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八路军的英勇壮举战例与沂蒙精神/陈青整理

含山 发表于2023-05-15 09:46:24

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021年9月29日,沂蒙精神被中央宣传部梳理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

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黎小弟在一次讲座中,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中国共产党的这四大精神,又做了进一步研究,他谈到:一都是地名命名的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都以地名命名。二是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内涵,他说:“井冈山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所在地,延安是党中央指挥敌后军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的所在地,西柏坡是党中央指挥解放战争所在地。这三个精神讲的都是党中央所在地领导全党为中国人民求解放。唯独沂蒙精神,它不是党中央所在地,它是山东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在沂蒙这个地方,领导山东全党和山东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点。”

黎会长这段话意在强调,要更好理解新时代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16个字的内涵并应用到实践中,需从更广阔的时空上和更具典型性的事件上去把握和领会。

正如黎小弟副会长在一次讲座中呼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抗日民主政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牺牲了成千上万的烈士,特别是八路军烈士。大家都知道河北有狼牙山五壮士,但是在山东,我最想谈的是,沂蒙山上七十二崮的战斗故事。在七十二崮上发生了多少激烈的战斗?我仅知道就有:和尚崮、对崮山、歪头崮、苏家崮、太皇崮、岱崮山上都发生过惨烈的战斗。在这些崮上,我们牺牲了多少勇士?有100多个八路军战士跳崖跳崮。它显示的是一种“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宁死不做日军的俘虏。”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

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跳崖跳崮的八路军勇士和相关史实材料至今没有被整理出来!

本文是在黎会长研究的基础上,对山东军民壮烈的跳崖战斗作了一个不完全的统计,竟然发现,这11次战斗,几乎都是八路军指战员为掩护党政群众安全转移而发生,与16字沂蒙精神高度契合。

关于革命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939年3月26、28日《大众日报》有一篇记者吴平的《黎政委访问记》报道,黎玉的论述是:“游击队必须依靠民众,与民众打成一片,才能存在,才能提高自己优良的素质,才能不断的袭击敌人,执行游击任务,才能使自己巩固和扩大,在巩固和扩大的基础上,走向正规化,增强抗战力量。所以,我们的口号是,每一个战斗员,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民众宣传鼓动者及组织者;每一个抗日游击部队,都应该把成千成万的群众组织在自己的周围。毛泽东同志曾说,抗日游击部队好象是鱼,而群众就是水;鱼没有水就要死,抗日部队没有群众也就不能存在了。”

实际上,这些英勇壮烈的战斗,大都见诸报刊史籍、媒体网络,只是稍缺整合,在此做一整理,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卧牛山战斗

1940年6月,坦山红枪会“总团部”经常组织红会人员配合日伪军“扫荡”大峰山根据地。八路军长清独立营一连连长孔步健、指导员田化一带领全连100余人东渡黄河进庄家楼、涧东村,遭到小屯、坦山“扫荡”的红会攻击。驻石岗、孙土、长清、张夏的日伪军同时包抄过来。一连战士边打边撤直退到卧牛山。日伪军和红会约千余人从三面包围了卧牛山。

当敌人冲向阵前时,战土们把无数颗手榴弹投向敌群,先后打退敌4次进攻。下午2点左右,来自济南的日军援兵七八百人,从山北的柿子园向阵地扑来。后,敌人以猛烈的炮火掩护,再次发起攻击,冲上山头。一排长张金霖负伤。为保存有生力量,连长、指导员决定由田化一带二排迅速转移卧半山东面山头,掩护全连东撤。

此时,日伪军、红枪会步步紧逼,切断退路,将我一连大部逼至东面、东北面的绝崖上。全体战土临危不惧,勇敢搏斗,当打完最后一粒子弹时,他们忍痛砸碎手中武器,拣起石块痛击敌人。敌人越来越近。连长孔步键将战马推下悬崖,并纵深跳下,战士们也纷纷跳崖。孔步健跳崖摔伤被战士教起转移。七班着厕长富、连部通讯员朱土庆、孙兴富、战士袁光石、阎庆凯、张正坤、孟宪中、张不田等30余人壮烈牺牲。

■“笛崮山突围”

这个标题是1942年12月5日《大众日报》载记者吕若骥《笛崮山突围——沂蒙通讯》原题目,详细报道了笛崮山(对崮山)战斗的悲壮。

1941年11月2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山东省战工会,被扫荡的日军合围于沂水笛崮。残酷的战斗持续了一天,在给日军大量杀伤的同时,军区特务营500余人只剩几十人,山上随同活动的沂北县大队大部分牺牲。

