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不平凡的人生》第七集 (七)烟台开店

水手 发表于2019-12-21 19:43:03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当你打开电脑点击收索“烟台大学过桥米线”,你就会赫然发现,有不少记载一家云南退休警察在烟台大学附近开的过桥米线店的赞美文章。

文章大多说道:有两位云南缉毒警察夫妇,因工作原因,提前退休后,必须远离原工作地域,不远千里,从云南到烟台生活,在大学附近开了一间地道的云南过桥米线店。小店的过桥米线口味纯正,经营的云南家常菜菜品花样繁多,口味正宗,价格公道,老板热情好客。”呵呵,这间带有一点传奇式的小店就是本人开的了。

记得那年在烟台大学附近租赁了住房,女儿在大学里读书上学,我和老伴游山玩水,其乐融融。

一段时间后,老两口玩也玩够了,游也游烦了。正当闲极无聊之时。一天,在不经意之间发现学校大门外的集市里有一间20多平米的店面在出租。而且价格一年才1200元。

我们老两口回去一合计:一年1200,一月120,一天才40元,何不把它租下来做点什么打发时间呢。再一琢磨,发现大学附近有很多卖炒米线的小摊,说明这里有人在加工米线,而且米线质量还不错。还发现,这里除炒米线外,没有一家卖煮米线的,更别说是过桥米线了。向卖炒米线的小贩一打听,叫人不乐都不行。这里的土著人对米线的吃法还仅仅停留在炒米线时代,他们还不知道米线除了炒着吃还有别的吃法。这就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商机:卖云南过桥米线!

主意一经拿定,心动不如行动。落实了原料供应来源,筹划了小店内部功能,并对学校学生籍贯结构做了一定的调查,发现不但学校有大量的云南学生,而且爱吃煮米线的南方学生也为数众多。

说干就干!一举揭了“皇榜”,租下了小店。

老两口兴高采烈地,辛辛苦苦地,忙上忙下地把小店按云南小吃店的模式进行了简单的装修。20多平米的房间,我用房间前半部的二分之一做了小店的工作间。工作间的前边有个窗户,窗户下安排为小吃店的灶台,灶是高压液化灶。工作间靠墙的一边加了两台家用液化炉,用于烧汤所用。另一边的一小半是工作间的入口。窗户上方安装了一台风扇式的抽油烟机。围绕灶台的后边一米五处,是我从二手家具店淘来的旧柜台做成的,权当做售卖窗口兼摆放生熟菜品的工作台。工作台的后面是错落摆放的五张长条形饭桌。进门的左边是一个洗菜、洗碗等用的水池,水池旁边是一台电冰箱。小店的外边安放了一个能一次放进三个蜂窝煤的的火炉子,用于熬汤、再加工米线、煮饭所用。哦,小店外还有一块能放下三张桌子的可用地,可供我们临时应急所用(应急的桌子已备好,随时可用)。这样我们的小吃店就基本像模像样的,井井有条的成型了。

接下来为小店的开张做着倒计时的准备。首先,我们为小店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云南过桥米线店”,并请打印复印店给做了个够大的门头招牌,招牌图片的左边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用一双筷子挑起的米线,右边是一口汤锅,汤锅里正在翻腾着的是一只油花花,香喷喷的鸡,中间就是草书的“云南过桥米线”六个大字。 字里行间用各种时鲜小菜、小炒菜为背景,衬托着六个大字,大有一种让人一见就垂涎三尺的感觉。

再接下来就是为开业准备各种的主食菜品配料。

从米线加工处采购来的米线,是一种安徽人做的半干的用机器挤压成形的生米线,这种米线必须进一步的加工。要把米线用开水再煮熟,并要掌握好煮的生熟技巧。煮好后,捞出来用清水掏洗几遍去掉浆水,米线才会像我们云南的一样又爽又滑,又有筋道。这也就难怪烟台的土著们只会炒米线不会煮米线了(他们拿生米线一煮肯定的就都成糊糊了)。

从超市里买来鸡骨架,作为煮汤的主料。山东有很多的集成化养鸡场和鸡们的屠宰场,鸡们在那里进行精加工后的骨架就成了各超市、市场的廉价品了,鸡的骨架才两元钱一斤。当地的土著小贩们一般是贩来做成烤鸡架出售,而我把这得天独厚的美味购买来做成了过桥米线的高汤。当然,高汤里的秘方只有我们云南人才知道,它必须有我们云南的宣威火腿骨、牛腿棒骨、猪筒子骨等等、等等,方为过桥米线高汤。

