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史(四)英勇的父亲董爱珠——下篇

董天祥 发表于2023-06-01 22:22:53

(八)血洒疆场  光荣献身

image045.png

image047.png

  (二野劲旅第114页)

image050.jpg

image052.jpg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八路军越过长治城外堡垒线,进抵城郊,准备收复长治。同时命令太行第四区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王谦负责解放石圪节。根据各方面情报,初步定于8月17日晚起义。但日军准备撤退的同时,矿区却加强了警戒,不准陌生人出入,各个据点和石圪节煤矿之间24小时武装巡逻,一切反常的举措让大家心中不安。通过大量的情报工作,我军才得知日军在撤退前企图炸毁石圪节煤矿。

8月17日夜,矿场内一片寂静,人们都以急切的心情等待着起义的时刻到来。次日凌晨一时许,我军主力部队一个前哨排到达西汪村,矿上特工带着一个班剪断电雷线后,王谦带领的主攻部队赶到。根据既定暗号,特工带领一个班和策反的矿警急速向三角院冲去。

刚到三角院门口,就于日军留守部队相遇,董爱珠刚分配到部队,积极投入到1945年8月18日夜独立解放石圪节煤窑的战斗中,一举全歼守敌日伪军54名,活捉2名。短暂的战斗后,日军潜逃。煤矿工人按照特工的安排,将电机、电线拆卸下来,连同弹药和其他物质一起装在车上。到了天色微明时,石圪节煤矿才回到人民的手中。独立团受到分区首长的通令表扬。因为这是响应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和太行军区发布第二号命令所专门进行的战斗,所以在战后几天,为了威慑周边不投降的日本鬼子和伪军,证实和宣传抗战胜利收复敌伪据点的政治成效,四地委副书记兼四分区副政委王谦还登上了鬼子的炮楼。1945年8月20日,《新华日报》在头版以“挺进长治我军收复石圪节重要煤矿”为题目作了报道。本报前方18日电,长治北之敌重要据点石圪节煤矿,昨晚已为我军收复。该矿为上党有名之煤矿,产量甚大,为供给上党地区燃料之重要来源,敌人占领长治后,对该矿极为重视,警戒极严。此次我军围困长治后,于昨晚一举将该矿攻克,俘虏伪军40余人,击毙日军3名,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70余支,电台1部,战马7匹,其他资材极多。此次战役,我军仅负伤6名。

解放石圪节煤矿起义的伪矿警队人员驻扎在与赵家山村一沟之隔的小窑头进行整编。在上党战役解放壶关的战斗中,石圪节煤矿起义人员正式编入石支队的四十六团(黎城独立团)

image053.png

 (王谦(左)在攻占石圪节炮楼后留影)

黎城独立团的发展与壮大,紧随黎城一带的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师部、八路军正规部队的成长壮大。都有着极其艰险和更加残酷的战斗,每时每刻、每条沟沟壑壑,都侵染着血雨腥风。因为这是在敌后发展的根据地,是敌人的后方,是敌人的治安心脏,周围遍布敌伪政权和敌伪据点、碉堡炮楼。这些地方国民党军队是站不住脚的。

独立团按照毛泽东主席说的游击战打法,在上级的领导下,各打各的,零碎敲打,积少成多,把粮食保护住,公粮交上去,把我们的子弟兵养起来,把敌人挤出去,地盘从日本鬼子手里夺回来。号召青年参军,保家卫国独立团遍布华北敌后的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小小行动,就能拖住日军的兵力,把敌后变为主战场,使鬼子的兵力一点一点地疲弱下去,我们的实力一点一点地壮大起来。独立团细水长流地做工作,让敌伪军、伪汉奸组织的大小头目们,不敢再死心塌地为鬼子做坏事欺压老百姓。

独立团不仅把鬼子的一个一个地端掉或缩小,给一些伪军头目讲解八路军的政策和当前及以后的发展形势,促使一些伪军头目改头换面变成我们自己的关系,发展一些地下党员在村镇担任村长,在这些村镇建立党团支部,成立游击小组,再组建发展成区小队、独立营,最后再升级到主力部队中。董爱珠从太行联中开始就经常和军队一起,参加攻打日本鬼子,这次是最后一次攻打日本鬼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黎城独立团整编为太行军区四分区第四十六军,参加了上党战役。上党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以劣势装备战胜国民党军优势装备的战例,也是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时期打的第一个歼灭战。战役的主战场在太行四分区抗战八年所坚守的区域,四分区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对优势。