傍晚我军突围,特务营几十人负责掩护,待机关突围二十分钟后撤离。当特务营还剩14人时,密密麻麻的日军发动了第八次冲锋,特务营全部弹药打光,阵地上的石头都扔光了,14名指战员被逼到崮顶东面悬崖。避免被俘,特务营营长严雨霖命令将手中武器砸烂,第一个带领跳下悬崖。跳崖的战士有六人当场牺牲,严营长等八人摔昏。苏醒后,他们艰难爬着找到当地乡亲,在沂蒙乡亲的帮助下,最终找到部队,这就是沂蒙抗战历史上悲壮的笛崮浴血战。

这次战斗,机关人员在沂蒙军分区一团一营掩护下突出重围,突围中沂蒙军分区直属团团长刘遇泉、政委王锐、政治处主任张圣符等数百人牺牲,山东分局宣传部长、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牺牲,二地委组织部部长潘维周和地委秘书长王宏烈牺牲,山东军区政委黎玉负伤,我军牺牲400多人,毙伤日军600多人。

■和尚崮战斗

1941年12月初,山东纵队机关返回沂蒙中心区,罗荣桓、朱瑞命令山东纵队第2旅第4团三营去接黎玉,研究布置反“扫荡”事宜。三营从孙祖一带行军到艾山前夏庄、栗林宿营。九、十连在村西岭上,遭数百名日军偷袭合击,且与外部的联系已被日军切断,无法传达命令,与营部失去了联系。

十连立即集合部队,在副营长秦鹏飞的指挥下,向东边和尚崮方向突围。经一个多小时的激战,部队向东撤到了和尚崮西侧的山脚下。在这种情况下,九连一、二班,抢占和尚崮西侧的无名高地,掩护群众突围,与铜井、界湖出动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子弟兵的拼死掩护下,山沟底大部分群众突出了敌人的合围。

日军在丢失制高点后,其指挥官气极败坏地重新组织三道防线上的所有日军,向九、十连发起反冲锋。九、十连再度和日军短兵相接,战斗呈白热化。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壮烈牺牲。最后剩下的17名壮士,摔碎枪支,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此次战斗,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八路军山纵2旅4团3营亦遭受重大损失,九、十两连共172人,除4人突出重围,4人受伤被当地群众救出外,其余164人全部壮烈牺牲。同时还有100多名群众未能及时突出日军的合围,也惨遭杀害。

对于这次战斗,山东解放军滨海军区政治部(1946年7月7日)《滨海八年》一书中以作者“叶”《第九连——忆四一年动配合沂蒙反扫荡中的李林战斗》作了详细描述,文章结尾处这样写道:

“同志们!我命令你们。不当俘虏呀!”孟连长说罢就躺下了。朱排长把匣子枪插到怀里,一手一块石头蛋,领导仅有的五个同志走下深沟去。机枪声虽然稍息,而炮弹却仍在四面咆哮。他们只顾走着,走着走着躺下一个,又一个,又一个……朱排长终于完成了他的希望。“只要逃出一个人,去举起第九连这面光辉的旗帜!”

■苏家崮战斗

1941年12月8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三团为掩护中共山东分局党校人员转移,在平邑县苏家崮阻击日军。凌晨3时,二营与城后出动之敌接火。5时许,三营与白彦方向来敌打响。5时30分,党校人员突出包围圈。为牵制敌人,团长王吉文率一、四连和特务连一部抢占苏家崮山顶,与追击之敌展开激战。

因敌人火力太猛,只有30多人突出重围,政治处主任陈晓峰、组织干部张凯等在突围中壮烈牺牲。苏家崮上的两个半连(一连、四连和五连三排)誓死扼守苏家崮,一连最后只剩下30多人,日军冲上山顶,战士们先摔枪,后抱住敌人滚下山崖,与敌人同归于尽。

苏家崮血战,我军第3团政治处主任陈晓峰等118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伤55人,生死不明者122人。毙敌四百余,包括少将旅团长河田春太郎。

■马石山战斗

1942年12月6日,胶东军区第五旅第十三团七连由指导员带领赴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归途中恰好遇到日军扫荡马石山,妇女儿童及老百姓的哭喊声和惨叫声让他们下定决心留下来“尽力解决群众”。

