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生前时常向我提起她早年写的一本名叫《韩秀貞》的书。韩秀貞?一个生疏且又普通中国妇女的名字。虽然母亲好像十分看重她的这本书,但在一段时间里,我想那大概只是一本普通的出版物,对这本书没有更多的了解,也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我会广泛搜索并收藏这本书的原始版本。
后来,我听说姐姐刘慧竟然在一个图书馆里找到了《韩秀贞》这本书,1950年由“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出版并发行,32开本,近200页,8万多字,22个小节,两版印行13000册,是一本有文学特点的纪实小说。接着,我也通过网络书店发现并购得近十本建国初期三个不同版本的《韩秀貞》(1950-1953),甚至还有两个不同版本的《韩秀贞》连环画(1951年分别由上海兴华书局、新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0年,父母均已八十高龄,他们不甘寂寞,老有所为,将母亲几十年写作的各种文稿,包括人物特写、散文、回忆录、诗歌等,整理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编辑成一本文集《征程》(2001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并将《韩秀贞》一书重新改写,由八万多字压缩到两万余字,作为人物特写放在《征程》的首篇。
《征程》出版后,母亲很郑重地分别送给我和姐姐、妹妹,并签上她的名字。我在工作之余,并于一次生病住院期间,断断续续读了“韩秀貞”、“董力生”、“侯五嫂”、“姜培兰”等几个英雄人物特写,以及其他一些母亲写的回忆录,开始了解到,韩秀貞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从一个童养媳,成长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渤海行署陈户区女区长的故事。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历史研究领域也同时呈现多元冲撞的状况,这促使我时常思考我们党、我们的父辈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所走过的道路,让我重新拿起《韩秀貞》、以及母亲写的《春天的日记》、《往事悠悠总是情》、《征程》等书和回忆录,试图从这些真实的历史记录中,从父母他们那一辈所走过的道路和追求的理想中,找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的“文艺创作丛书”中的一本,并有巴金、夏衍、胡风等十九人为其“编辑委员会”成员,今天再读《韩秀贞》这本书,无论是感受主人翁的遭遇和她所经历的时代、探寻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历史逻辑、挖掘和继承父母的精神遗产,还是评估这本老版书的收藏价值,都是很有意义的。
韩秀贞生于1918年,山东博兴县辛集村人。《韩秀贞》的故事从她幼年展开,直到1949年春新中国成立前夕迎来她人生的高潮,讲叙了她从一个童养媳,历经洪灾、饥荒、讨饭、跳井、觅死,后来在党的指引和培养下,组织地方群众和广大妇女开展对敌斗争、生产自救、光荣入党、当上劳动模范、成为支前英雄、被选举为女区长、到刚解放的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地接见,最后走上新中国铁路系统工作岗位的传奇故事。
图片说明:1949年3月参加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韩秀贞。
图片说明:1949年3月参加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牛玉华。
《韩秀贞》的作者、即我的母亲牛玉华于1917年生于山东高密,比韩秀貞大一岁。1949年春,她也作为华东妇女代表团代表赴北平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妇代会,在旅途和妇代会上认识并采访了韩秀貞,写出了人物特写,收录于1949年6月由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编辑、新华书店发行的《新中国的新妇女》一书,同时又在山东《大众日报》上分四次连载。
不论是对于母亲牛玉华还是女区长韩秀貞,1949年的春天,都是她们人生的高潮。母亲在第一届全国妇代会上作为旗手,为华东代表团擎旗,并做为随团记者参加了大会会刊的采编工作;韩秀贞作为女区长、劳动模范和支前英雄,在大会上做专题发言,她们都幸福地与毛主席握手,都把自己的人生,融汇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的滚滚洪流中。
母亲1936年11月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即“民先”),1939年3月在家乡高密县景芝镇前屯村(现划为安丘市)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奔赴沂蒙山解放区,一直从事党的宣传和报刊工作。《韩秀貞》这部中篇小说,是母亲在《沂蒙导报》、《鲁中日报》、《鲁中大众》、《鲁中南报》工作期间采写了大量新闻通讯后,根据韩秀贞的人物经历和自己的生活积累创作的一个小说。相对于非虚构性的报告文学来说,《韩秀贞》稍带有一些文学性的加工和虚构成分,是一个“基于真实人物和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
今天,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侧重面来读这个小说,比如说,通过阅读,对中国封建社会“童养媳”这个特有现象的了解;对旧社会农村依土地权属所产生的各个阶级状况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在解放区、敌战区、游击区所开展的抗日斗争、地方民主政权建立、组织起来生产自救、变工生产、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拥军支前等一系列斗争和工作的了解;以及对深深扎根于中国北方农村的农经生产、民俗风情的了解;还有对生动活泼的山东民间土语方言的了解,等等。除了这些,韩秀貞作为一个童养媳,一个贫穷的农村妇女,最后在革命洪流中发挥智勇才干,由民主选举当上了一个区长,则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一个“妇女解放”的范例,这本书的“内容提要”也向读者鲜明地作了这样的提示:
“《韩秀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反映了千百万个农村妇女的血泪史和斗争史。韩秀貞原是一个童养媳,是一个‘拖着讨饭棍子和狗打了二十多年架的女人’;灾荒、饥饿不断地折磨着她。但是,当共产党、毛主席的光辉照耀到她的家乡的时候,韩秀貞便在党的领导下,以自己倔强的性格、勇于斗争的精神和热爱劳动的性情,克服了一切困难,飞跃地前进着。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过程,她终于锻炼成了人民的英雄。”
