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抗战人物红黑榜•汪伪第三方面军高官篇
(文/秦克铸)
1943年1月18日,吴化文受戴笠密谕,投靠汪精卫,被汪伪政府改编为“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7月27日经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议院院长肖叔宣点编,改称“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吴化文任上将总司令,宁春霖任副总司令,郭受天(1943.1-1943.4)、贾本甲(1943.4-1943.7)、杨团一(1943年7月接任)先后任参谋长。经扩充整编,吴部直接统辖的部队发展到两万多人,嫡系有两个军五个师,于怀安(1945年10月被俘)、杨友柏(济南战役起义)分别任第六军军长、第七军军长,许树声(1945年10月被击毙)、贺钫(1948年7月被俘)、赵广兴(济南战役起义)、王同宇(亦作“王桐宇”,济南战役决定起义后潜逃,查无下落)、徐曰政(1948年7月被俘,副师长董子才而非黄子才,1948年7月被俘)分别任第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师和独立第五十师师长,收编的杂牌军编为四个独立旅一个教导旅一个暂编第一旅,旅长按序分别为陈三坎(1944年9月被俘,畏罪自杀)、徐子云(1944年4月被击溃,查无下落)、朱子明(朱子铭,朱新三,抗日骁将,查无下落)、徐剑超(1944年4月被击溃,查无下落)、王立庆(1944年6月被击溃,1952年4月被捕,1953年5月被处决)、高松坡(1944年4月被击溃,1953年6月被处决)。盘踞在鲁南的和平建国军暂编第十军(军长荣子恒,1943年6月6日投敌,所辖10000余人)、鲁东和平建国军(也叫“鲁东剿共军”,司令厉文礼,副司令申集安,1943年3月投敌,兵力约3600余人)、滨海的皇协军暂编第一军(军长张步云,副军长靳子栋,参谋长关镛,1943年夏投敌,兵力10000余人)也曾一度划归吴化文节制管辖。本篇“汪伪第三方面军高官”特指汪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参谋长。因吴化文已在“民国政府驻军篇”介绍,本篇只介绍副总司令宁春霖,参谋长郭受天、贾本甲、杨团一。
宁春霖,生卒年月、籍贯不详,字雨时。抗战前后长期祸害泰安一带。1936年,遍伐岱麓古树,泰岳几成童山。1938年春,国民党在濮鄄一带驻军,沈鸿烈委任旅长宁春霖为濮县县长,但他宁住鄄城不过黄河。5月,范筑先顺应民众要求委任张舒礼为濮县县长,组织开展扶张驱宁活动。8月,宁从菏泽搬来国民党救兵一个营围攻鄄城,城破,张舒礼被迫退回濮城。不久,宁携款逃走,后出任伪鲁西保安司令部参谋长,省府秘书处处长。1939年6月,日军扫荡省府驻地东里店,危难之时,宁成为沈鸿烈身边四个随行人员之一,后在吴化文部接应下,转移到临朐吕匣店子。1941年8月,沈鸿烈离鲁赴重庆述职,宁代行省保安司令之职,10月8日出任山东保安司令部参谋长、保安处处长、参谋处处长。1942年10月2日,宁被免职,转任鲁西保安司令部司令官。牟中珩任省府主席后,宁与吴化文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因是东北讲武堂出身,宁与东北系诸大汉奸关系密切,便极力拉拢吴化文投敌。1943年1月,宁春霖带着日军和汪伪代表,到吴化文驻地流水店,与吴直接进行投降谈判。1943年1月18日,吴化文公开投敌。1月20日,宁春霖出任汪伪政权所属第三方面军副总司令。同年,由李丽久介绍加入反动道会门“一贯道”,并为一贯道的活动提供保护。宁还在日本高级间谍新荣幸雄支持下与郭受天在许昌组建新军。新军建成后,取得了国民党的部队番号。1943年8月13日,《解放日报》公布“两年来国民党58个叛国将领概况”,吴化文、宁春霖、于怀安赫然在列。经过三次讨吴战役,吴部被赶出沂鲁山区。宁春霖认为“久驻山区,交通阻塞,补给困难,兵力分散,易为各个击破,同时又形成孤立之势”,共产党八路军的政治攻势与军事攻势“实成为我之心腹大患”“南移后可独立行动”,建议吴部“南移蚌埠较为适宜”。1945年6月20日,吴部趁日军扫荡撒离山东莱蒙边区,沿津浦线南下,进抵安徽蚌埠地区。抗战胜利后,重庆国民政府于1945年8月18日任命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为华北先遣军第五路军总司令兼济南绥靖区司令,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副总司令宁春霖为华北先遣军第五路军副总司令兼泰兖警备司令,着令其部立即由安徽开入山东,配合国民党进犯解放区。