为了解救更多的群众,指导员决定各班分散行动,尽力吸引、分散、引开更多的日军,为群众安全转移创造条件。第七连二排六班10名战士分为3个战斗小组,在地方民兵、干部的配合下,连续3次突入敌人火力网,成功掩护上千名群众安全转移到敌人包围圈外,第4次返回的时候,敌人开始“收网”,10名战士决定舍身当“诱饵”,吸引住敌人,他们且战且退,将敌人的几架飞机引往马石山主峰一带,退到马石山主峰南侧一道石墙和几处天然岩石处坚守,打退敌人的几次冲锋,弹尽粮绝后,他们和涌上来的日军血刃肉搏,凶残的日军居然被勇士视死如归的气势吓倒。

最后,只剩下班长和两名战士,受伤后无法站立,敌人冲上来后,他们拥抱在一起用仅剩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因为他们没有留下名字,战后群众称他们为“马石山十勇士”。

胶东军区十七团政委李华(又名回东)、参谋长丛蓉滋率团部机关、特务连和三营八连、九连,在马石山东麓组织突围。十七团三营七连百余名指战员在马石山东坡打退日寇5次冲锋,弹药用尽后,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率部与敌拼刺刀,毙伤敌数十人。最后,除十几人被俘外,其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二连一排,在排长许书礼带领下,乘黑夜连续两次冲进包围圈,救出数百名群众。当他们第三次冲进包围圈时,天色已亮,日军加强了火力封锁,许书礼和十几名战士被围在东马石山顶,弹尽路绝,全部壮烈牺牲。

胶东军区第十六团一营在马石山南坡也组织千余群众胜利突围。该营三连一排掉队后,在马石山北麓组织三批群众数百人先后突围脱险。24日拂晓,该排在刘指导员指挥下,与围敌英勇搏斗,最后弹尽力竭,壮烈牺牲。

这场战斗八路军跳崖壮士32人,牺牲190人。

《胶东党政军民公祭马石山殉难烈士》

胶东大众社二十二日电 昨日我胶东区党、政、军、民各界及蒙难军民家属与马石山附近民众,齐集于牟海县××村,举行“马石山惨案殉难军民公祭大会”,经大会全体通过通电全文如下:

全国同胞公鉴:民国三十一年冬,日寇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大“扫荡”,非但普遍施行其烧杀掳掠之惯技,更造成惨绝人寰之马石山惨案;际兹公祭马石山殉难军民之日,谨将惨案原委及敌寇兽行申诉于全国同胞之前:

去岁十一月二十一日,暴敌集结万余之众,采用拉网战术,环绕我根据地边缘逐步向内压缩,终于十一月二十四日,紧密包围于牟海县之马石山。当时有民众两万余,我地方工作人员,与部份失掉联系之武装同志及民兵,悉被围困于马石山上。于是我被围军民之拚死搏斗,与暴敌之兽性屠杀,交织成胶东抗战史上悲惨壮烈的一页。

重围中我地方工作人员、民兵、群众在生死关头,抱定与敌皆亡之决心,竟有用石块与敌死拚者,宁死不屈,发挥我中华民族之伟大气节。曾有我武装同志二十余人,扼守险要,与敌作殊死战,先后击退敌人五次冲锋,不但予敌以重大杀伤,更使千百群众得以突围。因众寡悬殊,我武装同志终以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

…………

斑斑血债,仇深如海,我牟海数百万抗日军民将永志不忘,痛定思痛只有更加团结,奋起与暴敌周旋到底,争取击败日寇之最后胜利,方能为马石山殉难同胞,雪此深仇。群情激愤,莫可遏抑,谨电驰闻,谅邀全国同胞敌忾同仇之慨,一致团结,驱逐日本法西斯,求得民族自由解放早日实现,则殉难同胞,九泉瞑目矣!马石山殉难军民公祭大会叩。十二月二十一日。

(载《大众日报》1943年2月11日)

■“壮烈的马鞍山保卫战”

《大众日报》(载1943年1月5日)记者志刚的通讯《壮烈的马鞍山保卫战》真实地记录马鞍山战斗悲壮场景。

1942年秋,日伪军纠集5万兵力,对鲁中区实行了更加残酷的“拉网合围”式大“扫荡”。马鞍山地区的主力部队为粉碎敌之合围暂撤离,致使马鞍山成了暴露在敌人腹地的前哨陈地。由于马鞍山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仍是我军的小后方,一些重伤员、干部家属陆续被安置在山上。其中有四县联合办事处主任冯毅之的父亲、妻子、妹妹(冯文秀)和三个孩子;山东纵队第1旅第2团副团长王凤麟,因在茶叶区遭遇战中负伤,锯掉了右腿,在山上休养,并担负守山任务;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式及伤病员40余人也在山上休养。而且山上少粮缺水,弹药不足,战斗力十分薄弱。

