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938年1月1日爆发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黎玉老在1985年春曾有一段著名题词:“徂徕山起义为山东抗日根据地树立了中心”。黎老作为当时的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这次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以及此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近半个世纪后,对徂徕山起义做出这样的评价,应该具有权威意义。学习领会黎老的题词精神,笔者以“全面抗战初期,徂徕山起义在山东抗战中的中心地位”为题作了些考查研究,撰成此文,以缅怀革命先辈,并纪念徂徕山起义85周年。
前序——国民党省主席率军逃跑,中共山东省委担起抗战重任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起自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此后,日本侵略军7月底相继占领北平、天津,继而兵分4路进攻华北,其中一路沿津浦路向南进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集团)军总指挥韩复榘,未作有效抵抗,即炸毁黄河铁路大桥仓皇撤至黄河以南。日军10月陈兵黄河北岸,鲁北大片国土沦丧敌手。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中共中央第一时间通电全国,旗帜鲜明的号召全民抗战,随即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部署全党和红军投入抗战。并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推动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山东,党中央于7月调整加强了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班子,由黎玉任省委书记、张霖之任组织部长、林浩任宣传部长、景晓村任秘书长。指示山东党组织大力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央的部署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动游击战争,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10月在济南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制定了在山东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纲领和计划。同时积极配合中共山东联络局和红军将领张经武开展韩复榘的统战工作,促使其释放了在押的政治犯;同意与共产党合作开办第三集团军政工人员训练班,我方派了1500余名爱国青年参加了训练班,其中包括数百名党员和“民先”队员;群众性的抗日救亡宣传也在许多地区开展起来。
大敌当前,国共合作共同坚持山东抗战,是民族大义,更是山东民众的一致愿望。但是,军阀出身、投机善变的省主席韩复榘却为了保存实力,更被强大的日军吓破了胆,他准备弃地南逃。果不其然,当12月23日日军分两路渡黄河南侵时,韩复渠不顾人民死活,率他的省政府和10多万大军仓皇南逃。齐鲁大好河山很快陷入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之下。严峻的形势下,中共山东省委以坚定的历史自觉,勇敢的民族担当,担起了领导山东抗战的重任。省委书记黎玉后来这样回忆道:“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主义,节节败退,置广大国土和人民于不顾,因此,真正领导广大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职责,必须有中国共产党承担起来,而领导山东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担子,必须由山东省委挑起来。”①这一历史情形,在抗战后期延安新华社发的《新山东的成长》一文中曾有一段形象的记载:“抗战爆发了,日本鬼子以前所未有的武力向山东压来了,9月底德州失守,10月中旬国军退出黄河北岸,12月24日济南失守,三路军望风南逃,县长们纷纷开小差,汉奸乘机活跃,抗战无人领导,山东这时正如一只遇上飓风大浪快要沉没的航船,山东的共产党员义不容辞地出来领航了。”②当时全省有党员约二千多名,省委就是带领这样薄弱的力量,紧紧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点燃了遍布齐鲁的抗日烽火。
研究徂徕山起义在山东抗战中的中心地位,本文主要放在1938年10月中旬省委从济南转移来泰安,到1938年6月下旬省委离开徂徕山东去沂蒙这个时段进行考查。现分述如下。
一、省委在领导发动徂徕山起义的同时,运筹指导全省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
日军陈兵黄河北岸,省城济南危在旦夕。为确保实现既定抗战计划,中共山东省委机关于10月中旬从济南转移到泰安,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山东省队部和平津、济南流亡同学会也陆续到达。泰安即时成为山东抗战的中心。