鸡蛋、鹌鹑蛋、猪里脊肉、玉兰片、木耳、香菇、时鲜小菜一应的过桥米线配料都从超市、市场采购而来,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准备停当,还烫了一大盆香喷喷的北方人叫的油泼辣子,我们云南人叫的油辣子。

明天就是开业的日子。“大姨妈”的女儿也从工作地河南郑州赶来祝贺开张帮忙。早几天,女儿就向在大学读书的云南学子们发出了邀请函:凡我云南学子,开业当天来甩过桥米线者一律免费。其它人等五折优惠的海报广告也一并发出。

说来,值得一提叫人高兴的是,开业的前一天接到老同学蒋浩同学的电话;她将在开业当天带领全家前来祝贺我们的云南过桥米线店开业大喜。

蒋浩,女,绰号胖冬瓜。我思茅五.七中学时期的同班同学。那时学校以连为年级,以排为班级,以班为小组,她为班长,我是班副。我们带领着一排三班的十来个同学,在思茅莲花乡下乡的近一年时光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我们班处在全连的最边远一个村寨,“丫口田村。”我们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一起艰苦着比其他班排要艰苦的艰苦。我们共同创造了多个三班的第一:分配最边远村寨第一,爬上思茅最高山“莽过山”第一,(爬上莽过山就能看见普洱的西门岩子),全连盖房子(莲花乡建校舍)最先完工第一,等等。五.七中学的同学们都说三班的成绩大多来自他们的一文一武的班长和副班长。

在我参军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还与蒋浩同学通着书信联系,她在书信里老是为我修改着那些错别字,俨然一个小老师一样。

这次能够在烟台与蒋浩同学重逢也是一个巧合。原来听说她上了重庆什么大学,后来结婚就定居在了重庆工作。蒋浩的老家是山东烟台,父亲蒋学冉是山东烟台的人,是与我的父亲一起从山东南下云南的同志,在思茅邮电局做领导工作,后来离休回到烟台养老定居。这次我到了烟台,父亲找到蒋浩父亲在烟台的地址和联系电话交给了我,让我代他去看望一下老同事、老朋友、老战友。

几天前我电话联系了蒋浩的父亲蒋学冉老前辈,说了父亲的名讳。老前辈激动地邀请我们到他在烟台干休所家里做客。当时他是忘了还是不知道我与他女儿蒋浩是同学,所以并没有告诉我蒋浩当时正从重庆来烟台探亲,正好也在家里。

那天我和老伴、女儿,带着父亲让我们送给蒋老前辈的礼物,前往蒋老前辈的家。进了家门,我们向蒋老前辈道了问候,蒋老前辈让我们在客厅里坐下后,向厨房里喊了一声“浩啊!给客人沏茶”随着“唉”的一声,从厨房里走出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她走到客厅中央就停住了脚步,大声的,惊喜的叫了起来:“哎呀!李明,是你啊?”我听蒋老前辈叫的那声“浩啊”时就有些纳闷了,但没敢肯定她叫的“浩”就是老同学蒋浩。我激动得语无伦次的啊、啊了两声说:“怎么是你啊?你不是在四川重庆吗?怎么在家里?”她说:“我退休了,回来看望老人的,你们是来烟台玩的吗?”我们向蒋老前辈、和蒋浩及我的老伴、女儿做了关系介绍,大家高兴的一起道喜贺巧。我和蒋浩同学聊了很多大家分别后的情况,一起美美地吃了一顿饭。临走时我告诉了她我开云南过桥米线店的开业时间,也就有了她要带领全家人来贺喜的一幕了。

开业的前一天晚上熬好了一锅肥肥的、浓浓的、香香的汤,并做好了一应的准备工作。开业时间定在第二天上午11点正。

按我与老伴的本意,我们开这个小店不为赢利,只为消磨时间,一天里能有那么几个客人,最好是大学学生坐在那里静静的吃着我们做的过桥米线或香香的家常菜,陪着我们说说家长里短,新闻奇事,女儿下学回到小店也随时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反正在家做自己吃的饭菜也是做不是吗?其实开店的想法就是休闲娱乐罢了。