 太行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将军,是四十六团(黎城独立团(营)),在石志本司令员的率领下,四十六团打了上党战役的第一仗,也打了解放壶关和四分区在上党战役的最后一仗等战斗。

抗战胜利结束,全国人民都迫切要求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直接策划和大力援助下,畜谋发动内战,企图消灭我党我军,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两手做法:一面勾结日、伪军,四处调兵遣将,抢夺胜利果实,大举向晋冀鲁豫解放区进犯;一面又多次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以假象欺骗人民,麻痹我党我军,加紧准备对各个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此时,中国人民和美、蒋反动派的斗争,迅速被蒋军激化成当时的主要矛盾。8月11日,八路军太行军区发布第二号命令,任命石志本为当地作战部队的最高指挥官,统一指挥长治地区的八路军各部队和人民武装,要求日伪军向四分区八路军全面缴械投降,收复失地。

8月13日,党中央、毛主席深刻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及时揭露和驳斥了美蒋勾结发动内战的阴谋。毛主席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中指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我们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这是一场复杂的斗争。蒋介石对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争”。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石志本司令员即率分区部队和民兵于8月19日收复日军控制下的潞城。但缩居在长治的日寇拒不投降,分区部队和民兵遂围住长治,等待主力部队歼灭敌人。

8月21日,石司令员率队到长子侦察敌情,在石哲镇一带与阎锡山挺进第二纵队遭遇。石司令员果断下令向阎军开火并迅速调集四十六团全团在吕村阻击阎军,发生激烈战斗。当时敌众我寡,敌人武器精良,数倍于我,但敌长途跋涉极为疲惫,战斗力差。我们队伍虽少,仅有四十六团和三十二团,重武器很少,但四十六团几个连队的枪支弹药经过石圪节战斗大量补充,手榴弹充足,战士们个个以逸待劳,战斗力强。战斗一直打到第二天中午,差不多对峙激战了十二小时,午后双方才停战,下午撤出战斗。那天,正好赶上老百姓的民俗节,吕村老百姓给四十六团送来了很多上供撤下的好吃食品和水,对于激战了一天的战士们,真是雪中送炭。已经饿坏了的指战员们大饱口福。吕村战斗是上党战役正式开打前的第一仗,由此揭开上党战役的序幕。

8月25日,党中央用属于美军驻延安视察的道格拉斯货运机,将在延安参加党的七大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薄一波、林彪、滕代远、张际春、陈赓、陈再道、陈锡联、萧劲光、宋时轮、杨得志、李天佑、邓华、王近山、傅秋涛、邓克明、江华和聂鹤亭等20位我党我军高级党政领导,高级将领和担任护送翻译任务的黄华,秘密冒险空运至黎城县的长宁机场,各位将领随即分别奔赴各自战区前线。这是一次极为冒险的飞行。这架飞机破到什么程度?据说飞机的门已破损,只有20具降落伞,一股股的风拼命往里灌,发出呼啦呼啦的巨响。尽管如此,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们并没有丝毫惧怕,说了不少的诙谐语言后就上了飞机。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赓、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等一下飞机,就抓紧时间部署准备上党战役。

1945年9月10日2时30分,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省上党地区(今晋东南),对国民党军进行自卫反击战,其主战场位于长治境内,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以作为配合谈判的重要军事动作。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这次战役歼灭了阎锡山所属的11个师的部队,使得阎锡山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未能对中共发动攻势,并且不得不借助中央军守卫山西。(我军指挥员刘伯承、邓小平;国民党指挥员阎锡山、史泽波)太行纵队向屯留、上村发起攻击,上党战役正式打响。9月19日,三十二团、三十四团、四十六团密切配合攻克壶关。