省委确定来泰安,是有其成熟的思考和充分理由的。综合黎老的回忆,主要有以下几点③。其一,在全省发动、组织起义,省委必须亲自领导一处抗日武装起义,在实践中闯出一条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路子,以便指导其他各地的武装起义,并创立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此决定直接领导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地区的徂徕山起义。其二,之所以选择徂徕山,因为这里地处鲁中,战略地位重要。它北靠泰山,南连沂蒙,东接莲花山、沂蒙山,西扼津浦铁路,连通泰西大峰山区,是山东的腹心,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便于和其他根据地的联系。其三,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一地区有党的工作基础,泰安党组织经过整顿恢复,掌握一些干部,较有生气。
省委到泰安后,即紧锣密鼓开展抗日武装起义的发动准备工作。省委首先撤销原泰安临时县委的,正式建立中共泰安县委,由刚释放出狱回泰的夏天庚(夏辅仁)任书记,鲁宝琪任组织部长,于一川任宣传部长。在民先队员和平津流亡学生参加下,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组织抗日游击队。
10月22日,省委在泰安城文庙召开有泰安县委负责人和延安来的红军干部赵杰、程绪润、韩明柱等参加的会议,黎玉在会上分析了山东的形势,指出全省各地发动武装起义,要接受以前山东历次武装暴动失败的教训,避免盲目性,必须把握好起义时机。会议确定起义时机应选择国民党、韩复榘部队开始撤退或已溃败,而日本侵略军尚未到达或虽到达但立足未稳之时。起义过早,会遭到韩复榘政府或地方团队的干预;起义过迟,会丧失有利时机而难以立足。这一正确决策,对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事实上,此后全省十大抗日武装起义的爆发,大多数抓住和利用了这一时机。
10月下旬,省委代表王之盈参加了泰安县委在城南篦子店召开的自卫团代表会议,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泰安县人民抗敌自卫团”,推举出狱党员程照轩为主席,崔子明为副主席,决定以津浦铁路为界分东西两区开展发动工作。这次会议也为后来发生的泰西起义奠定了基础。会后,省委派程照轩、侯德才和红军干部赵杰赴徂徕山前的山阳村,建立了泰安六区区委,在周围十几个村庄发动抗日武装。
早在9月份,省委就建立了以孙汉卿为负责人的鲁中工委,在泰安、莱芜、新泰、泗水等县开展工作。文庙会议后,省委派刘居英为特派员与程绪润去莱芜,帮助县委发动起义武装;11月,新泰党员董琰、李枚青出狱回乡,省委又新建成立了由董琰任书记,李枚青、刘少傥为委员的新泰县工委,进一步加强了新泰县抗日武装起义的领导。这期间,山东黑云压城,形势异常严峻,但在省委领导下,各县抗日武装起义的发动准备工作都在卓有成效地进行中。
在领导发动徂徕山起义的同时,省委以很大精力领导推动全省的抗战。来泰安一段时间后,省委于11月7日曾向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工作方针的报告》④,其中汇报道:“这一时期,又一次地布置了鲁北、鲁西、鲁中、济(南)市等地方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的工作方针和工作部署等。
省委对全省抗战工作的部置和指导,主要是确保各地武装起义计划的成功实现,把恢复、建立和加强各地党的组织,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省委到泰安后做了大量相关工作。10月中下旬,省委宣传部长林浩在济留住多日,代表省委处理落实重要事项。中旬,省委建立了淄博矿区工委,张天民任书记。对济南市,根据党组织撤出后市内仅留少数党员的情况,省委成立了陈隐仙任书记的济南市工委。中旬末林浩听取了姚仲明在长山县开展工作的情况汇报,代表省委将延安来的红军团长廖容标和党员干部赵明新派往长山,由姚仲明带路立即动身同行。下旬,林浩赶往博山县城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了鲁东工委,鹿省三任书记,张文通任宣传委员、杨涤生任组织委员委员。向鲁东工委、博山特支、淄博矿区工委传达了省委分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游击队的指示。泰安文庙会议后,省委派红军干部韩明柱从泰安去鲁东参与起义领导工作。11月,省委派省委组织部长张霖之到聊城,以省委代表身份统一领导鲁西北地区的抗日斗争,重组了鲁西北特委,刘仲莹、赵建民、徐运北先后任书记;在这里,我党与通电全国,坚决守土抗战的爱国将领、第六区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范筑先建立了良好的统战关系,当月举行了鲁西北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由我党领导的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同月,省委派原济南市委书记白子明与孙衷文、江明等到鲁西南开辟工作,组建了白子明任书记的鲁西南工委,后改建为鲁西南特委,后来与徐(州)西北区委共同领导了湖西起义。12月,省委向多个方向派出联络员,传达指示,落实起义计划。派金明到鲁东的潍县、昌邑、寿光、益都等地,传达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当月底返回。12月9日,派王见新下鲁南,寻找邹(县)滕(县)两县党组织和民先组织,了解情况,传达省委指示,24日返回泰安,冒着敌机的轰炸向省委作了详细汇报,书记黎玉据情作了具体指示,当日夜,王见新带着重要指示二次返回邹滕地区。同期还派魏思文到其他方向传达省委指示。同月,省委派出狱党员理琪、宋澄、宋竹庭回胶东地区,在胶东临时工委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以理琪任书记的胶东特委。随后不久,胶东特委领导成功举行了胶东天福山起义。省委指派张加洛回到家乡掖县和郑耀南一起发动了玉皇顶起义。12月底前后,省委又先后派张北华、程重远赴泰城西的夏张镇,与先期到这一地区开展工作的远静沧、崔子明共同领导泰西起义;派邵德孚、李仲林赴沂水、莒县建立党组织,与先期派到莒县的学生党员郭有邻领导发动鲁东南起义。