过桥米线店开业那天的一大早,我和老伴就到店里先把米线煮好,漂洗好,准备好。把汤炖上,然后切肉、切菜、装盘,不到九点钟就完成了一应准备工作,开始了左顾右盼的等待。

时钟溜溜达达的转到了十点半。突然,呜呜央央的、潮水一样的,向着我们的小店涌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学生们。女儿也来了。人们在小店前黑压压的站了一大片。这一下可吓着了我和老伴,这么多人怎么应付啊?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咬牙,一跺脚,大吼一声“云南过桥米线店开业啰!”学生们一片欢呼:“开业啰”!客人们争先恐后地找座位坐下,没座位的站着等座位。我和老伴忙着一碗一碗又一碗的做着米线,女儿一碗一碗又一碗的送着米线。客人们往我们的装钱的筐里自己放着钱,自己找着应该找补的零钱。

正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老同学蒋浩一家三口加两个姐妹共五人到了。我不好意思的说:“老同学自己找地方坐吧,尝尝我的手艺。”说完这话自顾自地忙去了。

这一忙忙到中午二点以后,人才慢慢的稀疏下来,我们才昏头昏脑地喘过一口气来。这时女儿告诉我们蒋阿姨他们刚才回去了。我呀的叫了一声,一拍脑袋说:“忙晕了,忙晕了,慢待老同学了。”女儿说:“不但慢待,人家一家人在这里忙前忙后的帮着收碗洗碗。吃没吃米线都不知道呢。”我哎……的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苦笑一下。

下午从四点以后,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送走最后一波客人,坐下来关心一下自己和老伴,还有女儿和她的表姐。

开业那天回到家已是夜里11点了。呵呵,没忘了拿出钱筐点帐,这一点,累了一天的同志们开怀地笑了,因为那天纯利润进账一千六。呵呵,当然里边一定有相当数量的礼金,因为后来的经营利润从来没有那样的暴利过哦。

我一生经商的唯一经历就那样的开始了。

起五更,睡半夜,穷转饿算,不辞辛苦,充分地展示了小老百姓对生活的向往与拼搏,充分地体验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们的挣扎与欢乐,充分地尝试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智慧与纯纯精神世界。

开店的初衷与开店后的现实发生了矛盾的转化。原来只想开个小店是为了消遣,在轻轻松松的经营中找到一份乐趣。殊不知,过火的生意与作为主要客源的学生娃们的青睐,使我们无以挽回地陷进了苦苦的经营苦战之中不能自拔。

清晨我们得5点钟左右就披着星星出门,到小店里后老伴就得生火、烧水,准备煮饭,再加工米线。而大多数时间我就得马不停蹄地乘首班公交车直奔十公里外的烟台城,采购一天的必需品:猪肉、牛肉、鱼、海鲜和必须的特色的各种调料,因为烟台城里的大型农贸市场才能采购到价廉物美的特色货。采购完就得又风风火火地乘公交车在九点钟前赶回小店,做一天开张前的准备工作。

小店的一天经营,基本得用5斤猪肉、5斤鱼、15斤土豆、10斤大白菜,其他各色时鲜小菜10多斤,5斤色拉油,30斤大米,30斤米线。还得按客人们的所需,随时到附近的农贸市场紧急采购所需菜和原料等等。

一般每天的早上11点前后学生娃们放学下课,小店就开张了。孩子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独往独来,或吃米线,或点炒菜吃饭。我就在老伴接待客人的声声报菜名中忙碌开了。切魸劈砍,菜刀纷飞;煎炒烹炸,锅铲乱舞;炉火正红,叮叮当当好不热闹。女儿下学回到小店就帮着给客人们递菜、收碗、算账。这样每天忙到中午近一点半钟方才落幕,然后一家三口坐下来喘气吃饭。饭后稍事休息就得到附近的菜市场采购一些第二天的常用蔬菜。接近5点钟时下午的忙碌大战就又开始了。每天的晚上9点钟能准时关门打烊就很不错的了。

日子就这样忙碌又平凡,充实又辛苦地过着,这一切的一切用几个小故事来概括、点缀、展示它吧。

有一天,一个常来吃饭的学生娃突然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叔叔,今天您做的酸辣白菜怎么和我昨天吃的味有点不一样啊?”我一听,坏了,我这自学成才,半路出家的手艺,哪能做到持之以恒的一个味啊?我偷偷的一整脸红,急中生智,开玩笑地,半真半假的回答说:“孩子,你了不起啊!大叔做的菜味道不同你都品出来啦。这就对了!大叔就是要你们每天吃的菜的味道都不同,让你们换着口味的吃,你们才能吃到各色的美味,才不会吃烦了大叔的手艺。”大学生娃被我忽悠得一愣一愣的,还急忙的谢谢大叔。

