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断送了李海涛的爱情——电视剧《夜雨》感言(文/邢光)

星光 发表于2019-12-24 21:56:46

湖北电视台播出赵宝刚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新作《夜雨》(《给我一支烟》), 系根据网络作者“美女变大树”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描写了几个夜总会坐台小姐的不同生活经历,这在电视剧题材领域可谓另辟奚径。但赵宝刚说,为避免遇到一些实际问题,该剧有意淡化了夜总会小姐的生活背景,没有去渲染夜总会的情色,而将该剧定位为青春偶像剧、都市情感剧,以男女主人翁李海涛、叶玲珑的爱情为情节主线,演绎了一段让人难以评说的爱情故事。

李海涛帅呆了,白领,外语特棒,深圳网络公司中层业务主管,有情有义,令女孩子人见人爱,在当今男色时代,李海涛真可以爱谁是谁。但他却偏偏疯狂爱上叶玲珑(即叶子),这个钻石人间夜总会的大牌小姐。题材另类、振聋发聩,经名导演赵宝刚、新人张铎、张歆艺演绎,煞是好看,情感真实,节奏紧凑,暗藏悬念,令人急切地去看发生在这样两位男女青年身上的爱情故事,品味该剧到底有何特别的社会意义。

image002.jpg

2002年12月摄于北京颐和园

爱情神圣,然而某种意义上说它只归属于情感范畴,或者只是一种精神现象;而婚姻则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及法律、契约关系。这并非引用社会学家、法学家的论断,李海涛、叶玲珑的爱情终究没有走向婚姻的殿堂似乎作了印证。海涛、叶子万般磨难、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未能走下去,爱情死无葬身之地,为何会是这种结局?是剧情使然,还是艺术悬念?是艺术创作的缺憾,还是剧作圄于另类题材的敏感程度止步,以至未作主题的深度开掘而赋于其应有的社会启示意义? 

首先,来看看海涛与叶子的爱情是如何断送的。是肖琳吗?因为肖琳曾自谦或内疚地说是她影响了海涛与叶子的关系,但谁都明白不是。肖琳真如海涛所说是一个好女孩,这好,不仅因为她是职业女性、青春活力、内涵且秀气、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做事完美、又有些“小资”(情调);肖琳的好,还在于她对海涛的爱只为理想付出,而不向现实偿还。无论海涛一再有负于她,她仍然因为海涛给了她生来最快乐的时光和“幸福”而心存感激。在海涛悔婚、她面对决择时,为了成全海涛“有情人终成眷属”而自己退出,宁愿让自己受伤害,而不致伤害三人。诚如肖琳当初曾对海涛所说:“我没办法不爱你,如果你愿意,我可以为你付出一切,你可以和我结婚,也可以反悔,哪怕你明天就不要我了都没关系”,“我一点也不委屈,相反,我非常快乐,上天终于给了我一次机会... ...让我们试一试好吗,如果试过不行我再出国,不会让你为难,也不会给你任何压力”。不说这也折射出当今社会开化、男女青年试婚的现象,不说这种设置使剧情发展具有了某种合理性,仅就肖琳形象本身来说,着力刻画出一位纯洁、善良,为爱情作出牺牲的美丽女性,彰显了人性的优美。尤其分手那一刻的慽然神情令肖琳的形象的十分动人,让观众心颤。

那么,海涛是因为心胸偏狭而断送了与叶子的爱情吗?剧情最后的确是这样表现的。当叶子与新加坡珠宝商艾瑞克离婚,却经营着艾瑞克在深圳的珠宝店时,海涛妒意大发,捕风捉影,翻看叶子的手机短信,进而追进宾馆、冲入房间...,终使与叶子的爱情毁于一旦。这似乎合理,观众也能接受。但是,这符合剧中人物的规定情境吗?从剧情前后发展看,如果说海涛是一个偏狭的人,那他压根就没有与叶子建立和发展爱情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他会为坐台小姐叶子付出这份爱吗?而海涛对叶子可谓百般呵护,张铎表演透出的那种发之心底对叶子的怜爱颇有艺术感染力。有多少次争执,是因为叶子尚未摆脱的自卑心理作祟,海涛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容受了叶子表现出的那些一时未改掉的“小姐”习气。即使叶子离他而去嫁给50多岁的新加坡珠宝商,海涛并未因此而放弃,仍然为听到叶子的声音落泪,进而不惜冒大不违与肖琳悔婚,赶去新加坡,不顾预计不到的安危,“营救”身处跨国婚姻中的叶子,终使叶子回到自己身边。经历了这些,海涛怎会因偏狭而轻易丢掉来之不易的这份爱?