省委在泰安的这些重要举措,对于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的成功举行具有关键性意义,彰显了徂徕山起义的中心地位。
二、新泰刘杜省委扩大会议对全省起义武装的扩大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1938年2月下旬,四槐树战斗后不久,省委在新泰县刘杜村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参加者有省委成员黎玉、林浩、景晓村和洪涛等省委和四支队机关的10余位党员干部。是四支队建立后召开的第一次省委会议。
这时山东的形势是:徂徕山誓师将近俩月,四支队已发展到五个中队,近500人。山东其他地区已爆发了七八起抗日武装起义,各地武装正处在初创之后的发展阶段。省委刘杜会议主要是分析山东形势,研究下步发展方针和斗争策略任务⑤。在省委书记黎玉主持下,会议分析山东当时抗战形势认为,目前日本侵略军基本是以占领城市和铁路、公路等交通要道为主,实行正面进攻,他们还没有全面占领和巩固其后方。这对我党领导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是极为有利的时机,因此要不失时机的积极宣传、组织群众进行抗日,以扩大我党我军的影响和武装力量。但是也有不利因素,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及地方反动势力,大搞反共宣传,极力蒙骗群众,给我们在粮食和经费保障上造成了暂时困难。不过也要看到有利因素,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野蛮行径,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愤怒和爱国热忱。只要我们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并以实际行动打击侵略军,群众是会支持我们的。会议认为:时机、条件均有利于我们迅速发展抗日力量,扩大抗日队伍。
基于以上分析,会议研究确定了今后任务。山东各战略区要积极恢复、健全和发展党的地方组织,抓紧组织抗日武装。特别强调各地已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要迅速整顿、巩固、扩大,使之成为有战斗力的军队。并根据自身力量和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对敌人的机动作战。在军事上,要坚持以游击战为主的原则,主动打击敌人,破坏敌人交通线。
会议还决定了两个重要事项。一是决定由省委书记黎玉带冯平等同志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山东抗战情况,请求中央派一批干部来山东。黎玉走后由林浩代理省委书记兼四支队政委。二是确定了四支队的发展方向和活动区域。将四支队五个中队分为两个大队向南北两个方向发展。一、三、四中队为北路,称一大队,由洪涛、林浩率领,北上莱芜、博山、淄川、章丘一带活动,并与黑铁山起义部队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取得联系。二、五中队为南路,称二大队,由四支队副司令员赵杰和景晓村、程照轩率领,南下新泰、蒙阴、泗水、费县一带活动。
刘杜会议是在山东抗战最初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其一、为各地刚刚兴起的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动了山东抗战形势的发展。各地起义部队抓住有利时机机动灵活开展游击战,破敌交通,打击敌人,铲除汉奸维持会,仅三四月份就举行了10余场战斗。如胶东起义部队攻克福山城,黑铁山起义部队攻克淄川城,随后破袭击马尚、南定铁路。泰西起义部队配合台儿庄会战,在津浦路北集坡附近炸翻敌人军列,毙伤日军20余人,随后炸毁万德车站附近铁路桥,两次破袭战使日军十几天无法通车。还有鲁南滕县起义部队在岗山头成功袭击了日军运输队等等。这些战斗和战果,使人民群众大受鼓舞,各部队抓住机会宣传群众,扩编部队,队伍迅速壮大。各地特委不失时机在部队和地方发展党员,加强了部队和地方党组织建设。抗日烽火在齐鲁大地越烧越旺。
其二、分兵南北两路发展的四支队,一个多月时间就由500人扩大到4000之众。4月上旬,两路部队会合于莱芜城,编为3个团、一个教导大队,外加泰安独立营,成为坚持鲁中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北路一大队到达淄川西部地区后,在马棚村与廖容标、姚仲明率领的黑铁山起义部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一部会合。代理省委书记林浩根据会师后了解到的两情况军和今后游击战争的发展问题,决定召开一次省委扩大会议。会议在磁窑坞一个教堂召开,参加会议人员,四支队有林浩、洪涛,五军有司令员廖容标、政委姚仲明,淄博矿区工委有张天民、魏思文等。会上,两军主要负责人系统交谈了各自发动武装起义的前后情况,对党内有关问题作了妥善解决。会议分析了当时的抗战形势,指出我军中心任务一是整编部队,寻机作战,扩大影响,以利发展。二是广泛争取群众,孤立国民党顽固派,把发动游击战争推向一个新阶段。会议特别提出建立一支野战性、机动性较高,战斗力较强的骨干部队,以适应尖锐复杂的斗争需要。为此会议决定将四支队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洪涛任师长、林浩兼政委。第五军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二师。根据五军提出的要求,省委派王若杰、孙正、唐克等一批党员干部到五军工作,并送给五军轻机枪一挺。会议还决定两师南下莱芜,反击向我无理挑衅的顽固派秦启荣部。这次省委扩大会议,较大程度上是对刘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并有所发展,通过两军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明确方向任务,有力推动了泰、莱、淄博地区抗战形势的发展。