吴化文进驻兖州(7000余人)后,将所部编为三个师九个团,宁春霖第一师驻泰安(4000余人),司令部设在岱庙,宁部赵广兴团驻大汶口(1000余人)。1945年10月,宁接到李延年命令“集中兵力,与日军协同予共匪以有力之打击”。1945年“双十”节,宁以泰兖警备司令身份出席国民党泰安县党部在岱庙举办的纪念会。1946年1月,宁春霖在岱庙设立“泰兖警备司令部”,将1945年8月集结在泰城的泰安、平阴、莱芜、肥城等8个县的伪保安队改编国民党山东省第三(第一?)保安旅,下辖3个团1个特务营,总兵力4000余人,宁春霖自任旅长、泰安警备司令,进驻泰安城。此外,城内还有从其它地方涌进来的一些伪行政人员及反动地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罪恶累累的汉奸、恶霸。1946年1月起,宁部被我新四军包围在泰安城内,值“军调”谈判期间,我方强烈要求立即解除宁部敌伪武装,严惩汉奸,遭国民党代表拒绝。5月上旬,宁部竟公开向我解放区进攻。1946年6月7日晚上10点,我解放大军开始对泰安守敌发起攻击,10日晚上10点结束战斗,生浮敌副旅长以下3000余人,宁春霖乘乱率卫队从城东北角地下暗道逃出城外,向兖州方向逃窜,侥幸逃脱。1946年7月,我军再次解放重镇大汶口,歼灭宁部1000余人。1946年冬,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我军解放泰安,消灭宁春霖汉奸部队。泰安解放后,宁春霖潜匿,此后再无公开资料记载。
郭受天,生卒年月不详。吉林梨树县人,东北讲武堂七期毕业。1943年1月,任吴部参谋长,1943年4月去职,由贾本甲接任。1944年1月3日,郭在第三方面军组织“中道社”(佛学社团,以研讨佛学理论为主),由刘子衡任社长,吴化文任委员长,他与宁志霖任副委员长,魏建新任文化研究委员,辛荣幸雄、高子丹任最高顾问。此后,在日本高级间谍新荣幸雄支持下,郭与宁春霖在许昌组建新军。新军建成后,取得了国民党的部队番号。1944年6月,日本侵略军侵占鄢陵。八路军解放扶沟县城后,郭受天指使当地伪军配合日军行动夺回扶沟。8月8日,敌、伪数百人,向扶沟城反扑,在十里店和沪家寨之间的岗陵上遭到八路军伏击。1944年10月,郭受天在许昌和日军谈判,与日、蒋达成协议,由郭受天在铁路东组建伪暂编第32军及伪豫东特别行政区,将原国民党泛东挺进军改编为伪豫陕鄂边区绥靖三十二军,郭受天为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兼三十二军军长职,行政区公署及三十二军军部设在鄢陵县城。随之,郭受天由许昌迁到郡陵,组建了三个师一个特务旅:61师,师长贺凯还(东北讲武堂六期,辽宁盘山人),部下3000多人,武器较好,驻尉氏黄河口一带;62师师长赵某(西北军残部人员),2000多人,武器较好,驻西华一带;63师师长吴东亚(昌图人,东北讲武堂七期),人数不多,驻防扶沟;特务旅长陈某(西北军残部),由61、62两师抽调一部分,有旧部一部分,在当地征兵一部分共同组成,驻防陵,特务旅第一团团长赵泳芳(新民县人,东北讲武堂七期)。郭部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在当地收税和派一部分人到各地做官商,其中黄河渡口收税额较大。其时,共产党武装发展迅猛,声势日振,日伪军亦闻而生畏。郭受天部深受中共地方武装威胁,遂密派专人到临泉指挥所请求策应支援。1944年初冬,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参谋长密赴鄢陵与郭受天会晤,约定互不侵犯,协同防共。为防止黄泛东西广大平原为中共地方组织占有,国民党临泉指挥所决定成立泛东军区,司令部设在淮阳南新站集。不久,郭受天亲赴新站集泛东军区司令部与国民党密商,相约共同防共,相机策应。到1945年旧历年,郭受天部组建工作基本就绪,军参谋长李庆云(辽阳人,东北讲武堂七期,有些文才),八大处的头头大部分是东北讲武堂毕业,也有一批东北流亡学生,由此形成了郭受天的嫡系东北人集团。1945年1月至5月,是郭部发展的“黄金时代”,内部整编训练井井有序,外部与驻界首的国民党15集团军及邵鸿基部都有电台联系,第一战区-名高参及国民党东北籍老特务袁佐臣都长住鄢陵,日本人也由许昌派人来联系。当时这一带虽然划归汪伪河南省管辖,但与南京汪伪政权联系很少,豫东地区几成东北人的“独立王国”。在鄢陵,郭受天俨然一个土皇帝,内部强令各军政部门、机关、学校、商店等公共场所高悬自己的画像,开会时须首先读郭的《自治、自卫、自给》三自伪政纲领,外部凡他出动或为他做事的人员车辆,均持有特殊标记的小黄旗。