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史(前 言)

董天祥 发表于2023-06-01 21:22:21

回望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及各个时期,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不再受外来之敌及土豪劣绅的蹂躏、残杀、欺压;有多少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才换来今天的胜利。 

《太行山上一颗永远不落的无名星》(我的家史)记述了我太祖父带领全家从河北省涉县更乐村,落脚在辽县(今左权县)。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一年到头,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到了我的祖父(爷爷)董兴旺这辈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三民校、为八路军(二位八路军首长伤病员)做饭、还兼护理、保卫工作、在给首长做饭期间被组织抽调到桐峪为晋冀鲁豫临时参议会做饭、会议结束继续为八路军首长做饭;奶奶赵引弟抗战期间为八路军奶养、保护孩子;烈士父亲董爱珠在抗战时期就投身革命事业(从路东干校—抗大六分校太行大队参训学习)保卫胜利果实,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国家与民族!生身父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因公致残,双目失明。(本县石匣水库)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国魂,有了国魂才能在世界昂首屹立。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民族魂,有了民族魂才能繁荣蕴藏勃勃生机。一个军队不能没有军魂,有了军魂才能无往不胜立于不败之地。

(1)反映我家从河北涉县逃荒到左权县的真实写照;

(2)反映革命爷爷的一生为国,不计个人得失;

(3)反映“太行奶娘”奶奶赵引弟短暂的一生,为了奶养八路军一儿一女,把自己两个幼小的儿子,让日本鬼子杀害了;

(4)反映烈士父亲董爱珠出生、上小学时在村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

(5)反映烈士父亲上学期间在我党的教育、培养下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6)反映父亲从太行联中毕业听从党的召唤,坚决投身参军报效祖国。毅然和五十余人到抗大六分校参训学习;

(7)反映烈士父亲从抗大六分校分配到部队积极投入战斗,每次战役都带领50团战士身先士卒,冲锋在前。1946年8月10日陇海战役解放兰封火车站攻坚战中光荣牺牲,年仅二十岁。

编写《太行山上一颗永远不落的无名星》的目的,是为了传承红色历史,宣传我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尽自己绵薄之力。《太行山上一颗永远不落的无名星》既是一部有历史价值的党史参考资料;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工具书。

为了写我的家史,从1968年我的爷爷董兴旺带我到太原冯瑞如家查找烈士父亲在校的资料,1981--1989年开始我多次到北京查找烈士父亲的资料、写信到四川成都、武汉武昌、徐州多方求助,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千辛万苦寻找,千枝万叶来书写,由于本人文化水平有限,经验不足,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熟悉我家前辈、老同志、及各级组织和领导同志及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自序    

我名董天祥,饮着太行山的清漳河水长大,为自己生于左权、长于左权而骄傲。

左权是一位八路军名将的名字,公元1942年9月18日,才改辽县为左权这个县名。左权县原名辽县,地处太行山主脉西侧,位置独特,居险扼要,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辽县这个山区小县应历史之选择,走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太行革命根据地的腹心,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

八年抗战铸忠魂,名彪青史耀千秋。在那抗击外族侵略的岁月里,左权县是华北抗日指挥中枢的长期驻地,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仇恨可以忘记,历史却不能忘记。我作为一名革命烈士的女儿(过房的)把那段红色历史传于后代,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

我是一个写作还不入门的新手,我如实记述了一段革命史料,希望有关部门把我所写的能够当做纪念文集出版,我感激不尽!

修改于 2021年5月 


浏览:860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