这期间,泰西起义部队——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在初创中由于发展迅速,人员骤增,干部严重缺乏,遭遇严重困难,生病中的自卫团主席张北华派人找省委派干部支援自卫团,省委在干部紧缺的状况下,抽派倪灿武、边裕鲲等前往支援。
其三、黎玉赴延安之行意义重大深远。刘杜会议后黎玉与一大队一起出发南行,3月上旬到达费县万寿宫、大平邑一带。在部队发展的同时,二大队一边进行军事训练,一边组成多个宣传队到周围村庄开展抗日宣传,建立基层党组织。3月下旬,黎玉告别二大队同志们启程赴延安,4月初到达延安,向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中央领导汇报了山东党组织领导发动抗日游击队的情况,请求中央给山东派遣干部和八路军主力部队。毛泽东对山东人民广泛举行武装起义,大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给予很高的评价,欣然答应派干部到山东。当月即从中央党校、中央机关、延安抗大和陕甘宁边区选拔了50余名军事和地方干部组成入鲁干部队,由富有根据地斗争经验的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率领奔赴山东。黎玉按照毛泽东指示转赴武汉长江局向周恩来汇报,继续争取联系干部到山东工作。两个多月时间,中央组织了近200名党、政、军、财方面的干部,由黎玉、张经武率领11月到达沂蒙山区,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干部保证。这期间,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派兵去山东”,1939年3月,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组成的东进支队抵达山东。
三、省委徂徕山南上庄会议,开启了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斗争的序幕
徂徕山南上庄会议,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史上第一次重要会议。
中共中央确定郭洪涛任山东省委书记。在延安临行前,毛泽东接见郭洪涛等入鲁干部并作了重要指示。郭洪涛后来回忆了毛主席指示的主要内容:⑥“日本帝国主义已占领我华北、华东大片国土,侵占山东后继续南进。李宗仁正在台儿庄阻击日军。我们党的方针,是在山东敌占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希望我们全体同志到敌后,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都能活,像松柏一样天寒地冻也青枝绿叶;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断发展壮大党的组织;要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和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随后、刘少奇、陈云、李富春等领导分别对入鲁干部作了指示。
郭洪涛率50余名干部携一部电台4月末从延安启程,5月中旬抵达泰安县边家院镇(现属肥城市),在该镇北仇村向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主席张北华等领导人员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听取了自卫团的情况汇报。决定留下随队干部董君毅(段君毅)、孙光、何光宇等与当地干部组成中共泰西特委,董君毅任书记,孙光任组织部长,万里任宣传部长,张北华任军事部长。留红军干部何光宇、李国厚、张正福三同志在自卫团工作。泰西特委的建立,统一党了对泰西地区泰安(西)、肥城、东平、宁阳、长清、宁阳、东阿、汶上等县抗日斗争的领导,为开辟泰西抗日斗争新局面创造了关键组织保证。
随后,郭洪涛一行继续东行,5月20日到达徂徕山北麓的邓、许二庄,与省委机关和徂徕山起义部队会合。为尽快传达落实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重要指示,郭洪涛连夜听取了代理省委书记兼独立一师政委林浩等人的汇报,研究了下一步开展工作的计划,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斗争任务和工作部署,决定第二天在附近的南上庄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5月21日,山东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在徂徕山南上庄村外一个大场院召开。郭洪涛在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指示,做了《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奋斗》的报告。会议决定了三件大事:一是派党员干部分赴各地迅速恢复和建立党组织,扩大武装部队,发动抗日游击战争;二是创办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大力培养训练军事、政治及地方民运干部;三是创办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等报刊,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教育,扩大我党我军政治影响。