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今年已81(注1)岁了,2003年时心臓安装了3个支架,以解决因供血不足导致胸疼的病痛问题,效果还不错,因而父亲身板依然健朗,情绪总那么饱满,他为人和善,笑容可掬,走到哪里,大家都乐意与他寒喧、亲近。
我们敬仰父亲。1938年1月1日,实际年龄才13岁,父亲参加中共山东省委发动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而开始其革命生涯。这次起义是中共山东党组织进一步恢复并建立革命武装的标志性事件,在中共山东党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父亲的革命及工作历程中还有几段经历意义重大。一是随军南下接管武汉国民党印刷业,创建新政权的印刷工业;二是大跃进年代组建武汉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故事影片《洪湖赤卫队》,拍摄汉剧舞台艺术片,使珍贵的汉剧舞台影像得以留存;三是领导发掘随县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出土2400年前战国编钟,并主持全套编钟复制科研工作。
父亲虽然一直处在领导岗位,却为人谦和,对我们子女更是充满了慈爱。文化大革命中,父母被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到批斗,戴高帽子游行,被关了“牛棚”回不了家,我们儿女都由老阿姨(保姆)带着。但只要父母一回家,家里会顿时充满家庭特有的温馨与暖意,我们就会聚在父母身边叙谈,父亲就会督问我们的学习。那时,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父亲就要求我们读家中书柜里的书,我就是那时读了《红岩》、《欧阳海之歌》,《三国演义》等。
这种家庭氛围至今一直延续着。那些年,家里还经常开家庭会,今天,尽管儿女们已过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父亲依然谆谆善诱,正面引导,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要求我们、关心我们,帮助我们。
我们成家立业后,父亲对我们儿女的慈爱又延伸到了孙字辈。
那是一段让我铭记在心的往事。1986年,我的儿子出生了,当时我的小家住在武昌胭脂路一所专科学校的一排平房里,条件简陋,由于未及订到新鲜牛奶,父亲每早就从武昌读书院步行到我的小家,送来他们订的新鲜牛奶给孙子喝。据妈妈讲,每当爸爸快走到时,听到孙子的哭声,爸爸都会加快脚步。
一位老革命,我60多岁的老父亲为孙子送牛奶,我十分忐忑,内心充满了感激与感恩,可是我却从没有用言语向父亲表达过。那时,每每目送父亲送来牛奶返身的背影,我脑海里浮现过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但不同的是,作家笔下儿子的内心感受是少不了对父亲的愧疚,以及隐隐的痛楚,而我心中却永远漾溢着的是无尽的幸福。
父亲、母亲对儿孙们的慈爱之情我何以能用送牛奶一事来言表,只因这大海中的一滴水折射出了太阳的光辉。
(注:写于2006年6月,爸爸实龄81岁。载于父亲《我从泰山来-参加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集,2007年12月成书。)
2007年帮助父亲编印的参加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集的封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