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张堤口战斗牺牲的72位无名烈士家人的过程(上篇)作者/张兆雷

春耕曲 发表于2024-11-15 11:15:54

我忙完了回忆录的撰写,就着手与一位退休老人——王金让一起,帮助长眠于沛县烈士陵园的72名无名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查出一些烈士的名字,家在哪里。王金让老人是沛县鹿楼镇鸳楼村旁边的王庄村人,在学校毕业后光荣参军入伍。退役后到大屯煤电公司孔庄矿通风科工作。他退役不退色,保持军人本色。退休后他回到了家乡虽然过上了人们向往的田园生活,但他仍不忘初心,惦记着距他居住地,不远处的沛县烈士陵园安葬的115师教导4旅特务连及1营牺牲的72位无名烈士,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烈士们找到回家的路。我被老人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心与老人一起实现他多年的梦想与追求。哪怕是能帮一位烈士找到家也行!好让他们魂归故里,让英烈们的亲人知道自己骨肉的安葬地,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1111.jpg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位叫李景胜的烈士。

1、   安葬在沛县烈士陵园的72位无名烈士中有一位找到了名字——李景胜

王金让老人虽然出生在农村,但耕读传家是他家的家风。父母在贫寒交织的情况下,依然将他的哥哥王子让和他送进学校读书。他哥哥王子让,1966年湖西中学高中毕业后献身教育事业。任民革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王子让在教书育人之余还笔耕不辍,用湖西散人等笔名著长篇小说《五方杂处》《鬼吹灯》《混江龙》《红杏枝头》《红尘惊梦》《百无一用是书生》,中篇小说集《花劫泪》《柳绿花红》《杏坛风流》《月是故乡明》,散文随笔和学术论文集《幽筠滴露》《暮鼓晨钟》《绿杨烟外》《沧海月明》《幽筠斋随笔》《云淡风清》《独生幽篁里》《苦海慈航》等被出版和发表,真可称为著作等身。

更为难得的是,王子让老人还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永记我们的母校——湖西中学对自己的养育。每当出版社将他的作品出版发行,他都第一时间寄给自己的母校,从不中断,犹如一位按时交作业的优秀学生一样,将作品交给老师批改。从老人用湖西散人这一笔名,也可以看出他的境界已经达到无我的高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低调、谦卑、勤奋的层次。他不是“散人”,是一个出奇勤奋的人。

1941年1月22日 ,八路军115师教导4旅特务连及1营的官兵奉命转战到沛县鸳楼张堤口村,由于封锁不严密等原因,致使消息外泄,遭到从丰县、龙固等处日伪军的围击。战斗期间,特务连的官兵为了保护百姓们的生命安全,把他们全部转移出了村庄。战斗开始后,特务连的官兵英雄抵抗,奋力杀敌,在打退敌人几次冲锋后,接到上级的命令,让其放弃坚守进行突围。上级的通知是由一个号兵骑着马,围着村庄以吹军号的方式传递命令,以让村内的官兵听到命令,组织突围。当然吹号的通信兵还要躲避村外的敌人,要在远离敌人的地方围着村庄吹号。村内的干部战士听到号令后,组织了敢死队顺着村与村开挖的交通壕向西突围时,突遇日军封锁交通壕的机枪扫射,除少数人突围成功外,其余官兵壮烈牺牲,总计多达72名,现全安葬在沛县烈士陵园内。76年过去,他们的家人不知他们的安息地,无法前来祭扫。

为了寻找这些无名烈士,我在2016年组织完成对《古沛张氏族谱

烈士回家之四——八路军115师教导四旅特务连贾瑞福(音)等烈士安葬在沛县烈士陵园内

1941年1月20日,八路军115师教导4旅特务连东进讨顽,进驻沛县西北部鸳楼的张堤口村待命。22日凌晨,从丰县和沛县龙固出动两股日伪军700余人,汽车15辆,坦克3辆,将张堤口村包围,发起突然袭击。全连战士在连长韩绍营的指挥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博斗。战斗打响后,敌人先用大炮向村内轰击,继以坦克向村内冲击,不少民房中弹起火。敌人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向村内发起猛烈进攻。全连指战员凭借村周围壕沟的有利地形,奋勇抵抗,使敌人无法进村。村里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推出村里仅有的四辆太平车,堆放在村西头唯一通向村内的路口,阻挡敌人坦克进村。村里群众和指战员并肩作战,激战一个多小时,击退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前沿阵地丢下敌人几十具尸体。