会议初步讨论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会后对《计划》作了进一步完善,于6月底报请中央批准。战略计划的中心内容是:在鲁中,创立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向北以淄博山区为依托,开创清河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向南发展开创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向东发展开创沿海地区抗日根据地。在津浦路西,创立梁山泊和微山湖两块根据地。在胶东,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7月4日,毛泽东电复:“这个战略计划很好,望即照此去做。”
南上庄会议是一次极具历史性意义的会议。会议结合山东抗日斗争实际,正确及时地落实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对深入开展山东的抗日游击战争和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的奠基和指导作用。以南上庄会议为历史节点,山东党的工作重心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转入依靠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新阶段。这次会议,拉开了胜利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大幕。
南上庄会议后,郭洪涛按照中央决定及时重组了山东省委,暂定郭洪涛、林浩为省委常委,郭洪涛任省委书记兼军事部长,林浩兼组织部长、景晓村任秘书长,史秀云任宣传部长。不久,省委决定程照轩任组织部长,孙陶林任宣传部长,刘居英任统战部长,景晓村兼青年部长,张天民任职工部长,史秀云任妇女部长。5月下旬,中央根据徐州失守后的新形势,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当年12月上旬,边区省委改建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郭洪涛仍任书记。
边区省委按照既定战略计划加紧排兵布阵,在徂徕山地区实施了多项重大决策。
其一、恢复重建了多个直属县委。针对在此前发动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党员骨干大都参加了起义部队,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连根拔”的状况,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发展新形势,省委决定从部队抽调一批干部回地方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先后派夏辅仁任泰安县委书记,刘莱夫任莱芜县委书记,董琰任新泰县委书记,孙汉卿任泗水县委书记,张敬焘任博山县委书记等。各县委直属省委领导,以“八路军办事处”的名义开展工作。
其二、将延安来的干部分配到各地担任领导职务,陆续调整、建立各地区党组织。继5月中旬建立了泰西特委后,下旬撤销鲁东工委(原工委书记鹿三被害),建立了清河特委,派霍士廉任书记,金明任组织部长。由于原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牺牲,重新建立了胶东特委,派王文任书记。同时派杨士法、肖方洲、兰启新赴临沂,不久建立了临沂县委,杨士法任书记。
其三、将山东各地起义武装统一改用八路军番号。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之初,为更广泛团结各方面爱国人士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省委制定的组织发动抗日游击队十大纲领第二条要求,各地党组织以“抗日游击队”、“抗日救国军”等政治色彩比较灰色的名义来号召、组建抗日武装。不提以“八路军”的名义还有一个原因。黎玉老在后来的一个相关座谈会上(1982年8月青岛徂徕山起义座谈会)谈到:“那时,叫不叫八路军,就是看队伍的纪律好不好,好就叫八路军。平型关大战以后,八路军的声誉大振,万一队伍纪律不好,怕影响八路军的声誉。”所以全省各地起义武装多取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x军”名号,有的采用“抗日义勇队”、“抗日义勇军”、“抗敌自卫团”等名号。只有四支队和鲁东起义建立的七、八支队使用了八路军名号。郭洪涛来后,发现这种称谓不统一,建制不一样等杂乱现象,既不利于部队的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又不利于和友军的友好相处,还容易招致国民党顽固派以其政府等名义控制、攻击,致使部队的发展、作战受到很多限制。郭洪涛随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党中央,提出了加强我党对山东各起义武装的统一领导问题。6月6日,毛泽东、刘少奇电示郭洪涛:山东的基干武装应组建支队;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的番号,目前可组织4至5个支队,县区武装则以支队领导下的游击队名义出现。6月8日,毛泽东再次发电,对上述问题又做了更具体的指示。边区省委按照这一指示,迅速对我党领导的山东起义武装进行了统一整编,除冀鲁边和鲁西北的部队外,其余者先后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鲁东南起义部队)、第三(黑铁山起义部队)、第四(徂徕山起义部队)、第五(胶东起义部队)、第八(鲁东起义部队)共五个支队,另有两个义勇总队(鲁南、湖西起义部队)和一个自卫团(泰西起义部队),共3万余人。在整编的同时,边区省委把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分配到各支队,调整配备了各级领导骨干,对部队进行了初步的思想和组织纪律整顿。使各支队队伍得到纯洁,战斗力得到提高。(根据中央决定,1938年12月27日在沂水县王庄正式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红军将领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二人均任山东分局委员)