壶关县的城墙高约六米,外有护城河(但是没有水),南门桥头设有铁丝网一道,南门城楼上有碉堡一座,城墙东、西角各有碉堡一座。凌晨总攻壶关时,张镰斧带领四十六团七连配合三十二团主攻壶关南门东侧,董爱珠也在这场战役参加战斗。遭到东南角炮楼拼死抵抗,城上弹如雨下。阵前张镰斧指挥七连顽强破敌。在炮弹、手榴弹爆炸的火光中,董爱珠同战士们勇猛冒死攀上城墙,攻破东南角炮楼。各部队从各个方向迅速攻进壶关,壶关解放了。至此,长治周围各县全部被我军攻克,长治成了一座孤城。

长治战役打响后,主力部队都去老爷山打阎锡山的援军去了,四十六团的任务就是与陈再道主力及其他部队围住长治守敌佯攻,围而不打,并对其进行骚扰,既不能让敌人发现我们的主力已经调去打援了,也不能让敌人逃跑了。可是紧接着的变化,令陈再道的大部分部队也被抽走增援打援,围城的兵力更少了,只能把重要地段围住,还有空隙围不死,于是长治城里的敌人利用黑夜掩护,钻了空子,在10月8日夜里从长治西门偷偷逃跑了。

四十六团在马宁参谋长及董爱珠的带领下,一刻不停地向长治西面的山口追去,追上了敌军的尾巴,还俘虏敌人100多,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两挺机枪和物质等。

史泽波弃长治城西逃时,石志本司令员亲率部队不分昼夜猛追,听到佛庙岭方向枪炮声激烈时,石司令员率部队跑步前进,冲上佛庙岭与长子县独立团合兵迅速将万余逃敌阻拦在佛庙岭下,掐灭了史泽波继续西逃的幻想。

第四天的清晨,四十六团从一面冲上佛庙岭山头向下看,另一面从山坡到沟里全部是敌人,黑压压一片。战士们顺势冲下去。敌人被四十六团突然出击打蒙了,纷纷缴枪投降,战士们一边收缴敌人的武器,一边抓俘虏。这一仗四十六团俘虏了敌人2000多,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打出了四十六团(黎城独立团)的名气。

虽不是上党战役的最后一仗,但却为太岳纵队赶来全歼敌人创造了战机。这次战役,刘邓首长采用围城打援、攻城打援、运动追歼战等随机应变的机断战术,以少胜多,歼灭进犯解放区之敌三万五千余人,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

上党战役是重庆谈判期间,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国民党的战例,也是解放战争打的第一个歼灭战。这一仗胜利打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战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打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为共产党部队的作战提供了借鉴,意义十分重大,经验也十分宝贵。共产党部队在总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所以能取得战役胜利,主要经验是:刘伯承司令员对国民党军情判断准确,战役决心正确,指挥果断;初战必胜的思想明确,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通过兵力的机动作用,以及在次要方向充分发挥地方部队和民兵的作用;确保主要作战方向的兵力优势;利用围城打援、攻城打援、迫国民党突围等手段,争取歼国民党军于运动中。

经过这一仗,四十六团换装了,土造枪都换成了阎锡山仿造的三八式大盖枪,还用上了好子弹,黄色火药的手榴弹,再也不用担心枪弹瞎火威力小了。随后,四十六团成立了八连。原来四十六团只有五个连,一营三个连,剩下两个连,加上新组建的八连,组成了三营。上级又调拨给四十六团一个营,成立了二营。从此四十六团就成了满建制团,三个营、每个营三个连,每个营都配有机枪,每个班都有一挺轻机枪,各营都配了迫击炮,四十六团的战斗力和装备一下子就起来了,名声大震。不久四十六团改称为五十团。

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在抗战胜利后,为保卫胜利果实进行的第一次大的自卫反击战。它的胜利,不仅给予进犯太行区的阎锡山军以迎头痛击,保卫了上党地区,而且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促进了“双十协定”的签订。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对上党战役的胜利给予了充分的高度赞扬。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对上党战役作了高度评价,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争得很好。就是说,把他们的十三个师全部消灭”。“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

接着参加了平汉战役,平汉战役又称邯郸战役,事关我党我军的生死存亡,事关中国的未来,对实现“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这是继上党战役之后,我晋冀鲁豫根据地军民又一次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战役,实现了我军从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转变。国民党反动派在日本投降后,假北上受降之名,以十四个军分经同蒲、平汉、津浦各铁路向华北各解放区突贯攻击,控制铁路,企图割裂我各区之间的联系,迫使我军退入农村甚至山地,而便于各个消灭。先头三个军于1945年10月下旬侵入我邯郸、磁县地区。