上午时分包围圈距离战士们只有六七十米,敌人的枪炮声密集了起来,爆炸声此起彼伏,特务连的战士出现了多人伤亡,但伤员们仍然一直坚持战斗。这时只听司务长大喊一声: “点起火来!” 战士们迅速把一些乱草杂物堆在一起,点燃了起来,马上整个战场烟火弥漫,直接影响了敌人的视线。此时敌人不敢贸然向前,战士们由此深受鼓舞,越战越勇。敌人虽然人多,武器好,但也是胆战心惊,穷凶极恶的日本指挥官,挥舞着军刀,不时地踢打着一些伪军往里冲,一个胆小的伪军竟被日本指挥官一脚踢倒,并接着又跺了几脚。

正午时分,由于敌人的靠近,大炮失去了作用,官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了肉搏战。官兵们抓住这歼敌的大好时机,集中了所有的武器,向后面跟上来的敌人猛烈扫射,成批的敌人倒了下去。连长韩少营索性脱去了上衣,抱起一挺机枪向涌来的敌人猛烈扫射,大片大片的敌人倒地。官兵们与敌人扭打在一起,有的一个战士,消灭了好几个敌人。一个端着刺刀的鬼子兵,被一个满脸是血的八路军战士吓得直往后退,从旁边冲过来一位八路军战士,砍死了这个日本兵。司务长贾端福的机枪子弹打光了,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英勇的司务长倒在了血泊之中……

下午,只剩下10余名战士了,战士们仍顽强坚持战斗。待天黑后,他们组织敢死队从村西头的壕沟向外突围。敌人发现后,又展开激烈战斗,突围受阻。战斗一直打到夜晚,经过一天的激战,终因寡不敌众,突围失利。敌人打扫战场时将受伤的战士刺死,2名战士被敌人浇上汽油活活烧死。除个别战士突围外,全连7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此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伪军,他们用农用大车装载很多具日伪军尸体运回丰县。

76年过去,也不知烈士韩少营(音)连长、贾瑞福(音)司务长的故乡、亲人在哪里?他们的亲人也没有来沛县烈士陵园扫过墓。有知情者敬请与我们联系!

帖子发出后,有不少热心的网友留言,赞扬烈士们英勇杀敌的牺牲精神,但仍然没有这些烈士的其他信息。我依照这72位烈士没有留下确切的姓名,人们只从口口相传中知道连长为韩少营(口音)、司务长为贾瑞福(口音)的实际,结合这支部队的运动轨迹,推断他们多为黄河两岸山东籍官兵。但我在《中华英烈网》上也没有查到韩少营、贾瑞福的名字。在我的记忆中,我最初去这个烈士陵园祭扫时,还可见到为刘大伟连长立了一个纪念碑。这块碑树立的时间应当早于1967年沛县革命委员会所立的纪念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无名烈士事迹的介绍中,也不再提到刘大伟烈士这个名字,而是介绍了连长韩绍营。现在分拆判断,这个名字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当地热心人事为弘扬烈士的奋勇杀敌精神而虚拟的。我通过在《中华英烈网》上查找,也没有找到刘大伟的线索。

虽然在网上没有得到有价值的资料,但王金让老人没有气馁,而是遍访周围村庄,寻找安葬在张堤口村牺牲烈士们的相关线索。天道酬勤,经王金让老人努力,找到沛县张堤口村战斗牺牲的72名烈士之一——李景胜及其故乡。

李景胜为山东郓城县李集镇张庄村人,他附近村有一位叫李建忠的民族英雄,在国破家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组建一个连队奔赴抗日救国的战场。李建忠组建抗日队伍,拿起刀枪与日军拼杀的壮举,得到了李姓家族及周围村民们的响应。他们义无反顾地将儿子、丈夫送到李建忠跟前,追随李建忠打击日本侵略军。这其中有李建忠所在的李集村附近的张庄村的族叔李景胜,本村族侄李明亮等。