记得有一个武汉来的大学生娃喜欢吃鱼,但他经常自己到市场买了鲜鱼拿到小店来叫我给加工。一次,两次无所谓,天长日久,长此以往,我们还得陪料、陪工、陪时间,感觉难以伺候,但推辞又难以启口。这天武汉同学又提了一条一斤来往重的鲤鱼到小店请我给加工。那天人特多,我也有点烦了。我不动声色的给他做鱼,我首先在煎鱼的时候有意把火开的大点,快速把鱼的两面煎得黄黄的很漂亮,然后在糖醋加工时减少了一点时间,目的是让鱼里面还带点不大熟的感觉。武汉学生娃津津有味的吃着,我不时的偷眼看看他的表情。他吃着吃着,筷子在鱼身上来回的翻动起来,我偷偷的开心的诡秘笑了。学生娃最后忍不住开口问我:“大叔,这鱼里边怎么有点不大熟啊?”我笑着对他说:“您今天拿来的是条鲤鱼,我们云南人的做法就是,要做到里边带点血丝才叫好吃,才叫做鲤鱼有两把刷子。”从那以后这个武汉学生娃就很少再拿鱼来请我加工了。也可能是他问了其他云南学生得到相反的答复,猜到真正的原因了吧?呵呵呵,我够坏的吧?

小店开张以来,我本想:我们做的是云南口味的家常菜,云南学生娃来吃的应该更多,但后来来吃饭的反而是北方学生娃占的比例更大些,有的学生娃基本天天顿顿把小店当做自己的家或是食堂了。

小店还经常有外国学生老师前来关顾。他们最爱品尝的就是我做的土豆泥,呵呵,也就是老奶洋芋了。还有春卷,油焖大虾。

我们和大多数学生娃的关系都相处的很融洽,有的学生娃放寒暑假回来后还带来家乡特产送给我们。当然,对于有那么几个不懂事不礼貌的学生娃,我也用我的方式结结实实的教育过他们。

比如,有一天下午快四点钟的时候,我们正在做准备工作,来了几个穿着打扮奇形怪状的学生娃,进门伊始就大声八气的叫嚷给他们做饭做菜。我一开始客气的说:“请同学们稍等一会,现在我们正做准备工作,五点后才能开张做饭做菜呢。”他们中的一个很牛气的人说:“老头!快做,快做!我们等不了啦。”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挥舞着切菜刀大声吼到:“爱哪里吃那里吃去,老子今天不伺候你们!滚!”呵呵呵,也可能是学生娃们平时大多知道我们的底细吧?看我一发威,乖乖的就撤退了。

还有一次,来了几个社会上的小混混,吃过桥米线,看样子是准备吃霸王餐的。那天是接近中午收摊时分,我也没太多的事,看出苗头后就坐他们旁边,边休息,边有一句没一句的和他们聊天。他们问我:“听说你们是退休警察,会武功吗?”我说:“我不大行。”指着坐在店里的老伴说:“她行,你们有会武功的去和她切磋切磋,你们最好一起去,看她能不能把你们都放倒。”这几句话他们听进去了,吃完米线乖乖的给钱走人。

这就是李大厨开店。哈哈哈……

云南过桥米线店经营了四个月时间,让我充分的体会了创业的艰难,开小吃店的艰苦。

由于店小利薄,我们没有请小工之类的,只是老家的堂兄弟媳妇来帮忙了一个来月,走时,我们付了她800多元钱。后来小姨妹及姨妹夫来烟台玩帮了我们一段时间。

最后关张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大多是因为累得受不了啦。那时真累到手抽筋,两个手掌的手指都握不拢了,两个手掌拿刀切菜,拿勺把掂锅都拿不稳,得戴上一双厚手套才能握紧刀把和炒勺把。有一天,给一个客人煎鸡蛋饼,由于手的问题翻锅时重心把握不好,滚烫的鸡蛋连油一起翻到了我的手背上,烫伤了手。从此关门歇业直至转店“退休”。

经营小店四个月,我们可能得纯利润三万多,基本解决了烟台行的吃、喝、住、行及女儿就学的学费问题。

呵呵,我们的菜品价格大概是:红烧肉8元一份,红烧鱼5元一份,酸辣白菜2元一份,煎炒土豆丝3元一份,反正没有一个菜是超过10元的。

说来也巧,也是我们的运气好,我们把小店转让出去后不到两个月,由于市场规划搬迁,留下的经营户大多数都只能忍痛挥泪关张了。

 


浏览:1537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