作为《韩秀貞》一书作者的儿子,我今天重读母亲于70年前写的这个故事,更多感受到的是,韩秀貞不仅做为一个中国农村妇女,也是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的天然拥护和支持,以及这个故事以极直朴的笔触所揭示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内在历史逻辑。从这一点来说,《韩秀貞》一书也可以说是一面埋藏在历史尘封中、能透射出一些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镜子。
所谓“历史逻辑”,就是历史发展的顺应关系和必然趋势。《韩秀貞》这部小说作为一个历史镜子,能透射出许多这样的“历史逻辑”。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那么,我们如果从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截出几个典型场景,摘录出相应的段落,大概就能看到那些看似抽象、实则简单的“历史逻辑”。
我觉得《韩秀贞》一书中有三个场景最为典型:初春北平、光荣入党、当上区长。这里,我们不妨直接重读一下书中的这三个典型、同时也是高潮的段落,会惊讶于作者并没有刻意雕琢就自然铺陈、生动得几乎让人屏息的类似电影镜头的场景:
场景一,“初春北平”:
“1949年的春天,刚刚解放的北京城,多么美!多么叫人喜爱啊!三八节刚过去,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这里开幕了。在华东代表团里,有一位最活跃的代表,她的名字叫韩秀貞,会议只要一休息,总是先听到她的歌声!她那沙哑的嗓子,常常惹的人咯咯地发笑!但是,她啊!她却在人家的笑声里笑得更起劲。扭秧歌,更是她的特长,她虽然是一个又粗又壮的身材,但是,扭起来啊!却是那么轻松,越扭,就越像要飞起来似的。她一扭起来,在她的背后就自然地跟上一群,年老的、年轻的、烫发的、梳髻子的、穿高跟鞋的、缠着小脚的,跟着她,照着她的样子扭着、扭着,各色的手帕在飞着,扭得汗出来了,也不愿意停下来!”(引自《韩秀貞》第一节“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的韩秀貞”)
这种扭到极致的秧歌,形象地、在一个细节面上展现了洪流滚滚的历史进程,所有复杂的革命起因、发展、胜利,都包含在这一幕喜气洋洋的秧歌中。
场景二,“光荣入党”:
“一切准备都停当了,卞美田点起一支红蜡烛,放在毛主席像前的桌上,屋里骤然地亮起来,接着他就宣布开会。韩秀貞从这时才晓得,王稼祥(与中共领导人王稼祥不是一人,刘力群注)原是卞家园共产党的支部书记,卞美田是组织委员。她举起右手,跟着王稼祥念着入党誓词。她的手,她的心都在战栗着,她虔诚地站在红旗下面,把自己的心献给了党!”(引自《韩秀貞》第十三节“光荣的入党”)
我们今天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体量巨大的政党,但从以上的段落中,可以看到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从上到下所开展的无数工作中的一幅具体、真实、微小的画面;可以看到,今天成熟且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位于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庄中,她的一个鲜活的发育细节。今天,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正是通过这些微小、真实、具体的步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场景三,“当上区长”:
“马车刚到区公所的驻地,村里的男女老少就和看新媳妇似地争着出来看女区长。区公所的同志们也随着出来欢迎。从大旗空里,从秧歌队的群里,一个老大娘一手夹着个孩子,挤到马车旁边,把韩秀貞一拍,说:“咳!你还认识我吧?”韩秀贞仔细一想,过去自己曾几次到这庄里讨过饭,老大娘给她的干粮最多呢!韩秀贞痛苦地笑着:“大娘,我认识你,我向你讨过饭的。”
像传奇似地传开来了。妇女们到处讲着:“共产党扭转了乾坤,翻天覆地,讨饭的女人当了区长啦!”
四围村里很多妇女都跑来看女区长。她们不住地谈论着:
“这个区长知道穷人的滋味!”
“这个区长知道妇女的苦处!”
“这个区长可能给咱解决困难啦!” ”
(引自《韩秀貞》第二十一节“女区长”)
从这些朴实的语句中,我们读到了“共产党”、“扭转乾坤”、“翻天覆地”、“讨饭女人”、“当上区长”、“穷人滋味”、“妇女苦处”等等字眼,它们从老百姓的口中说出来,是那样的质朴,又那么不容置疑,构成并演绎着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逻辑”。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触摸到隐藏在陈旧书页下的历史脉搏,感觉到隐隐轰鸣的历史巨轮和排山倒海的历史洪流。
今年8月5日,是母亲牛玉华的百岁诞辰纪念日。我想,在这个有意义的纪念日里,我们再翻翻《韩秀貞》这本六十多年前出版的旧书,读读它讲的那个真实的故事,重温一下主人翁曾经的悲惨遭遇和人生变化,回想一下当年刚三十出头的作者充满激情的写作情景,寻找和发掘这本旧书中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是对作者、对母亲的一个最好的纪念。
(写于2017年7月23日)
附一:由于《征程》一书中的人物特写“韩秀贞”在原书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写,删去了原书章节标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韩秀贞》一书的原貌,现将原书目录列出如下:
1,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的韩秀貞
2,被辞退的老雇工
3,讨饭的女孩
4,童养媳的苦味
5,分家
6,爹和妈饿死了
7,逃难
8,到了另一个天下
9,家乡解放了
10,工作人员来到卞家园
11,韩秀貞出了头
12,她的第一次丰收
13,光荣的入党
14,组织起来大生产
15,工作上走了弯路
16,重新整理起来
17,卞家园人民的灾难
18,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19,镇压特务大快人心
20,第一名劳动英雄
21,女区长
22,接受了新的任务
附二:全国解放后,韩秀贞历任铁道部济南铁路局工会副科长、女工部部长、济南铁路局工会劳保部副部长、铁道部第六工程局工会生活部副部长;1960年8月调北京铁道部党校,1998年9月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此文于2023年12月22日、30日分两次在《潍坊日报》“今日安丘”专刊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