1942年10月,日伪军对根据地进行大扫人物”的谎言诱骗下,11月9日,日伪军集结1000多人进攻马鞍山,在孟良台、后峪岭等山上架起大炮,数架飞机配合轰炸南天门和顶峰,一拨拨地向山上发起猛攻。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在山上养伤的王凤麟带领八路军伤病员及家属30余人英勇还击。

在王凤麟的指挥下,山上的伤病员、家属、小孩、老人都行动起来,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支枪阻击敌人,战斗到傍晚,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敌人伤亡惨重。第二天,战斗更加残酷,敌人为了攻下马鞍山,调用30多辆汽车,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运来日伪军1000余人和大量弹药,加强了攻山力量。蜂拥而至的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次次向山顶发动冲锋。

在这场两天一夜的激战中,我军将士凭借马鞍山天险和与敌血战到底,誓与马鞍山共存亡的民族英雄气概,用仅有的少量弹药和石块顽强拼搏,进行了两天一夜的激战,击毙敌师团参谋长一名及敌官兵一百余人。我八路军伤病员、家属、王凤麟等32名同志,流尽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

这一场景志刚在通讯中写到:“直到弹药用尽了,山上的石头也打完了,他们再也没有一件打击敌人的武器。敌人爬上来了,于是在马鞍山巅上展开了空前壮烈的一幕悲剧!战士们用枪托去击敌人的头,赤手空拳同敌人搏斗,最后王排长掏出手枪对准自己,为祖国而流了最后的一滴血,战士们也都先后的跳崖自杀了。这种英勇牺牲的精神,感动了在山上避难的冯老先生(益都县长冯毅之的父亲),他脸上还带着鲜血,两眼充满泪珠,激动的喊着他的女儿、孙子,和儿媳妇说道:‘今天我们不能再活了,我们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不要叫鬼子活捉了去…’,话未说完,转回头去一翻身跳下山崖了。他的女儿一面哭着,一面蒙上了自己的脸也跟着跳下去。”

入夜后,幸存的守山六位指战员、伤病员和家属英勇跳下悬崖,除了三人因树枝托挂幸免于难,其余全部壮烈殉国。这场以寡敌众的马鞍山战斗,虽然异常惨烈,却毙敌数倍,伤残敌人无数,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威风,表现了民族英勇不屈的崇高品德和不可征服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英雄篇章。

■歪头崮战斗

1943年2月25日,抗日战争时期,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与日伪军在歪头崮展开的一场战斗。1943年2月25日,日伪军3000多人对山东沂北、沂中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当时,八路军鲁中军区第2团第1营第2连在营长王子固、副营长徐福带领下投入战斗,掩护兄弟部队和老百姓突围转移。

这支仅有85人的小部队迎着敌人冲过去,把日军紧紧地吸引到自己周围,使其他部队和老百姓得以安全脱身。完成阻击任务后,他们边打边撤,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歪头崮上。

战斗打得及其惨烈,一阵殊死搏斗后,第2连只剩下几个人,且已弹药耗尽。身负重伤的第3排排长孙现明一面命令第7班班长李兴诗带领大家突围,一面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刚冲上来的几个日军同归于尽。

在一片硝烟中,李兴诗和最后几名战士们跳下了悬崖。在跳崖者中只有第7班副班长亓荣友奇迹般地生还。    

 在歪头崮战斗中85位抗日勇士除3人突围、1人跳崖生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太皇崮战斗

1943年3月24日凌晨,日军调集城前、平邑、梁邱等地1000余人“扫荡”天宝山区。正在苏家庄、吴家庄、黄草坡一带活动的我区委领导获悉情报后,立即决定分头转移,由区委书记马东昌带领部分人员向太皇崮西南方向转移;区长孟育民带另一部分人向老山一带转移。拂晓时分,马东昌等人跳出包围圈。孟育民等人在转移途中被敌人发现。他们边打边撤,一直退到太皇崮下。为了迟滞敌人的行动,掩护军民转移,孟育民决定抢占太皇崮,凭险固守待援。

