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这边”来了一群云南山东娃 /谭 昆

松油村人 发表于2023-10-16 00:00:52

清晨,济南市联勤宾馆门口聚集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身着统一的白色体恤衫,神情凝重的手持着父母亲的照片,焦急在等待。他们独特的行装以及操着当地人听不懂的方言,引起路人的驻足观看,人们纷纷议论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要去干什么的?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倌,好奇地上前询问道:“兄弟,你们是那里人,要到那里去”。 群人的回答: “我们是山东人,这是要回家、到长清区老战士纪念广场去”, 老倌还是疑狐不解地问道:“听你们说话,俺也听不懂,好像不是咱山东人吗?”这時大巴车已经开过来,大家急忙上车,匆匆向老倌道别。车子开动了,老倌仍久久伫立在那里,若有所思的自语道:“原来他们都是一群回家的人”。

是的,老倌说的不错,他们的确是一群忙着回家人,而且是带着父母一起回家,但在回家的路上,只见儿女伴随其后,父母则手捧于胸。他们既老亦幼。说老都是六七十岁的人,说幼六十多年前他们也曾是爹娘的娃。

他们的父辈曾是74年前出征大西南的南下干部。只因接到山东分局的一纸调令,便毅然告别白发双亲,勿忙地收拾行装来到了云南,开启了只知去日、不知归期的征途。殊不知这一去,便是一生一世与故土的别离。

虽说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但在古人的诗里言外,终还有着老来还乡的一天 。

虽说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但为了“大我”的家,回家的路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最后终老在千里之外的第二故乡云南,落叶归根,梦回山东,是他们一生的希冀。

2023年的9月11日,一批经历相同的云南山东娃,从昆明、普洱、玉溪、楚雄、曲靖等五个州市以及北上广和辽宁、成都、安徽、江苏、山东等八个省市区辗转而来的130多人组成的“感恩山东行”团队,汇聚在当年父辈出发的集结地济南。

他们代表着73年前长眠于云南红土地上的英烈;代表着虽健在但已垂垂老矣不能远行的前辈;代表着终老在云南、在天堂的父辈。他们心诚如愿的感恩于中共山东省委老干部局;感恩于山东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修建了“山东南下云南干部纪念碑”,并于2022年7月1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101周年的日子里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纪念碑以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最高礼仪:千秋永载的“碑刻纪事”。此后631名离家未归的父辈,终在74年后又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老家,回到了他们魂牵梦萦、无比眷恋的故乡---山东!

虽然这些后代大都已是白发苍苍年过七旬的老人,但他们仍铭记于心父母的故土情,此行的目的就是送他们的亲亲爹娘魂归故里!正如他们敬送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书法字幅中所述的那样: “父辈人归建制魂回故里,儿女心系家乡感恩山东”。 

 image002.jpg

▲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

image004.jpg

▲“感恩山东行”全体人员在广场合影留念

就这样一群来自云南的山东娃,他们带着父辈未了的心愿和一颗感恩的心来到了“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

 一路上汽车缓慢地行驶在山恋起伏的翠绿群山之中。车上,这群来自云南的山东娃一个个默默无语,怀抱着他们爹娘的照片、静静地坐着,他们当中有的是一家三口,一家五六口,还有一家近20人的三代。而我则是孤身一人独自茫然无语的望着窗外,一种难以言说、五味杂陈的莫状湧上心头。

到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现实,只见原山东省老干部局副局长、现山东老战士纪念馆馆长邓海燕,早已站立在广场等候着大家的到来。

刚才还在车上熙熙攘攘的人们,等车停稳后,瞬间便鸦雀无声的鱼贯下车,他们秩序井然、神情凝重挨个排队领取了举牌,把爹娘的照片地贴在举牌上,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轻缓,那么的小心翼翼,生怕弄疼了爹娘。然后怀抱着各自娘爹的照片,一步步朝着刻名纪念碑的方向走去。

而我独自一人紧抱着父亲的像片尾随着他们,不知怎么,一阵酸楚的情感朝我袭来,泪水顿时噙满了我的眼眶,我想忍,但怎么也忍不住,急忙掏出纸巾装着擦试鼻涕的样子,极力地掩饰着早已泪流满面的脸侠。

来到了刻名纪念碑前,刚才还秩序井然的队伍,一下子像似崩塌的架子哗啦地全扑向碑前。

 

image006.jpg

▲山东南下云南干部纪念碑

大家都在忙着找各自爹、各自的娘,我挤不过他们,只能站在最后,远距离的默默望着刻满名子的碑。忽而一阵微风拂过,一个亲切而熟悉的名子一闪一闪地飘然在我眼前,扑簌一下跳入了我的眼帘。顿时父亲的名字“谭先开”,三个字渐渐地由小变大,一下子占据了我的脑海。我急切地上前,轻轻地抚摸着,把爹的照片紧贴着他的名子,仿佛就像小时候紧紧依偎在他的怀里。