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平汉铁路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亦称平汉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不许蒋介石打通平汉路,再起迎击。决定集中3个纵队和冀南、冀鲁豫、太行军区主力共6万余人,在10万民兵、自卫队的支援下,将沿平汉路北进的国民党军先头3个军诱至漳河以北、邯郸以南、滏阳河河套多沙地带,逐次歼灭之。至1945年11月2日,国民党军除少数逃脱外,全部歼灭。获得战役除争取新编第8军1万余人起义外,共歼灭敌3万余人,其中俘敌战区副司令员长官马法五以下1.7万人。此役,对迟滞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犯,掩护解放区各部队向东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晋冀鲁豫军区集中主力歼击沿平汉北上的马法五、高树勋部,以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北进。

邯郸战役也叫平汉战役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0月至11月。

国民党军动用了如此众多的兵力大举北上,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邓小平政委,晋冀鲁豫指挥机关在敌人必经之平汉铁路的峰峰煤矿指挥全盘战役,将平汉战役指挥部设在峰峰矿区鼓山庄大楼(二楼),而且在战后的11月,晋冀鲁豫中央局还在此召开了第一次全会(扩大会),刘伯承、邓小平、滕代远、薄一波、杨秀峰等领导人参加了会议,史称“峰峰会议”。然而,当首长们进驻峰峰煤矿时,身边却没有警卫部队。

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首长在抗战八年期间,长期生活在太行黎城老根据地,对黎城独立团相当了解;也许是石支队四十六团在上党战役打得漂亮。作战出色,人员满员,装备齐全,兵精粮足,声名鹊起;首长们考虑战事环境复杂,千变万化,不能再出现当年左权参谋长身边没有警卫部队,遭敌偷袭的情况,一致点名点将,调五十团(四十六团)张镰斧率一营,在平汉战役期间担任军区首长和峰峰煤矿的警卫任务。

平汉战役后,晋冀鲁豫军区为了加强野战军建设,继续回击国民党进犯和准备应付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于1945年10月15日命令从太行军区抽调韦杰支队、石志本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及太行六分区直属队,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十二军的前身)。

11月15日,第六纵队在马头(河北省磁县北)召开支队(旅)以上会议,会上宣告了纵队的成立,并根据军区交给纵队歼灭武安峭河顽匪杨四子部的任务,研究讨论了有关作战问题。11月19日纵队参加峭河战役,24日解放峭河,歼灭了杨四子部2400多人。

杨四子部是盘踞多年的一股顽匪,组织严密,工事坚固,兵员多,武器好,当年日本兵都没有打掉他,采用招抚方式使其成了伪匪军。剿灭伪匪军杨四子部的战斗异常艰难。为剿灭这股汉奸势力,六纵队牺牲了不少人,仅五十团就有二十多人牺牲。这一仗还抓了许多俘虏。

战役结束后,六纵队于12月8日在河南武安县(现属河北省),召开了庆祝纵队成立大会,正式向全纵队宣布了纵队的成立。当时全纵队共13000多人,下辖第十六旅(原韦杰支队)、第十七旅(原石志本支队)、第十八旅(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三个旅(十六旅辖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团;十七旅辖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团;十八旅辖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团);首任纵队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段君毅,副司令员王近山、韦杰,参谋长张廷发,政治部主任鲍先志。六纵队所属部队大多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太行山根据地,与日伪军长期进行艰苦斗争的分区团队,日寇投降后,各部队又参加了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和峭河战役。人生都有自己的道路。董爱珠被编入十七旅五十团,仍任团参谋。这次六纵队的成立,倒是让董爱珠真真正正地加入了那部家喻户晓、人人爱看的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原型之一王近山、人称“王疯子”的部队。

此后,在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下,董爱珠一直到陇海战役解放兰封火车站英勇牺牲时,一直在王近山,杜义德、肖永银、李德生、尤太忠、贺光华的指挥下战斗的。