李明亮1918年出生,生前所在部队为115师教导3旅7团,1941年在巨野英勇作战时牺牲,后有幸魂归故里,被安葬在本村祖茔地。2012年,郓城县政府在李明亮烈士墓前树起了用大理石精心制作的烈士纪念碑。

李建忠的一个族叔叫李景胜,是邻村张庄村人,1921出生,从小立志报国,誓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于是就追随李建忠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生前所在部队为八路军115师教导4旅10团战士。教导4旅负有在湖西地区肃清日伪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畅通延安经微山湖与苏北、鲁南根据地交通线等任务。

1941年1月18日,李景胜在丰县对日军作战中不幸受伤,来到了离丰县十字河地区不远的沛县张伙庄村的四叔——李义亭家养伤。李景胜伤还没好,在得知自己所在部队来到邻村张堤口村时,就毅然决然地回到部队,好与战友们一起打击日本侵略者。李景胜四叔全家进行说劝、阻拦全然无效。

2、这72位烈士以血肉之躯抵挡日本侵略者坦克的进攻

就在李景胜归队的当晚,也就是1941年1月 22日凌晨,从丰县和沛县龙固出动两股日伪军700余人,乘坐15辆汽车,在3辆坦克的引领下,将张堤口村包围,对宿营在此的八路军115师教导4旅特务连及3营的官兵发起突袭。敌人先用大炮向村内轰击,继以用坦克向村内冲击,不少民房中弹起火。敌人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向村内发起猛烈进攻。官兵们凭借村圩等有利地形奋勇抵抗,使敌人无法进村。村里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推出村里仅有的四辆太平车,堆放在村西头唯一通向村内的路口,阻挡敌人坦克进村。激战一个多小时,敌人的进攻被击退,前沿阵地丢下敌人好多具尸体。敌人发起第二次进攻时,炮火更加猛烈,村内一片火海。教导4旅的官兵一面坚持战斗,一面掩护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干部因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多以牺牲。黄昏时分特务连只剩下10余名官兵,但他们仍顽强坚持战斗。待天黑后,他们组织敢死队从村西的壕沟向外突围。日军发现后,以机枪进行疯狂地扫射,突围受阻。经过几个回合的激战,勇士们终因寡不敌众,突围失利。敌人将受伤的战士刺死,2名战士被敌人浇上汽油活活烧死,只有少数军人成功突围,72名官兵壮烈牺牲。战后,日伪军用大车装载日伪军尸体运回丰县。

在所牺牲的72名官兵中,其中就有年仅20岁的李景胜烈士。找到李景胜烈士的名字,就丰富了沛县地区的抗日战史,使已经有七十多年历史的72位无名烈士,已经有一位有了姓名,成为了有名烈士。改变这一历史,实现零的突破的是大屯煤电公司孔庄煤矿退休职工王金让老人。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当天下午,我拨通了烈士的侄子李孟忠的电话,知道了烈士家的一些情况。高兴的是他们家庭享受了烈属的待遇,没有像有的烈士的家属,不知亲人下落,还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李景胜烈士的侄子,得知其伯父安葬在沛县烈士陵园后感到非常欣慰。

没过多长时间,李景胜的侄子专门赶来沛县,到沛县烈士陵园对烈士进行凭吊。这是牺牲76年后的祭扫,来的似乎晚了些,但烈士的家人却是时刻想着自己的亲人牺牲在何地、埋葬在何方?一直没有穷期!

这72位烈士牺牲之后,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在出面选出最好的坟地对烈士进行安葬的同时,还请了几位僧人师傅对这些壮烈牺牲的抗日义士举行了几天的法事活动,以超度烈士们的亡灵早日得到安息,不再受苦、受累、受欺压、受杀戮!大敌当前,佛家人也在竭尽全力为国效力,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于2017年10月30日,驱车来到了李景胜烈士在郓城县的故乡。李景胜烈士的侄子李孟忠介绍道:本村与大伯李景胜一起参加共产党抗日队伍的有四人,其中一人受伤后被日军抓到日本去做苦力——挖煤;另外二人中一人受伤回家、一人复员回乡。大伯李景胜于1941年1月18日在丰县陈新庄战斗中受伤后成功突围,来到了不远处的沛县大沙河西的张伙庄的四叔李义亭家养伤。李义亭很快就通知郓城老家的亲人,报了平安的同时,让方便时将侄子李景胜接回郓城家中养伤。就在家中亲人准备来沛县接李景胜时,又得到居住在沛县的李义亭捎过去李景胜已经牺牲的噩耗。