凶残的敌人得手后连续进攻,我方有6人先后受伤,孟育民的左臂也被打断,区农救会长公浩身负重伤。敌人发现了我军的困境后,嚎叫着向上冲去。孟育民等见形势危急,一起退到悬崖顶,把枪只扔下山去。当距敌人只有十几米时,纵身跳下悬崖。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齐奔太皇崮,他们在山下收殓了9具烈士遗体,并救出了挂在山涧树枝上的卞文忠、王纪法两个同志。

■莱芜茶业口村战斗

1944年4月6日,日伪军400多人从榆林、嵬石据点出动,对茶业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妄图消灭泰山地委专署机关,捣毁泰山军分区战地模范医院。刘白杨村民兵联防队队长刘俊林为了掩护群众和战地医院转移,带领4名队员边打边撤,将恼羞成怒的鬼子引向火龙台,被南北两面鬼子重重包围。他们一直坚持打到没有子弹。

这时,日本鬼子爬上山顶,想活捉刘俊林。但是,他誓死不当俘虏,把枪砸碎后毅然跳崖,壮烈牺牲。日本鬼子找到刘俊林的尸体后,连刺11刀,残忍至极。这就是悲壮的茶业口式的“狼牙山五壮士”。

不久,在掩埋烈士时,四邻八村的人们都自发来到火龙台山脚下,为刘俊林等烈士送葬。英雄的壮举再一次坚定了茶业人民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刘俊林烈士的壮举还被《大众日报》于1944年5月11日进行了报道,题为《誓死不当俘虏,民兵刘俊林坠崖殉国》:

“鲁中讯 四月六号早上,淄川五个民兵上了克拉台,想打地援吴化文的鬼子。但是不幸得很,鬼子来得太多啦,把他们重重包围起来。打到最后,每人只剩下一两发子弹的时候,他们互相立下誓:只有两条路:一是突围,一是跳光崖死了,决不当俘虏李文富同志抱着枪从光崖上溜下来,被夹在石壁缝里。敌人从面打他,他把最后的一颗手榴弹扔上去,抱着枪乘机跑了。回来后决心仍然是坚定的:“我人在枪就在!”共产党员刘俊林同志,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和炸弹,抱着枪跳下光崖,光荣的牺牲了。共产党员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敌人面前是从未低过头的。”

■“八十勇士对一千五百兽兵——何万祥连血战大山”

1944年8月25日下午,日军五十九师团(又叫“衣”师团)五十三旅团长吉川资纠集1500余名日伪军,分数路向我大山根据地扑来,千余名群众和军区野战医院二所300余名伤病员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当时,我大山一带的根据地,兵力非常薄弱,只有党政机关、后勤机关、医院伤病员和少数地方武装人员,无大规模军事力量,情况十分危急。危机关头,滨海军区急电令滨海军区六团(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也被称“老六团”)前来救援。接到电令后,团长贺东生亲率“何万祥英雄连”80余人,中午时分从青岛胶南的泊里镇星夜兼程,于当日晚23时到达大山南麓的山底村。

在激烈的战斗中,吉川资等200余名鬼子包围山顶,五班班长魏延祥带领士兵进行殊死抗击,被击中胸部,受伤严重,鲜血染红了半个身子,倒在在大山东半山腰上的山神庙西侧。团长贺东生也受了重伤。此时,两个排仅剩8名战士。贺东生带领其中3名同志突出了重围。另外5名名同志留在山顶继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半个小时后,五班三名战士们完成了狙击任务,把最后三颗手榴弹投向敌群,然后在位于大山山顶的狮子峰三皇殿处跳下山崖,壮烈牺牲。

在《滨海八年》书里收录了(民国三十三年九月十三日《大众日报》载记者屯冷的一篇文章《八十勇士对一千五百兽兵——何万祥连血战大山》)对当时的战斗情景有一段这样的描述:“然而他们仍坚决的打击往上冲的敌人,他们记着首长的命令,死守这个尖顶直到掩护整个部队突围了,他们仍在尖顶上。要知道:上来是不容易,下去更是困难。敌人上来一个小队,有的坐着包脚,有的敞开怀,有的在喘气。

五班长想叫敌人不发觉,大家伏着不动,但是敌人终于发觉了我们的伤兵在‘哼哼’叫,有个鬼子向上头招手‘下来的!下来的!’一阵炸弹果然就应声立刻扔下来,坐在石头上的敌人被打散,有五个死了,敌人开始向山顶上还枪。

‘走!’五班长叫着:‘跟我走!’转到西北角,李学彦充满着对敌人的仇恨说:‘不能叫敌人抓去喂洋狗!’他一跳,滚下去,身上炸弹响了,枪断了,他先作了壮烈牺牲。新战士王文秀也学着他的榜样跳下去。

