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往事:飞来过往的军调部山东军调执行小组(之一)/黎小弟指导陈青执笔

含山 发表于2024-07-05 21:33:17

如果盘点一下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46年6月国共内战爆发一年内的国内政治热点问题,人们耳能熟祥的肯定是“和平”、“民主”、“团结”、“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等诸多热词和热点事件。对“军调部”、“山东军调执行小组”等历史概念可能会感到陌生的多。

事实也正是如此,提起这个历史点,很多人要么语焉不详,要么错讹百出。一是因为这个历史事件本身就短暂而成效甚微;二是权威史料涉猎不多;三是研究者对此也少有涉足。但它确是1946年国内政局的大事,直接关联到以上热词和热点事件,其参与者身份之亮眼,行动规模之大,活动之频繁,效果之显著,足以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等历史事件并驾齐驱,并且它还就是为落实“重庆谈判”所签订的《双十协定》“和平建国”等协定,保证“政协会议”顺利召开而采取的重大具体行动,因而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就连他们以飞机作为“座驾”来往各地处理问题,这对当时普遍以步行、骡马行的时代来说,也是值得书写一番的历史精彩片段。

本文查寻了一些历史资料,将零散于各种文章史料中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对语焉不详之处加以注释,对一些历史性错误予以纠正。尤其是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黎小弟提供了他的父亲、当事人、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有关回忆文章和同陈毅等首长一起接见美方代表、国民党方代表、赴山东各军调小组开展军调工作,乘机亲赴北平军调部、到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军调等工作的珍贵历史照片,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和重要注解,更直观地展现了这一事件的历史细节,拓展了事件的时空,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现将这些史料整理成文,与大家共享。同时也有借鉴历史经验,发挥历史为现实服务功能的意向。

由于受资料和篇幅等诸多因素限制,本文对“军调部”只作背景式的大略介绍,对山东军调执行小组加以较详细的史料整合。

“军调部”全称“军事调处执行部”。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双方根据停战协定建立的一个调处军事冲突的机构。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声明并派马歇尔来华“调解国共军事冲突”。1946年1月7日,成立了由马歇尔、周恩来、张群参加的3人小组(又称3人军事小组)。1月10日,达成第一次停战协议。同时由张群和周恩来共同签署了《国共双方关于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规定,由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和美国三方代表各一人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三方代表有同等的表决权,由美国代表充任主席。执行部下设若干执行小组,仍由三方面人员组成,然后分赴各军事冲突地点进行“调处”。1946年1月13日由中共代表叶剑英(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国民党政府代表郑介民(军令部二厅厅长)、美国政府代表罗伯逊(美国驻华代办)组成军调部,具体负责监督停战事宜。

 image001.jpg

▲军调部工作人员佩戴的徽章

一、组成方人员及主要目的。

1、军调部主要组成人员。

国民党方面:

军调部国民党代表团首席代表:郑介民

军调部国民党代表团参谋长:蔡文治

军调部国民党代表团交通处长:张六师

军调处国民党代表团办公室主任:唐保黄,后改为黄天迈。

共产党方面: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叶剑英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罗瑞卿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饶漱石、滕代远、陈士渠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张经武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执行处长:宋时轮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执行副处长:李聚奎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交通处长:黄逸峰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整军处长:陈士榘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新闻处长:黄华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秘书处长:冯铉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行政处长:伍云甫

    军调部四平执行小组中共代表:耿飙

军调部本溪执行小组中共表:许光达

军调部徐州执行小组中共代表:韦国清

军调部张家口执行小组中共代表:赵尔陆

美国方面:

军调部美国代表团首席代表:罗伯逊

军调部美国代表团参谋长:海斯


2、主要目的

    美国:实质上是助蒋内战的政策,不断加强蒋介石的战争力量,扶蒋反共,称霸亚洲。军调部存在期间,美国积极训练、装备国民党军队,借给大量军火和作战物资,并运送国民党大批军队到内战前线,帮助其抢占军事战略要点。

国民党:争取时间,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建立独裁统治。正如黎玉在《回忆周恩来、陈毅同志在济南军调小组 》(1985年5月23日)一文中所说:“这时,虽然蒋介石已调七十多个师驻扎在解放区周围,但是,他要进行新的大规模内战还没有准备好,因此就利用这个停战协定,以进行军事调处为幌子,拖延时间,做打内战的准备。”

中共方面:中共中央决定接受“调处”。按毛泽东的说法,不如此,就“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

二、主要执行小组

为了监督调处全国各地停战协定的执行,军调部在全国派出了31个军调执行小组(在军调部工作的高峰时,设有36个小组),加上执行部机关,人员总数九千余人(其中国方两千六百余人,共方六百余人,美方则多达六千余人),每月开支法币4亿元,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机构。