郭还在辖区提倡一贯道,并让其带来的几十名传教士分别在南街、西街设立教堂三处,强迫民众入教,在学校内增设日语课、教唱日本歌曲,宣讲《自治,怕卫、自给》的卖国政纲,并创刊了卖国报纸《天民报》,宣扬愚民感众的卖国言论。1945年7月,趁郭受天到西华“视察”之机,特务旅长陈某,团长赵某与参谋长李庆云勾结,在鄢陵发动兵变,郭闻报后立即回师,后经调停讲和,商定特务旅暂不进城,由61师贺凯还派部队守鄢陵。此时正值“九、三”胜利前夕,八路军开始进攻伪32军,由于伪32军拼命顽守,加上部分日军帮助,鄢陵始终没有解放。内讧使郭受天在经济上受到严重打击,为了弥补自己的经济损失,郭受天一次仿印伪联钞二千八百万元,强迫使用,使鄢陵人民蒙受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九、三”胜利前,伪32军被国民党改编为豫东挺进军,在郡陵一带待命。此时西北军的62师已拉走,其它部队大部份各奔前程,郭受天已成光杆司令。为了保障东北籍家属安然撤走,郭受天收集东北籍嫡系部队数百人,由鄢陵往许昌撤退。到许昌后,部下陆陆续续各奔前程,回东北老家,郭受天被迫过黄河到兰考邵洪基部避难。邵部只给郭受天十几名随行人员每人开了一张护照和一些法币路费。经过几番周折,郭受天潜回济南市的家,因不敢久留,便托人弄到一张飞机票飞到北平,而后于1946年旧历年前后潜回东北,到当时在四平一带活动的原东北军残部王永清(郭受天的义父)处,当了王的参谋长,未几该部瓦解,郭受天去江北哈市找姜鹏飞(西丰人,东北讲武堂七期,上过日本陆大)。此后再无资料记载。
贾本甲( 1905-1949),字晓东,山东省寿光县人,山东青州中学毕业。1925年7月考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工兵队学习,1926年8月,国民军在南口大战失利,师生随军撤到内蒙古包头,全体学员提前毕业,贾与部分学员继续西撤到五原,在新成立的国民联军军事政治速成学校继续学习。时值冯玉祥发动五原誓师。同年11月,被分配到国民联军第六路军韩复渠部,任差遣、参谋等职,与吴化文、傅瑞瑗等在参谋长李树椿手下共事。1927年,调任骑兵第五师政治处。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贾进入河南“剿匪”司令部(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路军)参谋处任参谋(参谋处4个参谋均系共产党员)。1929年3月,调任第三路军手枪团(团长雷太平)第一营(营长谢书贤)少校连长。1930年3月,手枪团扩编成手枪旅,任手枪旅(旅长雷太平)第一团(团长谢书贤)第二营中校营长。1932年5月,曾带手枪团两连士兵前往曲阜省立第二师范逮捕24名进步师生(含学生18名,教员6名)。1933年1月,谢书贤调任鲁南民团军指挥,贾升任手枪旅第一团团长,其进步思想对手下营长于怀安影响很大。是月,贾与二团团长吴化文,利用总部参谋长刘书香与他们是陆军大学同学的关系,密告雷太平“图谋不轨”。不久,雷被撤职,改任总部高级副官,吴化文升任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1934年旧历三月间,贾曾带手枪旅第一团参加安丘“剿匪(刘黑七)”。1935年11月,“省政府民政厅近通令各县:据谓筑三路手枪旅第一团团长贾本甲呈,为奉令清乡,目睹各县县政流弊,条陈意见六项。”1936年10月,贾入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五期受训。“西安事变”圆满解决后,贾曾于1936年12月26日,与中央军校军官高等教育班学员邓春华等五百六十八人致蒋介石函,表达“欢忭”心情。1937年8月毕业后,复职韩复榘手枪旅(旅长吴化文)第一团团长,时值日军沿津浦线南下,占领鲁北地区。1937年11月,韩复榘带领参谋人员和手枪旅第一团团长贾本甲及部分卫队,到济阳县设立临时指挥部,12日夜贾率部赴济阳城北,待机阻击进犯日军,13日在率手枪队保护韩复渠赴前线督战时,途中与日军装甲车队遭遇,贾奋力掩护韩复渠突出重围,腿部受伤。1938年1月,韩复榘因抗战不力被蒋介石枪毙后,第三路军手枪旅(旅长吴化文)精锐贾本甲(系跟随韩复榘多年的老行伍)团在柳河车站被缴械,贾被调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参谋处作战科长。1943年1月,吴化文公开投敌,4月接替郭受天任吴部参谋长(1989年出版的政协沂源县文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沂源文史资料(第4辑)》“讨伐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吴部战役专辑”第48页有崔维志绘制“一九四四年五月伪军吴化文部战斗序列表”,表中所列参谋长为“贾本愚”。