76年过去,李景胜的老母也已故去多年。烈士虽然老家侄孙满堂,但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安葬在何处。现在他的侄子——李孟忠终于来到了他的墓前——沛县烈士陵园,献上一份最沉甸甸的缅怀、祝愿!

安葬在这里的72位抗战老兵在九泉下,也会为之高兴。这可是七十多年后从几百里之外第一位赶来看望他们的老乡、晚辈、亲人啊!

是党和国家为我提供优越的条件让我能心无旁骛的坐下来研究些问题,使我学会了利用现在网络媒体查找烈士故乡的技巧。我要报答国家的恩情,使更多烈士的的家人能知晓烈士的安葬之地。通过努力,后来又有几位烈士经我帮助找到了他们的家。

3、沛县烈士陵园安葬的七十多位无名烈士牺牲时的情况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九团抗日时期战史资料简编

这样的记载就明确了:在张堤口发生的战斗是遭遇战,是湖西军分区——教导4旅依据山东军区的部署——讨顽战役,针对国民党发起的反共高潮,进行的讨顽战役的一部分。也就是我教导4旅10团1营及旅特务连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行军准备去攻打国民党顽固部队时,突遇有着包括坦克等重装备在内的几百名日伪军,双方由此发生战斗,时间持续了4个小时,我军伤亡70多人,日伪军伤亡20多人。

这样就丰富了过去有关张堤口战役的记载:“1941年1月,为确保由鲁南、苏北通往湖西抗日根据地交通要道十字河的畅通,打击丰、沛两县国民党顽军反动气焰,扩大抗日根据地,壮大抗日力量,八路军教导4旅在教导3旅9团和山东军区6团(在微山湖东策应)的配合下,组织了东进讨顽战役。教导4旅特务连及1营部分官兵奉命进驻沛西张堤口村待命。1月22日凌晨,从丰县县城、沛县龙固出动的两股日伪军700余人,驾驶汽车15辆、坦克3辆,将特务连及1营所驻地张堤口村包围。情况十分危急,群众尚未转移,战士们便一家一户安排,让群众迅速转移隐蔽。清晨,敌人发起进攻,先用大炮向村中轰击,不少民房中弹起火。敌人步步逼近,用坦克向村内冲击。全连指战员凭借村周围壕沟的有利地形,进行奋勇反击,使敌人无法前进。未来得及转移的群众也参加了战斗,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推出自己的太平车,堆放在村西头唯一通往村外的路口,阻挡敌人坦克前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粉碎敌人第一次进攻,打死十多个敌人。敌人不甘心失败,重新调整后又向村内发起第二次进攻。这时炮火更加猛烈,村内几乎变成一片火海。特务连指战员一面坚持战斗,一面掩护剩余的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战斗愈来愈激烈,连长韩绍营冒着枪林弹雨,光着膀子指挥战斗。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中午,敌人死伤惨重,韩绍营不幸光荣牺牲。午后,只剩下十几名战士,他们组织敢死队从村西头交通沟向外突围,敌人发现后疯狂地用机枪扫射,除个别战士幸免于难外,其余7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

之所以说丰富了过去有关张堤口战斗的记载,因为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九团抗日时期战史资料简编》是教导4旅10团自己编写的,是在战斗发生后不到20年的时间编写的,具有权威性。二是从整个45张纸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九团抗日时期战史资料简编》中看出了所写的史实特别严谨,没有夸大自己的战功、缩小自己的损失的地方。每次战斗歼灭敌人数量,均有所缴获的枪支数作佐证。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九团抗日时期战史资料简编》中介绍的10团1营也参加了张堤口战斗,可以从山东省《郓城县志》上有关牺牲在沛县张堤口的李景胜烈士生前所在部队为115师教导4旅10团的记载给予印证。当时教导4旅下属有10、11团,10团下设有1、2、3营。这也就证明了张堤口战斗中不只是教导4旅特务连,还有10团所属的1营也参加了战斗。