那么,是现实的社会关系使然?可以说是。当齐玉琼即小玉用特别的方式让海涛的父母知道叶子的“小姐”经历后,海涛的父亲几乎复发心脏病,宣称如果海涛与叶子发展下去,他就不认这个儿子。于是,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真正出现了,海涛父亲的强硬态度如同排山倒海席卷而来。观者原来隐隐觉得、海涛妈说过“孩子大了、相信他的选择”,以为海涛能过家庭这一关,却过不去了。爱情在现实社会关系面前显得那么孱弱无力,爱情的梦幻将被击碎。以往海涛怎么爱那是你自己的事,那是你的情感、你的精神世界,可要将这爱情转化为婚姻可就不是你个人的事了,而是家庭、家族的事,而家庭的背后是社会。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李海涛能扭得过现实社会关系吗?家庭的容受力有这么高吗?社会的容受力有这么高吗?或者说社会对一部文艺作品价值取向的容受力有这么高吗?所以,编创者退却了,匆匆用海涛偏狭这种简单的方法将海涛的爱情断送掉,或者说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将颇有主题深化潜力的另类题材打发了。也许可以说这也就是悬念,为什么如此结局,观者自己去猜好了。

一部文艺作品好看,不会只限于视觉、听觉感观一时的快感,或情感的一时宣泄。艺术的本质决定一部作品总会有其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它总要告诉人们一些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具有了更多的商业属性,但是,凡具有时代意义的文艺作品都会显示出所体现的某种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功用。文艺作品的题材领域可能会有禁区、主题开掘会有限定,但只要表现了人的生存状态、情感状态、精神状态,它就会有艺术感染力,艺术上就是成功的,就有艺术价值。应该说《夜雨》颇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价值。但笔者以为,该剧着实应将海涛与叶子的爱情进行到底,进而赋予作品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一,叶子近乎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新人,社会能否接纳她,应不应该接纳她呢?叶子能否与海涛走进婚姻就成为一块试金石。从该剧对人物的成功塑造来看,该剧应该、也是可以在这一问题上作出回答的。剧中,叶子与海涛有过几次深入的交谈,刻画了叶子逐步转变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升华,海边和小木船烘托了意境。初始,叶子只是出于感激,她对海涛说“如果你因为得不到我而不甘心,我可以答应你”;进而,叶子愿意与海涛保持关系,只要海涛愿意,都可以来找她,这是她与他之间的秘密。此时,叶子还没有从旧生活中完全脱离出来的自觉意识,尚未完成社会角色转换,她因为海涛会养不起她而不愿与海涛走下去;而当叶子因为小玉加害于她、牵涉到案子、被从刑事拘留中保释出来后,她对人生则有了大彻大悟,她在海边对海涛说的一段话对于印证她人生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她说:“我真后悔,我后悔我自己太短视了,只看到眼前容易赚的钱,却不知道为赚这些钱我真正失去了些什么,既然我自己的人生都不知道好好对待,那别人怎么会好好对我呢,真是活该!”;海涛则深情而坚定地回应:“不管你以前怎么样,我都当它是一张白纸,如果你都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你怎么能相信别人相信我呢?”叶子接着说:“我知道你爱我,虽然你从来没说过这三个字…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我想从头再来”。这段对白表明,叶子既表示了自己重新做人的决心,又应允了海涛对自己的爱情,海涛也表明了对接纳叶子的看法与态度。因此,这既应视为叶子新生的起始,也应视为这是海涛与叶子的爱情、甚至婚姻的基础。后来,叶子放弃金钱、与艾瑞克离了婚,希翼回归有爱情的生活,精神境界进一步升华,叶子蝉变为一个新人。诚然,即或如此也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主流社会有更多人会像海涛一样接纳叶子这样经历的女性,但是,哪怕只有海涛一个人这样做了,迈出这一步,难道不可以为之鼓与呼吗?为什么不能认同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呢?难道作品体现了这种价值取向就是客观默认了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存在、就是为社会抹了黑?现实表明,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不可能是纯而又纯,中国当今社会也会有负面的东西。编创者没有通过艺术典型化将海涛与叶子的爱情进行到底,使本剧主题达到其应有的社会启示意义的高度,是为缺憾。

image004.jpg

1993年8月随省歌舞团赴马来西亚演出在宾馆泳池游泳

第二,艾瑞克与叶子婚姻的反衬作用凸显了该剧的艺术缺憾。由于误会、巧合,叶子深感肖琳的优越及与海涛的关系对自己形成的威胁,担心会最终伤害到自己,因而动摇了与海涛走下去的决心。叶子引用流行的话说自己“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嫁谁都一样”,因此嫁给了艾瑞克。剧作表现的实际效果也是艾瑞克在认真对待这次婚姻,他并没有欺骗,他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婚姻,一旦离婚,是要进行财产分割的,艾瑞克作为有社会地位的富商接纳了叶子。后来,既是迫于叶子与海涛真心相爱要离开他,也是为了成全叶子(设置艾瑞克不再能生育),艾瑞克同意与叶子离婚,让叶子回到海涛身边、回到有爱情的生活中。因此,应该说艾瑞克的形象具有其正面意义;相形之下,海涛倒显得猥琐了,以致艾瑞克最后甚至奚落海涛不配得到叶子。这确是很沉重、深刻的一处落笔,如果这种奚落不是编创者的自嘲,那就应该有勇气承认这也是对该剧的一种奚落,是该剧主题、价值取向、社会启示意义的一个溃点。

归结于此,不难看出,究竟是谁断送了李海涛的爱情,也不难理解这部题材另类、演绎出色的都市情感剧的缺憾在哪里。不然,这部在题材有新突破、且赋于了积极、健康的社会启示意义的电视连续剧是可以在电视剧艺术长廊中占据应有的特殊位置的。

(载于《湖北文化》2007年第1期)

浏览:6559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