根据贾本甲生平推测,此处“贾本愚”应是贾本甲之误)。不久,偕伪济宁道尹朱子芹、国民党土顽张景月去南京政府讨封,使张景月从国民党保安三师师长一跃而成为汪伪之上将军长。5月,贾代表汪伪政府检阅张景月部队。1946年,贾任国民党新编第十师副参谋长。1947年,任整编第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驻兖州)参谋长,主持劳军大会。1947年夏请辞。1948年8月21日,第八十四师扩充为第九十六军,贾任该军副参谋长。济南解放后,贾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此后曾致信刘汝珍、葛开祥,敦促他们起义,不久因病离职,在中共华东军区山东分局所在地青州疗养。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前夕,随吴化文部驻临邑。1949年春,在山东省人民医院病逝,终年44岁。
注:贾本甲简历中缺少1938年1月到1946年的任职情况。从贾本甲与吴化文的私交及1943年贾本甲偕张景月去南京、代表汪政府检阅张景月部队的材料推测:贾本甲在柳河被解除武装后,吴化文率残余投靠了沈鸿烈,初编为独立二十八旅,1938年12月随沈鸿烈到鲁中,被扩编为新编第四师兼山东保安第一师师长。期间,贾本甲并未离开吴化文部。目前,唯一查到的贾本甲任吴化文部参谋长的资料是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由江绍贞主编的《国民党起义将领》一书第21页的记载:“同年(1943年)4月,南京汪伪政府军委会派肖叔萱赴鲁,撤销新荣顾问名义,改吴部为第3方面军,仍以吴化文为总司令,宁春霖为副总司令,贾本甲为参谋长,总兵力约1万余人。汪伪为使吴部成为山东伪军主力,除增加军馆和装备外,还将伪军张步云部一度编归吴化文指挥。吴部兵力达到27个团,2万余人。1944年春,仍有19000多人。”
杨团一(1890一1963),原名国杞,别号楚材,别字团一,后以字行,河北宛平人。杨保森、任方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西北军将领录》第252页记载,“抗日作战期间,他(杨团一)随吴化文部投靠汪伪政权,任汪伪第三方面军参谋长。抗战胜利后,吴部被改编为国民党新编第五路军吴任总指挥,他任吴部参谋处长,1946年2月,吴部改编为山东保安第二纵队,他任纵队副司令,1947年春,保安第二纵队改编为整编第84军,吴化文任中将军长;他任中将副军长。”
有的史志资料把吴化文部的参谋长说成是“杨圃一”。如,蔡翔与孔一龙主编,改革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通鉴》第662页;王星华编写,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的《1943年的故事》第20页;蔡德金著,团结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的《历史的怪胎:汪伪国民政府始末》第179页。这些记载从履历上看与杨团一应是同一个人,必是“杨团一”之误,错误的原因应该是混淆了“圃”与“团”的繁体字“團”。
关于杨团一的出生年月与籍贯也有不同的说法。刘国铭主编,团结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的《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上)》第972页记载,“杨团一,河南温县人。生于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杨保森、任方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西北军将领录》第252页记载,“杨团一,1888年生于河北省某县。幼年在本乡上私垫,后人县立小学堂及直隶陆军小学堂。1914年肆业于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1915年任北洋陆军排长。”美篇“司马故里安乐寨当代杰出人物”则说“ 杨团一(1888――1963),原名运同,字维翰。”据杨团一履历推测,出生于河北宛平比较可信。
