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革命文物收藏爱好者刘希彬馆长在收藏市场上淘得了一册1946年12月30日出版的山东解放区《民主导报》(第十一期)刊物,迫不及待地与我共赏,接手的霎那间,倍感愕然激动!
一是小。刊物32开本,高18厘米,宽12.5厘米,共88页,13篇短文,小5号字;二是装帧简陋。没有任何的插图设计,就是封面、目录、正文、封底,因陋就简;三是纸质差。是一种质量很次的纸张,像草纸。
《民主导报》(第十一期)封面
这就是创刊于抗日战争时期,停刊于解放战争初期,共发行6个年头、赫有名的山东省省级政府机关刊物!它是山东革命根据地重要文献之一,是著名的红色期刊;它在红色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均有收藏;它作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省省级政府的喉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政策、路线等,是山东革命根据地思想、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山东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巩固到发展壮大,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山东地区走向胜利的原始记录,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文化价值和历史史料价值,对于研究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随着八十余年岁月流逝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无论是文章的著作者,还是文章所反映的人和事都渐行渐远,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已是“陌生感”十足了!
本文对这份淳朴的革命文献进行简要释读,以期达到重温历史,缅怀先辈,传承奋斗创新革命精神,光大优良革命传统之目的。
一、《民主导报》简介
1、《民主导报》刊物简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1943年8月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1945年8月为山东省政府)主办的“领导全省政权建设的机关刊物”。
1942年3月在山东抗日根据地鲁中区沂南创刊,原名《山东民主导报》,初刊为不定期刊物,时任省战工会主任黎玉题写刊名,并撰写发刊词,提出本刊宗旨是“坚持民主斗争,贯彻民主政策,建设民主实际,发扬民主理论”。初期为山东省战工会编辑发行,大众日报社印刷。
《山东民主导报》(第一期)封面
1944年3月第3期后改为季刊,由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出版;1945年4月第7期起,改名为《民主导报》,仍由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出版;第8期起改由山东省政府编印,1947年1月出至第12期。1947年6月11日,山东省政府决定将省支前委员会出版的《支前导报》作为《民主导报》战时版,《民主导报》停刊。
2、《民主导报》(第十一期)简介
(1)封面:文字横版,刊物名字《民主导报》;期数为第十一期;内容类别是“生产工作专号”;编印单位为“山东省政府民主导报社”;出版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三十日”,上下依次排列,红黑字套印,字迹清晰,辨识度高。右下角有手写浅蓝色钢笔字“实业科存”四字,说明这期刊物应该是发至某县留存下来的。
(2)目录:竖版,13篇文章,题目,作者。
(3)主要内容:开篇是大众日报社论《学习莒南县生产工作的领导方法》,介绍了莒南县在贯彻全省生产会议中所创造的生产工作领导方法的优点,并号召学习。文件指出了三个优点:第一,贯彻一元化的领导,和首长负责,亲自参加生产工作。提到时任滨海行政公署的谢辉主任,高赞非参议长,以致县长、区长都能亲自动手;第二,能够充分掌握群众路线,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第三,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的结合,也就是突破一点,推动全面的领导方法。
第二篇《莒南县怎样领导农业生产》是方法论,介绍了三点:怎样重视生产工作;怎样推动工作;几点体会和检讨。
后面几篇是关于全省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指导所及创办第一期农业训练班的总结和经验介绍。
最后附录篇,是以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名义发出的《山东省政府三十五年生产工作的指示》补充指示。
黎玉签发的山东省政府补充指示
(4)本期内容特点。中心工作是抓农业生产。围绕农业生产的领导方法、组织形式、农业骨干和干部培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经验介绍,指导农业生产。以改善民生,巩固革命胜利果实,应对新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正如黎玉主席在补充指示最后强调的“如果我们能于今年秋多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进攻,完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那末明年生产工作即将成为全省首要工作,而有巨大的开展。今年秋冬我们必须好好整理经验,培养骨干,准备迎接明年新的伟大任务。”
二、《民主导报》(第十一期)刊发的历史背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山东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指示,在反对内战独裁,积极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同时,积极进行土地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45年12月22日,山东省农林合作会议隆重开幕。这次会议是为了总结各地生产工作经验,准备开展明年大生产运动而召开的。会议确定组织变工队要从群众需要与自愿出发,合作社工作要贯彻为群众服务及民办公助、走群众路线的方针。关于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会议确定,要由目前的村社逐渐向着区联社方向发展。
1946年1月30日,由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签发《山东省政府三十五年(1946年)生产工作的指示》(“农字第二号”,),文件指出:“春耕时期快到了,这是和平到来后的第一个生产季节,我们一定要把握生产工作更加提高一步。过去几年我们的生产工作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绩:它使我们能够克服困难坚持抗战直至最后胜利,且因此而提高群众经济地位,改善群众生活,但受战争影响,我们生产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困难的,所得到的成绩虽然也有一定限度。今天战争已告停止,和平建设时期开始到来,我们有了两三年的经济工作经验,且经此次农林合作会议确定方针方向,在这样有利的主客观条件下,我们应当大踏步的开展生产工作,争取经济战线上新的胜利。”它要求全省各级民主政权努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继续开展农业生产运动,普遍组织合作社,建立城市工商业,机关学校的生产。”它最后要求:“为求工作深入,各级生产工作干部不应当满足于一般的号召,而应亲自培养典型,创造经验;并将所得经验互相介绍,培养劳动模范和模范合作社,是推进生产工作之一有效办法,要勤召集小范围的劳模会议和模范合作社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既可教育群众又可教育自己,此种新的领导方法,应多学习和提倡。”
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指出中国民主革命已取得了伟大胜利,和平民主的新阶段已经开始。11日,华东局和山东军区在临沂召开各区党委、军区、纵队领导干部会议,陈毅传达了中央指示,并指出,练兵、减租、生产是目前解放区三大中心工作,要通过练兵达到军队正规化。
1946年9月1日通过了《中共华东中央局关于彻底实现土地改革的指示》(简称“九一指示”),10月10日,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签发了《山东省政府实行土地改革的布告》。25日,又签发了《山东省土地改革暂行条例》。在“九一指示”和山东省政府土改法令的指导下,山东各地迅速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46年12月,山东解放区有1000万农民,从地主手中收回土地646万亩,加上原有的土地,人均2.15亩。在山东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从而使山东的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1946年12月24日,山东省实业厅召开滨北、滨海、鲁中、鲁南等地区的生产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生产经验,布置了明年的大生产运动,要求各地抓紧准备春耕,增产粮食,继续发展纺织,以适应军民需要。会议至翌年一月中旬结束。
