挥发动了“兰州事变”,策应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奉张学良手谕,全权负责东北军。1937年4月,调驻江苏淮阴,任江苏淮阴绥靖主任。七七事变爆发后,奉命率部前往山东担任海防。1938年1月,接掌山东军队指挥大权,担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此后,率部参加淮河阻击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等。1939年1月,转任鲁苏战区总司令。随后,率部越过陇海路、津浦路,在鲁南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协助当地政府加强和重建各级地方政权,维护推行军令政令统一,袭击敌之据点和交通路线,以牵制敌人,伺机主动打击敌人。在此期间,坚持“团结友军,不打内战,坚决抗日救国”,与共产党保持了友好关系。在国民党掀起的历次反共逆潮中,始终保持中立,多次违抗命令保护进步力量和共产党员,引起国民党顽固派强烈不满。1941年夏,沈鸿烈曾收买凶手对其进行暗杀。1941年秋,任山东省主席。1942年5月,兼任鲁南游击总指挥,所部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关系融洽,官兵互有往来,八路军山东纵队也曾一度归属战区总司令部指挥,合作抗日空前绝后。1943年初,李仙洲入鲁,遭到全面弹压,被强行调出山东,得到中共山东分局“礼送”。1944年3月,卸去苏鲁战区总司令等职,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被剥夺兵权。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5月,任国民政府军事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8年4月,选为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1949年初,拒绝胁迫去台湾,隐居四川乡间,等待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8月,当选全国一届人大代表。1964年9月22日病逝于北京。
牟中珩(1898—1981),字荆璞,山东黄县大牟家村(今属龙口市海岱乡)人。1942.2—1945.1,任山东省主席。任职前期,治下无方,致使各部叛变投敌,省府流离失所,博山南部、东部沦为“无人区”,后期撤出鲁南,龟缩鲁西,转移阜阳,使山东八路军终可以放手一搏。幼年就读于育英学堂。县立中学毕业后,于1918年8月考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第九期,毕业后先后在吴佩孚、张宗昌、于学忠部任职。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任国民党一一四师少将师长。1938年1月28日到2月13日,奉第五战区命令,坚守淮河北岸,阻止日军北犯。打退日军多次强攻、强渡。4月中旬至5月中旬,参加台儿庄后期会战。7月升任第五十一军副军长兼一一四师师长。8月27日至9月11日,代理五十一军军长,参加武汉会战。10月下旬,奉令留在大别山区担当战略游击重任。1939年3月,升任五十一军军长,随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返鲁建立敌后根据地,进入鲁南峄枣山区,随后转进沂蒙山区。6月,日军向沂蒙山区“扫荡”,其部多次与日军发生激烈遭遇战。反“扫荡”后,协助于学忠整编了山东境内的国民党地方游击队。其部曾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合作抗日,但随着蒋介石掀起反共逆流,态度发生恶转,配合国民党顽固派向八路军山东纵队大举进攻,制造了多起惨案,八路军山东纵队被迫反击。1942年2月接任山东省主席。不久,日军2万余人对战区总部及山东省政府的所谓“鲁中(十号)”作战,牟中珩将省府机关人员及警卫部队分成三路,分散转移。其中一路在博山璞丘(今属沂源)与日军遭遇,警卫部队受到重大伤亡。1943年1月,吴化文降日,局面更趋恶化。2月至5月,日军和吴部伪军万余人向五十一军和省政府驻地发动连续进攻,牟中珩率省政府人员到处迁移流徙,地盘日蹙,部队日减,政令、军令无法推行,弹药给养也得不到补充。6月上旬,奉蒋介石电令撤出鲁南,暂往鲁西待命。穿越铁路时遭日军近万人的攻击,伤亡惨重。8月1日,进入鱼台县境。16日,奉蒋介石电令向阜阳转移。1945年1月5日,改任第十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日本投降后,兼任第十战区成立徐州前进指挥所主任,负责接受处理徐海地区日军投降事宜。1946年1月,调任国防部副部长(未到任),4月出任第二绥靖区副司令。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出逃被俘,1966年4月获得特赦,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75年5月,调任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1977年12月,任山东政协委员。1978年,任山东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8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81年3月12日,因患食道癌逝世。
何思源( 1896-1982),字仙槎,山东菏泽人。1916年夏考入北京大学。1945.8—1946.10,任山东省主席。在职期间,促成蒋日伪合流,博山深受其害。1919年秋留学美国,1922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入巴黎大学专攻教育。1926年回国,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任国民党五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并曾两度连任山东省府委员兼教育厅长。1938年1月,沈鸿烈继任山东省府主席,何三度连任省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随沈鸿烈打游击。1941年6月,与山东伪“和平军”合组“剿匪联军”袭击广饶八路军后方,与广饶日军设立“中日剿匪联合办事处”。1941年11月,牟中珩继任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担任省府秘书长。日本宣布投降后,日伪军退守于津浦、胶济铁路沿线的济南、青岛、高密、潍县、益都、泰安、滋阳、枣庄等城市,处在八路军重重包围之中。1945年8月,蒋介石任命何思源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任命伪山东省省长杨毓珣为山东先遣军司令,任命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吴化文为先遣军第5路军军长,任命伪登州道兼保安队指挥白书普为烟台市市长,以维持各地治安,等待接收。国民党还收编山东伪军162股,约12万余人,陆续进占津浦、胶济铁路沿线各战略要点,与八路军对峙,策应国民党正规军北上。何于8月中旬到达寿光,由伪军第三方面军留鲁部队首领张景月护送,于8月19日到达青州,下令驻山东日军只能向国民党投降,并利用日军维持治安。接着在青州接见驻山东日军代表滕田大佐并商谈受降之事。8月下旬,何到达章丘龙山镇,经汉奸朱经古与驻鲁日军官兵善后联络处长细川中康中将取得联系。9月2日,在日军护送下进入济南市内,宣布由日军暂时维护社会治安,山东蒋日伪合流局面形成,曾经的鬼子、伪军、汉奸摇身一变成了中央军,并按照国民党指示杀气腾腾扑向解放区“收复失地”,山东抗日军民重新遭受敌伪的压榨与屠杀。博山的汉奸卖国贼唐云芳、伊老九、李式如、潘树勋、焦顿子、刘明月,成了国民党的大官,吴化文、张景月、唐耘三各部成了中央军,混世魔王王连仲被委任为博山县长。1946年10月,转任北平特别市市长。1949年1月,为和平解放北平而奔走,2月转投共产党。1951年,入华北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1956年3月,随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晚年任职文史馆、“民革”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2年4月28日因病去世,终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