这次整编中,徂徕山起义部队撤销了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番号,恢复使用“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番号。因原支队司令员洪涛5月26日在徂徕山劝礼村英年早逝,边区省委调第三支队司令员廖容标任四支队司令员,将5位红军干部充实到四支队。王彬任四支队参谋长,周赤萍任四支队队政治部主任,罗文华任一团政委,钱钧任二团团长,刘涌任二团一营营长。
其四、及时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6月初,首批200余名学员在新泰县南鲍村陆续集中,下旬在蒙阴县第四区大庄正式开学(不久随省委机关移驻岸堤)。
1938年6月中旬,鲁南抗日义勇总队反顽战斗情势危急,请求省委支援。郭洪涛和副司令赵杰、参谋长王彬率领省委机关及四支队主力二、三团南下滕县支援,6月下旬从新泰县南鲍村出发进军鲁南。林浩、周赤萍率支队政治部和一团留博(山)莱(芜)边地区活动。鲁南反顽战斗结束后,四支队各部东进沂蒙,在沂南县岸堤会合。边区省委在这里召开会议,决定开辟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从此,共产党在山东抗战的领导中心转至鲁中沂蒙山区。
齐鲁烽火燃,英雄徂徕山。综上所述,全面抗战初期,徂徕山起义当之无愧地处于山东抗战的中心地位;刘杜会议有力推动了四支队和山东各地抗日武装的壮大发展,黎玉延安之行,取得了中共中央的大力支持,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创造了关键条件;特别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南上庄会议,省委在这里孕育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最早雏形,对此后省委在沂蒙山区领导全省抗日根据地的大发展,具有奠基之功。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地区的这段光辉历史,功著齐鲁,彪炳千秋。巍巍徂徕山,永远铭记这份历史的荣耀!
注释
①《徂徕山起义》第66页(黄河出版社1997年出版)
②《敌后解放区的介绍》第87—89页,1945年群众书店编辑出版,山东省博物馆革命文物保管部存。
③《黎玉回忆录》第118—119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
④《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四辑第3页。
⑤《赵杰将军回忆录》第139—143页《省委刘杜会议前后》(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出版)。
⑥见《郭洪涛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
⑦中央所派第二批干部到山东后,根据中央决定,于1938年12月27日在沂水县王庄正式宣告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红军将领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王彬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纵队下辖10个支队又3个团,共25个团,2.45万人,另有所属地方武装1万余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被整编为第六支队。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成立,使分散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部队,成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张经武、黎玉任山东分局委员。
其他参考书目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山东党史大事记》,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2《中共山东地方史》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3《中共沂蒙党史大事记(1923—1949.9)》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4《光辉的印记——纪念郭洪涛百年诞辰》,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5《八路军山东纵队》回忆史料(上)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
6《八路军山东纵队》回忆史料(中)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
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