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签订停战协议,13日夜停战令生效。但国民党并没有停战谈判的诚意,对各解放区的“蚕食”偷袭从未间断过。

为此,六纵队又于上半年先后参加了白晋、安北等作战,这些战斗全部都是针对蒋介石破坏和平的自卫反击战。这两次战斗,五十团和四十九团主要在柳家垴一带防御作战,与进犯安北地区的土顽进行搜剿作战。两次作战共迁敌2600多人,俘敌360多人。随后,六纵各旅分别转至河南滑县、磁县、暗影地区,一边执行警戒任务,一边休整,开展了大练兵备战。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了国共两党签约的“双十协定”和“停战令”,集中二十五个旅的兵力,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内战全面爆发。我军历经一年自卫战争,转为三年进攻的解放战争。

蒋军企图依仗兵力和武器装备的优势,先中间突破,然后再逐个攻占其他解放区,扬言3到6个月内,要消灭人民解放军。此时,六纵队十六旅留滑县,十七旅、十八旅于7月14日分由磁县、安阳进抵濮阳地区。

野战军同时任命王近山代理纵队司令员,杜义德任纵队政委。

内战爆发前,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已预见到国民党的进攻企图,及时拟定了南、北两线的作战计划。在给刘伯承、邓小平、簿一波等下达的指示中,要求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一部配合晋察冀和晋绥野战军在北线作战,使三块解放区连成一片。同期将战略计划着重向南,兵出中原,以主力与山东、华中野战军在南线协同作战,在野战中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后中央又适时调整作战计划,指示晋冀鲁豫等野战军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移到外线,以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地位。

刘邓首长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趁国军为了围剿中原军区部队,进攻苏皖和晋南,其陇海沿线的主力几乎抽调一空。有利于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主力,发动攻势作战的态势,经请示中央后,与8月4日,下达了陇海战役基本命令。这是我军第一次在华北大规模主动出击的“狼的战术”自卫反击战。其中,以三、六纵队及冀鲁豫军区一部分为右路军,以兰封、民权为攻击重点,任务是袭取兰封,截断陇海路。

命令特别要求乘敌不备,秘密行动突然发动攻击。

首战袭击兰封的战斗,完全采用了长途突然进击的战术——奇袭。

这次陇海战役中的具体任务,目标就是以远距离奔袭的方式,深入到敌人大纵深,猛虎掏心,打下兰封城,切断陇海铁路。

这是一项非常艰巨,也非常冒险的任务。因为要打兰封城,首先必须要经过距离兰封东北70余公里的考城。曹庆、红庙寨、三义寨等敌占据点,其中任何一个地方的敌人,如果发现了我军,都不仅要影响到旅任务的完成,而且也必将影响到整个战役的开展,所以必须隐蔽前进。

 1946年8月5日,十七旅部队冒着大雨、踩着泥泞从濮阳东驻地出发,为了保证行动的秘密性,不仅沿途封锁消息,避开公路、村镇而行。尤为糟糕的是,我们行进的道路,几乎完全是老的黄泛区域,虽然河已改道,但旧的积水仍存,部队几天的行程几乎都是在水深过膝中行进,特别还有些软泥沙地段,人行进在上面,像打秋千、过浪桥一样,必须小跑步前进,万一不小心就一脚陷下去,那麻烦可就大了,人有可能被整个淹没,临行前带队的向导就给大家讲,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顺势将整个身体躺下,迅速滚过去就行了,千万不能停留。有的部队在水深没膝的黄泛区中走了三天,又绕过了考城等敌人数个外围据点,到达接敌位置。

8月9日李德生奉调任十七旅旅长,政委为何柱成。

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已事先派副参谋长赖光勋前往兰封侦察完毕,8月10日傍晚,晋冀鲁豫军区为配合中原和苏区解放区的作战,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在开封、徐州间开辟战场,牵制敌人,以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一部。8月10日起以其主力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分为东西两路,向驻守在陇海沿着砀山至徐州和开封至民权段的国民党发起突然攻击。经过3昼夜战斗,先后攻克砀山、兰封和杨集、柳河集等车站10余处,控制与破坏铁路300余公里,随后乘胜南下,在豫东攻克杞县通许。十七旅又昼夜近百公里的急行军,悄悄到达攻击出发地,插进兰封城郊。