在同伴的帮助下,我左手把着举牌,右手指着父亲的名字相拥着照了一张相隔35年后的父子合影照,只不过此间的合照早已天人永隔,父亲在里头,我在外头。

image008.jpg

image010.jpg

image012.jpg

▲看见爸妈情不自禁

 

image014.jpg

image016.jpg

▲ 后代们在向父母献花

 

image018.jpg

我久久地凝望着刻在纪念碑上父亲的名子,刹那间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似电影般的一一地闪现在我的眼前,一切都是哪样清晰可辨、历历在目。当领队大声的“请大家到大厅集合“通知声,才把我从幻化中拉了回来。

在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演播大厅里,山东省委老干局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主任邓海燕对来自云南150名后代们深情款款地说到:“见到大家非常亲切,虽然我们从未见面,但我们心里真切地感受到,你们是从远方回来、我们自家的亲戚” 。

 image020.jpg

▲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主任邓海燕讲话

image022.jpg

 南下后代徐瑞云讲话

image024.jpg

 ▲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红色文化分会吴丹江秘书长讲话

 

image026.jpg

▲烈士后代向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敬献锦旗

 

image028.jpg

▲南下后代徐国庆、谭昆向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敬献书法条幅

image030.jpg

 ▲南下后代张革向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敬献书法条幅

image032.jpg

 ▲烈士后代张征向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赠送烈士日记

邓海燕主任一席 “自家的亲戚”充满家人温馨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南下后代,不免想起今年的初春,他率队亲赴云南祭典南下英烈时躬身捧起烈士墓前的黄土,饱含深情的那句话”前辈,咱们回家,回山东! ”。

在南下后代们看来,“山东南下云南干部纪念碑”,无疑成了他们心中的“家”,因为这里有着父辈刻名记事的碑,有着他们的根、他们的魂,他们故乡情结的 “精神家园”。

这就是俺山东人,纵他远行千里、天南地北终要回到远方的家。正如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红色文化分会吴丹江秘书长概述的那样: “坟头向北望山东,一生交给党安排,墓在边疆魂在鲁,寒光铁衣照无眠。” 

 

image034.jpg

image036.jpg

image038.jpg

 ▲南下后代在大厅深情地朗诵诗朗颂 “我们来了”

是的,我们的亲亲爹娘,74年前你们在这里成建制集结,74年后又成建制在这里汇合,你们不会寂寞,因为这里有你们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战友,还有为着新中国建立而征战的10万山东兵,他们将陪伴你们到直至永远,永远。

浏览:2013次

评论回复
  • 通途

    2023-10-19 通途

    无怨无悔奉献终生 眷恋乡土魂归故里

  • 甘玛

    2023-10-18 甘玛

    转发邢毅留言:松油村人美篇中你落泪了,我看了也落泪了,你的“山这边”和“山那边”让离乡背景为了革命的老战士要忍受多少生离死别,文登的松油村那是多么富饶美丽的地方,生活质量和收入状况远远高于云南几条街,但按照革命事业的要求,革命老前辈们在新的土地上孜孜不倦建设新家园。事隔74年,后代一群老人们把父辈的名字刻在了山东!刻在了家乡的土地上,那是父辈朝思暮想没来的及的事情,我们完成了父辈的遗愿。

  • 通途

    2023-10-17 通途

    包含深情的文章 倾诉着两代人对故土的眷恋

  • 甘玛

    2023-10-17 甘玛

    转发蒋德留言:读谭昆老师《″山这边"来了一群云南山东娃》有感 山那边, 来了大队无畏的战士, 俊俏的儿郎。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 为了边陲云南人的梦想, 前赴后继,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 魂系南疆! 滇鲁之隔, 千里茫茫。 七十四年的等待, 无畏的战士心向远方! 山这边, 去了一群云南山东儿郎, 重赴家乡故地, 双手高举父母画像, 纪念碑前长佇立, 淆然垂泪, 携手父辈结队回归故乡。 感恩故土, 千里南下初心不忘。 感恩父母, 怀揣红心永远向党。 壮士长天露笑容, 千里北上魂归故乡, 前进路上踏步走, 山东儿女万古阳光!

  • 甘玛

    2023-10-17 甘玛

    转发徐国庆留言:谢谢谭昆老弟感至深的佳作,把我们带回到9.11.那天的动人现场,把我们的思绪与心情牵到亲亲爹娘身边,回味着、感受着、哽咽着…… 任眼中思亲和感恩的泪水横流…… 谢谢谭老弟! 谢谢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委老干部局! 谢谢邓局,及每一位广场管委会工作人员!

  • 甘玛

    2023-10-16 甘玛

    谭昆 的文章,再次把我们拉到了老战士纪念广场,那令人感动而又震撼的场面,让我们铭记终生,邓局及老战士纪念广场为我们的前辈所做的一切,既是前辈们永久的丰碑,更是我们后代的心灵港湾,谢谢谭昆用精湛的文章把这一切描述和记录,让我们留下不虚此行的今生无悔的记忆,谢谢你的好文!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