杨团一毕业于直隶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中央军官训练团第一期结业。1918年9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一说步科五期肄业),分发直隶陆军服务。历任北京政府陆军第十一师步兵团排长、连长,西北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部手枪旅(旅长冯治安)第二团(团长冯治安兼)团附,西北军官教育团(团长孙连仲)步兵科科长等职。1928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十四军(军长冯治安)司令部参谋,后任第二十三军(军长冯治安)司令部科长等职,随部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12月任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司令部参谋,兼任军官教导队教官等职,1933年3月随部参加长城抗战喜峰口和罗家峪战役。战后任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后任山东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第六军(军长韩复榘兼)直属手枪旅(旅长吴化文)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36年3月任陆军步兵上校军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于学忠)第十二军(军长孙桐萱)独立第二十八旅(旅长吴化文)司令部参谋长,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外围战。1941年8月任第三战区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第九十一军(军长韩锡侯)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司令部副参谋长,率部参加浙赣战役和鄂西会战诸役。1942年2月任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山东保安第一师(师长吴化文)司令部副参谋长,1943年1月随吴化文投降日军充任伪职,任汪伪“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部副参谋长(参谋长郭受天),同年7月27日,经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议院点编,任汪伪陆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吴化文)部参谋长。曾先后率部驻防山东济南市郊和安徽蚌埠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所部与重庆方面取得联系。日本投降后,任山东第五路军总指挥(吴化文)部副参谋长,后任山东保安第二纵队司令(吴化文)部参谋长、副司令,第八十四军(军长吴化文)副军长,兼任兖州城防司令部司令等职。1946年春奉命入中央军官训练团受训,结业后返回原部队续任。1947年3月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第二兵团(司令王敬久)整编第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副师长,1948年6月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第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兼)副师长等职,率部驻防济南西郊地区。吴化文起义时率部脱离,向王耀武告密(“我不同意吴化文的叛乱行为,因家眷住在城内,不愿跟他去,吴部昨夜集结飞机场以西,后要开往黄河以北”)。济南解放前夕潜逃。1948年9月24日,济南宣告解放。同日,杨在济南东郊王村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先入华东军区高级军官团学习,后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60年11月28日特赦释放第二批改恶从善的战犯时获特赦,1963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