有了这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九团抗日时期战史资料简编》,对我们下一步寻找沛县烈士陵园71位烈士大有裨益。因为我们把寻找的范围从教导4旅特务连可以扩大到教导4旅10团1营,范围可扩大四倍多。随着寻找范围的扩大,寻找到新的无名烈士成为有名烈士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教导4旅10团番号的演变过程为:1939年5月起使用的是115师独立团番号,7月7日起使用115师独立旅1团的番号。1940年3月起使用的是115师343旅黄河支队1团的番号。是年11月,1团与黄河支队3团合编为教导4旅10团。这就可以看出,10团番号刚使用才1个多月的时间,就发生了在十字河地区的张堤口战斗,使72位官兵牺牲。有了这个演变过程,再加上10团的1营是由樊坝战斗(1938年底代师长陈光率领115师师部及686团等由晋西挺进山东,这支部队番号为东进支队。1939年 3月4日夜,在团长兼政治委员杨勇的指挥下,第686团迅速向樊坝接近,抢占了樊坝西侧黄河大堤,经过激烈战斗,共毙伤伪军200余人,俘团长以下570余人,缴获机枪13挺、步枪400余支、炮l门)中的俘虏和郓城新兵组成的记载(东进支队1团,将樊坝战斗俘虏和郓城新兵组成1营,郓城保安队祝璧臣部组成2营,686团3营编为3营),可以断定:在张堤口战斗中牺牲的官兵有不少是山东郓城籍的。另外,依当时的通信、文化、信息条件的限制,加上农历、公历换算中出现的偏差,部队和地方往往把1941年1月21日牺牲在张堤口村的烈士,登记为1940年牺牲,把所在部队10团登记为黄河支队、黄河支队1团、3团等。建国前通常依农历纪年,岁根年首的公历1941年1月21日,往往被人们记作是农历1940年。

我的这一判断有确切的证据可以佐证。我们所查找到的1941年1月22日,在张堤口战斗中牺牲的李景胜烈士的登记就出现了偏差。郓城县史志的记载李景胜牺牲的时间是1940年,而实际牺牲的时间又确实是1941年1月22日。这种偏差不止这一处,李景胜烈士牺牲的确切地点为沛县西北的十字河地区南部的张堤口村,登记时却只写成沛县“石子河”。登记中的“石子河”这三个字与实际上的“十字河”之间就错了两个字,把“十”写成了“石”,把“字”写成了“子”。而现实中这一地区又根本没有石子河之说。在战时状态,条件十分艰苦,相关人员文化水平也有限,所形成的在册登记,往往又不是经历人、没有权威的校对人,一再出现偏差也实在是难免,能写出牺牲地在沛县“石子河”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写的材料,由于没人校对,自己校对好多遍还是错误百出。越是自己写的,往往越难校对出错别字。这是习惯动作的使然,难以进行区分。写出错别字是困绕我多年的顽疾,这也是文革的副产品。文革十年间我根本没学到多少东西,后来强调了文凭的唯一性,再去大学补课,已是朽木难雕也!

另外,十字河是个大的概念,他包括了丰县东北部、沛县西北部、鱼台东南部、单县东北部一个范围可达千多平方公里的一片广袤的区域。张堤口村就在这一区域之内。在张堤口村战斗被写成在十字河地区战斗明显得笼统了一些,但也并不能说是写错了,只能说写的地域概念大了点。这也为以后寻找张堤口战斗牺牲的无名烈士提供了借鉴。因为在嘉祥、巨野、郓城、单县、汶上等苦命老区的烈士,凡记载为在十字河战斗牺牲的,可能有不少就是在张堤口战斗中牺牲的。