五班长想这样死是对的,但他又想到:‘只要不当俘虏,能活着为党出力,岂不更好!’于是他带着战士王春立还有足趾负伤的xxx,攀着石缝的乱草艰险地溜下来。”

在敌我双方激战的时候,当地群众及伤病员1300余人迅速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何万祥英雄连”在贺东生团长亲自带领下,坚守大山阵地,英勇作战,与20倍于我的敌人血战6个小时,毙敌300余人,为群众和伤病员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从而彻底粉碎了日军妄想清剿我大山根据地的企图。

■黄崖山战斗

1947年4月24日,在孟良崮战役的黄崖山狙击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二纵七十团三营七连突然接到上级的紧急命令:天亮前抢占黄崖山,阻击敌整编第七十四师,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

此后的激战中,敌人数次突入一排坚守的主峰阵地,但都被战士们用刺刀、石块等武器英勇无比地打退了,主峰仍牢牢控制在我军手里。

战至最后时刻,朱继昌等六名勇士手挽着手(其韩成山还背着小王),高喊着口号,纵身跳下了悬崖(后来仅有韩成山幸免于难,被当地老百姓救活了)。

以上11次战斗,是很容易就能查阅到的史料,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也远不止这一种壮烈形式。

据《大众日报》(载1943年3月11日)报道:《胶东一排勇士宁投大海不屈于敌》

胶东大众社二十五日电 在去冬反扫荡中,我军××警卫部队一个排,在指导员张军毅同志率领下,活动于荣成滕家集一带,领导民兵进行反扫荡。X日夜,敌人火网包围迫近,突围不成,他们便在附近选好了地形,挖了简单的工事,决心与敌顽抗。当海上巡逻敌艇,用探照灯不断向岸上探照,发现他们之后,遵向他们攻击。他们奋勇抵抗,从拂晓到下午五时,杀死敌人三+余。因寡众悬殊,弹尽援绝,自己半数伤亡,敌人又包围上来,便抱定宁死不屈的精神,抱枪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投入大海,壮烈牺牲!

小时候,常听大人讲,当时解放区的妇女,随身都带着一把剪刀,遇敌拼命,打不过自戕!

莒南县史志办原主任陈常泓讲过他父亲的一个故事:大约是1942年的夏天,他父亲陈淑祥所在的八路军武工宣传队一行40多人,女同志居多,在一个八路军武装班的护卫下去沭河以西敌占区搞宣传活动。早晨过沭河时,水还很浅,在宣传发动群众时,遇到日伪军追击,他们边打边撤,当撤到沭河边时,只见沭河水暴涨,根本无法过河了。原来是上游突降暴雨,导致沭河水湍急暴涨。这时,他们的战士已有十多位牺牲了。

这个时候,还剩下二十多位八路军干战,大多没有武器了,他们高呼着“抗战胜利万岁”口号,毫不犹豫跳进了滚滚河水中,大多战士被洪水卷走而牺牲。陈淑祥会浮水,扯着一米八多高的大个子文工团长的裤脚游到了沭河东岸,幸免于难。40多人的队伍,生还10多人。

这是一段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的八路军壮举篇章,只留在陈淑祥老人的痛苦记忆里,“每当老父亲讲到这段事时,常哽咽流泪,痛苦不已!”陈常泓说。

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民为民族解放所做巨大牺牲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是中华民族奋斗的力量源泉,是我们世世代代前进的精神动力,必须牢记心里。

(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黎小弟 指导 ,陈青整理 )

浏览:2739次

评论回复
  • 董云凌

    2023-05-18 董云凌

    看了这篇文章很受教育,也很感动,非常感谢黎会长和陈青,很详细的介绍了八路军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数次战斗,可歌可泣,英勇顽强,不屈不挠,文中“卧牛山战斗”提到的“坦山红会“后来被我抗日游击队配合八路军消灭。我的父亲董鲁展1940年前后在坦山红会所在地也就是七区任区委书记,直接参与了歼灭红会,并写出回忆文章《关于长清红会事变》,我作为后代对山东这块红色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我要尽微薄之力,赓续血脉,薪火相传。

最新来访
  • 陌陌小孩儿
    陌陌小孩儿
  • 董云凌
    董云凌
  • 卧游斋主
    卧游斋主
  • 肖明
    肖明
  • 鲁小楠
    鲁小楠
  • 含山
    含山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