8月10日夜,陇海战役突然打响。十七旅在炮火掩护下,攻击兰封车站和县城。五十团团长李越海,副团长马宁(马瑞平)。张孝烈(张二胖),作为兰封战斗主攻突击营的营长。时任副团长、五十团负责歼灭火车站之敌的指挥员马宁带领五十团负责攻占兰封火车站和兰封城。旅里给五十团的任务是,负责消灭兰封火车站的敌人。火车站在兰封的南面,副旅长尤太忠给五十团下的命令是:“赶快把火车站打下来。”,因为那里离南关很近……

此时,我攻城部队迅速展开,抵近城垣。这时敌人还不知道我军已经兵临城下了。马宁和董爱珠带领部队迅速接近火车站,过铁路时马宁让工兵在车站东西两面的铁路上都埋上炸药,并对战友们说:“战斗打响之前,先不要炸铁路,让火车正常通过。尤其是客车不能炸,因为那上面有老百姓。等战斗打响后,不管是东面来火车、还是西面来火车都要把铁路炸掉。”。随后,马宁和我烈士父亲带领部队往车站南面迂回,准备攻打车站。可没走多远就听“轰”的一声巨响,原来工兵埋好炸药后,就见从车站西面开来一列火车,几个工兵没经验,火车还离老远就认为差不多了,提前把铁路给炸了。由于距离太远,火车司机根本不知道铁路已毁,还一个劲儿地往前开,等到发现为时已晚,火车一下子就翻出了铁轨。我烈士父亲的团队立即和兄弟部队上去夹击,很快消灭了这趟军列上的敌人。原来这是敌整编第十一师十八旅直属队的一部分。【带领团工兵班在铁轨埋炸药的是四十九团一营营长常国华和五十团后备干部、黎城独立团的老同志:班长赵玉清(后任一营重机枪连连长)。这次炸铁轨发了大财,上党战役和兰封战斗把十七旅和黎城独立团(五十团)给装备起来了,成了纵队少有的富旅强团】。

这趟军列装载的大量军用物资都成了我们的战利品,其中还有一套手术器械,这对我军来说太珍贵了。当时的作战环境非常艰苦,许多伤员因没有手术器械无法做手术不治而亡。后来把这套手术器械送给了纵队卫生部詹少联部长,让他们用这套手术器械挽救了许多危重伤员。

因为此时战斗还没打响,马宁和董爱珠随即赶紧带着部队往车站方向冲。等到距车站还有二三百米时,发现车站西南角有一个大碉堡,路基下面还有许多暗堡,周围都是铁丝网,另外还有两列火车头朝西在那里停着。那时铁路都是单向,很可能是等那列被我们炸脱轨的军列开进站后,这两列再往西开。

这时敌人还没发现我军,我军立即向兰封火车站发起攻击。马宁回头对五连副连长说,你赶紧带领人顺着车皮打过去占领票房。战斗打响,马宁跃上路基,冲到一列火车的一侧,以车头和车皮为掩护,带着战士顺着车皮往前打。打过两三节车厢后才发现,这列火车的前面几节敞车拉的都是老百姓,这时老百姓都从车上跳下来跑了,车上还有一个巡警,把他抓下来一问,他交代说:“这列火车的后面还拉了11辆坦克,还有6辆汽车,都撤了板了”。马宁和他所带的军人往后一看,果然如此,都已经装上火车用绳子捆好了。那时都没有这方面知识,从来没见过货车,以为“撤了板了”就是把坦克和汽车捆在了火车上,实际是这些坦克和汽车上了火车后,把往火车上引导的斜板撤了。这时,五连副的胳膊挂了彩,他按着负伤的胳膊跑过来对马宁说:“首长,不行!敌人从坦克里往外扔手榴弹,坦克的火力太强,打不过。”。马宁考虑该怎么打,因为敌情有变化,原来的侦察情报是车站守敌主要是保安团,可现在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坦克,火车上还有敌军一个营的兵力,由于受到突然攻击,车上敌人纷纷跳下车跑到票房、岗楼,依托建筑物进行抵抗,同时敌人的坦克一面用机枪火力压制我们,一面从列车上开下来进行反击,战斗非常激烈......

