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欧洲”何以言其“丑”读——《美与丑-感悟欧洲》(文/邢光)

星光 发表于2019-12-24 22:24:17

一部装祯精美、文笔流畅、背景资料详实、多有所思、所悟的欧洲考察专著《美与丑-感悟欧洲》读来令人手不释卷,这是因为张石山先生在为其作序中所言:“这部作品有写景、有叙事,夹以抒情诗歌、配有精美图片,体例别致、图文并茂 ”。

image001.jpg

  意大利威尼斯

作者高巨海先生是一位多年在党政部门从事文秘工作的机关干部,仅仅十余天走马观花式的考察便以洋洋30余万字酣畅淋漓地描述出其所观所察,深沉地道出其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钦佩之余不禁汗颜,竟反诘自己为什么未能做到,哪怕是仅及于其所迈出的50步之遥。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国人走出国门,开眼界、换脑筋,学经验,不再闭关自守苦苦探寻,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力图避免现代化建设多走弯路,皆有益无害。当然,假出国考察之名、行游山玩水之实则是万万不可的。即或考察,也应多一些像高巨海先生这样勤于观察、认真思考,形成有价值的考察报告,于国于民有利才是。

唯难以苟同的是作者对著述的命名,何以言其“丑”?尽管是自成一说,然而有失贴切?不说是否会从资讯方面给人以偏概全之虞,仅从文本本身来说,其在哪些方面揭示了欧洲的“丑”之所在呢?

反之,作者恰恰集中作了这么一段表述:“考察欧洲,看到欧洲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舒适的工作环境,丰富的物质生活,优裕的社会保障,优美的自然生态,特别是欧盟国家,货币统一(欧元),并正在制定统一的宪法,一条高速公路穿透了所有国家之间的壁垒,必然迫使我们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思维。

在考察欧洲期间和欧洲回来的一段时间,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东方和西方事实上都追求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精神的高度文明,都追求一种幸福指数。只不过我们把追求的目标称为共产主义,西方称为人间天堂。西方强调自由,我们追求和谐,所以未来的世界,不管叫共产主义还是人间天堂,它早晚要出现,这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至于经过什么具体形式,是暴力革命还是其他途径?马克思的预见,列宁的实践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证明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马克思没有预料到。资本主义的巨大生产力将迫使自己垮掉,这是马克思的论断。但怎么垮掉,什么时间垮掉?欧洲人崇拜马克思,感谢老祖宗揭开了资本主义的疮疤,他们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马克思当年指出的工人、农民的赤贫状况、恶劣的劳动环境、摧残身心的劳动强度共和低下的社会地位已有了极大的改变,劳动矛盾缓和,分配不公的现象通过税收调节、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和失业救助,基尼系数已大大降低,就是一些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也高于我们一般群体,而且,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比较安定。那么,他们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能去除自身的根本矛盾吗?

考察欧洲,是需要冷静地思考点什么。”

对此,博主深为认同。起源于希腊、罗马的西欧文明,在18世纪对于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曾起到何其巨大的思想发动机作用,尽管我们从不讳言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圈地运动的残酷及剥削性,但历史发展从来不受道德评判的羁绊。今天的欧洲,政治上结为同盟(欧盟),经济上形成共同体(欧元区),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延续至今(而华沙条约组织早已随东欧巨变解体),难道还不足以意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客观规律在暗中涌动?

      image002.jpg

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的首都,此为始建于12世纪的大广场。

 深髓的思考、明晰的表达、恰切的政治立场,理论的勇气、科学的态度、合逻辑的思维,作者的睿智与胆魄已令人折服,那么何有忸怩作态之必要?

诚然,凡事皆一分为二,有美必有丑,有好必有坏。但却既不可拿自己的光明面比人家的阴暗面,说人家一无是处;也不可一味拿别人的先进面比自己的落后面,而辨不清是非曲直。

一言以蔽之,不要陷入中国人传统思维的窠臼。

浏览:1242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