军调部最早派出的执行小组是集宁第一小组,其后执行小组陆续被派往各个地区。东北停战前后,又向东北派出若干小组,最多时共有36个小组。驻扎地点如下:集宁第一小组(1.17—8.14,以下小组顺序类推),赤峰(1.17—9.28),太原(1.31派出),徐州(1.17—9.29),张家口(1.17—9.30),沁县(3.27派出),济南(1.17—10.1),广州(1.22—7.10),汉口(1.20—9.12),新乡(1.29派出),承德(1.31—9.10),石家庄(2.4派,4.24共方撤离),大同(1.19派出),侯马(1.31派出),德州(2.1派出,7.8改驻青岛,9.25撤离,泰安(2.7派出),淮阴(3.6派出),泊头(2.18派出),安阳(2.20派出),南口(2.20派出,8.20共方撤离),高密(2.22—5.16),枣庄(3.5派出,6.16国方撤离),晏城(3.7—7.17),徐州(2.11—9.29),安次(3.16派出,不久回北平,8.2改为安平小组),朝阳(4.9派出),沈阳(3.30—11.21),四平(3.30—11.21),海龙(原在本溪,3.30—11.21),鞍山(原在海城,3.30—11.21),永年(5.7派出,后驻邯郸),光山(宣化店,5.4—9.2),拉法(6.17—11.21),德惠(6.17—11.21),双城(6.17—11.21),齐齐哈尔(后移洮南即白城,6.17—11.21)。

执行小组是军调部工作最基层也最重要的组织,负责监督命令的实行,提出调处报告。在36个小组中,第18到24共7个小组为交通小组,主要负责恢复交通工作,其余为停战小组,负责停战的执行(其中有9个小组兼管交通);第1、3、4、7—12、27小组为中心小组,必要时可派出分组;小组驻在国方区域者24个,驻在共方区域者12个,华北最多,有24个。其中山东地区即有8个(包括徐州);派出时间,停战小组主要集中在2月,交通小组集中在3月,东北小组集中在3月和6月;此外还派出过若干特别小组及联络员,任务完成即行撤销。在派出小组地区上,国共双方都争取将小组派往己方处于劣势或需要阻止对方进攻的地区,以保护己方战略利益,如国方要求派往集宁、赤峰和山东等处,中共方要求派往广东、中原和东北等处。

 image003.jpg

▲1946年1月24日,驻徐州的军事调处执行组黑里斯上校(美国)李树正将军(国民党)王世英将军(共产党)于12时30分由徐州飞峄(县),我野战指挥部陈毅军长、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张云逸副军长、陈士榘参谋长、舒同政治部主任等亲赴机场欢迎并在机场留影。左2舒同,3张云逸6陈毅7黑里斯 8李树正 右1陈土榘 2王世英 3黎玉。

三、主要任务

军调部的任务,概括起来有五项:一是停止冲突,二是恢复交通,三是接受日军投降,四是遣返日俘,五是整军。后来的情况表明,这五项任务中最繁忙、最突出的是停止冲突和恢复交通两项。后三项任务中,国民党不承认还有受降问题,遣返日俘则主要由国方负责,军调部干预不多,整编军队尚未开始即告搁置。

  执行这些任务的方式,主要是三方进行谈判,达成若干协议,然后分令国共双方部队和有关单位执行。与此同时,军调部派出若干执行小组,具体落实协议,调查、调处冲突,监督双方停战。

 image005.jpg

▲1946年3月1日 为欢迎周恩来、马歇尔、张治中到济南视察军事调处执行情况, 黎玉奉命到济南,这是下飞机时的留影。

四、活动进程

(1)1946年1月至3月,是军调部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军调部工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大环境的关系,工作进展较快。在此期间,军调部先后发出和字命令6号,特别指令5件,派出23个小组,达成69项小组协议或指令,均占各项工作数量的60%以上。由于国、共、美三方在这一态度,国共双方均互有让步,因而,关内冲突在军调部各执行小组监督下基本停止,《东北停战协定》亦于3月27日签订,东北执行小组也将派出。

(2)1946年3月至6月,是军调部履职的第二个阶段。由于国共两党关系逐渐恶化,内战爆发,军调部失去权威,很难再达成协议。

(3)1946年7月至9月,是军调部工作的第三阶段。6月底全面内战爆发后,各个小组的工作已处于完全停顿状态。

(4)1946年10月至1947年1月,是军调部工作的第四个阶段。军调部使命终结,各方人员撤离。

 image007.jpg

1946年4月3日,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及随员4人,于下午3时15分,乘北平专机飞往北平转延安。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陈毅、薛暮桥、军部各科长,政治部各部长、均到机场欢送。上面照片是黎、张在北京军调部汇报工作期间,与中共首席代表叶剑英、秘书长李克农合影,地点叶公馆,这是专为叶剑英准备的公寓,主要是为了开会研究共产党内部的工作,与公开办公地点分开。叶帅前面的小女孩是他的女儿叶向真,著名的导演凌子。


五、简要评价

1、北平军调部的成立,原意是一个维护和平的组织机构,客观上顺应了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和平民主的强烈愿望,符合历史潮流。

2、作为调处国共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监督执行机构,军调部在其存续期间为调停国共军事冲突、缓和中国政治紧张局势做出了突出贡献。

3、中共代表团利用这个阵地,有理、有利、有节地同敌人斗争,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维护了我党我军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维护了暂时出现的和平局面。

4、周恩来、叶剑英、陈毅、黎玉、张云逸、罗瑞卿、李克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自卫战争的前夜为争取和平民主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的历史功勋将永垂史册。

5、由于美蒋推行反动政策,逆历史潮流而动,终使“军调部”难担其责,像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炫目而迅速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历史记忆。

(黎小弟指导 陈青执笔)


浏览:1064次

评论回复
  • 甘玛

    2024-07-06 甘玛

    历史是客观的,感谢作者深入细致的挖掘研究,还原再现历史!

最新来访
  • 华君
    华君
  • 甘玛
    甘玛
  • 含山
    含山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