反复攻打几次都攻不进去,天也就快亮了,我们又开始组织进攻。这时发现,我们的位置在炮楼的西面,那个炮楼很高,对进攻部队威胁很大,于是就命令工兵先把那个炮楼炸掉。马宁组织火力掩护,几个工兵上去后,一下子把炮楼炸了个大洞,里面的敌人很快就投降了。就这样占领了火车站西南角。

随后,马宁指挥部队顺着南面的车皮空隙向北边的站合击。敌人的坦克这时也发现碉堡失手,便向马宁及董爱珠带领的五十团占领的西南角开炮,进攻再次受阻。这时,参谋从指挥所跑过来告诉马宁说,尤太忠副旅长来电话质问,为什么车站到现在还没有打下来,再打不下来就要撤马宁的职。马宁当时没顾得上这些,转而想应该从全局出发,当机立断,改变攻击目标,趁敌人已经登车待发,不便展开的有利时机,转为攻打车上的敌人和那些坦克。

这时天已微亮,战士们找来了一支战防抢,还有两个火箭筒,这是在平汉战役中别的团缴获的,马上给五十团调了过来,马宁拿起战防抢,从两节车皮的空隙瞄准北面列车上像磨盘一样的坦克炮塔开了几枪。这种枪后座力很大,可能是击中了坦克,敌人也就知道我们有了反坦克武器。随后,就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从火车缝隙一看,两辆坦克从火车上开下来,向南关冲去。因为南关有我们的攻城部队,这些坦克想去支援。马宁赶紧又端起火箭筒,照着其中一辆坦克就打,第一发没打中,第二发击中了。这下坦克就不敢动了。

敌人知道我们开始进攻,突然从东南关调来大约两个营进行阻击。加上原来的守敌敌人的兵力共有五六个营,我们依托的南面这列火车突然被敌人的炮火击中。整列火车从被击中的车厢开始一节一节往后爆炸,原来这是一列装满弹药的军火车。在刚开始的十几分钟里,由于部队来不及撤离,一下子就伤亡了五六十人。当时战士们都隐蔽在车皮下面,爆炸的枪炮弹片和被炸碎的车皮碎片突然砸落下来落在战士们身上,因而造成很大伤亡。这时,对面敌人也趴在北边的那列火车车皮下面或票房里,他们已经不能打了。我们也不能打了,马宁下令赶紧往后撤,不然恐怕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部队撤到安全地带后,根据战场态势进行了观察分析,然后重新进行部署:一营继续向西南方向进攻,二营从正面向北进攻,三营埋伏在东南方向,等敌人往那里逃跑时,把他们围在城外迁灭。接着,观察车皮爆炸的情况,因为它是一节一节地往后爆炸,看它还有多长没炸,估计还要炸多长时间。然后,让部队边警戒、边休息,吃点饭、喝点水,等弹药车一炸完,就立即发起反攻。

这列炸药车整整爆炸了3个小时,到了下午2点多,总算爆炸完了。爆炸一停,我们的部队就立刻攻了上去 。兰封攻坚战空前激烈,我军伤亡人数惨重,当时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董爱珠在攻打兰封火车站时和马宁副团长在一起,始终冲锋在前面,并手拿着地图作向导,列车爆炸声刚停,董爱珠和马宁副团长一起往前冲,董爱珠参谋是一个学生兵,作战非常勇敢,冲着跑着,突然从票房闪出一道火舌,顷刻董爱珠手捂着肚子中弹倒下,肠子都流出来了,副团长马宁迅速安排几个人把董爱珠参谋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纵队卫生部救治、因伤势过重……年仅二十岁的董爱珠血洒疆场、壮烈牺牲!