在十字河地区的张堤口村的旁边不远处(三里许),还有一个村叫朱堤口村。1941年1月22日这天,教导4旅的官兵也与日军进行了战斗,但缺少详细记载。我还是在抗战老人李文2022年捐赠给沛县区划文化研究会的藏书——《中共湖西地区党史文稿》中看到的。在这书的123页中有“坚持十字河地区的斗争”一节,其中有:“22日,我驻沛县西北张堤口、朱堤口之十一团一营及教导四旅特务连又遭日军袭击。经过四个小时激战,我又伤亡80余人,并损失轻机枪四挺,长短枪70余支。”这一记载有错误之处,就是把10团误写成11团,但却多出了朱堤口战斗。并且由10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九团抗日时期战史资料简编》记载的伤亡70多人,变成这一记载的“我又伤亡80余人”佐证。这就可以说明,22日这天,除张堤口战斗之外,还在张堤口村旁边的只有二三里路远的朱堤坝口村也发生了战斗。这个战斗规模小些,没有记入10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九团抗日时期战史资料简编》。我在李文老先生捐赠的好几本书都看到了有朱堤口战斗的记载,只是记载的过于简单,连损失情况都没有写上。可这本书中难得的是有了损失情况的记载,也就是我军伤亡了十余人。

有的《烈士证》记录作战牺牲时间为1940年的,多是由于农历与公历时间差的问题。张堤口战斗作战时间凡用农历统计的,往往就为1940年底,凡用公历计算的,时间就是1941年初的1月22日。依照这些现实,我在查找张堤口战斗中牺牲的71名无名烈士下落时就开阔了视野。郓城县由于是革命老区,决定了其是烈士大县,全县依我不完全统计烈士超过了1600人,比烈士大县沛县还多了十几位。在这些烈士中,依我不完全统计,郓城县的烈士中没有记载牺牲地点、记载了牺牲地点为丰、沛县的有50人。他们之中就有在沛县张堤口战斗中牺牲李景胜烈士。其他几位由于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但记载中有石子河、10团、3团、黄河支队的,只能待定为疑似在张堤口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他们分别是:

渠继水,郓城县李集公社人,1917年3月生,115师教导4旅10团战士,1941年牺牲单县石子河(单县没有石子河,疑为沛县十字河),安葬在单县(10团驻地在单县,有可能误作为了牺牲地)。

侣同德,郓城县人,1919年生,115师3团排长,1940年失踪,1955年追烈。

刘效堂,郓城县人,1923年生,115师黄河支队2团(1940年11月2团编为教导4旅11团)战士,1941年牺牲,1955年追烈。

刘进才,郓城县黄堆集公社人,1919年生,115师教导四旅10团副排长,1941年2月在丰县赵庄牺牲,安葬丰县烈士陵园。

刘银,郓城县人,1920年5月出生,115师黄河支队2 团(11团)排长,1940年牺牲,1955年追烈。

华荣邦,郓城县刘口公社人,1922年生,115师黄河支队(黄河支队番号在1940年11月被教导4旅番号取代)3团战士,1941年失踪,1959年追烈。

孔庆才,郓城县武安公社人,1915年生,115师黄河支队1团(1940年11月番号变为10团)3营战士,1940年失踪,1950年追烈。

张兴端,郓城县泮渡公社人,1917年生,1940年失踪,1961年追烈。

张廷法,郓城县郭屯公社人,郓南县基干大队战士,1940年牺牲、安葬在沛县。

张思珠,郓城县李集公社人,1924年生,115师黄河支队战士,1940年失踪,1956年追烈。

杨怀德,郓城县李集公社人,1925年生,115师教导4旅战士,1941年牺牲、安葬在沛县。

王步春,郓城县李集公社人,1920年生,115师黄河支队3团战士,1940年失踪,1956年追烈。

朱电家,郓城县陈坡公社人,1907年生,冀鲁豫军区连文书,1941年2月牺牲、安葬在丰县。

在这13位烈士中,属于失踪的烈士达到8位之多。越是在这个时间段失踪,越是有可能在张堤口战斗中牺牲的。因为当时牺牲了72人,干部多以阵亡,战后无法将连队牺牲的战士的具体名字、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如数上报、通知地方和家人。家人更难知晓亲人所在部队的番号演变、住址、战斗、牺牲的情况,才造成他们的下落不明,成为了失踪人员。


浏览:353次

评论回复
  • 甘玛

    2024-11-20 甘玛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