三、《民主导报》(第十一期)涉及的主要人物介绍
行文至此,在这里把这册78年前重要文献所涉及的几个主要人物作一简单介绍。
1、黎玉(1906.5.12-1986.5.30),又名李兴唐,山西崞县(治今原平市崞阳镇)陈赵野庄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始人,八路军人民军队的创建者和建设者,山东省早期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1926年入党,曾任中共北平市委职工部部长,中共天津市委代理书记,中共唐山市委书记,中共直南特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山东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亲自领导徂徕山起义,兼任起义部队政委。此后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1938.12),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1938.12),山东战工会主任(1940.8),山东分局副书记(1941.9),山东军区副政委(1942.8),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1943.8),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45.6)、山东省政府主席(1945.8),为开创山东的抗日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任山东省政府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1945.12)、代书记(1946.1),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副政委(1946.1),山东野战军政委(1946.1),华东野战军副政委(1947.1),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1949.9),为保卫和建设山东解放区,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作了大量工作,使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工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市委委员(1949.10),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49.12),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兼上海市政建设委员会主任(1950.12),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3.12),农业机械部(后为第八机械工业部)第一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59.8),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9—196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顾问,农业机械部顾问、党组成员(1978);第五届(1978-1983)、第六届(1983-1988)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2、罗琼(1911年12月-2006年4月19日),江苏省江阴人,中国现代经济学家薛暮桥夫人。1932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1935年参加革命,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新四军。
1939年冬参加新四军军党代会,被选为党的七大候补代表(候补为正式代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调山东解放区工作,任山东省妇联宣传部部长,代表妇联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实业所合作,发展妇女纺织生产,在临沂创办纺织生产推进社,办合作干部训练班,后兼任山东大学合作专修科主任。
1949年9月任中央1949年1月任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参加筹备3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9月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妇联第一、第二届执委、常委,第三届主席团委员,全国妇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全国妇联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曾任全国妇联第四届副主席。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届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代表,第五、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第八、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四、山东解放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期刊物反映了山东省政府在战争年代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史实,它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革命积极性,使山东解放区迅速积累了比较丰厚的物质财富,为山东乃至全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抗战胜利后,山东解放区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1945年上半年,山东根据地尚不及全省面积总数的70%;至1946年3月,已超全省面积的90%。可以说,至1946年春,中共已经控制了山东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区。随着占领区扩大,中共党政军人员也迅速增加。战后原应控制在8万人左右的地方工作人员(不包括部队),1946年春山东省粮食局统计时却有18万之多。
军队人数也大量增加,1944年末山东根据地正规军为15万,经1945年春季作战,发展至20万,抗战胜利初期,一度达到27万。其后虽有大批调往东北,但南方新四军迅速北移填充,再加地方扩军,实际山东兵力仍旧维持在27万左右。两项合计,1946年春山东党政军脱产人员达到45万。
1946年6月国共内战正式爆发,华东解放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国民党军在山东战场集中了近半数的华东进攻军队。
1946年12月中旬,经宿北战役后,中共被迫放弃华中根据地,华中主力和后方机关人员大部转入山东解放区。
进入1947年,国民党军将战火全面烧向山东。继1946年12月的宿北战役,1947年1月的鲁南大战和2月莱芜战役后,国民党军于3月间对山东展开重点进攻,大战接连不断,4月蒙山、临蒙阻击战及泰安战役,5月孟良崮战役,7月南麻、临朐战役,10月胶河战役,11月莱阳战役。这些大战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军队参战,加之大量支前民工。
如此,山东脱产人员骤增至近百万之多,这就对山东解放区的财粮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革命战争年代长期主持山东解放区经济工作的薛暮桥在文章中回忆道:1946年春天,“在经费方面五个月的开支多于抗战八年的总和,比去年一年多二十倍。”“(1947年3月华北财经会议)薄一波同志(大会主席)见到我时说,国民党派70万大军对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新四军的主力部队移驻山东,山东的负担很重。他问,山东有多少脱产人员?我反请他估计,他估计有70万人,我答有90万人。一波同志听后十分惊讶,一个省要供应这样多人,如何渡过这个难关?”
不仅如此,据《黎玉画传》资料统计,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共有69万青壮年参军入伍,占全国各解放区参军总数的1/4强;从济南战役开始,经淮海战役到宁沪杭战役结束,山东解放区共出动民工173万多人,牲口5万多头,大车2.5万多辆,小车41万多辆,挑子14万多副,共运送粮食8亿多斤,被服36万多件,其他物资5300多万斤。在全省进行的10个较大的战役中,山东人民供应部队(含随军民工)粮食达4亿多斤。其中:济南战役,供应粮食1.6亿多斤;为淮海战役供应粮食2亿多斤;为渡江战役供应粮食1亿斤。山东党政军民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黎小弟指导 陈青撰文,刘希彬文献资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