然而在他弥留之际断断续续地对他的同学加战友乔延晋说:“我为革命牺牲,死得值!你如果有机会转告我家,我弟弟生下第一胎孩子,不论男女,要过继给我。让他(她)永远铭记我是为革命牺牲的!让他(她)要继承我的遗志,永远跟党走,继续为革命做贡献,我就死而无憾了。”因此我爷爷和我亲生父亲在当时的村委会见证下,把我过继给了大伯董爱珠。

乔延晋说:“那场战役牺牲的人非常多,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只有董爱珠和一个团级干部各占一口棺材,埋葬在兰封(今兰考县)北河堤边上,你烈士父亲坟前立一小块木牌,上写烈士董爱珠(董艾珠。我们不知道写的那个名字)、立牌人乔延晋,其余人全部埋葬在河沟里面了。”。因当时战争紧张,战斗空前激烈,来不及各个埋葬。当时在王堡村、赤岸村办公的李伟知道后就立即派人去那里往回运遗体,不幸的是敌人又返回占领了火车站。董爱珠和他的战友遗骸至今不知下落。

我们全家人75年来多方寻找,然而董爱珠和他的战友遗骸(尸骨)仍然没有下落。我们全家人迫切希望大家的帮助,让董爱珠和他的战友早日魂归故里,入土为安。拜托各位了!

(九)首长、同学评价

董爱珠不只是太行联中的学生和一名军人,更是国务院原副秘书长郑思远的得力助手。郑老曾亲自和我说:“我是你(烈士)父亲的入党介绍人。总部在麻田时,我买了二块银元铸了两个匙匙,我与你(烈士)父亲各一个,无论走到哪里都用它吃饭。”。他的同学战友回忆说:“爱珠在校,既能当学生,又能代老师做事。在校时就同部队一起打过日军,他不但是学生们心目中的榜样,就是校长、老师也非常佩服他。总之,他是一位受人钦佩的人。他的牺牲,不仅是你家的损失,更是左权县乃至山西省的损失。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不知为国家作多大贡献哩。他在校时,老一辈领导人如刘伯承、邓小平、簿一波、郑思远等就非常喜欢他,重视他,他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我不解地问:“我(烈士)父亲和您及我认识的人是同学、有的是战友,您老和那些老前辈都说他比大家强,不一样吗?”。尽管我所交往的(烈士)父亲辈的同学或战友们不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但却是异口同声说:“不一样。我们有的是从太行联中参军的,有的是直接从联中毕业参加工作的,我们没有一个见过日本人,更不用说打日本鬼子了。他就不同了,他在校就经常执行任务,配合部队打日本鬼子。还经常和指导员到敌占区招生,他机智过人,有非凡的本领。关键是在工作中他和总部首长、边区领导人都有交往。他是我们师生们心目中的楷模。”。董爱珠牺牲了75年了,每当我想起当年风华正茂、朝气蓬勃、令人难忘的那代革命者和我的(烈士)父亲——董爱珠,他及他的同学们、战友们确实是没有虚度年华,愧对历史。他们在毛泽东主席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培养下,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他们的一生。在如今和平繁盛的社会里,无论什么人,都不能忘记他们。正像伟大的导师列宁教导的那样:“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曾有位网上作者---闲人,就这样写道:

这是太行山下,左权县的一个女儿的呼唤。

我敬读了她的日志,她的呼喊,她的寻找父亲之路让我十分感动。敬佩之心偶发。即赋诗句,以表对老区人民的情感。

望苍天闪闪的繁星,

看黄土地的座座坟茔,

我真的想您呀,

爸爸您能告诉我吗?

是化作一颗流星,

还是永不坠落的星星?

我走遍了太行山的村村落落,

我问遍了四海的宾客,

就是为了寻找您的灵魂,

期望是,

让我这颗女儿的心从此有个着落。

我又访问了您的领导与老师,

访问了您的同学,

访问了您的战友……

却寻不到您的灵魂的回音。

于是我终于知道,

您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我又懂得,

您牺牲的光荣。

我是您的女儿,

也许您还陌生,

这是真的。

爷爷告诉我的他说,

你爸爸是个战斗英雄。

我并没有因为,

您我阴阳相隔到陌生。

有您的一张照片,

我就看到您那亲切的面容。

只有您留下泛黄的照片,

我心里永远有您高大的身影。

如今的辽县已更名为左权,

因为太行人民永远怀念英雄。

爸爸,我希望

您是天空一颗恒星。

清空的夜晚

女儿会仰望苍穹,

看着那最亮的星星是爸爸,

频频向我眨眨眼睛,

女儿双膝跪拜,双手捧擎。

浏览:1402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